第45章 诸君!

法吏名叫郭弘,颍川阳翟人,家传《小杜律》,刚被选入常安为吏不久,闻言一愣:“首恶?难道不是马援?还有若轻易定罪,恐怕与律令不合啊……”

孔仁不耐烦道:“你所学是杜延年所撰的《小杜律》吧?在我看来,远不如其父杜周的《大杜律》有见识。”

“杜周有言,三尺律令从何而出?出自皇帝!从前汉家皇帝诏令成为了律法,今天新室皇帝的制言也成为疏令,当以今上为准,不必遵循什么古法。”

五威司命府自从建立以来,从主事的统睦侯陈崇,到右司命孔仁,办案的准则就是就是根据王莽好恶,若不涉上命,那就自行判断,法律只是一个皮筋,可紧可松,随便玩弄,还真当真不成?

孔仁大言不惭:“今日亦然,若事事遵循律令就行,要吾等官吏作甚?断案嘛,还是要灵活些。”

总之,快些将这案子了结才是紧要,孔仁知道,皇帝的兴趣在于制礼作乐,故锐思于天文地理,讲合《六经》之说。公卿早上进宫,晚上才出来,议论连年不决,反倒是日常繁杂的省狱讼冤之事,不甚关心。

这就导致案件积压,全推到五威司命这边,若是每起案子孔仁都按照律条,细细审理,可不得累死!倒不如大笔一挥,批量解决。

郭弘还是有些谨慎:“右司命,第五伦毕竟是位三百石郎官,一郡孝廉,不查到实证,贸然定罪恐怕不妥吧?”

“有何不妥?”

孔仁心知,这次的事源于五威司命陈崇要给原涉一个教训,所以才为县宰撑腰,让他大着胆子与原涉为敌,让原巨先不要太过骄横。

但顾忌到罩着原涉的常安楼护、杜陵陈遵这两位有官爵在身,与皇室关系密切的“儒侠”,司命府也不能一棍子将原涉打死。用一个亲信门客代其子原初抵死,算双方都能下台的结果。

只是谁也没料到,马援竟在细柳亭将那万脩放了,还一起出逃。

孔仁气冲冲地要收拾这厮,牵连其家眷,一查却发现,这个小督邮居然有两位手握实权的二千石兄长。茂陵马家在关中势力深厚,姻亲盘根错节,甚至和皇室都有亲戚关系。

惹不起,惹不起。

与那些庞然大物相比,第五伦这孝廉郎官,只是小小蝼蚁。

孔仁对第五伦的身份不屑一顾:“我看过卷宗,第五伦出身里豪寒家,祖上并无任何阀阅。其举主列尉大尹张湛素来不受天子器重,如今张子孝因手下县宰受赇贪腐而受了申饬,在朝中更没什么声音。”

而第五伦入朝月余以来,似乎也没找到什么特别的靠山,只与同郡几位郎官走得近些,听说还拜了扬雄为师。

想到扬雄孔仁就觉得可笑:“那些文士常吹嘘扬雄,说他是什么‘关西孔子’,在我看来,不过是无能的蜀中老叟。”

当年就是孔仁带着人,将这老匹夫吓得从天禄阁上跳将下去,摔断了腿。

扬雄自从数年前,就对天子要他写的歌功颂德辞赋屡屡推辞,早就失了宠,十分落魄。听说又不自量力,和国师公绝交,彻底没了位高权重的朋友。

什么样的夫子带出什么的样的徒弟,在孔仁眼中,相比于此案涉及的原涉、茂陵马氏,第五伦才是最好拿捏的,既然卷进来了,管什么无辜不无辜,就你了!

孔仁打着哈欠,叮嘱郭弘等人:“早些结案,定他为首恶,就说一切为第五伦谋划,马援只是从犯,罪减一等,茂陵马氏那边便能交待过去。”

“说来第五伦也可怜啊,不必判太重,髡发流放即可,西海郡的苦寒之地,正缺人戍守!”

……

被人推攮着进了犴狱中后,第五伦只觉得滑稽,前天还给万脩送酒肉,今天就轮到自己身陷囹圄。

这真是锅从天上来啊,当时是否应该咬咬牙,随马援、万脩一起流亡,落草为寇,弄个梁山水泊出来,走在野起义的路线?

第五伦暗暗摇头:“我没逃都遭如此对待,若是逃了坐实罪名,第五氏的处境恐怕更糟,恐怕要被这些官吏狠狠剥皮抽筋,数月积累,毁于一旦,更可能再也见不到大父。”

虽然方才孔仁审案时,第五伦用春秋决狱替自己辩护,说得滴水不漏。而五威司命也没找到任何证据来坐实他是从犯,加上马援那封帛信,处境似乎安全了。

但第五伦丝毫不敢乐观。

若严格按照春秋决狱来办事还不错,可新莽烂到一定程度,彻底变成了人治,律令几已成为空文。同样的罪,不同身份的人判决截然不同。

打个比方,万脩这种民间小轻侠若是劫人抢掠,几乎必定弃市。马援若触律,因其家族势力与兄长维护,可能会高高抬起轻轻放下,在常安服两年徭役意思意思。

而像第五伦这种不上不下的,大概率流放到西海郡,也就是后世青海湖服苦役。

想要脱罪,靠的不是精通律法,证据确凿,而是有无关系,靠山硬否?

这就是第五伦事先已料到的“风险”,赶在五威司命召唤前,他匆匆回家安排好了一切。

“名望和人情究竟有用没用,就看此役了!也不求彻底翻案,只望能让我不必远徙,就算丢了郎官职位,能留在关中继续经营宗族就好!”

没吃没喝,又饿又渴,第五伦在这寒冷的犴狱中抱着麦秆咬牙哆嗦,这次莫名其妙替马援、万脩背锅,算他穿越后最大的挫折。

遂忍不住暗骂起马援来:“你二人倒是走得痛快潇洒,我却挨这受罪,最讲义气的人,分明是我啊!这人情我算记下了。”

“但归根结底,谁让我有罪呢?”

第五伦自嘲着,让自己记住这个教训:“这世道,你出身寒门是为过,人微言轻,是为罪!势力弱小,更是罪加一等!”

……

“孙卿,老夫能帮上什么?”扬雄照旧来蹭吃蹭喝时,却惊闻第五伦锒铛入狱,不由骇然。

景丹对他道:“子云翁,伯鱼已预料到了,王文山已去恳求邛成侯出面,我这就去找同为郎官的巨鹿耿纯,伯鱼最近与他及许多郎官交情越发不错,吾等纠集起来前往五威司命府向统睦侯申冤,声势闹大些,或能逼得右司命孔仁放人。”

还要回列尉郡一趟,尽管张湛出面的概率很低,可景丹仍得去试试,他很珍惜第五伦这个朋友。

景丹不想让扬雄太担忧:“至于子云翁,在家静候佳音即可,明日伯鱼便能归来。”

扬雄就这样看着众人分头离开,只剩下他默默拄着拐杖,在院子里叹息。

“扬子云,你当真无用至极啊。”

扬雄对第五伦这新弟子十分喜欢,待自己有礼,家中酒肉也随便他吃。

渐渐的,教第五伦的学问已不限于方言,还包括扬雄熟知经传唯独不学训诂义理的五经。第五伦对待学问的态度与他很像,只看经传,不求甚解,却时常能举一反三,来两句让扬雄都陷入思索的惊人之言。

好肉好菜吃着,自己身子骨比过去稍好了些,应该能活到明岁,或许慢慢的,就能说服第五伦将《太玄》《法言》也学了,这是扬雄的心愿。

谁曾想,第五伦竟无辜遭囚,被唤去五威司命府后,至今还没放出来。

八年前,扬雄可是领教过五威司命的阴寒毒辣,抱着断腿躺在犴狱里哀嚎的滋味不好受啊,从那以后,扬雄便开始隐于市中,保持与权贵的距离,以免再被殃及。

这次也一样,按理说,他是不该卷进去的……

可扬雄还是免不了心焦,第五伦口才卓绝,心思机敏,若是司命能讲理,大可不必担心。怕的就是,他们和当年对待扬雄“谋逆”的罪名一样,根本不给第五伦辩解的机会,急匆匆就定了案。

虽然与第五伦交好的王隆、景丹都积极奔走,要走关系帮第五伦脱罪,但就算说动邛成侯、张湛,加上景丹联络的众郎官出面,就能让五威司命放过第五伦么?

扬雄当初能幸免于难,还亏得天子王莽足够了解他,知道他绝不会参与谋逆,多问了一句,这才逼得五威司命好好查案。

他思索后,觉得还是不能置身事外,遂招来大弟子侯芭:“公辅,你且带着我的手书,去一趟桓君山家,再拜访修远伯府,请桓谭和梁让也出面帮帮伯鱼。”

扬雄朋友不少,但大多是泛泛之交,见他贫贱失宠就相继断了往来,仅剩修远伯梁让还以师事待之,至于桓谭,更是贫贱不移的莫逆之交,也是最懂扬雄的人。

但这两位虽有爵位,秩禄千石,可放在常安,都算“人微言轻”。

还得靠“大人物”开口,才能安心啊。

能求谁呢?

老扬雄睁开了眼,下定了决心,他喊了守在院中的第五福,随他回了趟家,将那几卷视若珍宝的《方言》原篇一一取出,用袖子小心擦去灰尘后,放在褡裢里。

几年前,国师公刘歆曾向扬雄讨要此书,被扬雄言辞拒绝,几十年交情,最后相看两厌,二人从此彻底没了往来。

对自己欣赏的第五伦,扬雄恨不得倾囊相授,但对已经形同陌路的“老友”,扬雄一个字都不想给他。

可今日,他却不得不低头了。

为了自己的悲剧,不要在第五伦身上重演。

扬雄让第五福将他搀扶上车,有些颤抖的手指向前方:“去国师府!”

……

第八矫今日乘着休憩难得回来一趟,走到宣明里门口就发现不对劲。

众人都对他指指点点,里监门看他的眼神也满是同情,这是出了什么事?

进了里中后,却遇到第五福和扬雄驾车而出,白发苍苍的老者怀抱书简满脸苦闷,而第五福心急如焚,挥手让第八矫快让开别挡道。

第八矫却张开双臂拦下了马车,一问才知道事情缘由,不由大惊。

“伯鱼被抓进五威司命府了?”

“我……我能做什么?”

第五福烦了,下来将第八矫推到了路边,骂道:“你这只知读书的太学生,能做何事,毋要阻碍吾等就好。”

第八矫确实不在第五伦的营救计划中,但看着扬雄与马车远去,他却从地上站起来,面容决绝!

“谁说太学生不能成事?”

第八矫调头原路返回,送他来的牛车已没了影子,一时又拦不到去南边挡道车乘,一着急,便将宽袖卷起,在常安大道上小跑起来。

宽衣博袖的儒冠学生跑步前进,引来不少人诧异目光,第八矫脸都红了,他平日多在庐舍中专注五经,甚少动作,只跑了半里地就累得气喘吁吁,大冷天里出了一身汗。

脚底板有点疼,走得太急,履底竟磨破了,但第八矫强忍着,让自己勿要停下,只是他速度越来越慢,去太学十几里路,怕不是天黑才能到。

好在在拐入冠前街时,第八矫终于拦下一辆拉煤球的牛车——他们家却是将生意扩展,给城内购买的人也送起了货。

第八矫也不讲究,报上身份,便爬上了煤球车,一路颠簸而行。

煤球味道呛人,素白的儒袍好似染了墨,平日里注重仪表的第八矫却不在意了,心中只想到第五伦的音容笑貌。

当初让学于己的谦逊,说合第八、第五两家重归于好的大度。以及凭一己之力,将已经分裂两百年,几乎要形同陌路的临渠乡诸第整合,重新变成一个宗族的豪迈!

在第八矫看来,这都是极了不起的壮举,自己只能仰望之。俗言道见贤思齐,他平素默默读书,可在第五伦性命攸关的时刻,若不站出来做点什么,恐怕后半生都要看不起自己。

“我虽不能如伯鱼般大贤,亦能仗义死节!”

一路上车马犹如流水,有时候堵着路口,只能等待,搞得他心急如焚。

好容易出了覆蛊门再走七里,第八矫跳下煤球车冲入太学,也不理会旁人看他狼狈污秽的嘲弄,径直走入舍中,先喝干了一大瓢水,然后翻箱倒柜,将那件黄色衣裳找了出来。

新朝崇尚五行始终,太学生们尤甚,讲究“五色衣”,即“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因为新朝自诩土德,尚黄,所以黄色超越朱、黑,一跃成为最尊贵的颜色,颇受朝野喜爱。

第八矫也不管它做工如何精细,那蜀锦材质如何名贵,竟毫不犹豫抄起刀削,将这件父亲花了不少钱为他置办的好衣服划开。

等出了门后,又抢了门口众太学生晾晒衣服的长竹竿,将衣裳绑了上去,一面简陋的旗幡便制成了。

区区一个太学生,只知道读圣贤书的呆子,面对冤假错案能做什么?

仰头看着那旗幡,第八矫想起发生在二十年前的事。

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正是那位为天下百姓发出了“七亡七死”之呼的鲍宣,时任司隶校尉,派人制止丞相掾吏擅入驰道的违法之举,并没收其车马。

那世道跟现在一样,没有什么法理可讲,就看谁权势大谁有理。此举被视为冒犯丞相,中丞侍御史前往司隶校尉府,要鲍宣交出手下官吏。

但鲍宣拒绝,禁闭大门不让使者进入。于是朝廷便以“亡人臣礼、大不敬、不道”之罪逮捕鲍宣。因为他平日爱说实话,得罪人多,竟无人解救,判了死刑,此事轰动京师。

二十年前,正是在此地,有一位博士弟子王咸,听说此事后,于太学举起幡旗,振臂一呼!

结果有一千多名太学生麇集王咸幡旗之下,第二天,王咸率太学生们堵住丞相上朝去路,邀驾请愿,接着又伏阙上书,哀帝迫于压力,下令将鲍宣减死一等。

那是第一次成功的太学运动,这给了第八矫灵感,他抱着幡旗一路走啊走,来到太学生舍外,尚书弟子们休憩的地方。

今天气候不错,庄光庄子陵仍在酣睡,思考人生终极问题;南阳人刘文叔正和他的同乡、侍讲朱祐玩着六博之戏;天才少年邓禹在翻阅书卷,来自颍川的强华则依然在地上推演谶纬图符,认真极了。

还有更多人都住在附近的区舍中,总计有数千之众,本朝太学扩招猛烈,比汉哀帝时人数多了数倍。

第八矫扛着幡旗,站到了他们面前,猛地挥舞起来,这滑稽而奇异的一幕,吸引了众人注意。

邓禹少年心性喜欢热闹,最先跑了过来,朱祐也看到了,皱眉跟刘文叔低语几句,惹得刘秀回头望来。看到是第八矫,刘秀本来就大的嘴巴张得更大了,满脸不可思议。

还有更多人纷纷聚集过来,想看看平素半天放不出一个响屁的第八矫今日这般作态,意欲何为。

第八矫涨红了脸,他不是很擅长言辞,可今日却豁出去了,只拼命给自己壮胆,用嘶哑的声音大喊道:

“诸君,请驻足片刻,听我一言!”

……

PS:求推荐票。

第648章 带恶人第482章 有的人活着第139章 熟练第537章 暴力第28章 季布一诺第509章 斧头第44章 未曾设想的道路第306章 高屋建瓴第666章 报答第307章 骄傲第550章 我们联合第629章 烽火第449章 中心开花第680章 冲舟第324章 汔可小休第222章 左队后队第678章 次元第334章 百姓第302章 破釜第383章 长城第423章 燕歌行第254章 大预言术第452章 越塔第408章 怒发冲冠第397章 树倒猢狲散第382章 弃地第663章 坐断东南战未休第661章 汉中第245章 义在东军第396章 乌托邦第585章 是非曲折,难以论说第663章 坐断东南战未休第117章 打雁第688章 这谁顶得住啊第204章 患难见真情第386章 亡国第214章 称帝第225章 五第431章 不作安安饿殍第13章 实在是太难了第206章 保卫家乡第633章 从实力的地位出发第325章 远交近攻第323章 豆粥第438章 凉州大马第70章 你是要做一辈子的懦夫第613章 这不是和平第649章 兄弟第458章 钢刀归钢刀第502章 穿插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398章 平林第537章 暴力第367章 小镇做题家第404章 猛虎出笼第589章 忠诚!第464章 我成替身了第224章 入关第274章 政治正确第526章 天命之子第343章 六郡皆良家第122章 老王第348章 关门大吉第279章 虽王可也!第459章 体面第523章 创业未半第472章 形势一片大好第444章 二王第341章长杨第15章 云台二十八第203章 地皇四年第406章 陇蜀第309章 磨豆第421章 五德第458章 钢刀归钢刀第659章 阴阳不调第398章 平林第592章 优势第171章 曲线复汉第503章 敢动第361章 采风第89章 对百姓我重拳出击第100章 反了!反了!第687章 流星第294章 公无渡河第278章 另起炉灶第177章 武安第194章 凛凛人如在第204章 患难见真情第332章 云横秦岭家何在第448章 山海情第237章 革命第436章 软柿子第422章 北京第345章 突骑第692章 双管第583章 青州刺史第603章 坚持守住第256章 天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