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最难的三件事

第363章 最难的三件事

这话无人敢接。

要说没有,那是欺君。

要说有,这时候就是火上浇油。

天佑殿内一时间鸦雀无声,皇帝笑声并没有余音绕梁的能力,笑声之后的沉默不是尴尬,而是难言。

威海的海军现在可以挺直腰板,说把大顺的水师全灭,这一点朝中无人不信。

而且这还不需要名将,随便换个靖海宫官学里出身的,都可以做到。

当初反对的声音,在刘钰的倭国之行映照下,显得颇为短视。

可朝中当初反对建造海军的,又岂是仅仅几人?

诚如皇帝所言,有了海军,别人就不敢打了,或许一辈子都用不上,那这海军建的有没有意义?是不是白花钱?

倭国已经给出的答案。

许久的沉默后,有人进言道:“陛下远见,这海军要建。鹰娑伯当年曾建言,设海军部。既是要大建海军,这海军部事,也需早做考虑。”

“鹰娑伯大才,忠心可鉴。然其一手承担,若将来海事一平,鹰娑伯尚可入朝大用,这海军不成制度,又岂能保证人人都是鹰娑伯?”

“当有制度,明确权责。此为海军第一要务。”

这话算是一句皇帝想听的话,海军如今已经过了草创的截断,是要开始明确制度和权责了。

完全放权的藩镇,比之制度化的禁军,总是能打的。但不可持久,皇权亦不可能放心。

海军部的成立,是制度化问国库要钱的基础。现在的海军,名不正言不顺,要钱全靠皇帝动用君言即法的特权,并非好事。

对此李淦本就有些想法,既有人主动提出,看来众大臣也听明白他是要铁了心继续扩建海军了,便顺势道:“朕亦想过,无规矩不成方圆。鹰娑伯忠贞可鉴,又不贪婪,朕自是信得过的。只是海军军费造舰花费,动辄百万两,若换了别人,未必不动心。”

“只是,到底是设陆军部、海军部并列?亦或是设枢密院,而下辖海军部、陆军部?此事待鹰娑伯归来之后再议,他既掌管海军,这等意见,还是要听听他的。”

一旁的江辰对此并无太多想法,他这个陆军挂名的总参谋长,或者叫枢密使,很清楚就算是将来陆军、海军不单列为部,尽归于枢密院,那他也没有实权,只有练兵权和为皇帝制定参谋计划的责任,并无统兵权。

如今虽然只是草创,但他这个养老一般的枢密使也算是搞清楚了刘钰所说的“参谋部”到底要做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集众人之脑,达成孙白韩卫的头脑。

如何调动粮草、何处扎营、何处进攻、何处防御、如何制定行军路线、如何达成分进合击等等这些,把这些东西形成制度和计算,用无数繁琐的计算来代替孙白韩卫的天才头脑。

按江辰的理解,大约韩信、卫青、李靖等名将,既擅长临阵战术,也可以说有“一人便是参谋部”的能力,能一个人谋划出后勤、行军、分进合击等一系列地计算。

现在江辰唯独不能理解的,便是刘钰此番去倭国折腾这一圈,到底是否在参谋部的职责范围之内?

若说不是,确确实实以最小的代价,完成了对倭国整个战略计划的调动。

若说是,参谋部日后是不是还要把情报、地形、绘图、邻国军备、外交查探等等权责都拿到手?

那这部门的权力,似乎有些过大。

如果皇帝认为这样很好、很有效率,那么将来枢密院下辖陆军部和海军部,几乎就是必然,这种大战略上的谋划,皇帝必须要有掌控能力,而不能分开陆军、海军让他们自己去搞。

理论上大顺以前有专门负责刘钰此时在倭国干的这些事的部门,军师……然而开国之事闹出太多的意外,军师之职已经没了。

似乎,大顺还真的需要一个能统合陆军部和海军部的的枢密院。

而那样的话,就又得和天佑殿分开,或者是枢密使为天佑殿一员、或者就是干脆分开天佑殿管政而枢密院管军。

这还是要看皇帝怎么想,江辰觉得这海军部、陆军部和枢密院的事,自己没必要多说话。但真要说,觉得还是以成事为先,最好还是枢密院下辖,而不是分开各搞各的。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江辰不想说话,皇帝却笑吟吟地问他道:“这一次鹰娑伯倭国之谋,比之参谋部的征倭之略,终究算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

江辰见皇帝笑吟吟的,也笑道:“回陛下,不好说。以鹰娑伯在土佐的事来看,便无此事,依旧可胜。倭人成平日久,武士糜烂;天朝军改已毕,阵法新颖,只要登岸,便可大胜。”

“不过,臣也只管陆军的参谋,却管不到海军的参谋。以臣之大略,战功皆归陆军。海军深知倭人无船可战,只恐沦为陆军运输船。故而去转一圈,谋些军功。只是鹰娑伯用此谋,化腐朽为神奇罢了。”

“倒是如今,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膺惩倭国的首功,非要归鹰娑伯不可了。”

“若枢密院既管陆军参谋计划、又管海军参谋计划,两番合力,定出此计,此番调动倭人之功,便尽可归于枢密院。”

“如今,只怕日后海军见陆军言:若非我们去倭国转了一圈,调动了倭人不敢集结,你们岂能胜的如此轻松?”

知江辰是说笑话,李淦大笑道:“然也,然也。不过此等谋划,也不算什么。只要情报足备,知倭人底细、兵制、政治,做出此番计谋不难。鹰娑伯也不过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早就盯上了倭国,有心算无心。”

“日后这枢密院,总要知己知彼方可。”

一句话,江辰便明白了,皇帝是要给枢密院加权的,还要把情报绘图等一些列的权力集中起来,要负责大战略。

那便是说……

江辰暗暗心明,心道恐怕征倭只是个开始啊。陛下如此集权,如果不是为了办成大事,没必要如此,反而应该拆分。

既如此说,那就是征完倭国,至少还有一两场大仗要打……又要兴建海军,若非南洋,便是安南、缅甸。

对倭国的大战略调动,刘钰一个人已经完成了,如果征倭即止,实在再没必要搞出一个以效率为先的枢密院了。

心下暗暗摸透了皇帝的想法,牢记心底,暗道日后若再有开战与否的争论,自己需得明白陛下的心思,免得站错了位置。

李淦其实自己也清楚,以这些臣子的心思,借着刚才自己和江辰谈枢密院的事,也能领会到自己的想法。

提前说出来,也有好处。善于揣摩上意者,自有心思。至于那些反对者,无非还是老生常谈。

但主要还是要看这一次征倭之战,是否真的如刘钰所言的那般:不需要耗费太多国力,反而有的钱赚。

只要能做到这一点,日后那些反对的老生常谈,便无什么说服力。

如今刘钰的奏折已到,倭国已经被刘钰逼到了不得不按刘钰教的办法排兵布阵的地步,李淦实在不想再浪费时间去讨论。

时不我待。

“众卿,朕前些日子翻看史书,恰好读到唐太宗征高句丽那一段。众臣皆劝,然太宗认为,太子怯弱善良,可以守成却未必能攻下高句丽。若不征伐,只恐高句丽将来成事。读及至此,朕心豁然。”

“倭国狼子野心,不可不防。加之西洋人已在南洋落脚,荷兰人与倭国又颇多来往。若非鹰娑伯造舰,倭人一旦有有识之士,先走一步,恐怕如今要面临‘土佐之困’的便是我们。”

“琉球事,证据确凿。便无此事,朕也决议征伐,以免养虎为患。”

“众卿都是国之重臣,非比那些不懂大事之辈,此番征战,卿等万勿阻挡,亦勿进言。朕心已决。”

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大顺这一点倒是做的完美。之前的大朝议,又是漕运、又是铸币的,那都是明知道要扯淡的事,自然要闹得沸沸扬扬。

如今只把朝中重臣召集,皇帝甚至拉下来了脸面,直接说不管是否有罪,这一仗都要打,已经算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了。

只要皇帝拉下这个脸,众臣便是再想说什么,也没的可说了。今天这小会,从一开始皇帝就一直在说造舰造舰,已经借着刘钰在倭国的事把之前反对之人的脸打了一遍了,趁势而上,这时候再反对实在是没什么力度。

“如今大略已定,众卿需得尽快督促三件事。”

“其一,琉球王虽被倭人逼迫,但终究欺君。朕可赦之,但不可不罚。无规矩,不成方圆,若琉球如此而无罚,则安南、朝鲜等,如何看?只知天朝有恩而不知天朝有威,断然不可。可着礼政府议,削其王爵,降而为公,此有礼可依乎?”

“其二,倭人僭征夷大将军号,倭人尚有真国王,若倭人战败称臣,此如何封?若是只封其幕府将军,恐被人耻笑天朝竟不知倭国内事。若封其真国王而不封幕府将军,则倭人必死战到底,徒耗将士之血,大可不必。”

“其三,齐国公既管外交部事,荷兰人与倭国来往甚密,且鹰娑伯在倭国时,倭人便以荷兰为诈,此事外交部尽快解决,以关税为矛、茶丝为剑,告诫荷兰国万勿插手。又恰逢英、瑞、法、葡、罗西洋各国使节前来朝觐,务使其知天下几何,必要使西洋诸国知晓,天朝藩属外交事宜,尽归天朝。”

“此三事,尽快解决。”

(本章完)

第828章 海牙惨案(五)第1417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八)第1072章 恶龙残影(七)第1008章 这就叫斗争第362章 治标治本二选一第62章 越往事千年第388章 止于何处第996章 超额完成第106章 喊最响的口号第362章 治标治本二选一第211章 撬动的杠杆第1443章 歪经已成(中)第626章 纵横家的舞台第1157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二)第976章 猜疑链(中)第1417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八)第233章 垄断权第422章 突入第858章 一钱多花第985章 决胜千里之外(八)第1001章 缺陷第31章 收心第525章 不敢杀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908章 南洋大开发(三)第1280章 死与复仇(一)第1113章 上国心态(七)第780章 抓与放第416章 和谈无胆 战胜无望第1512章 终章 九三年(三十)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401章 战前准备第1383章 凡尔赛和约(十)第843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五)第1143章 最后的布置(四)第277章 凶狠而聪明的敌人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为了啥(上)第1484章 终章 九三年(二)第98章 十六年后方为人第686章 距离“仁政”差一年第709章 谁占了最大的便宜?第1338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九)第298章 道德绑架第1194章 木牛流马(一)第752章 表演战(二)第1223章 开战(二)第837章 赌国运(中)第1145章 最后的布置(六)第148章 鱼第1201章 木牛流马(八)第662章 废丞相 设内阁第452章 有福了第987章 止步(下)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国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355章 对骂第1001章 缺陷第370章 翻译优先级第1428章 王谢燕 百姓家(上)第218章 克虏伯伤害准部感情第913章 南洋大开发(八)第89章 条约第609章 最后的集权尝试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196章 呆若木鸡第886章 恐吓第1352章 英国的总崩溃(一)第880章 区别对待(上)第1510章 终章 九三年(廿八)第758章 表演战(八)第500章 谁也不是普遍真理第198章 善后考虑第513章 皇帝的职业病第103章 黑骑士和公主第1261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七)第962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八)第282章 放松第779章 艰难的第一步(下)第234章 打小抄第259章 雷声大,雨点小第1389章 凡尔赛和约(十六)第1410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一)第1213章 统一市场与地方利益(下)第168章 当初的戏言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1467章 最后的闹剧(十四)第1467章 最后的闹剧(十四)第353章 传教千年第325章 迎天使第185章 提前交兵权第979章 决胜千里之外(二)第166章 不知为何而战的强军第135章 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第47章 先把地圈起来第1515章 终章 九三年(卅三)第1191章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下)第1284章 死与复仇(五)第996章 超额完成第1369章 里病外治(五)第985章 决胜千里之外(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