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无夷可征的征夷大将军

第309章 无夷可征的征夷大将军

刘钰心想,这应该自己最后一次提礼法和利益的选择。

这事自己本不该谈,家国同构的礼法体系之下,外国君主也是君主,外国的尊卑也是尊卑,有些事朝廷还是看的很重,因为不想国内有学有样。

可这件事实在太过重要,幕府必须存在。

因为刘钰对日本就没有太长久的想法,只是想把它最后的一点黄金、白银和铜都弄走;把它作为一个商品倾销地。

事实上,从大顺开国到现在,日本一共流出了250万两黄金;110万公斤大约1100吨的白银。这里面流入大顺的约莫五分之四,剩下的都跑到荷兰去了。

能压榨的油水已经不太多了。

但就像是日本“贵族”同行的那番话:像芝麻、越榨越出油,估摸着使劲儿压榨一下,还能榨出来个百十万两黄金和六七百吨白银。

刘钰为了能让皇帝和勋贵们看到打日本的好处,可谓是煞费苦心。

好心帮着幕府铸币改革,提供了很有建设性的意见,稳住了物价、制止了通货紧缩,也让日本幕府通过铸币改革征收了不少的“铸币税”,幕府手里现如今是有现金的。

好心帮着幕府推广了地瓜,使得幕府挺过去了经济危机,维系了后续作为一个倾销市场的稳定性,也方便以后无贵金属可压榨的时候,还有大米可以运。

所以可以很方便地要出钱来,要是早几年赶着幕府那边还得要求大名们贡献米的时候,就算打了也很难压榨出来钱。

幕府存在,就有个专门帮着大顺收税的。税收的差不多了,就去收割一波,总比自己下场去收要省事儿。

而且幕府的特殊政体,以及朱子学说在日本的流行,都使得日本幕府名不正言不顺——至今为止,刘钰也没想明白,为什么幕府会自己推广朱子学说,朱熹的学说怎么看曹操,幕府心里没点数?

这一次若是大顺打赢了,幕府的威望便会直接降到最低。

到时候幕府想要维持下去,就只能依靠大顺,这可以叫卖国,也可以说是阶级意识。喊几句口号就自动放弃权力和利益的故事,基本上只在童话里,幕府别无选择。

况且将来倾销,又不是倾销军火,那最好还是不要搞出来战国乱世。那将严重影响贸易额。

大顺还在在旁边坐个平衡手更好一些。

他这么一说,在场的其余人也都觉得似该如此。

如果只是这样,倒也没什么。

可这件事还没这么简单。

刘钰是要把北海道拿到手的。

幕府将军的正式名称是“征夷大将军”。夷者,虾夷也。

虾夷都没有了,这征夷大将军往哪征?

这件事上,还是要给幕府个面子的,要不然脸上不好看,不给台阶下,到时候谈判也不好谈。这等于把幕府将军的法理基础给废了。

皇帝知道他已经预先在虾夷地屯粮的事,但之前也没当个大事。

此时刘钰把这件事一说,在场众人全都哑然了。

都是礼法制度下生活的人,这件事当然是一听就懂。日本这个征夷大将军的名号,确实麻烦。

但对北海道,刘钰肯定是不肯放手的。

“陛下,那虾夷地虽然无甚物产,亦和海参崴气候相近,但论及形势,可比河西走廊。”

“得虾夷,则下可监控倭国;上可断绝罗刹。又能防止罗刹与倭国勾连,故而虾夷地此时虽不毛之地,却一定要拿到手。”

“陛下既委臣节度鲸海之职,为鲸海长治久安,臣移民迁民事,一直都是先外后里,先把周边一圈的河口、沿海、港口等地占据。所谓画地为牢,四周人口滋生,内部迟早为天朝实地。”

“虾夷地于鲸海,极为重要。节度使虽为流官,臣却不得不计长远。”

他是死了心要割北海道,要说经济价值,现在几乎没有,皇帝早就私下里答应过刘钰可以割。

只觉得这种小事可以不用当做预先拟定的条件,到时候一说便是,想来又非富庶地,不过万余人口,即便割走,倭国也不心疼。

然而此时一考虑征夷大将军事,皇帝皱眉道:“这事,的确有些难办。诸卿可有什么想法妙计?”

在场的几个都是些军事重臣,这种事上着实没有太多经验。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只好道:“前朝万历年间,册封日本王,不也是册封的关白丰臣秀吉吗?只是之前那是搞不太清楚,如今也不好装聋作哑,这就另有说法。”

“天子之下,朝贡邦国,自是只能有一个王的。倭人自称大君,这大君是个什么,他们自己叫叫还好,天朝册封的,却无大君之职……”

“此时实在不好办。”

不只是大臣们皱眉苦思,想不出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皇帝也是低头沉思。

皇帝觉得刘钰说的挺有道理的,保持幕府存在,还要保持日本国王的存在,这样才方便控制。

既不废王,也不废幕府,大顺才更容易控制日本。

可不废王、也不废幕府,还要把征夷大将军的“夷”割走……

制定作战计划都没这么犯难,这件事上确实集体犯难了。

再一个,若是将来日本又对大顺开战,幕府那边挂个征夷大将军的名号,这也让大顺很不爽——谁是夷?

想了好久,也没想出什么更好的办法,皇帝只好道:“罢了,此事先不提。待到事成之后,叫礼政府去想。”

“日本不可外交,只可朝贡。此事礼政府去办,最是合适。他们皓首穷经,想来会有办法的。”

刘钰心说这算什么说法?

眼巴巴地又看了皇帝几眼,皇帝笑道:“卿且放心,你为鲸海节度使,鲸海何处紧要,朕自然要听你的谏言。刚才说了征倭三条,如今再加上一条便是。”

听皇帝给了保证、背了书,刘钰谢了恩,心道这事可一定得办成啊。

煤矿铁矿要么在北海道、要么在长崎附近,后者随时可以控制,前者要是拿到手就等于锁死了日本以后的路。

但此时他也想不出办法,只能不再提。

皇帝又说了一些关于此番征倭的事,最后道:“卿等还有什么意见,也都说说。”

老迈的英国公看了一眼刘钰,问道:“此番征倭,以万人规模,是否有些托大?”

“要么不征。”

“若征,便要以雷霆之力,一击而杀。海运事,守常虽敢保证,可天意难测。一旦兵力不足,又恰逢大风暴雨难以支援……虽说军改之后,天兵以一当五,可倭国亦非小国,昔年入寇朝鲜,也有二三十万兵。”

刘钰赶忙道:“英国公且放心,万人足矣。此一时、彼一时。”

“彼时,倭国关白乱世之中成就大事,兵将都是久经历练;如今……武备松弛。”

“再者,我也去过长崎、小仓,窥见过其城池,久不修缮。自德川得势后,生怕手下藩主反叛,各家若修城墙,必要汇报,又难批准。”

“其国狭长,江户距离九州岛又远。海军袭扰,其集结兵力也需一年之久。届时我只要去江户周边转一圈,风帆一晾,其必不敢将江户本部兵力都用出。而其余藩主之兵,必不肯出力。”

“故而万人足以。若是再多,粮草军备、钱饷抚恤,都需要钱。能省一点是一点。”

“不过……这万人需得精锐。”

皇帝点头道:“自是精锐。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国家耗费钱粮无数军改,正是用的时候。”

“且诸卿放心,倭国不是准部。攻伐准部,数千斤的大炮要想运到,千难万难;可倭国近海,这大炮便可多用。”

“本朝军改之前,炮便极佳。此战又难得可以多用大炮,料来无忧。”

“况且,倭国近海,敌在此,则我在彼,寻其弱处攻打。其部众虽多,路上行走,岂有舰船快?”

这番话,正是一直萦绕在皇帝心头的噩梦。

只是为噩梦时,是刘钰诉说的西洋人侵袭沿海,借助船速运兵,游击袭扰。

这样的噩梦在这一次法兰西国使团前来、签订了互换战列舰协议之前,可谓经常会在皇帝心间,如同幽灵般飘荡,难以抹去。

如今将这样的噩梦撒在别家身上,当真是说不出的快意。

李淦心想,只要刘钰手里的海军能赢,那这一战也就无甚可说的了。

“刘钰,此番征倭,海军事自是你要负责的。然而督办粮草运输,此事也需得你来办。朕就不再找他人来做了,你当初有意成立海军部,想来海军之中也有参谋,运粮之事,你们便一并做了。”

“海商诸事,你也一并谈了。条件就如你所言,以两年为期,运送军粮,换两年垄断贸易权。两年权到,再行售卖。”

这一次漕米北运,以及之前的往日本运粮走私,都算是一次后勤演练。

皇帝对此信心十足。

按说,陆军的参谋部要负责后勤计划,但刘钰手底下的海军也有一个参谋班子,这一次陆军想要干成,就不得不依靠海军。故而后勤的事,江辰根本没提,等于直接推给了刘钰。

刘钰和海商的关系,也是有目共睹,这事交给刘钰去办也正合适。

“是,臣遵旨。”

领了军令,皇帝又问了问众人的意见,暂时也没什么可说的了,毕竟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上一次这么干的还是蒙古人。若说教训,也就得了个不要在台风天起航的教训,别的却没什么可谈的了。

“既如此,卿等就先退下吧。此事万万保密,不可言于他人。若走漏消息,以通敌论处。”

“刘钰,你且留下,朕还有话说。”

(本章完)

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1484章 终章 九三年(二)第1117章 传承第569章 金钱操控舆论第776章 东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1485章 终章 九三年(三)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932章 觉醒(四)第724章 墙头草(下)第1198章 木牛流马(五)第869章 “不正当”竞争(一)第126章 一言为知己第678章 做美梦的皇帝第265章 反对一口通商第973章 名与实第1167章 备战(六)第24章 奇怪的圣旨第46章 哈士奇第1376章 凡尔赛和约(三)第1393章 泡沫第1418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九)第1481章 临别告诫(七)第686章 距离“仁政”差一年第1043章 新危机(上)第1108章 上国心态(二)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1338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九)第1280章 死与复仇(一)第815章 大事成矣(二)第830章 海牙惨案(七)第879章 随意问问第1203章 木牛流马(十)第784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一)第560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第1255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一)第1238章 三战定印度(五)第361章 不担责任的表演第584章 都是生意(下)第1466章 最后的闹剧(十三)第877章 辩经的着力点第209章 变脸第326章 演戏做全套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123章 小团体第1386章 凡尔赛和约(十三)第920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四)第1132章 你的答案不在这第249章 暂借第1253章 复辟的代价(下)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743章 巴达维亚新政(四)第250章 欺瞒第1435章 分歧(一)第636章 鸡肋第1142章 最后的布置(三)第81章 麻杆打狼两头怕第216章 军改构想第16章 震动第295章 自信的开端第660章 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矛盾(上)第1183章 信不信不取决于脑袋第307章 双喜临门第1081章 争功(六)第1420章 事已毕(上)第1416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七)第1336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七)第459章 马关换约二十八条第1174章 备战(十三)第118章 软实力恫吓第1027章 割裂(五)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1441章 分歧(七)第742章 巴达维亚新政(三)第661章 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矛盾(下)第951章 撒旦与震旦第668章 分赃大会(五)第619章 越简单 越有效第54章 全员赌棍第13章 母多怜幼子第132章 新型宗藩关系第53章 选择第1133章 济天下和利自己第730章 你死我活第1215章 轮台之思(二)第1175章 启蒙跃进年(上)第1172章 备战(十一)第266章 开源节流 与民争利第1030章 氛围第49章 不同的后浪第1422章 事已毕(下)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529章 服从性测试第500章 谁也不是普遍真理第1464章 最后的闹剧(十一)第986章 止步(上)第248章 锁链第147章 听说过没见过的熟人第1399章 迁徙路(二)第61章 赵括VS赵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