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结善缘

第316章 结善缘

田贞仪心想,我早就想通啦。只是我想的,和父亲想让我想的,却又不是一回事。

看着父亲欣慰的神情,心道有时候撒谎真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举动,可以让别人高兴,也能让别人欣慰,何必非要说真话呢?

“也不知现在三哥哥在做什么呢?是不是……是不是也在想着婚期的事?”

别过了父亲,田贞仪心里默默思念着,猜想刘钰这时候在干什么。

事实上,此时刘钰并没有想着婚事。

倒不是不想,而是江苏节度使对刘钰的“背叛”深感不满,跑到刘钰的住处来讨说法。

这事已经在朝堂上讨论过了,私下里再交流交流也没什么,谭甄坐在刘钰旁边,手指点着茶杯,语气有些埋怨。

“都说鹰娑伯公忠体国,锐意无双。想不到短短数年,鹰娑伯也学会‘做官’了?”

刘钰自知理亏,陪笑道:“谭大人这话,好似谭大人不会做官一般。便是岳武穆、海刚峰,那都是一等一会做官的人。谭大人今日来找我,无非就是因为海运的事嘛。”

谭甄哼了一声道:“原来鹰娑伯也知道。海运一事,说话最有分量的便是鹰娑伯了。今日无言,明日无言,海运之事何时能成?”

刘钰赔了个不是,戏谑道:“谭大人,朝堂上说诛心之言,谭大人也躲不过去。一则你谭大人是江苏节度使,漕米海运,江苏得利最多,按朝堂上的说法,这是不是出于私利?”

谭甄知是戏谑话,也笑道:“天朝自秦而后,便无封建。我是江苏节度使,却不是封于江苏。便是改海,又岂是数年之内能成的?我这节度使今日在江苏,谁知明日去哪里?诛心之言,却诛不到我身上。我明白了,鹰娑伯的意思是说,今日齐国公被攻讦诛心,鹰娑伯是怕站出来也遭这等诛心言?”

“毕竟,这官职变来变去,这财富股份却是亘古不变。可鹰娑伯心里也清楚,此事于国大利,岂能因这几句诛心之谬,就弃了此事?”

按照谭甄的想法,自己打头阵,把话引出来。刘钰补一下做主力,直接就能把支持海运的人都勾出来站队。

结果呢,刘钰屁都不放一个。

只看着齐国公站出来,被谏议大夫们狂喷之后,刘钰居然谈起了什么“义利之辩”,那还有好?

谈义辩经,就刘钰那两把刷子,与朝中大臣相比,自是与龙王爷比宝,叫人喷的妈都不认得了。

许多准备站海运的,一看刘钰都不出头,就知道今天这仗没法打,直接偃旗息鼓,声也不发。

谭甄被人攻讦了一番,心里倒也不是怨气。都做到节度使了,又不是海刚峰那种人,怎么可能因为这点怨气就跑来和刘钰要个说法?

只是借着这个事,来探探口风,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谭甄也不是那种只会钻营的,在西南改土归流中是做出了成绩的。海运的事,他更多是出于对江山社稷的考虑,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也。

想着刘钰毕竟是勋贵,在京城消息灵通,谭甄想问问是不是皇帝有什么指示?亦或是有什么态度?

江苏节度使一般都做不长,尤其是松江开放之后,江苏已然是天下财税之重。基本上几年就要换人,甚至有时候一年就可能轮换,时间一久皇帝就怕贪腐,而江苏这等地方富庶无比,官员很难经得起诱惑。

那日虽听治水的官员说了许多,也看出来了黄淮的危机,但他也是实在不想多说。

大顺之前是大明,大明在哪起的家,谁都知道。

非要说黄淮将来可能会出事,听起来就颇为不吉利。

如醍醐灌顶还好,就怕不是醍醐灌顶,而是真出事的时候,却把怨气都撒到提出问题的人身上。

可谭甄终究还有点良心,还想着做几件真正有利社稷的事,偏偏这事上说话分量最重的刘钰装死。

他想知道刘钰装死的缘故。

要真是有什么内情,自己也就开开眼;若只是刘钰不想惹火烧身,那自己可能还要拼一拼,大不了忠言逆耳,用朱明在黄淮起家的事作为例子,最后争取一下。

刘钰心想有些事,没法和你说,也讲不明白。

反正有一条,皇帝在看不到海军势力足以将海上的威胁止在马六甲之外前,绝无改海的可能。

但这事涉及到大顺的大战略,江苏节度使级别还是不够。今日谭甄来找,刘钰也敬他,给足了面子。

可显然,谭甄想要的不只是面子,也不是专程来和刘钰吵架的。

“谭大人,古人云:天时、地利、人和。此三者,成败之关键。你于西南改土归流,应知人和之利。”

“既说人和,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对应的是什么?”

谭甄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回道:“对应的便是黄淮百姓。难不成运河黄淮,只有百万漕工?”

“粮役、水灾、纤役……哪一个不是悬在百姓头上的苦难?要说人和,我看人和在海运。”

“至于地利,若不考虑运河,黄淮虽不说能治理成黄河清,可若有大涝,无运河漕运之先,治水救灾也必胜过此时。”

刘钰笑道:“然也。既有人和,又有地利。我是支持海运的。”

这一句话,让谭甄微微有些晕。

天时地利人和,只说了人和与地利,还剩下个天时没说。

天有不同的含义。

此时刘钰说的天,是皇帝?还是老天爷?

“鹰娑伯,可知何谓天时?”

刘钰伸出手指,装模作样地算了一会,笑道:“倒是忘了告诉谭大人,我虽学过天文历法,却不会占卜。何时天时,我却算不出。可有一样,若天时、地利、人和齐备,海运必成。”

“只是,届时谭大人上不上奏折,也无甚意义。况且到时候只怕谭大人未必还节度江苏。谭大人之功,我看并不在请行海运。”

刘钰不说人话,谭甄却也是官场的老油子,都混成节度使了,自是听懂了刘钰的意思。

海运必成,可运河的事其实是两件事。一件是海运,另一个是废漕。这两个看似是一件事,却又不是。

既然刘钰提醒他说功不再请行海运,难不成功劳在废漕上?

谭甄嘿了一声,无奈道:“若行海运,百万漕工最少的,便是江苏。废漕运事,无论是漕工安置、亦或是治理黄淮,这可都非是我所能提及的。其上且有平章事,我无非一节度使而已。”

刘钰笑道:“谭大人,这么说吧。若此时天时地利人和齐备,朝廷改海运容易,朝廷随时就能组织起运送漕米的船,不过几百万石而已,轻而易举。”

“废漕运后漕工、运丁的安置,无非是钱。那你说了诸多废漕改海的好处,我且问你,如今就算天时地利人和皆备,你说的另一大好处,治理黄淮,可能直接实行?”

“朝中可有在不考虑运河前提下,治理黄淮的方案?可有完善的不考虑运河前提下,黄淮分水的计划?”

“我不长于政事,亦不会治水河工,我是武将出身,又喜参谋提前预案。我看,谭大人的心思,多用在此处才是。”

点到这里,刘钰索性说的更清楚一点。

废运河、改海运,看上去是一件事,实际上是三件事。

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件,就是废弃运河之后的黄淮问题。

实际上这件事才是刘钰最关注的的,因为黄淮离他规划的纺织中心松江太近。大顺不是一口通商,不用考虑外贸基地从广州转移到松江之后,自湖南到广东广西的各行各业的失业问题。

但问题不是不存在,只是从湖广粤转移到了黄淮。

海运本身很好解决,蒙元时代就能走黑水洋的海运,这时候技术根本不是问题、资本和运作方式也不是问题,松江已经有了样板和雏形,照搬就是。

漕工问题,只在于朝廷想不想解决,而不在于能不能解决。无非就是钱,海运省出来的钱,怎么也够了。军队也不是白养的。

最容易被忽视的黄淮治水问题,这才是刘钰想说的。

他是等着天时的,他等的这个天时,是黄淮水灾,直接断掉了运河。

朝廷顺势而为,直接改了海运。

但是,没了运河优先的政治决策后的黄淮治理,朝廷并无计划。

前朝祖陵在那,治水的时候就出过问题,祖陵优先,运河其后,最后才是黄淮百姓。

大顺不用考虑祖陵被淹问题,如果废掉运河,是否能拿出一个解决黄淮下游年年水患的计划?

运河、洪泽湖、长江、淮河、黄河……几大水系在那片本该是中国富庶之地的地方肆虐、交叉,可谓是帝国的癌症,尤其是周边外患基本消亡的背景下,这个癌症发作起来,对刘钰将来的计划大为不利。

这个问题又要分成两部分。

其一,不考虑运河,能不能治理?

其二,若能,如何治?若不能,如何规划分洪?

此时朝廷全无计划,整个朝廷就像头毛驴,抽一鞭子往前走一步,就没有一个预先的计划。

既是这样,不如让谭甄上疏。

朝廷派一些有治水经验的技术官僚,去完整地考察一下黄淮刘钰,拿出一个适当的以备万一的方案。

按照刘钰的习惯,可以叫“黄淮治理委员会”,当然朝廷不可能这么叫。

唯有如此,才能更加坚定将来废运河之心,也可以做到一旦“天时”来临,就可以放手解决这件事。

不然,到时候就要抓瞎,折腾一番,又不知猴年马月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永远治不好黄淮运河。

正好谭甄对自己朝堂的表现不满,奏疏由他上,也当结个善缘,谁知将来用得上用不上。

(本章完)

第1364章 国富论(七)第1294章 死与复仇(十五)第1253章 复辟的代价(下)第675章 科学院(上)第287章 女人的视角看政事第1429章 王谢燕,百姓家(中)第286章 等天灾 等人乱第1383章 凡尔赛和约(十)第664章 分赃大会(一)第1504章 终章 九三年(廿二)第1501章 终章 九三年(十九)第1276章 属性相克(上)第1209章 全是好处,没有坏处(上)第1105章 工业革命(十八)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328章 问罪第1214章 轮台之思(一)第1491章 终章 九三年(九)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1009章 亲不亲第1398章 迁徙路(一)第1277章 属性相克(下)第1296章 死与复仇(十七)第1395章 强迫去过好日子(上)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十)第1391章 凡尔赛和约(十八)第831章 海牙惨案(八)第241章 泰兴十六年的变化(上)第232章 工业还是金融地产第428章 精锐对精锐第1514章 终章 九三年(卅二)第644章 细思恐极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629章 西进南下,互为信任第365章 垄断权的军事义务第855章 短暂当人(上)第114章 科学院的设想第1468章 最后的闹剧(十五)第1286章 死与复仇(七)第1466章 最后的闹剧(十三)第1321章 熟人社会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1057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一)第932章 觉醒(四)第398章 主心骨第129章 拓展天下观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1385章 凡尔赛和约(十二)第44章 三百年后第1238章 三战定印度(五)第1389章 凡尔赛和约(十六)第195章 过时了第597章 下西洋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1043章 新危机(上)第16章 震动第603章 生产垄断 市场垄断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553章 政策亲近第1100章 工业革命(十三)第384章 逼迫第234章 打小抄第959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五)第1477章 临别告诫(三)第857章 决心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732章 窗户和门的区别第917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一)第358章 实封第1002章 献礼第1119章 最终困境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787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四)第1464章 最后的闹剧(十一)第1417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八)第1015章 虎兕出于柙第131章 以霸道 兴王道第928章 战前舆论准备(下)第936章 绑定(下)第956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二)第262章 纸老虎第118章 软实力恫吓第173章 对日最后一舔第629章 西进南下,互为信任第372章 当假装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习惯第1376章 凡尔赛和约(三)第636章 鸡肋第3章 出事了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339章 取义第626章 纵横家的舞台第384章 逼迫第1391章 凡尔赛和约(十八)第1323章 贸易割裂第688章 三个人,一个印度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顺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750章 卧榻之侧(下)第494章 不当靖海侯第366章 模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