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南巡

第五伦的南巡,那是真的巡狩,与王莽、刘玄抛弃都城的“南狩”大不相同,洛阳离南阳并不算远,放在后世,那都是大河南省里的地级市,车马半月可达。

但对于刚归附魏国不久的南阳来说,魏皇陛下的到来,无异于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宛城市井中,关于第五伦的仪仗、车驾传了好几天,哪怕是未曾亲眼所见的人,也道听途说,津津乐道于第五伦麾下的战将百员,个个龙精虎猛。

有人说第五伦带来了五万大军:“赤白黄青黑,每色万人,能将宛城围一整圈!”

“至于剩余在道的援兵,旌旗、辎重,从洛到宛,千里不绝。”

不论如何,第五伦的驾临,使得因战乱而人心惶惶的宛城瞬间安分下来。

刘盆子的内心也稍得安慰,只想着:“魏皇亲至南阳,应能速速派人救助舂陵了罢?”

然而南阳太守阴识那边,刘盆子依然不得拜见,正无计可施之时,却有人主动找到他。

“我家主人请小君子相见。”

刘盆子住在南阳城内的置所中,只占了一个狭小的客房,隔壁大院落里,却住满了来自京都的随驾高官们,想见他的不速之客,便身居其中。

刘盆子不知对方身份,忐忑地跟着随从入院,上了二楼后,闻到了满屋的香料味,一位瘦高的儒士正跪坐在案几后的蒲席上,香味散发自香炉,儒士闭目养神,给人一众高深莫测之感。

但等他睁开眼后,那对三角眼,却破坏了这神秘感。

“汝便是桓君山之徒、舂陵县丞之弟,刘盆子?”

刘盆子不知所措,身后那亲随这才透露了这位士大夫身份:“还不快拜见大行令冯公!”

原来面前之人,正是借口“头疾”从失控的荆襄前线跑路的冯衍,他对岑彭、张鱼将荆襄局势弄成现在模样颇为不满,遂回洛阳向皇帝禀报实情。

岂料第五伦并未有太大反应,只提出要“亲巡南阳”,冯衍也随驾至此,南阳宫室拥挤,冯衍又不愿住进太守府,遂在置所暂居,听说刘盆子的事迹后,让亲随唤来。

刘盆子跪在地上,支支吾吾地将南方情况说了一通,冯衍大表同情,说道:“汝兄为国守土,而汝年虽弱冠,却能只身求援,真是感人肺腑啊!”

“这样,汝也不必求南阳太守了,后日,我亲自带汝入行宫,直接向大魏天子禀报实情!”

……

“刘盆子,待会进了行宫,如何行礼汝可知晓?”

刘盆子忙道:“平民见皇帝,行稽首大礼,小人省得。”

冯衍颔首,他当然不是感动于刘盆子兄弟之情,这才愿意帮他,而是想借刘盆子之口,告诉第五伦蔡阳、舂陵等县的糜烂,而放汉军冲入的,正是前线一意孤行的岑彭啊……

所谓的南阳行宫,便是昔日更始皇帝刘玄修筑的宫室,刘玄是个喜好享受的人,花费重金打造自己的乐巢。但如今却一片凋敝,宫墙坍塌了只剩下原来一半的高度,白石阶梯却满是坑洼,朱红色的大柱多有兵刃劈砍过的痕迹,一些甚至直接倾倒,雕塑兽形的瓦檐碎的比完整的多。

刘盆子记得,这里一度被赤眉三老们占据,赤眉军对宫室的管理颇为粗放,宫门里长满了浓绿的蒿莱,台阶上全是枯枝败叶,燕雀在宫檐上安了家,满堂都是鸟的羽毛和粪便,赤眉兵和流民、乞丐衣不蔽体地居住于此。

如今,他们又统统被魏军赶走了,阶梯上的鸟粪、落叶被清扫一空,南阳行宫换了新主人,就像这天下一般,从刘氏、王氏,变成了伍氏。

似乎是想起了自家兄弟二人的流离身世,刘盆子看着熟悉的行宫直发愣,却听到有谒者传唤自己的名字,连忙小跑过去,在偏殿门口脱了鞋履,低头捧手,趋行而入,眼睛不敢乱看,跟着谒者走到指定的位置,这才下跪长拜,稽首罢了,稍稍抬头,见到了一双……翘着的脚。

第五伦好胡坐,这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的事,除了正式的大朝会外,第五伦就连燕朝,都喜欢坐在名为“椅子”物什上,甚至还翘个腿——微末时、做官时他还没这么放肆,如今谁敢管?

虽然这不合礼法,但经历王莽的复古后,天下礼崩乐坏,道学家不好混,也没人敢说三道四。反而在长安、洛阳成了一种新的潮流,引得许多膝盖跪疼的年轻男子效仿——女子虽穿上了穷绔,但胡坐依然有些过于前卫,敢尝试的人不多。

“过来些。”

第五伦的声音传来,让刘盆子近前。

刘盆子只膝行往前挪动,头依然不敢抬。

第五伦遂与旁边的冯衍打趣道:“桓君山的弟子,怎如何胆小,不似其师啊。”

听到夫子的名讳,刘盆子也终于想起来,自家老师与魏皇关系很不错,乃是忘年交,他年纪轻,经历多,口齿不算笨拙,遂稍稍抬眼,看着面前并无不严肃的帝王道:“敢告于陛下,小人平日胆子很大,少时被赤眉掳走时,别家孩童哭,小人没哭。”

“在淮北侍奉桓夫子时,见到盗寇杀人割肉吃,小人能忍住尿意,慢慢退走,不叫彼辈发现;从舂陵跑出来求救时,也双腿夹紧马肚,任由流寇箭矢从身边掠过。”

“但今日,小人见到了圣天子,威势所压,就像山中小兽,见到百兽之王,两股战战兢兢,胆子也缩了。”

此言颇为大胆,连冯衍都没料到,倒是第五伦听罢,哈哈大笑:“是桓谭的弟子没错!”

第五伦又道:“予已听冯卿说起汝兄弟事迹,从前汉宗亲,到赤眉小吏,再到魏国官员,确实不俗啊,听说汝有南方紧要军情要禀报,且大胆说来,今日大可直达天听!”

直到此时,刘盆子才敢完全抬起头,第五伦坐于堂上正中,左右分别是大行令冯衍、南阳太守阴识。

冯衍看向刘盆子的眼神的充满鼓励的,他来之前就叮嘱刘盆子,要如实道来,不要有所隐瞒。

而阴识的目光就玩味多了,南阳被三股外敌侵入,他这个临时的南阳太守压力巨大,但还不能往前线的岑喷身上甩锅,因为岑彭是自己恩主,同属于南阳一系,这场仗,阴识作为协助者,与岑彭一荣俱荣,对于南阳边县的糜烂情况,他不敢瞒着第五伦,但措辞有所斟酌。

但今日,与岑彭有分歧的冯衍却将刘盆子带到这,他想作甚?

刘盆子却没想这么多,他心里只有兄长的安危,遂将数月以来,东汉对舂陵渗透、暴动的失败,以及汉将马武的武力入寇细细说来。说及舂陵令守土战死,兄长与官员们退守县城,却又担心本地人一念之差降了汉兵,数县岌岌可危的情形一一道来。

说到动情处,刘盆子涕泪交加,对第五伦再拜道:“小人兄长奉皇命守舂陵,教训民众,恢复生产,舂陵人已不再怀念旧汉,对潜回乡里破坏的汉国奸细,皆视为仇寇,舂陵人已自视魏国子民了。”

以汉室宗亲的身份,说出这些话,是有些奇怪,但刘盆子已经完全进入了角色。

“可如今,汉军长驱直突,舂陵等地人心浮动,又有了反复之意,只望陛下勿要摒弃舂陵吏民啊!”

第五伦听得有些动容,而冯衍更是喟然长叹,倒是阴识颇为尴尬……

“汝兄弟忠勇可嘉,予必不会抛弃舂陵,让当地复为贼寇所乱。”

第五伦口头褒奖了刘盆子,并给了他一个意外之喜:“既然是桓君山弟子,又乃忠臣之弟,也不必再以白身自处了,这样,宫中郎官尚有空缺,汝且先从外郎做起,跟随予行在御驾罢。”

这确实是他兄长一直期盼的事,还念叨过,打完仗送他去洛阳桓谭身边呢,但刘盆子却不觉喜悦,反而三稽首道:“小人不敢图官身,唯望兄长平安!”

第五伦更加欣赏他,令人赏赐丝帛若干,暂且先由谒者带出,给刘盆子在置所换了好屋子住。

等这“外人”离开后,第五伦才看向南阳太守阴识,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次伯,汝说南方蔡阳、舂陵等县为汉寇所遮,并无详细军情,刘盆子所言,可算‘详尽’了?”

阴识大骇,下拜顿首:“臣有罪!然臣绝非有意隐瞒陛下,舂陵等地确为马武所寇,几乎不守,臣也是忧心忡忡,但南阳兵力有限,只能确保宛城、新野直到樊城、襄阳间补给通畅,再难顾得上边角之地啊!”

冯衍适时在旁阴阳怪气:“阴君,身为郡守,守土有责,不敢说寸土必争,至少不该放任不管啊,刘盆子入宛数日,苦苦求见而不得,若非我身在驿置恰好听闻,这兄友弟恭的事迹,恐怕要湮没无闻。长此以往,舂陵失陷,刘恭好好一位忠诚丧命,刘盆子恐怕也难以独活于世啊。”

这锅阴识是甩不掉的,就在他心如死灰,以为第五伦要暴怒撸掉自己职务时,皇帝陛下却只是将手高高抬起,轻轻放下:

“南阳太守有失察之责,停俸一年。”

此言一出,阴识如蒙大赦,连连稽首谢恩。魏军夺取南阳后,新野阴氏的地产庄园如数归还,阴识知道,这是因为,他心甘情愿为魏办事,再加上皇帝对其妹阴丽华似乎有点意思。

但想要守住家族,阴识一方面要大方地献出家中半数田产归公,做足姿态,同时必须手握一定权力:他替第五伦办事,已经将南阳老乡们得罪死了,一旦失去权柄,势必死无葬身之地!

冯衍却急了,只是失察?那丧地失土又该怎么算?冯衍这一趟利用刘盆子的“舞剑”,瞄准的可不止阴识,而是一意孤行造成如今局面的岑彭啊!

第五伦却道:“予这次南巡,缘由有三。”

“其一,在洛阳待久了,想来南国看看。”

“其二,荆襄大战比预想中打得更大,魏、汉、成、楚四方悉数卷入,连南阳也受到波及,几股贼寇四处流窜,欲乱我后方民心,或者来个‘围魏救赵’,影响岑彭方略,予此番南下,便有稳定南阳之效。”

阴识大唱赞歌:“陛下一人,足当十万大军!圣天子一至,南阳便安如磐石了!”

冯衍亦加入吹捧行列,但说完后,他却又擦着自己的眼泪道:“臣奉命出使襄阳,还曾向陛下报功,说南方已定,不料却多出了许多变故,以至于荆襄兵结不休,连南阳也遭到殃及,臣无能,让陛下不顾圣安,南下亲征,君忧臣辱,臣等有罪啊!”

老冯这个“臣等”,倒是将阴识、岑彭乃至于张鱼都囊括进来了,果然在朝中混了几年,勾心斗角的技术有所提高,不再像当年那般,直愣愣地当第五伦的反对派了。

冯衍有冯衍的委屈,岑彭也有岑彭的计划,但第五伦知道,现在可不是搞派系斗争的时候。

于是第五伦遂道:“此战的是非曲折,予心中自有计较,但大战未毕,诸卿当和衷共济,共度时艰,一同打赢此役,这便是南巡的第三个目的。”

皇帝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冯衍也不要再继续紧逼,他也知道临时撸掉岑彭的将军位置不现实,眼看“实情”已经告知皇帝,事后肯定有一次秋后算账,遂见好就收,动情地表示,自己只是忧虑于南阳局势,无法置身事外啊。

而阴识知道,自己只是小角色,也低声下气地与冯衍和解,南阳行宫,竟从剑拔弩张,恢复了其乐融融之状。

然而第五伦却看得明白,两方矛盾仍在,方才这番说辞,也不过是安抚臣下之举。

他之所以对南阳危局没有勃然大怒,是因为,岑彭早就将此战的计划与预想,悉数上禀,可以说,这仗打成现在这鸟样,完全是第五伦与岑彭一起谋划的结果!

“冯衍、阴识都只盯着南阳、荆襄这一亩三分地。”

“然而真正的棋手,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于汉魏之争而言,荆襄,只是棋盘一角而已!”

第698章 魏皇来了,青天就有了第619章 大可不必第659章 阴阳不调第300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29章 渭水不洗口赋起第328章 不似人君第466章 人与人是不同的第54章 暮鼓第45章 诸君!第243章 好日子第255章 疾风第428章 譬如朝露第513章 诛莽第184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第547章 换马第279章 虽王可也!第30章 新朝雅政第492章 将军第63章 士绅的钱如数奉还第257章 安民第575章 绳结第526章 天命之子第131章 如玉第571章 天要下雨第403章 易姓第305章 横跳第428章 譬如朝露第66章 我想了十天十夜第222章 左队后队第417章 友军第269章 儿皇帝第35章 家里有矿第215章 他急了第375章 乐土第23章 秋菊第679章 惊喜第271章 打拳第567章 告急第555章 欲穷千里目第671章 借荆州第551章 战争使者第49章 父慈子孝第494章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么第304章 五等第269章 儿皇帝第592章 优势第34章 大学城第512章 脊梁第342章守户之犬第22章 贫富差距第469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第271章 打拳第367章 小镇做题家第84章 起飞第340章给他一个师第220章 战神第250章 广厦第431章 不作安安饿殍第369章 我中了!第515章 牺牲第694章 我预判了你的预判第381章 存殁同节第646章 弱水流沙第180章 掌声响起来第337章 真香第527章 相异第76章 巨无霸第302章 破釜第128章 护官符第270章 其血玄黄第464章 我成替身了第137章 放弃幻想第329章 无题第429章 新年快乐第406章 陇蜀第388章 巨人第428章 譬如朝露第46章 骑驴第396章 乌托邦第198章 一粒第431章 不作安安饿殍第110章 跟我上第239章 二五第427章 瓦玉第379章 尝新第28章 季布一诺第1章 传火第443章 故事第339章蔚为万夫雄第207章 红白黄第516章 野兽第624章 异端更可恨第477章 把狗骗进来杀第659章 阴阳不调第238章 杀去常安第353章 四灵第55章 山高水长第694章 我预判了你的预判第472章 形势一片大好第589章 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