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礼贤下士

第294章 礼贤下士

“对对对!国公言简意赅,正是这个意思。我之前也派了战舰前往松江,荷兰人在那有商馆,也曾见过本朝已有海军。”

将自己之前做的一些准备一说,齐国公赞道:“除了关税,你的船越多,我这外交部对外说话的腰板儿,便越硬。这件事做的漂亮,反正都以为法国人来我朝,是商量一起对付罗刹的,又派船去了瑞典,你派军舰去松江,他们也不会想到要对南洋动手。”

本来以为刘钰给自己找了个烫手山芋,一听只需要三年军舰就能压制南洋的荷兰人,这意味着除了靠嘴去扯淡、亦或是断绝贸易之外,又有了另一种选择,自是把心放的大宽。

想着皇帝既有经略南洋之心,这一次把荷兰的事办的漂亮一些,也是自己出任外交部的功劳。

若考虑皇帝的态度,皇帝当然是既不希望荷兰人屠杀,又不希望荷兰人把那些人驱逐回福建的。若能尽可能朝着第二种可能去做,皇帝自是高兴,也算可以交差,又能彰显外交部的作用。

有些话,皇帝肯定是不能直接说的,更是不可能想背锅的。

这件事还就得外交部去办,就像是荷兰人若说把海外遗民都遣送回来,皇帝若说不允许,那就有些失德了,真要是荷兰人学西班牙人在吕宋的作为,皇帝脸上也挂不住。

心里琢磨着外交部要办的几件事,又想着要在南洋平定之前把外交部的架子搭起来,给皇帝一个满意的交代,齐国公心里也有数了。

任何部门,站在大顺是一个整体的角度去看,这个部门存在的意义,理论上,便是让大顺越来越好。

而若是单独这个部门,部门存在的意义,用“以功彰义”的角度去看,那就是这个部门的官阶越高、官员越多、掌握的资金越多,也就越有意义,越成功。

没有足够高的官阶、没有足够多的官员、没有足够大的权力、没有足够多的的资金,怎么能证明你的部门很重要呢?

至于到底办成了什么事,那倒不重要。

大顺虽然把六部改成了六政府,可就是换汤不换药。想到六部之下,还有各司,譬如兵政府下职方司、车驾司、武库司等等,这外交部的框架也要依次为模板。

若能把关税权抓到手,这关税司是要有的。

而能和大顺谈论外交的,思来想去也就那么几个。

是故还要有英圭黎司、法兰西司、西班牙司、葡萄牙司、荷兰司、瑞典司、罗刹司等等。

新部门的建立,要么从无到有管新出现的事物,要么就是从旧部门中夺权。

不算新出现的事物,若是只考虑在旧有部门夺权,这倒也不难。

关税司,吏政府本来也只能管一半,另一半在皇帝内帑那,这个只要皇帝答应,问题不大。

澳门,最多也就是从广东节度使那夺走,此事亦不难。

荷兰人也就当年走了个形式,来京城“朝贡”了一次,之后他们不来,朝廷也没要求他们再来,就是正常贸易罢了。

至于各国使节团的接待,礼政府本来也不想管这些事。当初罗刹使节团和法国使团来,礼政府的人可都不愿意处理,一则感觉屈辱,二则不想背锅——指不定哪天就有人参一本,说他们堕了天朝尊严,于礼不合。

当时礼政府不想背锅,把接待发国使团的活推出去了,现如今接待非朝贡国的这个权,也好夺。

顺带借着这一次勘界,还能把那些负责勘界的人抢到手里,这个可以和新成立的枢密院配合,把勘界的这些人瓜分掉,把兵政府手里职方司的一部分权力分走。

现在这外交部还是个空壳,但等到日后交到皇帝手里时候,已经是五脏俱全。

要确保皇帝提问,自己能答,亦或者自己手下的职司部门能回答,这事倒也不难。

“守常,这外交部要与西洋各国交流,又要掌控关税,便需人才。”

“科举人才,自是不行的。他们又不懂西洋语言,更不懂关税问题,所以要么从武德宫里选人,要么从靖海宫里选。”

“武德宫学的都是些道法,靖海宫学的都是些技术。我看,这事需得回禀陛下,靖海宫就培养这些人,将来考核堪用。”

“你那关于西洋诸国的翻译和简史介绍,也需尽快成书,便做教材。”

“正好,这一次跟我去欧罗巴的这群人,陛下也正愁如何安置,这外交部便是个好去处。没有本事,就去学嘛。”

“有本事的,陛下还是希望他们去学军阵之法,将来做军官的。次一点的,就可以扔到外交部嘛。”

一提起像是党炫明那批跟着一起去欧洲的人,齐国公也是一阵头大。

本想着见识到了西洋人的军阵技法,回来之后上疏军改,哪曾想还没到家,大顺已经军改了。

至于技术,齐国公又不是彼得,也没有去造船厂真学本事,那些跟着去的勋贵子弟更没有学什么技术。

而且天朝自古以来轻贱技术工匠,让他们去学,在他们看来也是一种侮辱。

派了一群勋贵子弟出去转了一圈,实际上毛也没学到。留了几个好学的在法、俄的科学院,或者军校之中,剩下那些回来的都是只看了数年的热闹。

可这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皇帝也头疼这些人回来后的安置。

齐国公觉得,正好,这些人去欧洲转了一圈,多少也会几句西洋人的语言。

不妨扔到靖海宫,找一些西洋教师,学几年西洋语,到时候直接全塞进外交部便是。

反正等着南洋一定,这外交部也就是个摆设了。

正好可以安排这些人有个事做,领点薪水,都是勋贵家里的自己人,也算是为自己人谋了福利。

你好我好大家好,除了皇帝内帑或者国库。

刘钰心说你这话说的,这是把外交部当成了残次品垃圾场了?

这外交部本来就需要涉外语言,所谓家族渊源,到最后岂不是全都是近亲小圈子?

“行吧。聘用教师的事,我去做。翻译的事,我也尽快。至于人选……只怕还得陛下钦定?”

齐国公道:“那是自然。沿途表现的优劣,是否可用,是否学到了什么,这都是要奏报的。陛下是要先挑选出一些人的,军改正可用以填充为军官。剩下的,才能扔到你那。”

刘钰想着只要别往海军里面扔就行,至于外交,那倒不是太有所谓。

弱国无外交,海军不强出不得南洋,也就不存在外交。

若是海军强了,外交自然也就简单了。

反正至少今后十几年内,大顺的外交总路线已经定下来了:联法、打荷、遏英、和俄。

总路线已经铺就,大顺不需要苏秦、张仪那样的外交天才,需要的只是按部就班的人才。

细枝末节就没有那种重要了。弄一群勋贵的庶子们当外交官,凑合着倒也行。

“国公,主要还有件事。日后可能要外派他们去往欧洲各国。你可得想好了,这时候去欧洲,与流放三千里无甚区别,他们内心怕不情愿。到时候,定是要得罪一些人的。”

齐国公哼笑道:“这有什么得罪的?此番之前,可能会觉得像是流刑三千里。去过一次,只能算是外放到京城之外,没有那么蛮荒。衣食住行,虽与本朝大不同,但也不至于若如张骞困于匈奴、苏武牧于北海。”

“将来若真立了外交部,有本事的做个各司郎中,没本事的也混个员外郎。一个个又都不能袭爵,如今战功也轮不到他们,给条出路,哪里会记恨?”

这外交部现在八字还没一撇,只是有个空架子,齐国公倒是已经想到了将来的各司郎中、员外郎等职务。

“这事就这么定了。我上奏陛下,先定下人选和职司,剩下的再说。瑞典人若能来,这事就我去和他们谈;荷兰人若是真有意图,也是我去管。你就不要插手了。那个叫连怀观的,过几日你叫他来我府中。”

刘钰忙道:“国公,此人自巴达维亚前来,日后我朝若经略南洋,此人尚且有用。虽不说让其如沐春风,却也不好寒了这些海外迁民的心。”

虽然这些大顺的勋贵们和自己说话的时候,一个个和颜悦色,但刘钰太清楚这些人面对平民时候的态度了。

那种不正眼瞧人的态度,几乎是与生俱来的。

礼制之下,封建等级制度很严重,这连怀观连个秀才都不是,而且还是出海谋生的,就算在巴达维亚有些声望,可入了京城,在这些勋贵眼里,也就是个小蚂蚁。

虽然刘钰也不想让连怀观自己干大事,之前也曾稍微震慑过。

然而凡事有个度,就怕连怀观来京城一看,勋贵们看他如草芥,心里一冷,心道反正都是当狗,老子还不如给荷兰人当狗,那就完蛋了。

这种事也不是不可能发生,刘钰觉得还是提醒一句的好。

“哈哈哈哈……守常啊守常,你知不知道这世上最廉价的东西是什么?”

刘钰摇头,齐国公的嘴里蹦出了四个字。

“礼贤下士。一不花钱,二不让利,他看了我门口的石狮子、大红门、鎏金环,出入礼法森严,下人服从,厅堂开阔,自然会生出一种渺小的卑微。借这些东西,我只要稍微和颜悦色一点,那便让他们觉得莫大荣光。这便叫礼贤下士。”

“下,下,有上才有下。若无上下,人无有尊卑,你怎么礼贤下士?若无尊卑,只能言利。你有利,别人才会听;而上下尊卑严苛,礼法森严,这便大为不同。”

“你啊你,你只知下,而不知上,更不知这上下之别的妙用。这些事,你当好好学学。”

刘钰心头苦笑,微微叹了口气道:“只恐他在南洋散漫惯了,心向无拘无束。见国朝礼仪颇多,反倒生出不喜。”

齐国公正色道:“经略南洋,朝廷花了钱,出动大军、军舰,你当朝廷是去做什么的?虽陛下立了外交部,这也只是南洋之外的,南洋尚且还是天朝之内,难不成天朝出兵出钱,天朝的规矩却在南洋不行?你心里也清楚,若无朝廷在后,不管是天朝,亦或是英法荷,都难在外立足。不服管教的多了,西南土司,难不成就不改土归流了?”

“天朝就是如此,不知规矩,只想恩惠,你可知静海军节度使事?安南如今如何?宋时,南北尚且有别,各有仇恨,自明方才重整为天下,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南洋?”

“他若真为了南洋数万华人,岂能因自己不喜天朝礼法就背弃?若他既不想头上有个荷兰,又不想头上有个天朝,那要之何用?”

“若只是见了我,就觉得天朝礼仪繁琐,试问将来若陛下召见,他难不成要天子呼来不上朝?我这是试试他,若他连这都觉得繁琐,面露烦躁不悦之色,那最好也不要让陛下召见了,到时候陛下不喜,南洋之事可就难说了。”

“礼贤下士四个字,你只知贤、士二字,却不知道这四个字的精髓,在于礼和下。”

“天朝是天朝,中国是中国。天朝二字,归于一个‘礼’。他若有本事,在南洋赶走荷兰人,是朝贡也好、贸易也罢,均无不可;若没这等本事,必要天朝出兵,那就要守天朝的规矩。陛下……可不想经略南洋后,再去改土归流。”

这是两人之间的私密谈话,刘钰也没什么要顾及的,仔细考虑了一下齐国公的话,点头道:“是我想的少了。国公的话有道理,若是连见国公的礼仪都觉得受不住,真要是被陛下召见,难说会发生什么事。规矩就是如此。”

齐国公哎了一声,看了刘钰许久,幽幽道:“守常啊守常,当日金水桥问对,陛下能听你说,不是因为你有本事,而是因为你爹是当朝翼国公。你本身就在这规矩之中得利,从你出生,你用跪的人就没有几个。可天下,不是这样子的。”

“南洋入天朝,规矩就得守。什么人见官要拜、什么人不用跪,这都是规矩。我还是那句话,他有本事自己成事,天朝不会过问,若不贸易便不朝贡也无所谓;他若没本事自己成事,就得按照天朝的规矩来。”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可以改,但要改也要天朝改,新规矩换旧规矩,而不是北方有北方的规矩、南方有南方的规矩,南洋有南洋的规矩。”

(本章完)

第560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第742章 巴达维亚新政(三)第519章 城里城外(下)第862章 好事第388章 止于何处第456章 你想尝胆,却没人演夫差第1369章 里病外治(五)第976章 猜疑链(中)第939章 自觉(一)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42章 有用的屁话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1513章 终章 九三年(卅一)第607章 下三滥手段第464章 立碑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204章 投名状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515章 南进之前定北疆(上)第633章 斡旋家第1285章 死与复仇(六)第1458章 最终的闹剧(五)第41章 得来全不费工夫第659章 朋友和敌人第964章 修补匠变法开启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430章 权谋第1390章 凡尔赛和约(十七)第1449章 “帝”(一)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1217章 轮台之思(四)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1432章 鸩酒 解药(中)第402章 这还得了?第62章 越往事千年第332章 可压榨的第1000章 扶植第1364章 国富论(七)第1490章 终章 九三年(八)第1240章 三战定印度(七)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511章 依旧还是收租的模式第1303章 死与复仇(二四)第339章 取义第53章 选择第632章 贵圈真乱第1142章 最后的布置(三)第706章 海战(四)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1383章 凡尔赛和约(十)第1141章 最后的布置(二)第686章 距离“仁政”差一年第86章 外交讹诈第1449章 “帝”(一)第590章 借头一用,以平民怨第780章 抓与放第578章 信了个寂寞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305章 外交无用论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四)第1396章 强迫去过好日子(中)第203章 奇袭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455章 卖旧货第632章 贵圈真乱第236章 中介第1416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七)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56章 埋伏第1476章 临别告诫(二)第796章 工商局第1117章 传承第65章 报捷第1169章 备战(八)第1512章 终章 九三年(三十)第1303章 死与复仇(二四)第633章 斡旋家第536章 为什么是锡兰(下)第545章 难题第642章 逃避第666章 分赃大会(三)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874章 从长计议第251章 压力第1326章 有格调的小圈子(上)第705章 海战(三)第198章 善后考虑第863章 妄想第1015章 虎兕出于柙第1431章 鸩酒 解药(上)第1034章 修补者的绝望(中)第787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四)第1291章 死与复仇(十二)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809章 阉党(下)第1015章 虎兕出于柙第1117章 传承第1508章 终章 九三年(廿六)第1014章 表彰大会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