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全家死绝优先

第161章 全家死绝优先

泰兴十二年、西元1731年,如约而至。

文登西南、平度州。

前朝崇祯五年,孔有德登州兵变,屠平度;崇祯十五年,满清入山东,劫戮平度……

几十年过去,当年存活下来的人发芽、外地迁来的人在这里生根,死去的无主土地被重新分配,中间也夹杂着几年灾荒,但总比明末战乱那些年地狱般的日子要好。

新年刚过,依旧无雪,不少经验丰富的老农看着麦田里去岁冬天过早拔节的麦子,心里已经有数。

聪明人谁也不告诉,确认自己家里的存粮支撑不到秋日,便趁着地价还高,把地一卖,溜了。

有数的人越来越多,粮价越来越高,更多的人也越来越有数。

刚一反青,地里的野菜、榆树叶、嫩芽的柳树叶已经被扒光了。

都知道再等一阵就可以吃榆树钱,但很多人知道恐怕等不到了,能省一点粮食就省一点。

也都知道树没了皮就要死,树死了就不能再生出来树叶了,可能吃的榆树皮还是全部被扒光了。

每个人都觉得,若是自己想着不扒树皮可以长久吃树叶,别人若不想却直接扒树皮,那自己便亏了。

到四月初还没下雨,树皮已经扒干净了。

更多的人开始卖地,准备逃荒。

地价从一开始的三两一亩,到了四月份还没下雨,已经降到了二两一亩。等到四月中一场热干风刮过,直接腰斩,另换几斗粮食。

五月麦熟,然而麦子还未熟就已经干枯,一丁点的收成都没有。

已经有西边的逃荒的跑到这里来,听说肥城、济南府、泰山也是大荒,肥城的死人多的连抬尸体的都没有了。

平度州的州牧知道坏了事,放下官架子,亲自恳请百姓不要逃荒。

若是都逃走了,人口大减,收不上税,这考评必然极差。

现在逃荒的,都是自耕农,把地卖了活着逃荒。若是这些人逃了,明年的税又如何好收?大户的难收,最好收的还是自耕农。若他们逃荒跑了,这怎么行?

只说朝廷一定会救济赈灾的,然而逃荒的百姓却跪着哭求州牧:“纵救济个七八斗,吃完之后又如何?求求老爷了,放我们一条生路。”

州牧泪如雨下恳求百姓留下,百姓也泪如雨下恳求州牧放一条生路。

纵给了生路,却无处可去。

肥城、济南、淄川,都开始出现了大面积的绝收。

逃荒的人就像是无头的苍蝇,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只知道跟着大队的人群,人们去哪自己便去哪。

有地的卖了地,积攒了银子逃荒。

没地的早就绝了吃的,本来青黄不接的时候就要靠一些野菜树叶熬过去,今年早早把树皮都吃光了。

到了五月麦子绝收,更是连点吃的都没有了,又能往哪里逃?

最早走的逃荒的,还算是自耕农,多少能换一点银子,熬到不荒的地方。

晚走的逃荒的,那是无处可去,逃荒是死,守在家里也是死。

常平仓开始赈灾,售卖平价粮,然而仓库里其实并没有多少粮。

每天放出来的粮食本就不多,仓里的粮食其实也没剩多少,每人每天限额购,尽可能保持平价粜,一钱银子一斗。

然而,常平仓在州县,附近的村子又怎么办呢?

平度州、仁兆。

十八岁的张大敦躺在木板上,努力地喘着气儿。

旁边躺着的娘,浑身浮肿,腿已经开始溃烂。绿头苍蝇围着腿上浮肿破口处流出的黄水嗡嗡乱飞。

张大敦想要伸手去挥舞挥舞,他娘用马上要断气的虚浮口音道:“老大啊,省省力吧。”

弟弟二敦挺着个饿出来的大肚子,像一根豆芽菜,蜷在地上晒着太阳,只恨自己为什么不是一根豆芽,晒晒太阳就能饱。

门外传来一阵尸臭味儿,不时传来砰的一声巨响,也不知道谁家的死人炸了。

这几天听的多了,到觉得这声音挺好听的,最起码有点动静,知道自己还活着。

狗早就没了,吃光了。树被扒了皮,也干死了,知了都懒得叫。这种尸体的爆炸声只当是给自己送葬的炮仗。

五月份一直没下雨,种下去的夏粮紧接着就干枯了。如今已是六月,前几天终于下了一场雨,可却晚了。

张大敦一共兄弟姊妹八个,没活到六岁的就有五个,还一个弟弟前几天刚饿死,爹也饿死了,现如今家里就剩下三人。

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张大敦也懒得翻转身子看看是谁,能省一点力气省一点力气。

“大娘,我爹没了。大敦哥,我爹死了,俺和俺妹抬不动,你和二敦帮着抬抬啊。”

一个虚弱到需要扶着墙站着的小伙子,冲着屋子里喊了一声。说是喊,其实还不如正常人说话的声音大。

张大敦的娘虚弱地嗯了一声,支使道:“大敦,二敦,去,去恁三叔家一趟吧。不能臭在屋里啊。缸里还有点麸子面,你抖一抖,中午和虎子、大妮就在那吃了吧。虎子来了,也没说做顿饭……”

饿成这样,最基本的礼数却还想着,总想着自己的侄子来了就算弄片树叶子也算是招待了一顿。

张大敦扶着墙,用力站起来,挪到缸旁,里面早已经见了底。

抠了半天,弄了小半碗麸子,端着碗一起到了三叔家。

席子上的人已经硬挺了。

还有个十岁大小的小姑娘,也是肿的腿都圆了,也不哭,见着堂哥们来了,还在父亲的尸体旁努力笑了笑。

张大敦把那半碗麸子放在灶台上。

“大妮,先去弄点树叶子把这麸子混上,蒸几个团子吧。不然四个人也抬不动啊。”

“哎。”

小姑娘摇摇晃晃地走到外面,一个多时辰这才回来,捧了一把乱七八糟的草,摆在最上面的是几颗荠菜,就像是点缀出的皇冠。

借着这些菜叶子的黏液,把那半碗麸子团成了十个鸡蛋大小的团子。四个人吃了八个,把两个用荠菜团出来的给张大敦的娘留下了。

吃过了这顿饭,似乎多少有了点力气,虚浮地走到已经硬挺的死人面前,把席子一卷,找了根绳子系上。

七尺高的汉子,死了之后饿的只剩下了不到百斤,四个人却也是摇摇晃晃地才抬着出了屋。

来到村外,也没力气挖坑,就刨了一点土,填在了席子上。又跪下磕了个头,一磕头的功夫,身上那点站起来的力气一下子都散了,四个人好半天都没站起来,只是在那使劲儿地喘气。

张大敦摸了摸怀里的那两个窝窝,想着娘还在家里挨着饿,揪着旁边已经的一根老藤,站了起来。

咚咚咚……

就在他站起来的时候,村落里传来了一阵锣鼓声,伴随的是一声声当地口音的叫喊。

“招兵了!招兵了!村里还有没有活的了?招兵了,招兵了!吃皇粮!能喘气的,能走动的,到村口来啊!家里死绝的优先啊。”

咚咚咚……

鼓声锣声就这样喧闹着,张大敦听到“粮”三个字,腿底下顿时生出了力气,却顾不上那句“家里老小死绝的优先”。

想着自己去当兵,一个月如何不能弄口吃的,养活弟弟和老娘?凭着心里生出来的那股子力气,一步步朝家里挪着。

“娘!娘!招兵了,饿不死了。”

吆喝了两声,却不见反应,再一看屋子里,苍蝇已经落了一身。

张大敦咕咚一下跪在地上,使劲儿把满身的苍蝇轰走,也没哭。

只是默默地拿出来一个窝窝,掰了一半塞到了娘的嘴里。

冲着死去的娘亲磕了三个头,只问了一句。

“娘,你咋就不多撑一会儿啊?”

“娘,我先去当兵,吃口粮,一会过来抬你。”

说完,又磕了个头,最后一次徒劳无益地把那堆绿头苍蝇轰走,不等那些苍蝇再落下,便转了身出了屋。

到了三叔家,堂弟张虎不等他说话,直接摇摇头。

“大敦哥,你去吧,我不去了。我去了,俺妹就完了。”

不等说完,张大敦把弟弟叫过来,把那一个半窝窝塞到二弟和堂妹的手里,拉着张虎就往外走。

“那也是二敦的妹。咱俩去当兵,让他俩在家。先去那吃顿粮,有了力气回来把俺娘埋了。”

死人已经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了,既然直接说埋了,那便是已经死了。

两个人晃悠到村口,就看到几十个壮实的汉子端着枪,支了几口大锅,正在那煮粥。

张大敦没什么见识,却也知道当兵怎么也得十六七,然而后面蹲在地上喝粥的,竟然还有七八岁的娃娃,甚至还有女的。

心里一下子冒想出一种可能,难不成这还招军、妓,还是说老鸨也跟着这些军爷一起来了?若是当兵走了能给些粮食还好,给二弟和堂妹,或许能支撑过去。

若是不给粮食……那就当大妮去当吧,都说笑贫不笑娼,就算是娼,将来死了,至少现在活了不是?

想到这,就和堂弟说了一声。

然而话音才落,饿的走路都发飘的堂弟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力气,一巴掌扇在了他的脸上。

“恁妈了个哔!”

张大敦本就饿的虚浮,这一巴掌扇下来,顿时眼前一黑,下意识地就抓住了堂弟的脖子,搂抱着一起摔在了地上。

两个人饿的连翻滚的劲儿都没了,两个当兵的就像是拎小鸡一样把两人拎开,骂道:“干什么?跑到这来打架?看来你来还是不饿,这还有打架的劲儿!”

分开之后,一个穿着一身古怪的、肩膀上带着流苏装饰军装的年轻人走过来,也不问打架的缘由,先问张大敦道:“叫什么名字?”

“张大敦。”

“几岁了?”

“十八。”

“家里还有谁?”

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脸上的巴掌,闻着旁边煮米的香气,略一犹豫便道:“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别的都饿死了。”

一旁的张虎一听,喊道:“我去恁娘了腿,你就个弟弟,哪来的妹妹?军爷,军爷,别听他瞎咧咧,他就一个弟弟。”

(本章完)

第960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六)第38章 扣个人质第35章 府兵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六)第873章 “不正当”竞争(五)第988章 拍马屁(上)第1506章 终章 九三年(廿四)第937章 老走私贩子的见识第1167章 备战(六)第771章 难以触摸第389章 战前就分赃第587章 不平等第1002章 献礼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1204章 太子难当(上)第1465章 最后的闹剧(十二)第858章 一钱多花第390章 清华园第417章 最后的机动兵力第225章 暂设的机构第494章 不当靖海侯第130章 暴论第354章 锁国之困第32章 布置第694章 做给百姓看第349章 死国矣第725章 杀心第985章 决胜千里之外(八)第683章 皇家私事第1480章 临别告诫(六)第1437章 分歧(三)第433章 宜缓不宜急第423章 劝说第1373章 里病外治(九)第444章 暂苦诸君十年第735章 咱们(下)第258章 陆军换海军第1200章 木牛流马(七)第789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六)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529章 服从性测试第1240章 三战定印度(七)第1055章 小麻烦第551章 澳门的蝴蝶(下)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1324章 冒犯第586章 中转港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684章 偷梁换柱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1074章 恶龙残影(九)第678章 做美梦的皇帝第1176章 启蒙跃进年(中)第1393章 泡沫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二)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359章 三人行,必不远第409章 约法三章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动物(下)第1263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九)第565章 制礼第390章 清华园第181章 监狱船第1253章 复辟的代价(下)第160章 大灾将至和人口买卖第1499章 终章 九三年(十七)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130章 暴论第945章 南洋印度贸易区(下)第357章 有货,真的可以为所欲为第641章 前科第1239章 三战定印度(六)第914章 南洋大开发(九)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632章 贵圈真乱第621章 大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二)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501章 宗法殖民体系第411章 出奇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烦第568章 英国是讲法律的第1260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六)第427章 日本兴废,在此一举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747章 巴达维亚新政(八)第282章 放松第989章 拍马屁(中)第166章 不知为何而战的强军第256章 优劣第1436章 分歧(二)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218章 克虏伯伤害准部感情第945章 南洋印度贸易区(下)第764章 荷兰灾难年(四)第421章 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