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 争功(六)

第1081章 争功(六)

“譬若梨洲先生的钱钞改革设想,源于前朝的银贵且不足,所以才要废金银。”

“然而,兴国公伐日开关、组建东西洋贸易公司,又建银行备纸钞,金银流入日多。”

“针对前朝特殊情况,而提出的废金银之构想,此时已无意义。”

幕僚接着说道:“再如船山先生的口税构想、租庸调设想。也是针对前朝皇庄藩王圈地、生员诡寄花分、宦官横征暴敛、机户被强加义务、税收严重不公等等缘故而矫枉过正的想法。”

“可实际上,兴国公在苏南的改革,证明以口计税、取消亩税全都摊入人头税的做法,是肯定不对的。而且他沿着张太岳的一条鞭法改下去,证明是可行的。”

“再好比习斋先生的分斋教学之想,那不过是觉得生员什么都不会,国家缺乏专业的实学人才。所以比起什么都不会,到了县学成了生员之后,各项都学点至少肯定比啥也不学强。”

“然而,兴国公二十年前就开始搞实学,配合海外贸易发展、战争海军需求、工商业之所需,使得国家此时真的不缺实学人才,一点不都不缺。甚至……甚至有些过剩,一群摆弄棉花、地瓜、南瓜的;还有那些给人接种牛痘的……更有甚者,便是那些炮兵军官,会查表就好,真的需要必须要懂几何、代数、物理吗?”

“是故……”

幕僚总结道:“是故,如果只以前朝末年的反思来做变革,还是要看哪些问题还未解决。”

“比如,顾亭林的生员之忧,他的本意,是希望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材出也。那确实是前朝末年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其论之本。”

“而现在,本实则不如末。其文之末,在于生员滋生,彼时已有四五十万,如今更有七八十万,日后恐破百万。而其在地方,恐取人主太阿之柄而颠倒之。”

“若如此时扬州生员,鼓噪学变,只为淮南盐事,实为一己之私。”

“本以为优免他们,能够让他们自发教化地方。但实际上,他们在忙着诡寄田土、逃避赋税、兼并土地、做流氓打行。”

“是以,之前的首要,此时已经屈居为次;而之前的次要,此时已经跃升为首。原本是为了让天下选出来能打仗能征税能治理的人是首要目的,而现在其实要解决无用生员群体急剧扩大才是首要问题。”

“是以,无非两个选择。”

“要么,保持原本的优待,使用手段,真的能够达成让他们教化地方、抚育百姓、乡贤治县的目的。哪怕花些钱,继续优免,也没问题。”

“要么,就要控制生员数量,打破他们之间的关联,不要让他们顶着乡贤的名却为乡霸事,乃至于颠倒太阿,朝廷在地方彻底失控。”

虽然,幕僚其实说的已经相当、相当的隐晦了。

但林敏内心还是有些羞愧。

幕僚的意思,其实若不这么隐晦,其实就是说林敏,是个假的改革派。

固然,那些一成不变的人,不是改革派。

但他这种喊着要改革的,实际上却也是抱着过去情况下别人提出的解决办法,来解决现在的问题。只能算是假改革派。

守株待兔、刻舟求剑,这两词,总有一款适合他。

只是一个披着改革戏服的扮演者,因为皇帝好像喜欢改革这出戏,所以他把改革的戏服穿起来了。

再配上这次盐政改革,全程他都像是个笑话……林敏内心的郁闷,可想而知。

好在涵养功夫足够,又因着幕僚私下里说,而且说得虽然可以这么理解,但换个角度也不过是忠言逆耳罢了。

甚至于幕僚都把话说的清楚到不能再清楚了。

如果你不是穿着改革的戏服在那跳舞玩,那么就只能从那两个方向入手搞改革。

如果是只想穿着改革的戏服扮演一下,让人觉得你在改革,那么避开这两个最棘手的方向,剩下的都能假装做了改革。

但,问题不是这么简单的。

那两个看起来好像是可以改革的方向,实际上,里面牵扯的事大了去了。

往深里稍微一想,就明白,那两项改革,实际上都指向一个问题。

即:明朝初年的政治构想,以乡贤、乡约、乡村自治为底层基本逻辑,整个的国家制度构成,都要全面推翻,重新设计一个崭新的、完全剥离了明制的新制度。

这里面包括官僚制度、官吏人数、赋税制度、国家集权程度、税收体制、体制内人才数量、县级往下的管理逻辑等等,几乎要设计出一个全新的体制结构。

但实际上,皇帝本身是没有这个意愿的,而且是认为绝对折腾不明白的。

所以,林敏并不知道,皇帝的设想,是搞类似于变种的辽国南北两面官制。

挖掉登州府、江苏等一些地方,剩余的地方依旧保持原本的体制运转,甚至完全可以搞群相制,按照原本的惯性运转即可。

而以登州府、江苏、鲸海、南洋等,为另一套体制。尤其是在江苏,加强集权的控制力——如果皇帝管不明白整个帝国,那么是否可以管明白一个省呢?

以这里的财富、工商业、税收等,作为皇权的支柱力量,依靠对外扩张保证足够的收入和财富。

内部省份的惯性和传统,足够保持正常的运转,并且基本不会出大问题。

这些分割出来的特殊地方,加强统治,实行新政。

尤其是这一次围绕着盐政改革以及之前的淮河治理和运河改革,皇帝实际上是把江苏做了一个剥离。

江苏通过海运,和京城直接联系。

通过废除运河,剥离了江苏的天朝治水传统。

江苏等以外的内部核心省份,保持传统天朝的逻辑:以治水、赈灾、小农、镇压的传统天朝。

江苏等地区和省份,以一种崭新的治理逻辑,通过海外贸易、对新商品粮基地的控制、贸易白银、外部殖民土地税等,对外扩张。

最终目的,皇帝希望在他死前,能够做到:养二十万兵,不费内地核心区百姓一文钱。

这倒不是他多爱惜百姓,而是因为皇帝很清楚一件事,以过去的历史为鉴、以此时的现实为镜,能推翻王朝的,只能是那些内地核心省份。

内地核心省份的首要任务,既不是收钱,也不是征赋,只需要赈灾、维稳、蠲免。

而新政省份,则是用一种崭新的、脱离了过去传统王朝的治水赈灾小农传统的逻辑,做皇权的力量。

如果,新政省份出了问题,靠内地核心省份的无限人力,镇压。江苏,无险可守。海军切断粮食,这边连饭都吃不饱。

如果,内地核心区出了问题,靠新政地区的财富、资源,镇压。

是以,假如林敏真的能够揣摩上意。

真的能够明白皇帝到底在想什么。

甚至真的能够明白这一次改元惟新的逻辑是什么。

那么,他就不会傻乎乎地琢磨着改革科举、改革生员制度。

因为,皇帝绝对不会允许。

生员制度、科举制度、是维系新政地区和传统地区的最强有力的纽带。

这可以确保,新政省份的主流文化,和内地核心区的主流文化,并无二致。

也确保一旦新政失控,可以利用江苏的两万多生员,迅速转回保守。

至于生员罢学闹事之类的,皇帝看来,根本就是很简单的事。兵是干啥用的?

打压一番,再给甜枣。

就当年鞑虏入关,剃发易服都能接受继续做官的水准,只需要继续给他们做官的机会即可。

日后该考生员的还会考、该琢磨科举的还会琢磨。一省不为官,可以中状元、着红袍,去内部核心区做官,甚至宰执传统的天下。

江苏的生员,科举传统,绝对不能丢。

但是,他们的张狂,也确实要整治。

是以,皇帝内心认可的做法,就是治一治,办一办,压一压。

压完之后,继续甜枣的给。

几万生员,做“万一需要全部格式化恢复旧传统时的备份”——官员可以从外地调,本地基层却不能从外地找。

而且,皇帝其实很也中意刘钰在苏南的处理方式。

虽然皇帝心里明白,刘钰收上来钱再发下去,其实有故意给他上眼药、引诱他废除一些优待。

但实际上,皇帝认为在苏南,既然已经完成了均田赋改革,那么对这些生员的进一步的经济上的打压就无必要了。

至于说每年还要再把收上来的钱发下去,皇帝觉得这钱花的很有必要。

这钱就是收买江苏士绅生员的,确保江苏的新政不会出轨、彻底脱离朝廷的控制。

真要是这钱舍不得花,日后说不定会有大麻烦。

而且这钱花了,等于给江苏的士绅群体挂上了锁链,不听话就没钱,增加了朝廷和生员乡绅之间的缓冲。

经济上的打压是无必要了,可是政治上风气上的打压,还是要进行的,否则也无法做到集权对一省的绝对控制。

总之,皇帝绝对不会进行科举制的改革,也绝对不会缩减生员数量,并且该给的一些物质上的补助和优待必须给。

哪怕,明知道两万多人,大部分都没啥用。但,只要这两万多人还在,主流文化就绝对不会变,也不会产生隔阂分歧,并且始终有一支可以制约江苏新兴势力的地方势力。

为了一个可能的、将来或许会用、或许不会用的“全部格式化恢复旧传统的备份”,每年要花一百多万两,值不值?

对刘钰来说,这是一年四艘战列舰,养一群大部分是废物、没啥用的人,亏死了。

可对皇帝来说,太值了!

然而林敏这样的被刘钰称之为“还是保守派,连修修补补都算不太上”的改革者角色扮演爱好者而言,他真的不能理解皇帝“改元惟新”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这个新,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不知道。

而此时,被幕僚直言说中了心事的林敏,想的则是:可以利用这一次的生员反对盐政改革一事,揭穿他们假仁义而真利己的画皮,借此机会上书皇帝,试探一下解决生员问题的改革可能。

若可以,则抓住机会,在这场自己几乎全程陪跑的改革变法中,赚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功劳。

(本章完)

第994章 咸饵第1239章 三战定印度(六)第241章 泰兴十六年的变化(上)第1404章 迁徙路(七)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399章 恰合时宜第203章 奇袭第8章 骂人揭短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593章 资本的去向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22章 被卖了帮着数钱第557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三)第1198章 木牛流马(五)第618章 十月的圣彼得堡第1374章 凡尔赛和约(一)第37章 大胆的想法第72章 参谋第1227章 开战(六)第494章 不当靖海侯第171章 萌芽第627章 推测的结果第579章 废物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一)第216章 军改构想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461章 买办是条不归路(上)第896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七)第1113章 上国心态(七)第1350章 三角贸易(下)第918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二)第1062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六)第347章 君子圣徒第1099章 工业革命(十二)第1022章 事物的两面性(下)第3章 出事了第881章 区别对待(下)第1357章 英国的总崩溃(六)第420章 奇袭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为了啥(上)第515章 南进之前定北疆(上)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调过低第724章 墙头草(下)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659章 朋友和敌人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705章 海战(三)第23章 扎心的话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513章 皇帝的职业病第962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八)第808章 阉党(中)第382章 春秋大梦第1321章 熟人社会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881章 区别对待(下)第651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256章 优劣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盘第1345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五)第569章 金钱操控舆论第1110章 上国心态(四)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560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286章 等天灾 等人乱第923章 无妄之灾第939章 自觉(一)第1391章 凡尔赛和约(十八)第1121章 乡约村社(二)第854章 一分钱难倒天子(四)第107章 负荆请罪下死套第1379章 凡尔赛和约(六)第906章 南洋大开发(一)第511章 依旧还是收租的模式第1100章 工业革命(十三)第177章 机遇期第152章 入倭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311章 满BUFF皇子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二)第147章 听说过没见过的熟人第1331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二)第204章 投名状第14章 江湖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651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第270章 先驱者第318章 润物细无声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四)第532章 巴达维亚“苏丹”的理解能力第936章 绑定(下)第101章 畜牧稼穑皆学问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402章 这还得了?第1113章 上国心态(七)第204章 投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