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纳税做个好商人

第240章 纳税做个好商人

至于到底有几个人真的能理解,那刘钰就不管了。

真要是连这点本事都没有,那就躺着当大肥羊就好了。

一番话下来,满座皆惊,在场的商人实在是没想到,也没敢想到,刘钰会说这番话。

哪怕是刘钰忽然变脸,逼着他们“纳捐”,他们都不会诧异。

这番话……没说到他们心坎里,可说到了他们的心头上,一个个暗自猜想,心想这会不会朝廷的态度?

莫非是朝廷想这么说,却不好这么说,只叫鹰娑伯出面来谈?

还是说,鹰娑伯真的是这么想的?

士农工商俱为一体?这,这可似乎太扯淡了。

虽说这些年,南儒一派也有不少类似的呼声,可是有些话实在是不好说的太过。

更多的对于义利的解释,是针对为官的。为官,要做出政绩,这叫功利,这种功利才能体现出义。

而并不是说商人的行为是合乎大义的。

几个脑子灵光一些的,琢磨着这番话,觉得自己虽然不懂儒学,也非大师,可这些话似乎有道理,正可以花钱找人去好好解读一番。

也有人想,这话也就听听就好,心里高兴就是。

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种话憋在心里想想就好,可不要弄出什么风波。

纳头便拜痛哭流涕以为知音的情况,并未出现。

还有个最重要的原因,也就是这群人的“文化水平”都不怎么样。

他们可能懂怎么搞纺织业,懂怎么搞贸易,懂怎么记账怎么放贷,甚至懂预判明年辽东大豆的期货,但是少有懂儒学堪称大儒的。

好在刘钰也是个半吊子,半吊子的人说半吊子的话,听的人也是半吊子,说到这种程度正好人人听得懂。

听懂了自然要夸几句,这夸赞的方向,是让刘钰万万没想到的。

“鹰娑伯真是君子啊,原来是这样的道理,实在是我们这些庸俗小人所不能理解的。”

“是啊是啊,鹰娑比当真是正其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

好好的一场关于义利的讨论,又在时代的惯性下,成为了一场个人的夸奖会。

刘钰也是有些无奈,笑道:“这样的话,就不必说了。厨子若能得到善品者的夸奖,那是开心的。可要是让个饿了几天的人夸一句,听着也没什么意思。”

“你们懂个屁的君子?倒是叫你们夸我几句真会赚钱,我这心里或能美滋滋。”

很自然的把这个话题引到了一旁,在一片笑声中,林允文提出的第一个疑虑也就没人再去想了。

可第二个问题,刘钰根本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用他最不想的方式让众人安心。

“我家里,四世五爵。凡我参股的,我可保证无人会无事生非,更不会牵连株连。这个理由,够吗?”

“至于朝廷那边……非一日之功,可慢慢来。日后诸位若是真缴纳了足够的赋税、使得一方富庶,自然这话就有道理。”

“若不然,空口白牙,如何要做改变?”

商人们关注的第二个问题,是问朝廷是否能对商人的财产给予保护,立出法度说清楚这个股份制公司的责任。

究其本质,其实还是商人的实力能否让朝廷做出妥协,这是自己争取到的。

可刘钰的回答,则是“因为我们有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皇帝,而我家是皇帝的五代忠犬,所以我能保证你们的股份不会被别人抢夺。”

这句话的另一种解读,便是“因为我们有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皇帝,所以皇帝想夺走你们的财产,谁也管不到。”

意思是一个意思,无非就是烧饼的正反面。

刘钰心说你们又没本事逼着皇帝立法,却在这做好梦,等着皇帝主动给你们带来你们想到的东西。

既然你们想屁吃,我就给你们个屁。

这屁的滋味颇浓,商人们大为受用。

均想,然也,鹰娑伯家里四世五爵,这等关系,这等身份,这等地位,只要他参股,那自然是没人敢动他的规矩。只要他想逃税,谁人敢收?

现在看来,鹰娑伯也和其余人大为不同,之前这贸易公司扔出去的白银也有个百十万两了,他也不曾心动。

又有保证,如何不行?

烧饼既有两面,自然也会有人想,若是将来翼国公、鹰娑伯一家出了事,我等岂不是皆被连累?

既有多想着正面的,也有多想着反面的,这事反倒是好办起来。

本来要募集的股份就不是很多,愿意出钱的足以,刘钰不过是想要引领一下潮流,在松江形成浓厚的前资本主义时代的风格,形成南北方的资本流动。

资本得动起来,不能都囤在各家的地窖里。

也知道肯定有人会因此畏缩,但也肯定有人会肯来赌一把。有时候,推动世界的,靠的是一群赌棍,而不是保守者。

“诸位,既说到这财产不可轻动的事,咱们便得知道,需得上税。你上的税多了,产业就越安稳。”

“我也打听过西洋人的税法,如这玻璃,是按照原料收税的。每担原料,收取一定的税。”

“玻璃行业,咱们之前并无。既是无人竞争,我看就不如这样。”

“日后产出的玻璃,每块便缴几分银子或者几厘银子的税,不可逃脱,也方便记录。”

“这税,既是咱们主动要求的,就交到海关那边。”

“除此之外,这股票交易,我看也要缴一定的税,也好让衙门做个主,你们意下如何啊?”

若是别的,这么缴税自然是不肯的。

可玻璃、火柴乃至股票等,都是从无到有的东西。要触动的人的利益,暂时没有。

先把规矩立下来,又无人竞争,商人们肯定是愿意的。

因为……税加在玻璃上,和商人有什么关系呢?

缴税的,是买玻璃的人。

技术垄断之下,没有竞争,也就不需要靠避税来竞争,而是把税转嫁到买方身上,何乐不为?

而且就算是比西洋人的玻璃便宜数倍,可能买得起玻璃、火柴、烟卷、股票的,肯定还是有钱的,这等税收起来也舒服。

至于为什么要缴给海关,众人心里也清楚。

这海关里,有“自己人”。那肯定是要给自己人铺一条政绩。

虽说不怕县官只怕现管,也虽说海关里的自己人官职不高,但自己人背后的势力可大,在场的人如何理不清这其中的关键?

朝廷可从未收过玻璃税,这税又是主动缴的,自然是想交给谁便交给谁。

而且海关是直接报给京城的,还有部分走的是内帑。

商人们向来把税收看成是一种“贿赂”,反正都是贿赂,绕过中间商,直接贿赂给京城乃至皇帝,岂不更好?谁能比皇帝的权还大?

主动交税的事,旷古罕有。

刘钰算是先小人后君子,把事说的明明白白了,接受的话就入股,不接受的话便不入。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他又借着这个机会,讲了一通“税收的意义”的废话。

众商人均想,谁要听这等屁话?税收又无意义,与我等何干?纵有战乱也乱不到我们的头上,打了准噶尔、罗刹,与我等什么好处?按理这平准的税,就该甘肃的人出才是,关江南屁事?

不过无非是多缴些税,日后也好叫朝廷扶植罢了。

在座的诸人中,最为高兴的就是田平了。

他早就听刘钰说过关于股票交易收取印花税的想法,也和刘钰谈过关于海关关税改革、商税改革的事。

心里想着终究是自己人,日后可能还是自家人,果然有好处不忘了自己。

自己的钱是一方面,上缴的钱又是另一方面。

跟着刘钰入了股,自己的钱赚到了。

这上缴的钱,便直接关心着自己的前途,只要前途有了,钱都不是问题。

田平的心思已经不在刘钰说的那番话上了,而是时刻盯着这一次的股份到底可以募集多少钱。

按照每股收个千分之二三的税率,已然极低,可若是数量大了,那也是大几千两银子。

松江海关一年也就收个几万两,若是一下子多出了几千两、上万两,那岂非是“能吏”?

既是收了税,自然要保证这些人的利益。田平心道这倒也简单,松江不过是个府,府尹也算不得什么,这本就是不存在的税,府尹料想也不敢抢自己的政绩功劳。

日后要做大官是不可能的,家里的长兄会袭爵,朝廷也不可能再让他做太大的事。但若提成正的海关税监,那便是个求之不得的出路。

竖起耳朵听着刘钰募股的方式,心里越发欣喜,看来所有募股组建的作坊,大部分的总部都是放在了松江,这税自然也要交到松江。

这些买卖中,商人们觉得,有大赚的,有小赚的,有赔赚未卜的。

感觉到足以大赚的,是如玻璃、碱面等作坊,这些技术要么是西洋人还都不会的,要么便是西洋人将会但是运过来耗损太大的。

感觉到可能小赚的,如烟卷、火柴等,这个听起来应该不会赔,但都是新奇东西,能赚多少就很难说。

感觉到赚赔未卜的,如军火、冶铁、火药、造舰等。

刘钰通过这些商人的态度,能够判断出这些行业在商人心中的地位,以及他们对前景的预期。

只能说感到很神奇,商人的表现出的前景预期,和他理解的正好相反。投资军火这等大买卖,商人们兴趣居然不是很高。

既是这样,便分担了风险,将所有的作坊捆绑在一起,认购了如玻璃、碱面、烟卷等作坊股票的,也要认购固定比例的军火、冶铁等。

反正都是可以交易的,日后看情况再说。

现场完成了认购和募集后,田平的嘴角已经上扬到了露出了后槽牙,今年押解入京的海关银,定是要暴涨一波了。

(本章完)

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159章 长期合作第63章 军歌第670章 伐韩?伐蜀?(上)第92章 钦定?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952章 交出主动权第82章 卖第1414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五)第714章 归义军(上)第312章 偶然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1102章 工业革命(十五)第20章 会通中西,以求超胜第1349章 三角贸易(中)第1230章 开战(九)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第851章 一分钱难倒天子(一)第297章 宁与友邦,不给国人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1103章 工业革命(十六)第231章 关税问题第789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六)第973章 名与实第1002章 献礼第1245章 钻石湾屠杀(一)第889章 东学西渐的诡异产物(下)第1123章 乡约村社(四)第287章 女人的视角看政事第199章 报捷第709章 谁占了最大的便宜?第102章 见人说人话第156章 新思维第842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四)第680章 隐喻(上)第378章 还是朝贡第1511章 终章 九三年(廿九)第478章 看破第681章 隐喻(下)第691章 棱堡时代的终结 会战时代的开启第24章 奇怪的圣旨第1230章 开战(九)第1497章 终章 九三年(十五)第1027章 割裂(五)第1113章 上国心态(七)第405章 筹钱买路第554章 征服者威廉和郑成功的经验第1413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四)第1315章 逼着商人赚钱(下)第47章 先把地圈起来第195章 过时了第1250章 钻石湾屠杀(六)第1077章 争功(二)第1107章 上国心态(一)第678章 做美梦的皇帝第492章 安天下 乱世界第551章 澳门的蝴蝶(下)第322章 五月第247章 海参崴第754章 表演战(四)第130章 暴论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86章 外交讹诈第18章 归化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920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四)第1132章 你的答案不在这第1224章 开战(三)第412章 自我意识(上)第1173章 备战(十二)第736章 机遇(上)第1079章 争功(四)第561章 启蒙工具人(上)第745章 巴达维亚新政(六)第325章 迎天使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845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七)第1090章 工业革命(三)第1388章 凡尔赛和约(十五)第1459章 最终的闹剧(六)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155章 官商之别第492章 安天下 乱世界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678章 做美梦的皇帝第1248章 钻石湾屠杀(四)第1115章 上国心态(九)第888章 东学西渐的诡异产物(上)第759章 忧虑不安第283章 想干实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707章 海战(五)第1435章 分歧(一)第103章 黑骑士和公主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833章 中荷友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