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陆军换海军

第258章 陆军换海军

刘钰的话,成功地引起了莫尔帕伯爵的兴趣。

他所谓的新的膛线枪装填技术,自然是米尼弹。

米尼弹的出现,比膛线晚了三百多年,欧洲一些精锐猎兵用的就是拿锤子装填的膛线枪。

米尼弹说白了就是一个思路问题,很巧妙的思路。

一旦这个思路被学会,根本不值钱。或者只要这种子弹出现,配合上相应的战术,很快就会被仿制。

这种技术在使用之前卖价最高。

引领着莫尔帕伯爵到了刘公岛上的隐秘靶场,几支精心挑选出来的手工拉膛线拉的最好的燧发枪,在几名军官的手中。

为了“安全起见”,实际上是为了让莫尔帕伯爵看不清细节,在距离那些射手二十米的距离外,莫尔帕伯爵亲眼目的了那些枪手用滑膛枪的装填速度,打出了超距离的膛线枪才能有的准确度。

引领着他去看了看靶场的上靶情况,悄悄观察了一下莫尔帕伯爵的脸色,刘钰还很贴心地推销起来了法国为什么很需要这种技术。

“俄奥同盟暂时是不可能的拆解的。奥地利人在很长时间内,都将是法国的敌人。我想,这一点伯爵先生比我要清楚。”

“奥地利人有很优秀的轻步兵。比如潘都尔兵,他们的纪律松散,但却是很优秀的轻步兵。”

“关于轻步兵的作用,我想伯爵先生也更清楚。事实上,如果没有骑兵的威胁,优秀的轻步兵或者散兵,完全可以以更少的兵力牵制对方的横队。”

“他们在前面进行骚扰、阻滞敌方方阵的行进速度,从而掩护己方的方阵绕到侧面展开。”

“如果法国的陆军拥有了这样的枪械和装填技术,很可能带来一场伟大的军事变革,而且完全可以压制住奥地利人令人烦躁的各种轻步兵。”

“散兵在前拖延掩护阻滞,线列兵从容展开。对射的话,阵型更散一些的轻步兵或者散兵是有很大优势的。而且这种新型的膛线子弹可以提高射程。”

“至于俄国人,拥有海量的骑兵。这种线膛子弹的装填技术,可以让法国陆军在距离俄国骑兵很远的地方就进行射击。”

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了一本他编写的关于轻步兵、散兵和重厚方阵纵队配合的战术小册子。

线列兵的前面最好是部署一些散兵,哪怕用的是滑膛枪,也是很有效果的。

青州军几乎没有什么散兵,因为对准部作战,不需要。

准部的火枪还是火绳枪,炮兵也差得远,青州军不需要任何的散兵在线阵的前面,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搞厚阵纵队战术:没有炮,火枪又差,厚阵纵队怕个毬?

但对法国就不一样了。

可能要到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或者七年战争开打,法国才能认识到轻步兵的效果,尤其是奥利地的轻步兵给各国上了一课之后。

欧洲战场上双方的火炮相差无几,燧发枪也都差不多,这种情况下,刘钰只是稍微一做解释,莫尔帕伯爵就能知道这种火枪的意义。

拉膛线,很不容易,这东西必然是装备精锐部队的,而且不是用来列队对射的消耗步兵。

若获至宝地将那本拉丁文编写的小册子拿过去,翻了几页之后,上面都是对战术的思索和图画,用很详实的计算列举了装备了这种膛线枪的散兵或者轻步兵在线列阵前面的巨大作用。

虽然,都知道杀伤效率最高的是散兵和轻步兵,也知道虽然他们在装备了膛线枪后如虎添翼,还知道最终决定战场胜负的还是线列兵……但无疑,这种新装备配合新战术的体系,将会给陆军战术带来巨大的变革。

排队枪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刘钰现在急需的就是法国的一些先进技术,但再先进的技术也需要钱。

无论如何,他,以及皇帝和朝廷那边,都不可能放开对出口老三样的管制,更不可能允许技术外流。

如果用米尼弹换战列舰图纸、换刘钰这边可以派遣优秀的年轻人去法国留学学习造船等技术,刘钰看来这是值得的。

膛线难拉,暂时不可能普及。

法国要在欧洲打大仗,短期之内,优秀的膛线枪都要配属给本土的精锐部队。印度这边不可能拿到这种武器。

短时间内,大顺也不可能和法国的陆军开战。

但是,优秀的战列舰却能用个五十多年,更是现在刻不容缓的需求。

巡航舰打打日本还行,趁着机会打打东南亚的荷兰人也可能或许大概成。

但是,想要搞印度,就不得不面对英国,没有七十四炮的战列舰,刘钰心里极为没底。

就算法国人在印度站稳了脚跟,一个要从好望角绕,一个可以直接从南洋征兵,也根本没什么悬念。

况且,刘钰希望法国人在欧洲打出一些大动静,最好把英国的血多放一放。就算放不完英国的血,放一放荷兰人、俄国人的血也是好的。

欧洲的局面,注定了谁在大陆上最强,谁就不可能有外交局面,这不是天才外交家能解决的。

法国的陆军多让荷兰人或者英国人流一滴血,大顺在东南亚就能少流一滴血。

欧洲想要乱,必须要有一个国家打破此时的均衡,这个血祀刘钰早就盯上了法国。

“伯爵先生,我可以保证,这种技术的优势,也可以保证这种技术足以带来新的战术体系。”

“我有一个很好的提议。”

“恳请你们的国王派遣优秀的造船工匠前来,帮着大顺建造新型的战列舰。也允许我们派出专门的使团,在法国的造船厂、军工厂等参观学习。”

“这对双方都有好处。大顺的海军和法国的海军没有利益冲突;法国的陆军和大顺的陆军也没有冲突。”

“相反,我们的海军有着共同的敌人;我们的陆军也有共同的敌人。互相交换,作为这一次谈判的良好开端,这将是一场愉快的会晤。”

“这种新型膛线枪的技巧,会在大顺的第一艘74炮新型战列舰下水的那一天,交给你们。而且我可以保证,在欧洲,除了法国,我不会和其余任何国家做这个交易。”

莫尔帕伯爵对这个提议很心动。

刚刚看到的射击演练,他已经被米尼弹的效果震惊,这意味着在两百米左右的距离就能给敌人很有效率的杀伤,而这只是武器这一个方面带来的改进。

如果配合上小册子上的新战术体系,那带来的提升可就不只是武器所带来的那一些。

战术读起来很有效,已经把莫尔帕伯爵说服。但是这个战术围绕的前提,是一款优秀的、足够精度的、装填速度足够快的膛线燧发枪。

而且,对海军也是有用的。桅杆上的射击水手,就可以在舰队对轰的时候,大量杀伤对方甲板上的水兵。

只是,相对于瓷器、丝绸的巨大利益,莫尔帕伯爵心中还有取舍。

新的战术,或者更多的钱。

法国的选择,应该优先后者。

因为现有的战术法国并不落后,舰队技术也不差,所差的就是钱。

“刘伯爵,这种新型的装填方式很有效果,也很惊人。但是,相对于这个,巴黎更希望中法两国达成更广泛的同盟。”

“曾有人希望,我们给你们带来玻璃的技术,而你们教会我们瓷器的制造。我们教给你们毛纺织,你们教会我们棉纺织和丝绸……”

“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够在这些问题上多谈一谈。”

刘钰立刻摇头。

“作为这一次接待的副使,我可以明确转告你天朝皇帝陛下的态度:这是不可以谈的条件,也是毫无意义的条件。”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大顺很快就要实行《技术工人管理及出海法案》。”

实际上,并没有,这纯属胡诌。

只要开放,必然会带来技术外流。

大顺之前开放的有些过了,传教士到处跑,港口开了一大堆,要不是欧洲那边反应迟钝,只怕一些技术早就被偷走了。

大顺的基层控制能力,也根本没有学英国实行《技术工人管理法案》的能力。

这个能力,指的是继续开放的态度、漫长海岸线的无法管辖,以及可能逐渐取消的人头税管辖。

想要开放,就不可避免技术外流;想要技术不外流,那就干脆闭关锁国。

英国地方很小,海军很强,缉私查的也严,百里之地没办法和万里疆土比基层控制力的。

好在一点,大顺之前的贸易政策虽然在刘钰看来脑抽,但还是保证了不准外国人深入内地这件事,甚至在松江等地也只是准许租房不准买房,更不准到处乱窜,只能在贸易区待着。

也幸好于教廷那边脑子抽了,在祭祖这件事上管的太严,大顺下定决心要禁教,也没有传教士以传教为名到处乱跑刺探机密的可能了。

莫尔帕伯爵肯定不知道大顺的国情,他这么一忽悠,应该还是足以忽悠住的。

为了加深忽悠的力度,刘钰又道:“此外,日后松江、宁波、漳州、广东等地,均不得开办瓷器作坊,尤其是不得在贸易区周边开办。一旦抓到有人传递这些秘密,直接杀头。”

“这里面不只是防备的问题,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刘钰继续忽悠道:“朝廷内的一些官员,因为天主教的传播,以及荷兰人在东南亚的一些作为,甚至提出了要全面关闭贸易的建议。对外交流已经很不容易了,作为支持者,我也是顶住了很大的压力。”

“你看,就像你们从外貌分不清我们和朝鲜人一样,事实上我们也分不清法国人、西班牙人、荷兰人和俄国人。荷兰人留下的坏印象,在一些人看来就是欧洲人都是如此,并无区别。”

“如果你要在正式场合提出关于丝绸、瓷器等问题的提议,这更加坐实了反对派的说法:欧洲人想要窃取这些技术。这可能会导致国内的反对贸易派彻底关闭对外交流的通道,甚至地提防一切欧洲人。所以我希望,这一次在京城里的谈判,请不要谈论任何关于这些问题的条款。”

“我建议,就在这里先拟定一下关于中法双方陆海军的交流。陆军的膛线枪子弹技术,换取新战列舰设计建造。”

(本章完)

第1349章 三角贸易(中)第1480章 临别告诫(六)第353章 传教千年第42章 有用的屁话第1047章 大改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214章 另起炉灶办新学第204章 投名状第561章 启蒙工具人(上)第1088章 工业革命(一)第81章 麻杆打狼两头怕第672章 伐韩?伐蜀?(下)第1502章 终章 九三年(二十)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386章 黄道婆计划第576章 另一种空想(下)第222章 烂伤疤不可揭第185章 提前交兵权第1483章 终章 九三年(一)第1506章 终章 九三年(廿四)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18章 归化第323章 假公正第633章 斡旋家第16章 震动第415章 愿天下无有武穆三闾第984章 决胜千里之外(七)第743章 巴达维亚新政(四)第987章 止步(下)第603章 生产垄断 市场垄断第982章 决胜千里之外(五)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1392章 凡尔赛和约(十九)第993章 直钩第164章 摊丁入亩第275章 明知故问第1096章 工业革命(九)第600章 捧杀第398章 主心骨第1391章 凡尔赛和约(十八)第373章 强盗逻辑第700章 反围城第444章 暂苦诸君十年第710章 点到即止第264章 金刀计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国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853章 一分钱难倒天子(三)第1212章 统一市场与地方利益(上)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1375章 凡尔赛和约(二)第1290章 死与复仇(十一)第1306章 死与复仇(二七)第534章 此时此刻不新鲜第949章 欧洲贸易区(下)第367章 平平无奇第77章 入吾彀中第686章 距离“仁政”差一年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349章 死国矣第1499章 终章 九三年(十七)第1243章 三战定印度(十)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39章 心思不纯第1051章 坐庄(下)第242章 泰兴十六年的变化(中)第366章 模式选择第1106章 工业革命(十九)第612章 抢人才第393章 一人可当两万兵第801章 时代的浪漫(下)第1486章 终章 九三年(四)第664章 分赃大会(一)第1171章 备战(十)第1465章 最后的闹剧(十二)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789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六)第450章 放低姿态,麻痹对手第705章 海战(三)第956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二)第129章 拓展天下观第145章 临行琐事第502章 弃用朱子学的危机第1385章 凡尔赛和约(十二)第701章 优势在我第363章 最难的三件事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1242章 三战定印度(九)第64章 笑与悲第192章 超胜十年第967章 转正第1200章 木牛流马(七)第728章 好骗与不好骗第1362章 国富论(五)第1292章 死与复仇(十三)第587章 不平等第993章 直钩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140章 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