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8章 分歧(四)

第1438章 分歧(四)

和皇帝的一切交流,都要以现在的现状、大顺的能力、皇帝的目的等为基础。

道理有很多。

到但要说拿着为人民而服务这样的话,和皇帝说,那简直连对牛弹琴都算不上。

于是,刘钰大谈了一些人吃人的东西。

“陛下,臣请以扶桑迁民事,试言之。”

“扶桑迁民,究其本源,是工商业在那里需要人,而一个人能给雇主赚的钱,高于远渡大洋的船资。是以,移民事,可成。”

“初为黄金、白银之矿业。”

“后渐次为伐木、造船、晒盐。”

“以至于到纺织、冶铁等。”

“若非如此,以朝廷之力,恐难完成。”

“至今来说,臣以为,此事于国有利,手段亦可行。”

皇帝点点头,承认这一点。

“爱卿所言极是。扶桑迁民事,可谓一举两得。”

“一来开采金银,国库充裕,亦为货币改制提供了基础。”

“二来使得黄河河道事,占地之后,不至于使数十万百姓无业而成流民。”

“确如卿所言,真利国利民之事。”

刘钰又道:“陛下,究其本源,便是一个人能给雇主赚的钱,高于远渡大洋的船资、也高于支付的工资。于是,迁民事可成。”

这话,其实若在后世,用两个字或者四个字,就能表达其含义。

剥削。

剩余价值。

只不过,刘钰和皇帝说的很浅,也避开了这两个词。当然,说了,皇帝也不懂。

即便说,考虑剥削、考虑剩余价值,大顺面临的真正问题,也并不是这么简单的。

老马说:【剩余价值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不是从流通中产生的,但是它在流通中实现。】

剩余价值要看生产。

但实现,需要流通,也必须要在流通中实现。

这就是大顺在北美移民的真正内涵:创造流通,让剩余价值得以实现,使得资本不得不迁移劳动力。

流通,就不得不考虑运输、成本、市场等等问题。

否则,也就无法流通。

而不流通,也就无法实现剩余价值。

这种流通,刘钰引导的是符合老马这番话的。

扶桑移民,跨越大洋,成本极高。

前期可以流通的,有也只有金银,于是扶桑迁民,必须以金银矿起步。

而金银矿起步之后,人口增多,才使得粮食、木材、棉布、食盐等,可以流通。

他们可以流通,才促成了更多的剩余价值的实现。

更多的剩余价值的实现,促成了劳动力向东转移。

这,才是刘钰想和皇帝说的东西:

即,劳动力,向东转移。

扶桑移民,只是大顺更大范畴内的“劳动力向东转移”的前奏,和总预演。

之所以说是总预演,因为扶桑迁民的诸多产业,也是以“外部市场”为方向的。

不管是新益州的酒类、羊毛;还是金山地区的棉花、棉布。

主要还是面向国外市场。

新益州的酒类,是卖给法国人和原住民的。

金山地区的棉布,是卖给中美洲和南美的西班牙殖民地的。

所以,这几乎可以视作大顺国内的“劳动力向东转移”的总预演。

也即,大顺要靠海外市场,靠一战的“分赃”、靠从北欧到日本的广阔世界贸易,来完成工业化的起步,和工商业的继续发展。

的确,此时,考虑“人均”粮食,南洋的大米是没办法与河南人均的,因为运输原因,这种人均是无意义的。

但是,沿海地区既然“人均”粮食是有意义的,是可以通过海运运输的。

那么,粮食不能过去就人,人不能不去就粮食呢?

粮食没长腿。

可人是长了腿的。

当然,现实操作起来,肯定比较麻烦。

而且,也会留下非常严重的后遗症。

但是,至少,这个思路,可以自圆其说地解决那个“工商业容纳足够人口”的问题。

这个问题,对刘钰来说,或者对后世的人来说,不是问题。

但对现在的大顺而言,是个问题。

甚至于,这个问题,还处在一个“理论研究”的阶段,甚至连“技术验证”阶段还没达成——要先从理论上,证明有这么一种可能,工商业能容纳这么多的人口。

如果,连理论计算,都无法自圆其说,那么这个“未来”,在此时,根本就没人会相信。

所有人都会疑惑,怎么可能呢?工商业怎么可能容得下这么多人口?

包括那些有思想的大儒,他们在考虑均田问题的时候,直接在这个问题上卡住了,从而使得他们的均田思路成为空想。

比如李塨就没解开这个问题,但又发现了这个问题,却又不敢相信工商业能容纳这么多的人口。

于是最后,他的均田设想,就只能建立在“虚空”之上——对了对应人口增加,又认为工商业无法容纳这么多人口,于是他虚空地设想出了【上等田分五十亩、下等田分一百五十亩,劳作之后,下等田就可以升级为上等田,于是一份又能分三份】这样的完全虚空的空想上。

到了大顺这个时候,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刘钰的变革,其后辈徒孙们,又延续并发展了这个理论——全面的反动,复全民宗法制,长子继承土地,次子去海外分田。

这个既是治标不治本,也实际上是压根不相信工商业能容纳这么多人口的路线之争。

说是路线之争,并不是说他们与时俱进的想法没有可行性,也不是说未必就不能用。

而是在于,对实学一派来说,即便能用,这也只是手段,而不能作为最终的目的。

哪怕说实学派中的激进派,要先均田再集中力量移民的激进派,那也只是把移民作为手段,最终目的是为“新时代从旧时代的母体中的诞生”减轻难产的痛苦。

而不是说,要全面反动,复全民宗法制、礼法、长子继承、次子重分殖民,最终复古井田。

而现在,刘钰拿出的这套理论,之所以会有拥趸,就源于在理论计算上,可以自圆其说。

超脱了旧有的圣人之言。

这套理论,若归纳起来,就两个关键点。

这两个关键点说不出来,那么在理论上也是不能说通的。

第一个:人均粮食。

人不爱粮食,只是用粮食,没有人有怪癖非要收集粮食玩;也没有因为是贵族就能一顿饭吃一万斤、十万斤粮食。

爱和用的区别,先秦大贤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

于是,在保证大顺粮食总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实质上很多农人的劳作,属于宏观上的“无效劳动”,并没有让大顺的粮食总产量提升——这和精耕细作并不冲突,两年三熟之类确实比粗犷农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但也不至于多到华北一些地区“一亩地平均要半个人伺候”的水平。

一亩地才多大?画个圈,站在圆心撇标准铅球,人类都能砸圈外面去。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把更多的人投入到工商业当中。

而这些的基础,又是“国富”理论,即到底什么才是国民财富的总和问题。

(本章完)

第1060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四)第246章 探险队第380章 内外有别第103章 黑骑士和公主第1169章 备战(八)第744章 巴达维亚新政(五)第948章 欧洲贸易区(中)第108章 断章取义第336章 无中生有第1248章 钻石湾屠杀(四)第1205章 太子难当(中)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1184章 区别很大第619章 越简单 越有效第332章 可压榨的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1465章 最后的闹剧(十二)第1101章 工业革命(十四)第40章 野心第1516章 终章 九三年(卅四)第1323章 贸易割裂第1417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八)第135章 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第1072章 恶龙残影(七)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动物(下)第1048章 上了贼船第544章 皇权最可信的刀第1377章 凡尔赛和约(四)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59章 四兄弟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51章 小小批评第680章 隐喻(上)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1298章 死与复仇(十九)第88章 变革的第一抹涟漪第1074章 恶龙残影(九)第1172章 备战(十一)第408章 出租奴婢第1142章 最后的布置(三)第519章 城里城外(下)第1066章 恶龙残影(一)第1315章 逼着商人赚钱(下)第536章 为什么是锡兰(下)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310章 先装嫩后装孙子第541章 人性第923章 无妄之灾第764章 荷兰灾难年(四)第1367章 里病外治(三)第1213章 统一市场与地方利益(下)第920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四)第159章 长期合作第364章 朝贡算不算侵犯垄断权第106章 喊最响的口号第580章 同样的荷兰人,不同的态度第183章 变阵第1356章 英国的总崩溃(五)第160章 大灾将至和人口买卖第327章 第四把锁第382章 春秋大梦第909章 南洋大开发(四)第1166章 备战(五)第295章 自信的开端第621章 大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二)第479章 全套一条龙服务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一)第742章 巴达维亚新政(三)第86章 外交讹诈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226章 节度鲸海问朝鲜第1143章 最后的布置(四)第776章 东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1453章 “帝”(五)第114章 科学院的设想第316章 结善缘第439章 回援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1165章 备战(四)第686章 距离“仁政”差一年第546章 摸石头过河第1405章 迁徙路(八)第1142章 最后的布置(三)第162章 非是养死士第1061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五)第543章 萌芽?萌个屁第1501章 终章 九三年(十九)第148章 鱼第1228章 开战(七)第143章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第1143章 最后的布置(四)第579章 废物第354章 锁国之困第468章 被动变主动第1164章 备战(三)第325章 迎天使第334章 鸡肋的军港第352章 二虎竞食第1206章 太子难当(下)第1224章 开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