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章 恶龙残影(九)

第1074章 恶龙残影(九)

人的正确思想当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至少在货币到底是什么、该不该货币贵金属化、该不该复征实物税的问题上,明末这些启蒙学者是通过社会实践、历史经验得出的一个比较符合直观逻辑的想法。

盛世主动打开大门交流,和那种已经落后之下被人敲开大门被迫交流的很多想法、逻辑,真的是完全不同的。

后世的人,觉得一些正确的东西,此时的人并不觉得正确。因为……因为对面好像也没强到哪去啊,此时也就那么回事吧,凭啥对面的一切都是对的?

这里面终究还是类似那个“儒学是不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问题。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看出来其中的区别。

比如大顺放开和欧洲的交流,刘钰要发展海军,天文学是航海术的前置科技,所以大顺恶补了天文学的最新发展。

这就导致出现了一个问题,比如说关于天文学里面的一些知识,如赤极、黄极这样的概念。

而大儒们肯定是要解决“西洋人知道,我们居然不知道”这个问题的。这是基本的骄傲。

所以,所谓自汉以来,畴人不知有黄极,西人入中国,始云赤道极之外又有黄道极,是为七政恒星右旋之枢,诧为《诗》、《书》、《礼》、《乐》、《易》、《春秋》所未有。遂有大儒曰:西人所云赤极,即《周髀》之正北极也,黄极即《周髀》之北极璇玑也。《虞书》曰: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盖设璇玑以拟黄道极也。黄极在柱史星东南,上弼、少弼之间,终古不随岁差而改。赤极居中,黄极环绕其外,《周髀》固已言之,不始于西人也。

就是说,天文学这种知识,是科学。

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

一些人惊诧于六大经书里居然没有记载。

而骄傲的人,就需要证明,说不是没有记载,是你们根本不懂先贤到底在说什么。比如“璇玑玉衡”这句话,其实说的就是黄道极,这是做了个比喻。《周髀》里已经说过了,只是你们不懂其深奥,胡乱瞎理解而已。

这是不是好事呢?

当然是好事,因为现在的大顺,不是被人打到哭爹喊娘,觉得敌人不可战胜的时候。

得多脆弱、多没底蕴的文明,被人超越一点,就吓得觉得要全面反思,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人种问题,甚至最大的幻想都是觉得自己可以当二等人,至少比黑种人高一等的程度。

这种考据式的贴合追赶,当然是好事,可以在科学问题上,尤其是数学、天文学、代数学等问题上,无缝贴合地追赶学习,并且极大地抵消了抵触情绪。

但在数学、天文学这些“理工科”范畴之外的东西,那就不一样了。

且不说,现代化,是一种全世界共同摧毁旧时代残余,共同取其精华搞出来的一套东西。

只说治国、理政、经济学、赋税制度、殖民、工商、政治学这些东西,这和数学天文学还不一样,凭什么就叫此时的骄傲的士大夫,觉得这些东西就是正确的、对的呢?

况且,对面这时候其实也就那么回事,也没见得有啥过于高明的理论,甚至很多此时现有的理论是根本无法解决大顺面临的困境的。比如所谓的自由贸易理论,哪怕是原本历史上,亚当斯密也在对华贸易问题上,采用了取巧的方式给出了个特别解释。况于现在,刘钰都开始与荷兰买办合作,到处走私的背景下了。

船坚炮利追上了,克里米亚战争之前,所谓工业化带来的差距,也就那么回事吧。追上燧发枪、调整好税收制度、解决炮兵技巧,凭着体量,当个压路机是没问题的。

所以也就造就了刘钰和林敏关于盐政改革的分歧,或者说刘钰和大部分大顺官僚、士大夫之间在一些问题上的巨大分歧。

而大顺的主流思潮,源于对前朝那条恶龙的反思,前朝的残影至今笼罩在大顺的头顶上。

这种残影的笼罩,类似于宋极力避免唐末藩镇武人乱政的教训,搞出了一个宋。

明到底因何而亡?

明亡时候,士大夫们是进行了集体反思的。

反思的一个结果,就是相对心学异端的反而动之,最终引发了崩塌式的对理学的反思。

而在治国理政上的反思、经济制度上的反思、税赋制度上的反思……这些反思,不是凭空的反思,而是针对大明末期的种种乱象的反思。

国祚近三百年,哪怕后世,三百年的时光,也足以湮灭很多东西。

况于此时。

明末的反思,更多的是反思明中晚期的种种乱象。

归结于一条鞭法的。

归结于横征暴敛的。

归结于白银货币化的。

归结于税收制度的。

当然,也包括盐政制度、货币制度、税收问谁收、工商业发展等等。

但要注意的是,亚当斯密生活在英国,所以他在手工业已经发展的英国,写出了国富论;而法国那群人生活在法国,所以法国大革命之后,搞出了雅各宾土改。

明末士大夫的种种想法,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社会实践、历史演化、以及那根深蒂固的无处不在的融化在躯体里的仁义道德所凝聚出的。

刘钰说他的想法对,他怎么证明?

若是后世,被人甩飞了,拉开了巨大差距了,可以靠“开眼看世界”来证明。

那么,现在呢?现在他的想法,怎么证明是对的?

此时的古今中外,并不包括未来,所以没法证明他是对的。

而在盐政改革问题上,他能够获得皇帝的支持、并且最终获得了改革派的妥协和一定程度的支持,应该说,还是源于主流士大夫对前朝的反思。

但这种反思,又注定了与刘钰只能做短暂的同路人。

因为,包括后世盛赞的王夫之在内,他们对前朝的反思,很多是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态,是一种皇帝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治国导致完犊子了,要是按照自己想的去治理就会很稳固的心态。

仍旧是出于“王者能臣天下之人”、“以小人养君子乃天之制也”、“百姓、禽兽也、非人哉”的角度去思考的。

而黄宗羲反的,可不是反君主制,反的是君主专制,取而代之的,则是“士绅阶层对其余阶层的专政共和,加儒家教区制”,搞半封建制,学校作为最高立法机构和监察机构。

所谓: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于学校。

学校里的人,又怎么选呢?

郡县学官,毋得出自选除。郡县公议,请名儒主之。

道德规范呢?

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木主之尺寸,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相其礼以革习俗。

有违礼之祀,有非法之服,市悬无益之物,土留未掩之丧,优歌在耳,鄙语满街,则学官之职不修也。

异端思想呢?

时人文集,古文非有师法,语录非有心得,奏议无裨实用,序事无补史学者,不许传刻。其时文、小说、词曲、应酬代笔,已刻者皆追板烧之。

非要说这是以民为主,或者非说这是代议制,倒也不是不行。

但着实是有点被人打上思想钢印之后,先认定什么是对的,然后再往回翻说,然后穿凿附会的感觉。

如果说,是自己这边确实没机会自发进入现代化了,最终自我安慰式的幻想,从这些想法里找只言片语,去寻求答案,是可以的。

或者说,已经落后了,从先贤的言论中寻找似乎和对面那些东西一样的理论的时候,也是可以拿出来的。

但是,如此时的大顺,靠这一套东西,真的能够完成转型吗?

对明末乱局的反思,得到的是一个避免明中晚期乱局的主流反思思想,如同宋之余唐末五代,但能完成毁灭旧时代的使命吗?

前朝犯的错误的反面,一定就是正确的吗?

恶龙残影下催生的诸多想法,倒也未必都是坏事,但如果完全按照这个套路走,肯定是试都不用试,必然走不通。

譬如王夫之的赋税观,认为不应该收资产税,也不应该把土地评为上中下收税,而是全国统一,全部“摊亩入丁”,全都按照人头税征收。

譬如其劳役观,认为两税法、张居正的一条鞭法,都是恶政。应该退回到租庸调制,而且,税要轻,役要重。

税轻,展示出来天子不认为粮食、财富是好东西,这都是垃圾。

役重,展示出来天子认为民力才是好东西,体现了天子对百姓的重视,以民为本嘛。

并且得出结论,如果税轻、劳役重的话,那么天下就没有懒人了。因为种地还是不种地,大家都要服劳役,那么大家为什么不种地呢?

以及,如果取消土地评级制,统一税率,或者按照人头征收。那么,所有人的税都是一样的,你穷肯定是因为你懒,你就会努力种地,而且努力把烂地种成好地。

还有比如针对明末的土地税地方上收的离谱,以及农民军均田的想法,而提出的不用均田和限田,只要降低赋税,土地就不会兼并了。

这或许算启蒙思想,肯定是没错的。

但是否符合国情呢?应该说,也是符合的。

至少是符合明晚期的特殊情况下的一种矫枉过正的反思。

毕竟,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根据现实和历史,得出的可能是阶段性的结论——若一树,五千年不开花不结果、五千年后年年开花结果,那么人类判断这棵树不开花不结果,就是正确的。

就明晚期的魔幻程度、征税横征暴敛、基层胥吏狂欢、赋税全压在土地上的状态,这种看起来真的很没谱的反思,其实真的不能算错。

当时眼前太黑了,被当时过于黑乎乎的眼罩蒙蔽了双眼,觉得光明就是单纯的白色而已。很正常。

只是特定时候的反思,未必真的可行。

(本章完)

第1009章 亲不亲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枪声第1379章 凡尔赛和约(六)第862章 好事第1497章 终章 九三年(十五)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395章 枢密院第1511章 终章 九三年(廿九)第364章 朝贡算不算侵犯垄断权第1234章 三战定印度(一)第277章 凶狠而聪明的敌人第1262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八)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第1344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四)第91章 提点第62章 越往事千年第556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二)第550章 澳门的蝴蝶(中)第608章 无耻的小报第1165章 备战(四)第908章 南洋大开发(三)第367章 平平无奇第1478章 临别告诫(四)第1479章 临别告诫(五)第1032章 推广蒸汽机第871章 “不正当”竞争(三)第1455章 最终的闹剧(二)第151章 资敌以粮第509章 回报率第108章 断章取义第575章 另一种空想(上)第515章 南进之前定北疆(上)第157章 老婆本第707章 海战(五)第312章 偶然第1173章 备战(十二)第1204章 太子难当(上)第1342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二)第101章 畜牧稼穑皆学问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990章 拍马屁(下)第38章 扣个人质第504章 善胜敌者,胜于无形第721章 因为没本事第418章 诸君免送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1170章 备战(九)第997章 量身定制第1362章 国富论(五)第1290章 死与复仇(十一)第145章 临行琐事第721章 因为没本事第750章 卧榻之侧(下)第1481章 临别告诫(七)第116章 沿途见闻第992章 最后的盐改配套政策第1312章 死与复仇(三三)第121章 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第1278章 夷丁第646章 亮相带来的思维改变第809章 阉党(下)第258章 陆军换海军第1299章 死与复仇(二十)第235章 市什么骨第1000章 扶植第984章 决胜千里之外(七)第608章 无耻的小报第357章 有货,真的可以为所欲为第1204章 太子难当(上)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65章 报捷第1001章 缺陷第1169章 备战(八)第326章 演戏做全套第669章 分赃大会(六)第547章 恶龙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1491章 终章 九三年(九)第1381章 凡尔赛和约(八)第677章 科学院(下)第1080章 争功(五)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883章 无用功第630章 鼓励西进的真正目的第632章 贵圈真乱第678章 做美梦的皇帝第329章 真正的贵族第1468章 最后的闹剧(十五)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动物(下)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182章 随时准备着第1505章 终章 九三年(廿三)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1499章 终章 九三年(十七)第1124章 乡约村社(五)第929章 觉醒(一)第422章 突入第486章 借势做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