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出租奴婢

第408章 出租奴婢

这番交易能够达成,着实靠了几分儒生君子的信誉。

非是三国之“何颍川之多才”这样的缘故,而是锁国之下,唯独对马才能进行朱子学上的交流;这倒是和何以长崎多兰学才俊,是差不多的道理。

待氏江如苗一走,舰队立刻派了一艘船前往釜山,告知赵百泉这件事,希望他能配合一下。

舰船抵达釜山之后,赵百泉并未前往东莱府,而是就留在釜山的原倭馆之中。

他又不能去汉城,也就只能先居在被大顺海军占据的倭馆当中。

否则去了东莱府也没符合身份的住处馆舍,互相不便。

有些出乎赵百泉的意料,朝鲜这边的态度还是很恭顺的,尤其是听到赵百泉表示天朝会给征用的民夫钱的时候,态度就更加恭顺了。

不过这么大的事,这边的地方官也做不了主,还是要派人前往汉城,要等王命。

赵百泉并不清楚,东莱府这边听到钱之后就恭顺支持,不是看在天朝的面上,实是看在钱的面上。

朝鲜,是有贱民阶层的。

贱民又是分为公贱和私贱的,两班贵族,当地豪强有很多自己的私贱奴婢。

这些奴婢阶层,是可以“租借劳力”给大顺的海军,让他们出苦力赚钱的。

壬辰倭乱中,朝鲜王逃亡的时候,贱民阶层一把火烧了民册,加之之后的战乱恢复政策,使得许多原本是贱民阶层的人脱离了贱民身份,不像之前奴婢人口占七成那么夸张。

可即便如此,此时的贱民奴婢阶层,也占据到人口的三四成左右。

而且,是奉行一滴血原则的。

哪怕爹不是贱民,母亲是贱民,那么孩子也是贱民。

当然,理论上,贵族女人嫁给贱民男子,孩子可以算良民,但问题是法律又规定贵族女人不能嫁给贱民。

奴婢阶层就是牛马,不是人。

也所以才有了电影《南汉山城》里的那一幕:给满清当带路党翻译的朝鲜贱民,被朝鲜贵族义正言辞地询问:你也是朝鲜人呐!

却被贱民反问一句:我父亲是奴隶,我母亲也是奴隶,奴隶根本就不是人,我连人都不是,怎么会是朝鲜人呢?

既然奴婢不是人,那么大顺有给钱,而且给的钱还不少,远高于一个奴婢所能创造的财富,这边的贵族们当然是乐于接受大顺在这边征调人手。

赵百泉虽是礼政府的人,可也算是个有能力的,知道就算征调朝鲜的民夫,也不能怨气让大顺背着、好处让朝鲜拿了。

所以明确地说,会把钱发到每个民夫的手上,以宣扬天朝用人给钱,而不是让那些人怨恨天朝征调他们服徭役。

大顺这边给出的工价,是按照修黄河大堤的役钱给的。

也可以给米——海商们可以很轻松地把米运到这里,然后赚取差价,拿走白银。

把这种事做成了生意,事情就简单了。

这么好的事,怎么能让良民去干呢?自然是有奴婢的大族抢着来,不然征调良民的话,钱可就让良民拿去了。

理论上,良民是可以花钱买两班贵族的低阶种姓的,朝鲜内部又少用钱,大顺这边给的可是白银,良民肯定会趋之若鹜。

若是汉城那边同意,肯定会让当地官员就地征调人手以助天朝伐倭,这等好事的名额,自也就被当地大族分掉了。

奴婢又不怎么值钱,一匹正常点的马,也能换两个壮实一点的奴婢。

种姓制度和一滴血原则下,也不怕奴婢不够,工商业也不发达,人工价格自然比大顺要便宜许多。

赵百泉没想到当地的官员们如此积极踊跃,心里闷着的一肚子火,没有机会发泄出来,着实憋的难受。

顾及朝廷脸面,也要以大局为重,更不好直接对着朝鲜负责对倭贸易的东莱府使狂喷“僭号”之事。

好在海军这边传来的消息,让他郁闷的心情稍解。

心想若是这件事办成了,自己也立了一功。虽说朝廷只让他负责联络朝鲜,可距离京城这么远,消息传递不便,正在自决以谋功。

上了船,抵达对马,换了船。

随他一起来的,还有调来的一百五十名陆战队士兵,以便暂时接手一下对马。

馒头等军官们就问起来赵百泉联络朝鲜的事,这件事关系到海军能否在釜山拿到一个基地。

海军存着的是将来就赖着不走的心思,就朝鲜这情况,海军内部判断,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慢慢调兵存粮以远征的想法。

那么为了方便作战修筑一下码头、粮仓和炮台,也是很合理的要求,应该会答应。

“诸位不要急啊。总得等朝鲜王那边的消息,当地官员做不得主。没有朝廷命令,我也不能直接入朝鲜王城。但当地官员毕竟是读圣贤书的,还是支持的。”

赵百泉想着朝鲜东莱府官员的态度,还是说了一句好话。

毕竟在他看来,刘钰那句“日朝九世之仇不可贸易”之类的说辞,实在是有些欲加之罪,他是挺不好意思的,觉得刘钰有点仗者大国而欺凌小国的意思,过于重霸道。

即便他内心对大君国王之事也很不满,但他认为不满的方向应该在这等名分事上才对,而不该争那些贸易之利。

馒头见朝鲜那边的情况似乎不错,便将对马藩的一些情况说了一下,包括关于为什么要钱、以及要钱之后让武士和商人撤走的缘故。

又道:“这一次有劳赵大人,也实在是没办法。他们信不过我们这些当兵的,但是信得过你们儒生。我们以为,战端既开,若能开战之初便有大名投降,也便于日后诱降分化。”

赵百泉虽心中激动,知道这是个机会,自己去琉球一事已经在朝中有了些名声,简在帝心。若是这一次再能立功,可算是鲤鱼跃龙门了。

但这里面还涉及到要钱、买路、放人等事,这就需要考虑一下。

自己若只是去做保人叫宗义如投降,那是只有功劳而无责任的。可牵扯到钱、放人,这就要担一些责任。

想了想刘钰在琉球的作为,好像比这个严重的多,朝中也只是选择遮盖一下,而且似乎朝中大人和陛下都很高兴。

遂下了决心,点头道:“大有道理。他既心慕天朝,有心归附,天朝自是要收纳的。若能宣扬我军仁义之名、诚信之态,放走这些人也不是错。此事大可做的。”

“只有一点,我有大事在身,若是空口无凭非要我留下做个人质,那是万万不能的。非我胆怯怕死,而是朝廷命我联络朝鲜。君命在身,必要先全君命而后自为。”

馒头道:“是,赵大人的职责所在,我们都懂。若他非要有人做人质,我们这边也可以派人过去。赵大人大可放心就是。”

赵百泉想了一下又问道:“对马地理重要,若宗义如归顺,只百五十陆战队驻守,是否少了点?”

“不少。”

馒头立刻摇头。

“这百五十人只是上去维系一下混乱惊慌后的秩序。日后只留三五十人在这。倭人若来,便从北边撤走。但多半倭人不敢来。”

“倭人要对马,没什么用。海战打不过,把人送上来,就是来送的。只要海战他们赢不了,所有的岛屿他们都不敢来。我们也不在对马做大营,大营远在釜山,留下对马不过是个前哨而已。”

赵百泉理解了半天,也没弄懂这是什么意思,不过想着海军兵法处处透着诡异,他虽读过兵书却也难以理解,遂也不再多问。

很快,氏江如苗再来,来了之后没有先提投降的事,而是和赵百泉说起来了雨森芳洲死前的嘱托。

“对马岛上,有儒者陶山钝翁。冒必死之险而施仁义之政。山民立碑以为纪念,如今尚未完工。大顺既仁义之国,还请不要扰动此儒者的碑文。”

只是氏江如苗可没说,这是雨森芳洲死前的嘱托,而是隐去了雨森芳洲,倒像是宗义如是个仁义之辈一般。

赵百泉之前和雨森芳洲交流的时候,听过这个故事,此时也不禁暗暗称赞,心道这宗义如还真是个仁义守诚之辈。虽无什么本事,但其有些仁心。

“此事不消说。天朝兴仁义之师,讨叛逆之贼,所到之处,自秋毫无犯。倭国残暴狡诈,多传言知小礼而无大义,陶山钝翁之辈,亦算凤毛麟角之徒。既有功绩,民众立碑以祀,我们何以要隳?”

氏江如苗道:“如此,我等皆替百姓谢大人了。还望天兵驻扎,万勿扰民。藩主归顺天朝,非畏死耳。一则倾慕天朝已久,二则不忍对马民众死伤。若天朝大军不能遵守不扰民之约,藩主宁可死战。”

漂亮话一说,赵百泉不知真假,也不想知道真假,也跟着顺溜了几句。

最后氏江如苗做了个请求,希望赵百泉能够登上对马,就在对马城下町前,宣读一些话,以此作为诚意。

自然不能说宗义如要投降,而是说一些别的,以便让宗义如想要赶走的人,自己滚蛋。

话无非就是诸如“仁义之师”、“大顺兵多胜之不武,令尔等武士退回日本岛将来再战”、“回去告知幕府早降”之类的话。

有些事,还是需要大顺这边配合一下的。不怕自己不怕死的,而是怕有些不但自己不怕死、而是留下来后听到宗义如投降却把宗义如一并弄死的。

赵百泉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支开了氏江如苗,问了一下海军的军官们。

“这会不会是倭人的诡计,竟要扣我为人质?”

几个军官笑了笑,有人掏出一支制式的海军军官短铳,笑道:“大人自决。这支短铳送给大人,若真有诈,大人可以饮弹流芳。我等会为大人复仇的。”

(本章完)

第971章 割袍(上)第118章 软实力恫吓第220章 双簧保底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1073章 恶龙残影(八)第1001章 缺陷第1341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一)第14章 江湖第836章 赌国运(上)第1344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四)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1395章 强迫去过好日子(上)第1386章 凡尔赛和约(十三)第320章 荣誉第757章 表演战(七)第356章 画蛇添足第1397章 强迫去过好日子(下)第1205章 太子难当(中)第224章 预备役和实学第126章 一言为知己第124章 女无脂粉闺中态第615章 政变加盟第47章 先把地圈起来第1195章 木牛流马(二)第40章 野心第250章 欺瞒第40章 野心第139章 考察第56章 埋伏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1387章 凡尔赛和约(十四)第708章 海战(六)第1438章 分歧(四)第1101章 工业革命(十四)第131章 以霸道 兴王道第1025章 割裂(三)第705章 海战(三)第954章 钓鱼第1319章 施加神圣性(中)第1306章 死与复仇(二七)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1304章 死与复仇(二五)第1345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五)第123章 小团体第1078章 争功(三)第1467章 最后的闹剧(十四)第1462章 最后的闹剧(九)第1348章 三角贸易(上)第305章 外交无用论第1339章 过渡之痛 幼稚空想第957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三)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196章 呆若木鸡第760章 毛遂自荐第546章 摸石头过河第855章 短暂当人(上)第1222章 开战(一)第174章 僭越第179章 无处可抄的体系第336章 无中生有第145章 临行琐事第1059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三)第511章 依旧还是收租的模式第348章 怕疼第177章 机遇期第1236章 三战定印度(三)第341章 朱子阳明第905章 罗马和迦太基第919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三)第1294章 死与复仇(十五)第1450章 “帝”(二)第1043章 新危机(上)第1349章 三角贸易(中)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440章 嘉靖年间的古董第826章 海牙惨案(三)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1112章 上国心态(六)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103章 黑骑士和公主第195章 过时了第86章 外交讹诈第115章 榨最后一滴汁第1173章 备战(十二)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学牌第334章 鸡肋的军港第274章 娘家舅舅第1182章 剃须 易服第243章 泰兴十六年的变化(下)第492章 安天下 乱世界第610章 天选之子第519章 城里城外(下)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1213章 统一市场与地方利益(下)第587章 不平等第1137章 “温柔”的殖民者(上)第359章 三人行,必不远第1246章 钻石湾屠杀(二)第906章 南洋大开发(一)第701章 优势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