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3章 歪经已成(中)

第1443章 歪经已成(中)

在理解了他的“生产力”的概念之后。

再理解了他对国家这个保护生产力发展的工具的理解之后。

也就很容易得出了李斯特经济学中“穷则关税保护、达则自由贸易”的道理。

要注意的,是李斯特并不反对自由贸易。

只是,由他对生产力的定义和理解、对国家作为一种抽象的生产力发展的必须工具的认知,就可以推出来他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态度。

即:你英国是先发国家,欧洲的战乱使得资本大量流向英国,你英国的工业已经发展起来了,对他国呈现绝对的优势了。

这时候,你英国就高喊着当初根本没被重视和启用的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

伱英国这不还是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吗?

还有你,亚当·斯密,你拿出自由贸易理论的时候,英国的优势已经建立,那么你分明是个国家主义者,只不过你对国家有利的政策,是以普遍的、世界的、自由贸易为名目的。

所以,彼时高喊着自由贸易的、已经建立了绝对优势的英国,根本不是普遍的、世界的、自由贸易的,而是以国家利益、或者说以维护本国的生产力发展的有理条件为核心的。

故而,得出,作为后发国家的德国,要去其掩饰、取其内核。

既然英国的政策出发点,是以国家利益为基石的,只不过先发优势下拿着“自由贸易”的大旗。

那么,后发的德国,自然也要以国家利益为基石,但基于现实,是要拿“关税保护”的大旗的。

所以说,李斯特绝对不在根源上,反对自由贸易。

而是“穷则关税保护、达则自由贸易”。

只不过,先发国家,或者一些优势国家,可以将对本国有利的东西,用世界的、自由的之类的东西包装而已。

但本质上,就和英国的自由贸易一样,不过是为了“本国的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一种政策和说辞。

这里的生产力,是李斯特定义下生产力,并不是老马政治经济学里的生产力概念。

在这种定义下。

需要一个强力的国家,来完成德意志关税同盟,以促进这种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德国。

需要一个强力的国家的干涉,来完成工商业的发展,需要一份详细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包含铜、煤、木材、谷物、丝绸、钢铁、玻璃在内的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具体扶持方法包括津贴、奖励金、出口退税、提高关税等……

这是美国的汉密尔顿。

需要一个强力的国家,在已经达成了先发优势的条件下,以炮舰、军队、刺刀等,保护自由贸易、推行自由贸易。

这是英国的自由贸易。

等等、等等,其思路都是一脉相承的。

在这里,李斯特定义下的“生产力”,更类似于具象的“工业化”。

在这里,生产力,不只是包括科学技术,工厂,设备,机械,产品等等。

还包括政治制度,社会与文化道德,社会运转形态、法律等等因素。

简单来说,就可以理解为“工业化”——一套包括技术、工厂、产品,以及与工业时代相配套的政治制度、社会道德、文化产品、社会运转、工业化时代的法律、工业化时代的意识等等、等等。

也就是说,“工业化”、或者说,工业时代,被视作一种目标。

而国家,或者说,政权,将作为一个“工具”,来实现这种目标。

一切,以这种定义下的“生产力”的发展,为目标。

定义的区别,在于老马定义的生产力里,是不包括生产关系的。而是作为“寻求到底是啥玩意儿决定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答案,即生产力。这是一种逻辑演绎。

而李斯特定义下的生产力,是一种直观的观察印象,甚至可以说,是以【国富】这个概念为出发点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直观的具象解释,甚至是一种对“工业化的具象描绘——就像是描绘一种植物,是什么样的叶子、花是什么色的之类”。

当然,魁奈也谈过生产力这个词。但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其基础是农业是唯一创造价值的产业,所以,生产力这个词在魁奈这里,又指的是专指农业。

故而,生产力这个词,在不同的文章、不同人的学说里,是有不同含义的。

用一个粗陋的生物学比喻。李斯特的生产力,类似于描述性生物学阶段,是描述植物长啥样;老马的生产力,类似于分子生物学阶段,是阐述为啥这玩意儿这样、是啥玩意儿决定、啥基因决定的这花是紫的还是黑的。

而在大顺的现状下,到底哪种更容易被理解、被接受?

在大顺此时皇权还稳固的很、资产阶级瑟缩着、农业还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下,加上刘钰的断章取义的潜移默化,显然,大顺的实学派,更容易接受的是李斯特的生产力的概念。

毕竟,刘钰忽悠的基石,是“国民财富总和”的定义所引出的。

而从这个基石,又推出了所谓的“小块地小农宏观意义上的无效劳动”这个概念。

再由“宏观意义上的无效劳动”,推出了“工商业容纳更多人口,创造有效劳动”的想法。

最终这个“工商业发展,容纳更多人口”的描述,实质上就是李斯特经济学的“生产力”概念。

包括工商业发展后的法律、道德、法规、国家政策、以及科技、机器、工厂等等。

在这里,“生产力”这个概念,被扭曲为一种“工商业发达的社会的先知般的描述”。

而不是针对先秦制度、周礼空想、小农经济、皇权、地主、士绅、租佃等等这些社会生产关系的解读。

一旦这样理解生产力,自然会出现许多问题。

比如,“先发国家是正确的、所以是正确的”,你看,未来已经摆在那了,如果你和在一些技术上更发达的国家不一样,那一定是你错了。

毕竟,既然是是“描述性”的阶段,那么一株“长成的植物”就活生生地摆在那,你把自己改造成那样就是了。

如果你和那个不一样,你要先考虑一下你肯定是做错了。如果对面的花开的并不如你的“鲜艳”,那你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你对“鲜艳”的定义出问题了。

这种对生产力概念的扭曲,自然会有很多负面的问题。

不过于此时的大顺,这些负面问题,暂时来说还并不具备现实意义。

反倒是,这种更具象的、更容易理解的、更容易被普通人所方便想象的、实质上把包含生产关系的工业化社会浓缩成的“生产力”概念,具备很强的传播能力。

而这种传播能力,又和大顺的现状息息相关。

大顺的现状,又有许多不同的解读方式。

而刘钰的“国民财富总和”的解读方式、以及大顺在工业化之前的亩产基本已达牛耕铁器时代的峰值的现实,又使得这种“工业化”的“生产力”概念,更加清晰。

以华北地区为例。

两年三熟、精耕细作,相对于一年一熟、粗犷农业来说,是不是生产力的进步?

你要说,不是,要拖拉机机械化大生产加化肥,才算是生产力进步,那也不是不对,但现在是不具备现实意义的。

假设,两年三熟,平均亩产150斤,种一定的面积,需要10个劳动力。

而一年一熟、粗犷农业,平均亩产100斤,种一定的面积,只需要3个劳动力。

但是,这对人少地多的北美,或者说工商业人口不足的北美、英国、甚至法国等,一年一熟是正确的。

这对根本不缺潜在的工资劳动者的大顺,两年三熟、投入更多的劳动力,才是正确的、具备现实意义的——农业革命在英国才叫农业革命,在大顺那叫亩产倒退。

问题在于,即便如此,在华北地区,即便在两年三熟需要更多劳动力的基础上,宏观上,依旧很多人是“宏观上的无效劳动”。

即便说,搓两年三熟到此时的精耕细作极致,依旧不需要这么多人。再减少个几百万农业人口,总粮食产量不会有任何影响。

这,就是刘钰鼓吹的“工商业容纳更多人口转化为有效劳动”的现状基础。

也即是那种描绘出的粗陋的工业化为生产力的未来的基本模样——便于想象,人们可以理解为为农者户均30亩地,而户均之外的人都在工商业中劳作。

即便说,已经压缩到了户均30亩地、精耕细作、两年三熟。户均30亩地,并不多,因为还要考虑牲口的牧草地,没有牲口的精耕细作连基本粪肥都不够。

饶是从“五口之家、百亩之田”,压缩到了“五口之家,三十亩地一头牛”,缩水了三分之一,甚至还可能继续缩。

以山东为例,压缩成这样,实质上山东依旧还能拿出来将近1000万的人口,在保证农业粮食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投入工商业——山东马上就要到人均3亩地的铁器牛耕时代的崩溃红线了,而“五口之家、三十亩地一头牛”的另一个说法其实就是农业人口人均6亩地。

所以可以简单地推断出在这个“解决无效劳动”的“工业化”的模型中,至少要构建一个“山东至少大几百万人以工商业为生”的社会模型。

这,是一个大顺实学派的人,可以理解、并且笃信可以达到的模型。

当然,这个模型,在大顺实学派一些人的思考中,又是以前面说的“马尔萨斯经济学”为基石而推导出来的:所谓的“有效需求”概念下的对外贸易、一战胜利果实、本国的实利阶层、军官团士兵、生员、地主、贵族等。再加上激进派中的一部分把“有效需求”里加上均田小农等,理论上是可以支持一个“数百万人的工商业社会”的模型,且不崩溃的。

这不是说这个模型就是正确的。

而是说,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也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大顺这些实学派,现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是什么样?

在这种条件下,让他们去幻想一个真正工业化的模样?甚至连抄都没处抄、眼见都没机会眼见。

这和那些只能理解超光速、虫洞、太空战舰时代却依旧是近现代内核的人,一样。

大顺这批人,自然也只能以现在的基础,去构建一个模型,然后以现在的基础去思考那个模型的样子,最终简单计算得出结论:理论可行。

这就够了。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各个阶级之间的不断地斗争,最终可能变得和此时的幻想面部全非,这才是正常的、斗争的、历史的发展。

但于此时,这批人自然是在构建出这个模型后,希望把国家作为一个工具,强化之,从而借助这个工具,实现这种包含着生产关系含义的李斯特的“生产力”发展。

于是,在大顺,被扭曲的经书,已经逐渐成型,有头有尾。

马尔萨斯那一套,是作为大顺存在大量实利阶层、而佃农小农阶层基本无“有效需求”的现状的解读。

李斯特的那一套,是作为国富的目标,新学派希望国家作为一个工具,去实现他们的目标。这和儒家的三代之治的梦想,要靠国家、政策、教化等来实现,正可衔接。

只剩下最后一个“终极目标”,这又和实学派这群人的定位、学识、他们自己的利益诉求,以及大顺自古以来的均田的小农空想、平均思潮等,息息相关。也正因如此,这个空想的“终极目标”,有了一个在曲解的“工业化”幻想中,符合传统民本、均田等思潮的空想的“仁义的目标”。

有头有尾,有便于想象和理解的实体,自然传播开来,不会简单的人亡政息。

而要说这个尾,就不得不说大顺实学派的阶级上的属性。

而要说这个,就又不得不提大顺实学派这些年一直以来的“自嘲”——说自己不是读书人。

这种自嘲的潜台词,是:一,读书人本身就是一种高人一等的身份;二,我们不反对高人一等,嘀咕的只是科举读正学的人才算读书人我们不算,这种自嘲其实也是一种幽怨,有人仍寄希望于皇帝将来一朝一日也把他们看做读书人的;三,其实我们才是真正有本事的读书人,那些人算个屁的读书人、有学问的人?

而圣西门主义,在政治上,恰恰又是最符合大顺这帮实学派的诉求的。

把社会,简单的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有学问的人。

第二部分:害怕变革的人,既得利益者。

第三部分:其余人。

所以,按照这种分法,流血、革命,什么的,多可怕?

那么,这第二部分的人,直接把统治权,让给第一部分的人,和平交接,让【真正的读书人】来统治,又不流血,把“理应属于我们的位置让给我们”,然后由这些真正的读书人,引导着过度到新时代,岂不美哉?

对大顺的实学派来说,他们的自嘲,其实不就是在说“其实我们才是有学问的人,我们才是读书人,统治者理应是我们,而你们那些所谓的读书人,你们分明是既得利益者,赶紧下去,给老子让地方。”

“要让我们统治、治理,这国家不得起飞了呀?”

而这,又退回到了前一个问题:老马一直在反对掺杂了生产关系的生产力的解读,而在大顺,生产力是一个被扭曲的概念,并非是一个解释生产关系的概念,而是一个抽象而又具象的社会发达的未来。

和什么理想国、东学西渐、三代之治、之类的玩意,其实差不多。只不过,是以工商业发达、或者时髦的工业化为基底的。

于是,也就很容易产生这种空想。

空想的定义,得出空想的结论。

(本章完)

第1108章 上国心态(二)第1253章 复辟的代价(下)第1123章 乡约村社(四)第1359章 国富论(二)第1400章 迁徙路(三)第388章 止于何处第514章 汉时黄瓜顺时枪第327章 第四把锁第1080章 争功(五)第1071章 恶龙残影(六)第550章 澳门的蝴蝶(中)第598章 奇葩的时代第1097章 工业革命(十)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1466章 最后的闹剧(十三)第579章 废物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1356章 英国的总崩溃(五)第1358章 国富论(一)第1294章 死与复仇(十五)第506章 举着复古的大旗往前走第972章 割袍(下)第868章 我是来监管你们的(四)第59章 四兄弟第1091章 工业革命(四)第1036章 大获成功(一)第906章 南洋大开发(一)第921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五)第1246章 钻石湾屠杀(二)第1485章 终章 九三年(三)第550章 澳门的蝴蝶(中)第76章 恍然第323章 假公正第358章 实封第506章 举着复古的大旗往前走第988章 拍马屁(上)第1313章 逼着商人赚钱(上)第1320章 施加神圣性(下)第762章 荷兰灾难年(二)第1234章 三战定印度(一)第838章 赌国运(下)第1369章 里病外治(五)第939章 自觉(一)第926章 战前舆论准备(上)第163章 投机性种粮第226章 节度鲸海问朝鲜第1433章 鸩酒 解药(下)第1026章 割裂(四)第560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第121章 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第909章 南洋大开发(四)第991章 烟幕第736章 机遇(上)第1305章 死与复仇(二六)第214章 另起炉灶办新学第1357章 英国的总崩溃(六)第255章 两制第1291章 死与复仇(十二)第1323章 贸易割裂第1482章 临别告诫(八)第168章 当初的戏言第1439章 分歧(五)第679章 北方的最后一件事第1195章 木牛流马(二)第456章 你想尝胆,却没人演夫差第3章 出事了第849章 威望(下)第1301章 死与复仇(二二)第496章 高规格的宴会第539章 带紧箍咒的好汉(上)第1237章 三战定印度(四)第1026章 割裂(四)第1468章 最后的闹剧(十五)第329章 真正的贵族第1495章 终章 九三年(十三)第1093章 工业革命(六)第767章 扩大影响力第716章 归义军(下)第159章 长期合作第1055章 小麻烦第706章 海战(四)第1章 钟鸣鼎食之家第1329章 软弱性的故事第1212章 统一市场与地方利益(上)第956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二)第1450章 “帝”(二)第39章 心思不纯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1204章 太子难当(上)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一)第1323章 贸易割裂第247章 海参崴第462章 买办是条不归路(中)第1508章 终章 九三年(廿六)第48章 不可抗力第164章 摊丁入亩第807章 阉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