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1章 最后的闹剧(十八)

第1471章 最后的闹剧(十八)

李欗谈东北迁民问题,却谈到了南洋、印度。

而这些话的内核,用刘钰更加熟悉的语言来讲,其实本质三两句话就能说清。

【利用国家的权力,积累和组织起社会力量,像温室一般,助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法的转换过程,并缩短其过渡期……如殖民制度,就是如此】

【保护制度、关税、保护税、输出补助金、强制颠覆其属地的产业……强行将本国的制造业者制造出来。欧洲各国都要为想办法攫取这种发明出来的特许权,而相互勾心斗角……如英格兰强行颠覆爱尔兰的羊毛制造业;亦如学习科尔贝尔主义,以国库投资作为本国工业的原始积累】

李欗说的这一套,就是老马说的【保护制度】。

后世的人,对于保护制度的理解,是片面且浅显的。

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后世的社会存在,是二战之后,亚非拉人民反殖民、反侵略、反帝国主义,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哪怕说常闹笑话的印度,那也不再是殖民地,而是有自己的国家强力,能够保护自己的关税。

在这种社会存在之下,对于【保护制度】的意识,无非认为也就是加加关税、政府补贴之类的。

但是,在此时,在18世纪、19世纪,殖民主义盛行的时代,【保护制度】,如老马所言:英格兰摧毁爱尔兰的羊毛制造业,是保护制度;欧陆国家用科尔贝尔主义,以国库重税直接作为本国工业的原始积累,也是保护制度;保护性税收,是保护制度;英法等国行政命令直接干涉棉布穿衣问题,也是保护制度。

换句话说。

在殖民主义盛行的时代。

以暴力手段、行政手段、军事干涉等,摧毁属地的竞争工业,也是一种【保护制度】。

只不过,后世嘛,那几个原本被侮辱被损害的、被殖民或是半殖民的国家,一个个站起来了。

以军事手段、行政手段、暴力手段,直接摧毁去本国工业生产能力的办法,行不通了。

所以,这才产生了对【保护制度】这四个字的误解,以为保护制度只是本国加加关税、给点补贴那么简单——如后世之日本半导体的覆灭,即可视为这种【保护制度】的“经典形态”。

所以,这又绕回了老马说的那个道理——在前工业时代,商业霸权,才能带动工业的发展。而商业霸权,又是靠扩军、备战、造舰,主要是海战来决定的。

大顺之前二三十年,疯狂造舰、扩军,下了南洋,打赢了一战。

之前下南洋,就已经早就了苏拉特地区的棉纺织业崩溃、带动了松苏棉纺织业的高速发展。

这,就是军事霸权,带来了商业霸权。而商业霸权,又带动了本国工业发展的典型例子。

因为,苏拉特地区的棉纺织业发展,很大一部分,源于荷兰在南洋的商业霸权和军事霸权。

当大顺下南洋,结束了荷兰的商业霸权和军事霸权后,依靠着荷兰的南洋霸权而发展起来的苏拉特棉纺织业,也自然完犊子了。

当然,这个事,细分析的话,和李欗说的“孟加拉甘蔗”问题,还不一样。

大顺下南洋导致的苏拉特棉纺织业崩溃的内核,和李欗现在说的孟加拉甘蔗问题,是有所不同的。

苏拉特,不是荷兰的殖民地。

那为什么荷兰非得去苏拉特买棉布,而不去大顺松苏地区买棉布呢?

是因为松苏棉布的竞争力,不如苏拉特棉布吗?

不是的。

而是因为,荷兰在南洋地区的现金流有限。他掌握的香料等……说难听点,中国的走私贩子——当然,换种说法,就是大明的为自由和自由贸易而与暴君的专营法令对抗的商业勇士——都能把永乐皇帝的香料专营干废了,你荷兰这点力量,怎么和大顺的南洋商人们搞?别的不管说,香料你想在中国卖到和欧洲一样的1500%利润的高价,想都别想。

荷兰的香料,根本不可能在中国换到足够的资金。而荷兰又需要现金,包括日本的小判金银等,购买中国的茶叶、生丝、瓷器等。

只不过,在苏拉特,买办阶层的势力,可以催生出先拿货、我给你香料抵一部分钱、伱可以卖一部分香料算钱的商业模式。

简单来说。

荷兰自己的工业生产能力,是垃圾。本土的棉纺织业水平,是狗屎。呢绒在南洋,压根卖不出去。

是以,荷兰用自己的商业霸权和军事霸权,并没有带动本土的产业发展,而是带动了印度苏拉特的棉纺织业发展——以南洋为市场的产业发展契机。

伴随着大顺下南洋,大顺取代了荷兰在南洋的商业霸权,从而让南洋的棉纺织业市场供货者,换到了松苏地区。而且,大顺并没有过多的运用关税、保护税等政策,因为松苏地区的棉纺织业竞争力,就算不超印度苏拉特,但肯定也不弱于其。

也即是说,大顺拿到了南洋的商业霸权后,可以使用关税保护、保护税等政策。

但没必要,反而采取了“形式上的自由贸易”,因为大顺的棉纺织业,本来就有优势。

但是。

关键在于。

大顺拿到了商业霸权和军事霸权。

可以不用关税保护和保护税,假装自己是自由贸易。

但如果本国的产业处于弱势,因为存在商业霸权和军事霸权,所以转身就能用。

简单来说。

不下南洋,大顺“只能自由贸易”,人家不搞自由贸易,那也只能干看着。因为自由贸易这玩意儿,是双向的。

而下了南洋,大顺“可以搞保护制度,但没必要;不过需要的时候,因为下了南洋,所以随时可以搞”。

我可以杀人,但我不杀,我想做个好人。

和我孱弱无比,谁也杀不了,于是我不杀人。

这是两回事。

本身,大顺的棉纺织业就有优势,所以,即便拿到了商业霸权和军事霸权,那也不过是“高呼自由贸易”而已。

但是,制糖业不同。

大顺的制糖业,和印度的制糖业相比,优势并没有那么大。

而且,还要考虑印度市场、波斯市场,使得印度的制糖业本身还有个运输成本的优势、以及内部循环的优势。

其实说实在的,种甘蔗这玩意儿,它也确实不是纺织业。比如说,纺织业,我上个走锭精纺机,那我直接起飞,几十倍的效率之下,谁与争锋?

而种甘蔗,就现在的条件来说,你也没法弄出个能一下子提升几十倍效率的“技术”。

一亩地产多少甘蔗、能榨多少糖,老天爷给的气候什么的差不多的话,差距也就真没那么大。

于是,【殖民】、【商业霸权】、【保护制度】的“优势”,那就显现出来了。

历史上,英国的棉纺织业那么差,是怎么搞死印度的棉纺织业的?

爱尔兰的条件不错,那么爱尔兰的羊毛纺织业,又是怎么毁灭的?

为什么北美南方州那么好的条件,却直到21世纪,南方州一些地方依旧没有吃羊肉的习惯?这个不怎么吃羊肉的社会习惯,又是怎么养成的?其背后的历史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那里的人非要觉得羊肉不如炸鸡好吃?

其实,这和李欗说的毁灭印度制糖业,是一回事。

军事霸权在手、关税控制权在手、暴力机关在手。是在大顺的手里,而不是印度反帝反殖民后的国家手里,那玩一点高端的【保护制度】,摧毁属地的制造业,为本国的制造业保驾护航、建立温室保护本国资本茁壮成长,那不是易如反掌的事吗?

这件事,是如此的易如反掌。

以至于。

易如反掌到,李欗觉得压根没必要和刘钰说一说,该怎么才能毁灭印度的制糖业这件事的细节。

因为,李欗觉得,谈怎么消灭印度的制糖业,在事实上的霸权和殖民体系下,是如此的易如反掌,以至于像是在说该如何教狗吃屎。和刘钰大谈“教狗吃屎”的事,李欗只怕刘钰瞧不上自己,事后稍微一宣扬说“七皇子论政全无重点、轻重不分、主次不明”什么的,那就大为不妙。

老马说的【保护制度】,玩起来的手段可就多了去了。简单来说,玩“产业补贴”,那是老马说的【保护制度】里最LOW的一种。

但凡我能控制它国政治、关税、税率、同时又在它国驻军,那我为啥要去玩最LOW的“产业补贴”?

只有我无法控制它国政治,炮舰无法在海岸一架就轰开他国大门,无法在他国驻军,无法操控他国关税,才需要玩什么产业补贴这种最低级的【保护制度】。

通过这种【保护制度】,摧毁印度的制糖业,既意味着新一轮南洋大迁徙的开始,也意味着南洋制糖业发展所需的豆饼肥会让东北的那些“暂时并不具备资本主义这种社会关系”的土地,具备了条件,一旦完成了道路建设,资本会迅速冲向松辽分水岭以北,以每年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迁徙速度吸纳“被剥离了生产资料的工资劳动者”。

当然,李欗说这番话的意义,不在于他提出了一个似乎靠谱的迁民方案。

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刘钰说的“歪经方法论”、或者说“逆练老马学问”。

【殖民制度、国债制度、近世赋税制度、保护制度,达成体系的综合……并成为孕育新社会的旧社会的产婆】

比如说,大顺打赢了一战,把印度纳入势力范围。

那么,这仅仅是为了多收点土地税、为了开疆拓土之功绩吗?

显然不是。

得需要有人清楚,运用国家强力,去孕育新时代。

至少,李欗的思路,是这种“产婆”的思路。这,才是最关键的——殖民不是为了开疆拓土之功、赋税不是为了增加国库收入、关税不是为了国库有钱。而是要把这些东西,不管有意还是无意,用新时代的思路,去理解这一切、运用这一切。

以印度为例。

如果只是为了征服、统治、开疆拓土、征税征赋,那么大顺仍旧是个传统帝国。这和那些在中亚混不下去,从阿富汗翻山去印度征服的征服者,没任何区别。

但如果能够改变印度的生产关系、崩溃产业或者扶植产业、改变印度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那么,大顺算是迈入了“近代帝国”的门槛。

近代帝国的关键,不是帝国,而是近代。

(本章完)

第402章 这还得了?第715章 归义军(中)第669章 分赃大会(六)第417章 最后的机动兵力第293章 第三种可能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595章 缺钱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405章 筹钱买路第587章 不平等第801章 时代的浪漫(下)第800章 时代的浪漫(中)第235章 市什么骨第311章 满BUFF皇子第404章 异端相见第684章 偷梁换柱第203章 奇袭第132章 新型宗藩关系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盘第1241章 三战定印度(八)第264章 金刀计第886章 恐吓第639章 制造英俄矛盾第1415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六)第32章 布置第245章 垂钓第629章 西进南下,互为信任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797章 为跑路做准备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555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一)第297章 宁与友邦,不给国人第1333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四)第1172章 备战(十一)第506章 举着复古的大旗往前走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1393章 泡沫第1046章 破绽第329章 真正的贵族第1101章 工业革命(十四)第544章 皇权最可信的刀第1244章 三战定印度(十一)第1218章 轮台之思(五)第513章 皇帝的职业病第1320章 施加神圣性(下)第1088章 工业革命(一)第1336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七)第947章 欧洲贸易区(上)第802章 理性君主 政治动物(上)第359章 三人行,必不远第241章 泰兴十六年的变化(上)第72章 参谋第239章 教改第556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二)第912章 南洋大开发(七)第273章 巴达维亚的必然(下)第886章 恐吓第663章 推诿第1164章 备战(三)第1211章 全是好处,没有坏处(下)第1100章 工业革命(十三)第1287章 死与复仇(八)第1354章 英国的总崩溃(三)第1066章 恶龙残影(一)第906章 南洋大开发(一)第1225章 开战(四)第661章 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矛盾(下)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1339章 过渡之痛 幼稚空想第1235章 三战定印度(二)第410章 白马是马第834章 同病相怜第408章 出租奴婢第1050章 坐庄(中)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三)第1138章 “温柔”的殖民者(中)第995章 娴熟第207章 西域不过小事第245章 垂钓第1375章 凡尔赛和约(二)第385章 驻英大使第272章 巴达维亚的必然(中)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学牌第1290章 死与复仇(十一)第589章 面子里子第1108章 上国心态(二)第674章 归国第1055章 小麻烦第1331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二)第1430章 王谢燕,百姓家(下)第736章 机遇(上)第970章 给钱第1454章 最终的闹剧(一)第425章 掩耳盗铃的新境界第765章 荷兰灾难年(五)第1076章 争功(一)第157章 老婆本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1029章 不公第619章 越简单 越有效第1422章 事已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