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9章 开战(八)

第1229章 开战(八)

大顺不是那些有钱、但是实力不足的大骑士团。所以,法国没办法使用“不能解决债务问题,那就把债主解决掉”的办法。

故而既是要问大顺借钱,那么拿出来财政改革方案,也是合理的。毕竟从现在来看,法国的财政有大问题,借了钱是还不上的。

这和纸币时代很不同,纸币时代,最极端的方式,可以学一战后的德国,纸币大贬值,赔款爱咋咋地。

现在是金银贵金属时代,日本的白银,南美的白银,那至于云南的白银,在巴黎还是在松苏,都是一样的。

但这个借款方案本身,就只是一个必然被排除的凑数选项。

如果法国能通过自身改革,解决财政问题,那为什么还需要向大顺借钱呢?

如果法国只能选择向大顺借钱,解决财政困难,那怎么可能足以完成财政改革呢?

大顺使节团的这些人,对法国的情况,是很熟悉的。因为法国的很多东西,真的和大顺大明的一些情况很类似。

比如,法国按照财政计划做出来的统计,法国国库每年收到的税收大约是2亿里弗尔;可是,民间统计下,实际上法国的总税收,在大约7.5亿里弗尔。

哪怕到法革时代之前,法王依旧不理解:法兰西的赋税额度,实际上比英国要低,为什么百姓会感觉到赋税很重呢?

实际上,法国进入国库的税收,最高只有GNP的6.5%。远低于英国的14%。

但是,进入国库的税收,和民众承担的赋税压力,完全不是一回事。

至少,在法国和大顺,肯定不是一回事。

就像是大顺的国库收入,理论上也就是二十税一的水平。可实际上,哪怕是一些士绅,他们也真觉得税收太重,喘不动气。正如很多士绅感叹的那样,国课最少、摊派太多。

这种问题,能解决吗?

一本名为《国家财富》的小册子,通过核算,确信法国的税收潜力,可以达到每年6亿9800万里弗尔,也就是大约一亿两白银。

很多人激烈反对,认为出这个小册子的人,估计连最基本的数学都没学过。

人们的疑问,主要是“人民承担的税收更少了,可国库的收入更多了?这可能吗?”

可能吗?

实际上,当然有可能。比如大顺在松苏搞的全面十一税改革,就真的达成了人民承担的税收更少了、但是国库的收入更多的了效果。

只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这种改革,实在太难。

大明、大顺都试过,要改,就要准备好伤筋动骨。

而且,经常情况,就是改出了黄宗羲定律,旧税依旧在、新赋又加增,根本达不成以新代旧的效果。

这是一点。

再一个,法国的社会,已经明显地撕裂了。

巴黎高等法院,对抗财政改革的依据,是法国封建时代的“自由”理论。

巴黎的中产阶级,也谈自由、平等、博爱这些东西。

词,都是一样的词。

但念出来之后,两边对“自由”的定义,完全不同。

巴黎高等法院的自由,是说“政府凭什么有资格去清查田亩?凭什么可以丈量土地?这明显侵犯了法国自古以来的自由传统?”

显然,这个巴黎中产阶级谈的自由,真的完全不是一个意思。

巴黎高等法院说的这种法国封建传统的自由、宪章,是封建贵族对抗完全的自由和宪章。

不是启蒙学派的那种哲学意义上的自由。

大顺大明的士绅,也经常拿以民为本、不可与民争利之类的传统的东西,来对抗皇权。

那么,他们说的民本、不与民争利……这里面的民,是谁?

民,还是那个民字,字都没换,就像是巴黎高等法院说的自由,和启蒙学派说的自由,是一样的东西吗?

当同文化、同文字的国家群体,对某个字、某个词的理解,呈现出严重分化的状态时,只能证明,其内部的阶级已经割裂。

所以,其实都是差不多的玩意儿,换了层皮,都是在充当历史不自觉的工具,最终都达成了对抗皇权和王权神圣性的历史使命。

大顺这边的人,对这一套,真的是很熟悉、很熟悉,不会因为换个皮,就看不明白了。

不还是名义国课和真正承担税收压力的区别吗?不就是拿着传统的那一套理论维系自己利益的老花样吗?

因为很熟悉。

所以很清楚:改革?改个屁!

法兰西要是能出台一个完善的、且被高院和三级会议认可的财政改革方案,那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巴黎高等法院,反对清查田亩、反对一体纳粮,不在法王的财政方案上签字,相当于内阁不发。

启蒙学派和支持土地征税的请愿书,支持田亩税,但前提是“法王放弃一部分绝对王权,把征税权交给三级会议,并且塑造一个真正的、集权的、统一的、地方势力被荡平的法国”。

法王自己又不想放弃王权。

所以,改不了。

也所以,大顺张嘴说话又不花钱,开口就是“钱不是问题”,但实际上压根不想借钱。

舒瓦瑟尔公爵对此,并无不满,相反,非常高兴。

一个封建王权国家,在内忧外患的时候,是会选择内部变革,还是寄希望于借外国兵助力?

这一点,两边都无区别,明末的事,大顺深有体会。甚至于大唐也借兵,都城随便抢,这都很正常。

借兵,总是排在内部变革之前的。

或者说,如果能完成内部变革,就这俩税收潜力都在一年一亿两、工商业都玩得起统制经济和绝对重商主义的国家,用得着借兵吗?

所以单就财政这件事上,大顺和法国,真就是难兄难弟,乌鸦也别笑话猪长得黑。

对舒瓦瑟尔公爵来说,大顺提出了三个方案,第一个没用、第二个纯粹扯淡,那么显然大顺的意思就是大顺实际上倾向于第三种方案。

借兵,对法国来说,也是最有用、压力最小的方案。

问题在于:代价,是什么呢?

舒瓦瑟尔公爵想要知道代价,于是先否定了明显扯犊子的第二套方案:财政改革?那你还不如让法国改共和制,那可能还能更容易实现一些。

“诸位先生,我作为我王的国务大臣,可以负责任地告诉诸位:法兰西暂时拿不出一套可以被通过的财政改革方案。”

“如果天朝真的愿意向法兰西伸出援手,我希望我们可以认真讨论一下第三套方案。即由天朝直接出动军队,给予法兰西足够的帮助。”

这个回答,在大顺使节团众人的意料之中,于是使节团的人给舒瓦瑟尔算了一笔小账。

“公爵大人,你应该知道,出兵所需要的军费,将是一笔庞大的数目。”

“许多年前的英国对南美的远征,高达三分之二的非战斗减员率,超过六分之一的人还未出海就因为坏血病而失去了战斗力。”

“从天朝军港触动舰队,如果要能够达到左右欧洲战局的力量投入,至少需要三十艘战列舰,以及数量众多的巡航舰、补给船。”

“……以上十余种问题,我们已经一一列举。”

“除此之外,还必须要考虑,我方舰队驻扎法兰西的港口,期间的补给消耗、粮食保障、蔬菜和柠檬的补充,酒类、烟草、蔗糖等水手必不可少的配给。”

“还要考虑,法兰西的物价,是天朝的二三倍,同样的白银在法国购买的货物只能买到在天朝购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这笔账目算的基本没啥问题,不管怎么说,这种横跨大洋的大规模作战,是第一次。

之前英国有过舰队环球航行、荷兰和西班牙也在吕宋周边发生过海战,甚至之前英国的乔治·安森舰队也在吕宋袭击过西班牙战舰。

但是,差了一个数量级。

五六艘战舰。

五六十艘战舰。

虽然法国的度量衡和算数用的是乱七八糟的进制,但是十进制终究还是此时东西方国际贸易的主流进制法,故而真的是和之前的跨大洋作战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这里面大顺要花多少钱?

显然,这笔钱,法国是出不起的。

如果法国出得起这笔钱,自然可以考虑类似“补助金”的方式。就像是英国和俄国之前的条约,英国人出钱、俄国人出士兵。

但法国出不起钱,大顺现在还在谈钱,舒瓦瑟尔公爵心想:他们会索要什么呢?法国又能给他们什么呢?

脑海中迅速转了几圈,考虑了一下法国能割让的利益。

然而想了许久,他竟不知道法国能够给大顺什么,才能偿还这笔人情,或者债务。

历史上,法国包括伏尔泰这样的启蒙学者,也认为北美就是几亩地的雪,一文不值。他们宁可用整个北美,换一个瓜德罗普岛。

而瓜德罗普岛,对法兰西来说,非常值钱,那是法国重要的蔗糖产地。

可是,大顺缺产蔗糖的热带岛屿吗?

众所周知,大顺下南洋的导火索,就是爪哇岛的蔗糖生产过剩危机。

况且,以法国人对大顺的了解,大顺不会喜欢一群天主教徒占主流文化的岛屿,因为就算要了,也根本管不过来。

就如同法国在北美实行的类似改土归流的制度一样,大顺对于控制区素来都是这种改土归流的态度。

法国最富庶的加勒比岛屿,对英、法、荷、瑞、丹、普鲁士……都值钱,很值钱。

唯独对大顺,一文不值。

甚至,以法国人对重商主义的理解,西班牙此时实际上拥有和大顺合作的最大的筹码,也就是南美殖民地的独家贸易权。

然而,法国并没有类似西班牙的南美那样的广阔市场,来和大顺做交换。

至于说法国自己的本土市场……法国自己的本土市场,到底值多少钱?其实舒瓦瑟尔公爵也不清楚。

但从东印度公司这些年的贸易额来看,就算有因为科尔贝尔主义影响下的重商主义国策的影响,但把这个影响去除,似乎也未必有多高的贸易额吧?

(本章完)

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现第857章 决心第1008章 这就叫斗争第1384章 凡尔赛和约(十一)第1477章 临别告诫(三)第1480章 临别告诫(六)第538章 感谢荷兰人第1325章 破灭的第一版山巅第799章 时代的浪漫(上)第872章 “不正当”竞争(四)第1239章 三战定印度(六)第196章 呆若木鸡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1286章 死与复仇(七)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748章 巴达维亚新政(九)第1117章 传承第334章 鸡肋的军港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863章 妄想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四)第248章 锁链第1511章 终章 九三年(廿九)第128章 得分点和槽点第340章 宿命第1083章 经验丰富第479章 全套一条龙服务第961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七)第1101章 工业革命(十四)第627章 推测的结果第1010章 另一种表达第774章 被盟友坑的法兰西(下)第1232章 开战(十一)第524章 怀疑对象第298章 道德绑架第832章 中荷友谊(上)第766章 荷兰灾难年(六)第977章 猜疑链(下)第63章 军歌第1090章 工业革命(三)第1342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二)第556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二)第1417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八)第656章 光荣复辟(上)第330章 谁的责任?第799章 时代的浪漫(上)第431章 主战者皆国贼也第1026章 割裂(四)第1391章 凡尔赛和约(十八)第113章 小人哉第364章 朝贡算不算侵犯垄断权第106章 喊最响的口号第57章 开战第1349章 三角贸易(中)第1052章 定性第651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第1040章 大获成功(五)第1478章 临别告诫(四)第413章 自我意识(下)第937章 老走私贩子的见识第1050章 坐庄(中)第780章 抓与放第854章 一分钱难倒天子(四)第1243章 三战定印度(十)第1330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一)第1380章 凡尔赛和约(七)第339章 取义第614章 两封信(下)第570章 上党归赵之旧事第1437章 分歧(三)第666章 分赃大会(三)第1402章 迁徙路(五)第300章 又一个战略欺骗的牺牲品第1325章 破灭的第一版山巅第28章 初来乍到第779章 艰难的第一步(下)第1290章 死与复仇(十一)第89章 条约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学牌第5章 落后第969章 旧怨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1104章 工业革命(十七)第1096章 工业革命(九)第1029章 不公第23章 扎心的话第461章 买办是条不归路(上)第97章 风波起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1384章 凡尔赛和约(十一)第1257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三)第1322章 符合现状的上层建筑第465章 重利轻义第1384章 凡尔赛和约(十一)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320章 荣誉第731章 毫无组织第824章 海牙惨案(一)第126章 一言为知己第231章 关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