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1章 三战定印度(八)

第1241章 三战定印度(八)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看了看周围的地形。

这倒是很容易看出来,这应该是一条河的入海口。距离他们三五里远的地方,是个挺大的岛,就卡在河口上。

远处停靠着大顺的军舰,岛上有个灯塔,一伙士兵也上了岛上,和他们隔着二三五里的河水。

一排排的小艇,不断地将人送到岸上,甚至还有七八个骑兵。

后续的部队也都慢慢登岸,军官们指挥他们搬运物资,并且向外派出了警戒,让那几个上岸的骑兵,带着几个大约是印度商人的向导或者翻译,向外散去。

不远处,几个军官正在那看地图,部署在这里的登陆安排。

这些底层的士兵只是知道这里是一处河流的入海口,却不知道这条河叫做胡格利河。

旁边的那个类似崇明岛的岛屿,唤作萨格尔岛。

再过一段时间,就是印度教的节日。大约可以理解成大顺这边理解的冬至,也就是太阳从南回归线往北移动的日子,可以算作是印度教里的过年。

被称作桑格拉提节,意译而非直译的话,叫冬至、太阳节、羲和节,都行。

人们会聚集在孟加拉的萨格尔岛上,后世会有数十万人甚至百万人会去沐浴恒河水,算作一种朝圣。但此时肯定没有这么多人,因为交通、工业化、廉价出行等等,都不存在,怎么可能组织的起上百万人的大规模节日朝圣。上百万人规模的节日人口流动,那得是工业时代的“人文奇观”,现在可不行。

大顺这边的登陆部队,就在萨格尔岛北侧的海岸上登陆。加尔各答就在这个河口的上游。

如果非要类比的话,加尔各答的港口位置,更类似于上海。不是宁波那样的天然良港,加尔各答的港口在江中,需要上游很长一段距离,才能进入加尔各答的港口。

大顺的参谋们选择把营地安在萨格尔岛的北侧,也是考虑到大顺的海军优势,把英国的印度分舰队堵在了胡格利河的加尔各答港中,他们并不敢出来决战,而是选择了避战。

营地安在这里的好处,就是修建营地的工程量可以极大降低——只要确定能够保持海军优势,并把握住制海权,那么借助潮汐滩涂形成的泥泞通道,营地的防御方向只要面对北侧即可。

参谋们选择的营地,距离海岸和胡格利河,大约500步,并且利用了萨格尔岛的地形,确保如果英军舰队要炮击营地,就必须面对大顺的海军。

按照作战计划,快有快的打法、慢有慢的打法。

既然乔治堡以极快的速度攻下,那么最优的选择就是加尔各答慢点打,稳扎稳打,不去偷袭。

虽然偷袭其实很容易,因为威廉堡之前被年少轻狂的西拉杰攻破过,而且焚烧了大部分建筑,其防御能力和英国后来稳固了统治重建的威廉堡不可同日而语。

但大顺这边的前线军官,在保证整体战略指导的前提下,还是选择了稳扎稳打的办法。

第一批上岸的一个营的工兵和其余部队,要在胡格利河的北岸修筑营地,积累物资,等待后续的部队登陆。

这种仗,除却最后的野战决胜外,唯一可能的转折点,就是英军趁着大顺的主力部队还未到达,让海军选择离开胡格利河,出海与大顺海军决战。

以总吨位一比三的绝对劣势,全歼大顺的印度分舰队,控制制海权,炮击大顺军先头部队的营地……唯有如此,才算是避开了会战的转折。

虽然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大顺还是非常谨慎地攻取了萨格尔岛上的灯塔,那里没有什么军队,只有一些理论上可以算作军队的孟加拉守军。

并且很快围绕着萨格尔岛上的灯塔,构建了三座炮台,部署了三门24磅的重炮。

与胡格利河北岸的营地相互照应。也算是明明很强,但却过分谨慎了。

杜锋计划的作战,是以大顺的海军优势,封锁胡格利河。

然后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将南洋的野战机动兵力,都运送到萨格尔岛以北的营地。

包括四个战斗工兵营、6000名锡兰的府兵线列兵、六个炮兵营、四个在淡马锡的骑兵营、四个辎重营,以及依靠西拉杰在孟加拉的威望,使得孟加拉当地的领主和受损的什叶派商人提供补给。

合计将近一万名步兵、2000骑兵、以及强悍的数量众多的炮兵。

就大顺现在的运力,这倒不是问题,包括补给也不是问题。

大量的被征召的商船,和本身就是官督商办的专业运输船队,以及被裁撤后在南洋地区依旧拥有一次性运送5000兵力规模的海军专业运输船——这是为了方便在南洋的殖民统治,一次性5000的投送能力,可以快速镇压南洋任何方向的起义,以免遇到荷兰人那种小规模起义压不住最终形成燎原之势的局面。

杜锋对于米子明多久能攻下明古鲁的万宝路堡,信心十足,这压根就不是什么难事。

而所谓的机动兵力,除了锡兰那些特殊的授田府兵外,所动用的其余兵力,也根本不是大顺在南洋的全部兵力。

比如爪哇、婆罗洲、摩鹿加群岛、苏禄等地的驻军,和驻军之外的少量机动兵力,压根就不需要动。

步兵抗线的主力,就是锡兰的府兵。抗线之外真正要用来一锤定胜负的,还是靠专业的职业募兵。

至于英国人在孟加拉有多少兵力,根据大顺的情报,英国人此时在孟加拉,除却海军,其实只有1800人的兵力。

这其中,有300人是欧洲各地的亡命徒,渴望在印度发财的雇佣兵。英国人可能雇佣,也可能不雇佣,甚至这些雇佣兵也未必愿意接受英国人的雇佣,毕竟比有钱的话,还是印度王公这边给的更多。

英军大约800人。

而英国人训练的印度兵,大约600人。

基本上,这就是英国人在这里所能拿出来的全部兵力。

杜锋要集结的力量,海军是英军的三倍、陆军全算上的话大约是英军的十倍,细分的话,炮兵是其三十倍不止,而骑兵更是没法算……2000除以零,这个从数学角度上讲,不好说这是多少倍。

整体上,杜锋算是契合刘钰的战略:即在庙算的时候胜一筹,不要去靠腓特烈、拿破仑那样的战术天才。

庙算的时候不好好准备,等着打仗了,再指望一个名将获取胜利,蛮悲哀的。

是以,二十年的战略准备,以锡兰为支点、以蔗糖危机的大迁民为契机,大顺为今天这场仗,仅仅在锡兰,就准备了三万丁的预备役人员,以及足以去大西洋打一场“特拉法尔加”规模海战的舰队。

配合完善的商船注册征调体制、垄断授权的专营官督体制,从一开始就要一个以十敌一的目标。

当然,这么算的话,没把孟加拉王公的部队算在里面。

而孟加拉王公到底能集结多少军队,这也难说。

因为如果大顺只上岸千余人,要和英军一对一的公平对决,那么孟加拉王公可能会偷偷来和大顺谈判,试图借大顺的力量击败英国;也可能选择站在英国一边,凑出一万多拼凑起来的军队。

而如果大顺上岸的军队,从一开始的一千,逐渐上升到一万多,那么孟加拉王公会主动跑到大顺这边,高呼“贾法尔是叛徒,我们一直在等待真正的纳瓦布,西拉杰的归来!”

当然,像是贾法尔、西拉杰的大姨、之前的锡克商人等这一批被称作“背叛者”的人,自然会选择死硬到底。

事实上,世界上有两种军事神话。

一种,是三千破五万、六百兴灭国的这种,惊呼不可战胜。

另一种,则是靠着庞大的体量、手工业能力、财富、税收、人口,随时可以拉出来数万齐装满员的大军、令人瞠目结舌的火炮、遮天蔽日的船帆。

前一种,会成为后世历史的谈资,许多年后依旧叫人津津乐道。

后一种,也是成为后世历史的谈资,许多年后叫人产生一种“这样的仗,我上我也行”的感觉。

不过于现实,并无区别。因为此时现实的统治者、统治阶层,不是玩军事名将斗兽棋的谈客,而是一群会权衡考虑当狗还是自立哪个收益更高的王八蛋。

所以,依旧秉持着刘钰战略构想的杜锋,用极快的速度攻下乔治堡,但却要慢慢地攻加尔各答。

战术很简单。

一个半月,屯兵、屯粮、外交、拉人、密谋、和孟加拉上层谈判。

然后出兵,野战获胜,攻下威廉堡。

海军堵住胡格利河的出海口,陆军在河边架起大炮,灭掉英国的印度分舰队。

杜锋这边玩的也很大胆,直接派了先头部队登陆,搭建营地,而且直接派的是手里的精锐部队。

因为他算了,英国人的舰队不敢出港,缩在河港里,那么英军就不会在河口部署部队。

而只要第一批部队上了岸,英国人就算反应过来,从加尔各答赶到这里,也得是十天以后了。

况且英军出动倒是快,可他们人少。真正要形成威慑,就得拉拢孟加拉的部队,问题是孟加拉的部队从远处赶来汇合,又不知道多久了。

所以,第一批登陆的千余人,首要任务就是挖好营垒、胸墙、面向北侧的简易炮台,把大炮部署上。

然后把简易码头搭建起来,等着后续大部队逐渐抵达即可。

之后的几天,赵立生等人就在不断地挥汗如雨,挖坑,装土,修营垒,按照军官的命令修简单的码头,装配一些军用的起重机械。

剩下的时间,就是挖厕所。

等着简易的码头修好后,后续部队抵达的便越发的多,营地也不断向外延伸。

在英军占领这里后受到了损失的摩尔商人,在金钱的诱惑下,帮着大顺这边运来了大顺想要的任何东西。

木板、木料、石灰、肉、稻米……钱,能解决很多问题。大顺的白银,和印度的银币,都是白银,花起来没有任何的滞涩。

伴随着大顺登陆部队的逐渐增加,也如杜锋所料,很快就有孟加拉的贵族,主动送来了稻米、木柴,并派人和大顺的军官勾兑,试探一下大顺到底是什么意思。

等着大顺这边的军队开始大量卸货大炮和战马的时候,已经有贵族派人提出,愿为内应,也愿意提供自己的私兵支持了。

毕竟,前节度使,西拉杰,之前逃亡大顺,而现在要回来了。谁知道,这位小节度使归位之后,会怎么对待之前的背叛呢?

(本章完)

第949章 欧洲贸易区(下)第576章 另一种空想(下)第470章 试错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337章 见过第1466章 最后的闹剧(十三)第466章 为何要抑商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1100章 工业革命(十三)第413章 自我意识(下)第1513章 终章 九三年(卅一)第1473章 最后的闹剧(二十)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1422章 事已毕(下)第468章 被动变主动第1424章 言方兴(下)第415章 愿天下无有武穆三闾第838章 赌国运(下)第437章 唯手熟尔第673章 不神圣的神圣同盟第113章 小人哉第51章 小小批评第936章 绑定(下)第524章 怀疑对象第749章 卧榻之侧(上)第1088章 工业革命(一)第640章 授俄以渔第1027章 割裂(五)第421章 混乱第45章 冰墙第1415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六)第496章 高规格的宴会第909章 南洋大开发(四)第1391章 凡尔赛和约(十八)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497章 急躁第748章 巴达维亚新政(九)第826章 海牙惨案(三)第465章 重利轻义第273章 巴达维亚的必然(下)第37章 大胆的想法第1306章 死与复仇(二七)第1312章 死与复仇(三三)第83章 转机!俄国背锅侠来了第191章 预想第831章 海牙惨案(八)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1443章 歪经已成(中)第1318章 施加神圣性(上)第735章 咱们(下)第1211章 全是好处,没有坏处(下)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579章 废物第862章 好事第232章 工业还是金融地产第1116章 脉络第138章 良家子第916章 南洋大开发(十一)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623章 大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1471章 最后的闹剧(十八)第811章 改革决心的对比第328章 问罪第170章 绝路之泣第717章 臀与脑第385章 驻英大使第387章 意外之请第787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四)第1135章 假装心怀社稷第1140章 最后的布置(一)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1457章 最终的闹剧(四)第960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六)第1495章 终章 九三年(十三)第709章 谁占了最大的便宜?第100章 枪和枪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313章 乱力怪神第1473章 最后的闹剧(二十)第576章 另一种空想(下)第1331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二)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学牌第277章 凶狠而聪明的敌人第883章 无用功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689章 建议投降第955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一)第1363章 国富论(六)第345章 画饼第703章 海战(一)第26章 镀金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673章 不神圣的神圣同盟第550章 澳门的蝴蝶(中)第1205章 太子难当(中)第1186章 我杀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