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3章 国富论(六)

第1363章 国富论(六)

乔治三世对两人的看法,表示了赞同。

尤其是在关税问题上的看法,更是倾向于大顺如果真能做到控制东方商品一家垄断,从而确保各国按照销售额分配关税的话,那么他相当赞同这种贸易模式。

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大顺谈“以史为鉴”的。

英国也一样谈。

尤其是他们更倾向于谈更近的史。

毕竟欧洲并不是一个稳态的社会,过去的历史和现在相差太大,或者说生产力水平相差太大,社会结构也截然不同。太过久远的历史做镜子的话,难免像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铜镜,怕是鉴不出什么。

而以更近一些的历史,乔治三世对于收税问题,确实是有些心有余悸。

当初导致沃波尔被众人反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沃波尔要加消费税、降土地税。

又因为此时的技术水平之所限、英国四面都是大海走私如同冬天的泥墙一样透风。

由是引出了叫整个英国都非常讨厌的《搜查法》。

以及导致“城堡学说”大行其道的反弹,抗议这种拿着搜查令去家里搜查走私品的法令。

这件事,不是简单的所谓抗税问题,也不知是个简单的走私贩子反抗的问题。

而是本身英国的重商主义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英国人民,也包括爱尔兰人民、苏格兰人民、北美人民的不满和反抗,是有道理的。

而之后,33年《糖蜜法》的失败,也就是实行了二十年,基本没收上来钱的现实,更是让乔治三世对于征税问题很是头疼。

简单来说,因为此时的技术水平不足、缉私手段不够、加上英国过于严重的重商主义导致走私利润太大。

是以,只能导致英国倾向于在生产端征税。

历史上导致了爱国者党的乔治·格伦维尔被哄笑的《苹果酒法案》,也是这个问题的延伸——在销售端、运输端征税,是做不到的。那么只能琢磨着在生产端征税,也就极大地激化了矛盾。

这种矛盾必然被激化,你想征收酒税,又控制不住销售和运输,结果谁种苹果就跑谁家里征税去,这不扯犊子吗?

而生产端征税,更是让英国的一些产业,弄出了诸多奇葩的技术变革。

比如玻璃税,是在生产端征收的,而且是按照重量征收的。

于是英国的玻璃产业,开始出现了“夹空”技术,降低了玻璃的重量。

这种在生产端征税的想法,有没有可能实现?

能。

比如大顺盐政改革之后的两淮盐、川井盐,就是标准的生产端征税。

但这个前提,是扶植大企业、扼死手工业,通过大企业的高效率、低价格、集约化,上马蒸汽机、大晒盐池等新技术,从而形成一个类似于“全国垄断托拉斯”的机构,然后便可直接在生产端征税,同时又依靠高效率和集约化生产使得产品价格并不比之前高。

然而英国显然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以《糖蜜法》为例,想要解决,怎么解决?

汉密尔顿给出了解决方案,以暴力手段和税收调控,逼死小作坊,壮大大工场,利用大工场的效率,确保在征税后依旧对小作坊形成碾压式的价格优势,形成几家大头,然后即可降低征税成本,在这几家大头征税即可。

这是纯粹技术上的低成本征税方案,要与此时的行政能力、缉私技术水平相适应。

但现在,英国是做不到的。

新英格兰地区大大小小的酿酒作坊,雨后春笋一般,依托着北美、中美、加勒比、西非的市场,不断壮大。

英国既不敢征税,也无力征税,因为征税意味着反抗。

而此时的行政效率和技术水平,也决定了,要么搞东印度公司这种东西、要么在生产端征税、要么就是如窗户税土地税一般给不动产征税。

比如窗户税,房子盖好了,你总不能把窗户隐藏起来。

而在外面查窗户,又可以减少矛盾——城堡学说的存在,使得在大街上不进门就查窗户征税的行为,英国人的容忍度一般来说更高一些。毕竟查窗户不用非得进屋查。

这种情况下,大顺提出了类似于“代收关税”的行为,无疑在乔治三世听来是一种可行的、靠谱的、不扯犊子、可以实现的好办法。

这种办法,如果把茶叶棉布等,视作“每年六七月份在阿姆斯特丹定时刷新”的生产,那么这就可以视作一种高效的在生产端征税的模式。

至于说,这种模式,是不是“自由贸易”……

这个,首先要定义一下什么叫“自由贸易”。

不过,就算再怎么定义,这玩意儿与其说是“自由贸易”,倒不如说这就是个畸形的、伊里奇说的那种【国际垄断卡特尔】。

以历史上非常典型的国际垄断卡特尔,1884年世界钢轨卡特尔来做对照。

1884的钢轨卡特尔,是因为生产相对过剩,各国坐下来谈一谈,最终确定英66%、德27%、比利时7%。

而现在大顺搞得这玩意儿,确实就像是个畸形的卡特尔。

以茶叶为例。

原本是各国东印度公司无序竞争,各国的走私茶到处乱跑。

而现在,大顺直接垄断了茶叶的生产运输环节。

在阿姆斯特丹刷新之后,全欧洲统一标准到岸价,其价格包含了统一的关税。

比如说,每磅征税3便士。

那么,各国政府拿到的关税比例,就看各国卖了多少。

也即是,欧洲各国的殖民地和本土总共有多少消费能力,那么各国的政府就能拿多少关税、各国的商人也就拿到多少利润。

各国的政府,实际上也是“盈利”的受益者。

而各国能卖多少,取决于各国有多少人口、多少殖民地、多少势力范围。

当然,若不认为这是一种畸形的卡特尔。

那么,也是可以认为是一种“自由贸易”。

毕竟,到了阿姆斯特丹之后,到岸价是全欧洲统一的。

理论上,这不就是比谁家的航运业成本更低、谁家的造船成本更低、谁家的航海技术更高,谁更有市场建设和销售渠道吗?

如何解释,不影响结果。

谁收高关税,那么不收茶税的就会往高关税地区走私。

这里面的关键,在于大顺能否保证每年六七月份,在阿姆斯特丹定时刷新?且别的地方不会刷新?

这是两个问题。

前者,是大顺的茶园生产端,能否确保足够的供货?大顺的航海术,能否保证每年的航行?

后者,是说大顺能否做到,没有其余人偷偷把茶叶运过来?

前者,好说。

后者,也好说。

葡萄牙滚蛋、丹麦滚蛋、英国滚蛋、法国滚蛋之后,实际上大顺已经可以做到,除了在阿姆斯特丹刷新外,好望角以西不会再在别的地方刷新。

因为此时茶叶并没有被人偷走到锡兰和印度,大顺也绝不可能放着湖南湖北等地的山地不管,跑去锡兰种茶叶去。是以,茶叶想要以走私的方法流到欧洲,还是很难的。

这,便是大顺和英国可以谈的现实原因。

念经并不代表可以靠念经谈判。

关键是要一边念经,一边搞出一个不那么扯犊子的方案,并且要考虑到“国家还要存在、且政府需要税收”这个现实。

非要念经的话,说大顺这么搞算是“自由贸易”,而并不符合因为生产相对过剩产生的国际卡特尔垄断同盟的特征,也不是说不过去。

既然在技术层面举杯可操作性——实际上也具有可操作性,各国只能去阿姆斯特丹拿货,拿货就要登记从属国以便于事后分关税,那么实际上各国商人的销售范围,能也只能是本国和其殖民地。

荷兰之前走私茶猖獗的原因,是因为荷兰彻底摆烂了,商人获得了联省议会的统治权,他们既不需要维系常备军、也不建海军、更不建军港,所以荷兰的茶叶没有茶税,自然可以卖的满英国殖民地都是。

虽然历史上荷兰这么玩的下场,以第三次英荷战争被英国打爆、强制荷兰商业资本购买英国国债、欧洲金融中心转移到伦敦为结束。

但现在嘛……荷兰不是活得好好的?谁说一定得有国防、政府的开支?

大顺在北美的行动,支援法国和支援印第安人,那是教育一下北美人民,让他们更加认同富兰克林的奥尔巴尼设想:没有国防开支是不行的,北美的情况并不具备普遍性。

但在荷兰的行动,则是制造了另一种魔幻:没有国防、没有海军、没有常备军,几大强国都给我保独,日子不也过的美滋滋?

但是,实际上除了荷兰人这么想,英法普奥俄各国都不会这么想。

所以,大顺的谈判,在英国这儿才具备可行性,因为大顺主动提出来要给英国关税。

至于让英国征收关税、或者说拿着关税去干啥,那未免就过于险恶了。

显然,英国这些人自己也清楚,原本的旧体系一崩,很多产业都要崩溃,当然会出许许多多不愿做安安饿殍的人。

手里没关税,没钱,那怎么行?

哪怕是之前的圈地运动呢,也不是靠着英国的民族性自觉,农夫自觉去给地主让地方的。

(本章完)

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363章 最难的三件事第1034章 修补者的绝望(中)第1349章 三角贸易(中)第990章 拍马屁(下)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612章 抢人才第640章 授俄以渔第857章 决心第1065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九)第1470章 最后的闹剧(十七)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五)第1465章 最后的闹剧(十二)第1216章 轮台之思(三)第755章 表演战(五)第1000章 扶植第49章 不同的后浪第35章 府兵第91章 提点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547章 恶龙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1363章 国富论(六)第802章 理性君主 政治动物(上)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115章 榨最后一滴汁第1372章 里病外治(八)第1270章 攻防心里(五)第237章 欧洲突破口第1249章 钻石湾屠杀(五)第771章 难以触摸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534章 此时此刻不新鲜第585章 要忍让第1214章 轮台之思(一)第1480章 临别告诫(六)第7章 纷至沓来的麻烦事第1474章 最后的闹剧(廿一)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798章 伪赤子的人设第1511章 终章 九三年(廿九)第1116章 脉络第929章 觉醒(一)第836章 赌国运(上)第1287章 死与复仇(八)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559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第196章 呆若木鸡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盘第1238章 三战定印度(五)第1471章 最后的闹剧(十八)第669章 分赃大会(六)第51章 小小批评第1106章 工业革命(十九)第421章 混乱第1339章 过渡之痛 幼稚空想第215章 海军部第1247章 钻石湾屠杀(三)第825章 海牙惨案(二)第55章 说服第1144章 最后的布置(五)第798章 伪赤子的人设第53章 选择第1202章 木牛流马(九)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316章 结善缘第996章 超额完成第498章 天朝边界论第8章 骂人揭短第359章 三人行,必不远第320章 荣誉第137章 泽被后世的遗产第1391章 凡尔赛和约(十八)第886章 恐吓第509章 回报率第677章 科学院(下)第479章 全套一条龙服务第929章 觉醒(一)第809章 阉党(下)第516章 南进之前定北疆(下)第381章 胪音第464章 立碑第1048章 上了贼船第333章 礼部谈利 军方谈礼第1414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五)第264章 金刀计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554章 征服者威廉和郑成功的经验第241章 泰兴十六年的变化(上)第305章 外交无用论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顺便平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1384章 凡尔赛和约(十一)第600章 捧杀第110章 疯子炸粪坑的爆竹第580章 同样的荷兰人,不同的态度第1450章 “帝”(二)第377章 最后一次外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