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3章 修补者的绝望(上)

第1033章 修补者的绝望(上)

刘钰和这些投资商越聊越是深入,渐渐的一些说法就让一旁的两淮盐政使有些抗不太住了。

刘钰说的那些玩意儿,两淮盐政使不是觉得没道理,而是……太过直白、赤裸、没啥掩饰,过于功利。

虽然朝堂上下素来都知道刘钰说话自来如此,往往和朝中面上的一些仁义道德说辞对不上卤子,但在商人面前越说越“不掩盖”,两淮盐政使觉得自己最好还是给往回兜一兜的好。

这时候刘钰刚正说到了关于盐场建设修筑的事。

“盐乃国家要务,陛下对此也颇重视,是以特许你们出钱、厢军出力。淮河既有雏形,今年便拨出来六千人用。好在距离不远,也不需要花太多钱。”

在谁来具体施工这件事上,朝廷扶植财阀的意思已经很明确的,否则不可能用厢军来干这种事。

两淮盐政使闻言心想,自己这个江苏节度使,当真也就是个打下手的贰佐官。

陛下那边看来早就定下来该怎么办了,否则兴国公可是调不动军队的。

投资商心里算了一下,虽觉得成本稍高一点点,但也只能接受。

最起码在吃饭这件事上,用厢军就比雇百姓贵不少,厢军也是要吃皇粮的,皇粮的价格折算实质上是比他们自己买粮食贵的。

更别说施工期间的军饷之类,他们肯定没资格发军饷。

他们出钱,但军饷绝对不能是他们的钱;他们出粮,但军粮绝对不能是他们的粮。

这是掉脑袋的事。

“如此甚好,陛下圣恩,我等永世不忘。既然如此,那就越快越好,所需材料种种,大宗采购之事,是否也直接在承包范围之内?”

刘钰笑道:“这个就不用你们管了。所谓扶植,就该有个扶植的样子。你们出钱,这边大包。”

“如今情势,我也不妨和你们明说。不管是海盐还是井盐,朝廷官营都是没问题的。只不过,但若官营,麻烦颇多。”

“你们也听说了前几年宝泉局铸钱工人合力罢事的情况。弄得朝廷很是不好看,工匠也多生怨恨。”

“这宝泉局,铸钱大事,肯定是不能交由私人的。但别的嘛……还是交给你们吧。”

“干活的怨恨,那也是怨恨你们,朝廷省却许多麻烦。居中调节仲裁,制衡一番,该办你们的时候办你们、该办他们的时候办他们。你们心里有点数就好。”

商人们连连称是,这事他们当然知道,毕竟是在京城闹出来的,沸沸扬扬。

大概就是朝廷铸钱的工场,有人克扣了工资,加上那时候西山煤矿出了事,导致煤涨价,工匠收入降低,生活难以维系,遂极度不满。

一个翻砂工,就组织工匠。然后有个磨钱边的不听话,后世的话就属于是匠贼了。

这翻砂工就和这个不和大家伙一起罢业的磨边匠干起来了,一不小心就给弄死了。

内贼一死,剩下的也就好说了,几个铸钱作坊联合起来,讨要工钱。

闹得颇大。

不过,这种事,对这些松江府这边过来的商人而言,实在是司空见惯了。

就算是没有京城铸钱工匠大抗争这件事,南边类似的事,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有的是,他们是有心理准备的。

在大顺贸易中心转移到松江府之前,广东那边的石匠、丝织、成衣等,早就组织了西行会,“西家”与“东家”对立。东家也组成了东行会,两边能商量就商量,商量不了就干。

苏州织工齐行叫歇、米贴补助运动、景德镇雇工抗争、松江府棉纺织业的踹匠端匠联合会等等,轰轰烈烈,这些大商人可是见多了。

而且不久前还刚爆发过一场教科书般的活动:一个纺织业踹匠,利用“大家凑凑份子,咱们找戏班子唱一场戏”为前期掩护,募集了资金,联络了信得过的弟兄,提前屯买米面,使得参与叫歇的同行没有衣食之忧,叫歇了半个月直接把雇主叫服了,答应涨钱。

京城铸钱局那边的“先打内贼”;苏南这边的“筹集资金预备粮食以长期抗争”这两大本领,都是自己悟出来的。

伴随着海运兴起,信息传递加速,还有一些有心人士以“痛斥、痛批、揭露这些人的狼子手段”为理由,跟糊弄傻子似的糊弄朝廷那些废物无比的地方官,将这些手段写在报纸上四处传播,齐行叫歇的技术交流日趋频繁。

如今这些工匠,倒是也非常习惯“献祭”领头的,换取自己的要求得到实现。

工匠,还处在“河神肆虐,把带头反抗的选为牺牲祭祀,献祭河神”的阶段。

朝廷,还是那句话,大顺朝廷连地主和农民的事都管不太明白,就更管不明白工匠和雇主之间的事了。

资方,是被大顺勤劳的百姓养废了、被大顺发达的手工业弄成可以坐地等着西方人送钱的水准,手段极糙,一丁点都没有承担统治阶级这个重任的能力。

这三方,真可谓是大顺自有国情在此之下的“旗鼓相当的绝妙对手”。

是以朝廷这边更喜欢和稀泥,也确实不想让太多麻烦事都找到自己身上,而且发现自己确实管不太明白。

加之觉得朝廷可以超然地站在小农这个经济基础之上,调和处置工匠和雇主这两个现在看来边缘的、根本不是主要矛盾的矛盾。管不明白就不不要直接管,而是让他们两边去斗朝廷居中调控。

这也算是大顺开国以来搞良家子制衡科举的惯性思维了。

其实再往前走,看上去似乎很像是奔着德国的路子上走了:皇帝用儒家大义假装是小生产者小农的皇帝;靠雇工小农小生产者和道德来吓唬资方;靠新时代的可怕吓唬小农小生产者和雇工诉说新时代的可怕;靠良家子军官团维系军队;靠扶植的财阀加强皇权对外扩张。

虽然实际上,因为土地问题、财阀集团和士绅集团割裂等因素,这条路是看似走得通,实则是完全走不通的。

不过刘钰要制造一种走得通的假象,并让皇帝以为是他这个天子自己找到了一条走得通的路,然后引诱着李家王朝一步步堕入无可救药的深渊。

如果皇帝认为前面是无可救药的深渊,他才不会往前走哩。

但如果刘钰不断地制造假象,让皇帝认为前面不是深渊,而是光明,那就不同。

这种假象可以被皇帝认可的关键,其中之一就在“劳、资”双方的矛盾上。

皇帝恐惧新时代、新事物、新的生产关系。

但刘钰不断引诱皇帝,说,看,其实可以“借小农雇工和儒家空想道德来吓唬资本、借资本饕餮的可怕来吓唬小农和雇工”。

即:你们这帮资,要不是皇权照着你们,你们就被雇工小农和儒家道德弄死了;你们这帮小农工匠,不要以为新时代多好,新时代是要吃人的,新时代给你们带来的只要破产和赤贫以及万劫不复,像刘钰那样的新时代领头人一直琢磨着把你们都弄没,多可怕!

皇帝是默许一些新思想传播的,但要点到为止,属于是“奉旨作乱”,互相吓唬,造成一种“除了皇帝能镇住,剩下的不管谁上台另一半都得死”的假象。

作为皇帝身边最“忠心”的“忠臣”,刘钰这时候更是借着这个话题道:“所谓不偏不斜、允执厥中,什么叫不偏不斜?便是【该办你们的时候办你们、该办他们的时候办他们】,就是说,需要制你们的时候,朝廷就是雇工唯一可以依赖的;需要助你们的时候……”

“朝廷就是正,不是说有一条正线,朝廷要站在正线上……”

一旁的两淮盐政使咽了口唾沫,赶忙轻咳一声,断了刘钰在那吓唬投资商的实话,赶紧往回兜道:“这个……呃……这个,国公的意思,是说本朝的盐政,要复唐时刘郑州之旧制,而尽除前朝盐政之大弊。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生产。也就是你们。”

“前朝盐政崩坏之始,在于有引无盐,遂至万历年间,不得不饮鸩止渴,乃至有囤积盐引、专门靠倒卖盐引赚差价的商贾。本朝就是要尽除此鸩毒,期间关键,就在你们这些生产商身上。”

“你们万勿辜负了朝廷的一片苦心,亦勿要辜负陛下的恩泽,当勉力生产……”

饶是这两淮盐政使读书颇多,通晓古今史政,也是绕了个好大圈子,才把在那说实话的刘钰给拦住。

刘钰嘴角略微一撇,笑了笑,便没再说话,而是任凭两淮盐政使将场面话说完。

反正刘钰之前已经说的够多了,投资商真正关心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和解释,投资商也配合着两淮盐政使,摆出一副惶恐圣恩的神情,听他把这堆场面话讲完,连连称颂。

等着话都讲完,这些投资商先行散去后,刘钰似笑非笑地问道:“林大人,你现在觉得,我之前说的干什么都是修修补补,还是浑说吗?”

两淮盐政使沉默片刻,忍不住自嘲一笑。

“国公,之前我说听国公一席话,只觉得之前三十年的书都白读了。现在实在是少说了,国公这是要让我觉得读了许多书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国公恕罪,这不是说一席话茅塞顿开的那种白读,而是说国公让下官的一片赤诚雄心都化为泡影了。”

“之前谈销售、现在谈生产。之前谈暗引明票不公平,现在谈朝廷扶植分化雇工雇主。”

“现在想想,还真就是最无力的那两个字。”

“修补。”

“修补啊修补,修补啊修补,每一次修补都是饮鸩止渴。前朝如此,本朝这鸩毒看似去了,只是这解药里却含着鹤顶红,竟是无法分开。要么鸩毒入骨、要么鸩毒解了喝下鹤顶红,修修补补,修修补补,竟无有治本之法。”

“国公可知,前朝万历年间的盐政改革,改革派最大的敌人,就是道理,正确到不能反驳的道理。”

“以至于改革派一再上疏,力陈【欲驰盐禁,是重厉民也】。要先辩经,辨明政府把持盐政是正确的,不能过于放松,否则根本来改都不能改。”

“至于道理,以民为本,下官是真的无法反驳那些支持放开盐政监管的。国公可能辨明?”

刘钰直接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明确表示:“我可没这能力。辩不赢,必输。”

(本章完)

第504章 善胜敌者,胜于无形第1321章 熟人社会第1249章 钻石湾屠杀(五)第921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五)第1305章 死与复仇(二六)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烦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281章 专业行贿第470章 试错第698章 巴达维亚的决断第1140章 最后的布置(一)第784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一)第1122章 乡约村社(三)第1217章 轮台之思(四)第544章 皇权最可信的刀第1110章 上国心态(四)第707章 海战(五)第740章 巴达维亚新政(一)第1349章 三角贸易(中)第413章 自我意识(下)第1286章 死与复仇(七)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726章 昨日投名状 今日罪名簿第1326章 有格调的小圈子(上)第494章 不当靖海侯第1492章 终章 九三年(十)第447章 幕府的底线第1277章 属性相克(下)第783章 作死第216章 军改构想第1133章 济天下和利自己第730章 你死我活第816章 大事成矣(三)第1502章 终章 九三年(二十)第619章 越简单 越有效第788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五)第1432章 鸩酒 解药(中)第316章 结善缘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1076章 争功(一)第382章 春秋大梦第536章 为什么是锡兰(下)第1453章 “帝”(五)第1315章 逼着商人赚钱(下)第285章 黄淮患第1142章 最后的布置(三)第598章 奇葩的时代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20章 会通中西,以求超胜第896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七)第186章 维持互信第397章 等死吧,没救了第1291章 死与复仇(十二)第155章 官商之别第871章 “不正当”竞争(三)第636章 鸡肋第541章 人性第79章 以朝鲜为跳板第459章 马关换约二十八条第794章 憧憬(下)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1417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八)第53章 选择第256章 优劣第1486章 终章 九三年(四)第1337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八)第99章 酒醉多言第1168章 备战(七)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948章 欧洲贸易区(中)第331章 雷罚第1023章 割裂(一)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171章 萌芽第160章 大灾将至和人口买卖第1182章 剃须 易服第532章 巴达维亚“苏丹”的理解能力第107章 负荆请罪下死套第362章 治标治本二选一第736章 机遇(上)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701章 优势在我第1292章 死与复仇(十三)第1078章 争功(三)第1109章 上国心态(三)第67章 开眼看世界的契机第424章 卧薪尝胆还是毫无骨气第503章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第227章 超脱低级趣味?第700章 反围城第1057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一)第231章 关税问题第1492章 终章 九三年(十)第179章 无处可抄的体系第283章 想干实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378章 还是朝贡第1438章 分歧(四)第836章 赌国运(上)第1202章 木牛流马(九)第74章 华丽终场前的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