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有福了

第452章 有福了

带着人拉门进去后,刘钰算是第一次见到了倭王昭仁。

稍微打量了一下,就是个刚二十岁的毛头小伙子。

因为算是一场私宴,故而只在室中举行,而非在堂内。

若在堂内,宴会座次就会相当正式,这就不免扯到一些尊卑、礼法、贵贱的问题。

堂者,南北长而东西窄。

比如若在堂内,北边的位置,按照刘钰和赵百泉的身份,是一定要空出来的。昭仁如果在堂内设宴,自己南面,两个人就可以直接拂袖而走了,坐下将来就是大麻烦。

但如果北面的位置空出来,就等同于昭仁已经承认北边的位置他没资格坐。

现在还未谈完,免得扯皮,索性选了室内小宴。

室者,东西长而南北窄。

只分宾主,昭仁便坐在北边,让刘钰坐了西边,圣堂大学头林信充、关白一条兼香在南边,随刘钰而来的赵百泉,以及松平辉贞在东边。

通译随侍左右,没资格吃饭喝酒。

桌上也没什么好吃的,看着就没什么食欲,昭仁便借题发挥道:“素闻刘君钟鸣鼎食之家,酒食甘美。日本小国也,穷且困顿,实在寡淡。百姓穷苦,多金银之说,多半传闻而已。”

“葵丑年间,恰逢刘君游江户,与将军吉宗畅谈货币之事。之后改革,新金换旧金,以解刘君所谓‘通货紧缩’之困。然民间依旧无钱。”

“不得已,将军吉宗乃下令,禁民间用瘗埋钱,又禁民间用银簪栉。时有人言,生前苦,死后却连个棺材里的草鞋钱也没了。”

他没有用日本的年号,而是用了干支纪年,为的也是避免席间产生一些争论。

很熟练地哭了哭穷。

刘钰却装傻充愣,像是听不懂昭仁故意在回避年号问题一般,笑道:“啊,葵丑年。按你们的说法,那是享保十八年。”

“我才疏学浅,却不知这享保二字,出自何典?”

昭仁脸色微微一变,一条兼香见刘钰这么问,只好接话道:“出自《周书》。曰:公其享兹大命,保有万国。取其享、其保。”

刘钰笑道:“这倒有些意思。”

说罢,又问赵百泉道:“赵兄多读史书,这话可听过?”

这件事两个人之前也没商量过,但赵百泉好说也是科举考出来的人物,经史子集自是张口就来。

听一条兼香说完出处,他本觉得在朝鲜却说日本的年号,着实不该。

但想到这句话的出处,再联想到日本的政治格局,心想鹰娑伯这到底是借题发挥?还是真的不懂再问?

这话,谈起来可就有意思了。

见刘钰还在那一副满脸求知的神情,便道:“这话,是西魏恭帝拓跋廓,禅位于后周孝闵帝宇文觉时的话。其时,宇文觉已得封周公,拓跋廓乃使大宗伯持奉册书,以禅让。”

“这句话,是禅位之辞。”

故意将禅让二字说的极重,刘钰一拍脑袋道:“我好像听说,享保元年,正是吉宗就任将军一职的年份。这年号,谁人取的?看来当日议年号的人,想法很是有趣啊。”

一番话,昭仁、一条兼香、松平辉贞的脸色全都变得极为难看。

当年改元,从正德改为享保,是因为幕府将军八岁的小毛孩子德川家继死了,德川本家绝嗣了。

本家绝嗣,只能从旁支的御三家里找。当初改元的时候,可能其实是有这么点“拓跋廓禅位宇文觉”的意思的,但这绝对是幕府德川家的事,可是和天皇禅让完全无关的。

这件事在日本国内没什么影响,可这话是大顺这边的人问出来,难免就有些挑唆公武关系的意味。

用此为年号,到底是影射是德川家继是拓跋廓,禅位于宇文觉?

还是说,中御门天皇为拓跋廓,当禅位于“周公”德川幕府?

昭仁之前并未想过这些,此时面色难看,手里的酒微倾,心头大为不满,心道莫非大顺是要挑唆日本国内乱?

松平辉贞还在这里,若是传到德川吉宗耳中,难免起一些疑心。

正要说点什么,就看南侧的林信充道:“刘君是想多了。年号一事,实则是因将军家继薨,故而改元。”

“此亦有先例。昔者,辽臣韩德让薨,辽圣宗念其大功,于次年改元;辽南之宋,史弥远诛韩侂胄,改元嘉定;史弥远薨,理宗改元端平。”

“此实非前所未有之事。”

“若观史书,功臣薨而改元,并不罕见。”

昭仁心下一松,暗道便是你借题发挥,这边也能见招拆招,遂道:“然也。追惜故事,后主刘禅亦有‘政由葛氏,祭则寡人’之语。”

“日本国自有国情在此,公武之别,实不与大国同。莫说日本,便是朝鲜,两班制度,亦不与大国科举相同。”

“改元享保,并无深意。”

昭仁不想在这种时候引发日本内部的矛盾,加之此时日本内部朱子学刚刚扎根,还没有延伸出尊王还政的大义。

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是个神龛,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任凭大顺挑唆,万万不能在这个关头制造内部的裂痕。

最关键的,便是他根本也没什么权力。

没有权力,想要夺权,最终结果就是只能当傀儡。

都是当傀儡,给大顺当、给西南诸藩当、亦或是给德川氏当,又有什么区别呢?

实际上,刘钰也根本不想挑唆幕府和倭王之间的关系,只是想恶心恶心对方,顺便把昭仁哭穷的话题转移一下。

听完昭仁和林信充的解释后,刘钰笑道:“原来如此。我读书少,这就难免胡乱猜测,只当是宫闱秘闻,当个乐趣畅谈罢了。”

说罢,又正色道:“但年号一事,非同小可。我听闻当年荷兰人在平户,因着使用西洋耶稣纪年,乃至被关闭了商馆,迁至长崎。”

“日后若日本朝贡称臣,这年号一事,也需改易。”

只是一句话,把话题直接引到了朝贡与否上,但也只用了“若”做假设。

昭仁也没有力争这些东西,猛然间想到了一件事,心道正可一用。

“天朝的藩属,都要改元而用天朝年号吗?日本素不属藩,此事倒是不知。”

刘钰看了眼赵百泉,赵百泉以为刘钰是要逼着日本谈条件,遂斩钉截铁道:“然也。”

昭仁心道这可是你自己把话说满的,于是故作惊奇道:“可我小时候,记得安南国送来一头大象,当时还封了那头大象四品大夫。安南国的国书上,写的却是‘永庆’年号,而非泰兴。莫非安南非天朝之藩属?”

他是故意哪壶不开提哪壶,却避开直接说日本是否朝贡的话题,却趁着赵百泉把话说得太满,将问题引向了安南。

示意如果算起来,越南用自己的年号,那到底算藩属还是不是藩属?

如果越南可以用自己的年号,将来日本为什么就不能用自己的年号?

如果日本用了大顺的年号,是不是大顺也要去征伐越南?话说的这么满,到时候死咬越南,真要朝贡了,去告状,反正不怕越南打到日本来。

届时祸水南引,天朝既是因为琉球这点屁事就来打日本,怎么就厚此薄彼,不去打越南?

可越南瘴气密布,前明在越南最终回撤,若也开战,必能牵制大顺的国力。

牵制了大顺的国力、军力、精力,日本则可悄悄发展。

赵百泉一时语塞,自知失言,却听刘钰道:“若果有此事,自会追问。但也或有隐情。”

“譬若琉球,岁岁朝贡,百余年间,竟不知萨摩藩控制其国政。越南远在天南,亦或许也有难言之隐,亦未可知。”

“若非天子聪慧,焉知琉球之事?圣天子明察秋毫,固然不会放任僭越,但也不会冤枉藩属。”

把话题又兜回了琉球国的事,宴席间的气氛顿时变得极为诡异起来。

既不是剑拔弩张的对峙,也不是相视一笑的放开,而是一下子把话题聊死了,没人能继续往下接话了。

赵百泉没法接,他还在琢磨着到底是怎么弄的,弄到现在怎么大顺连一个正儿八经的藩属都没有了?

朝鲜认大君、琉球骗傻子、越南有年号、西域降格成了内属而非外藩,现在可真成了一个没有真正藩属的天朝了。

昭仁等,则在琢磨着怎么带动刘钰的节奏。

本想着今天宴会上的节奏,是故意示弱,既求刘钰少要点钱,只求大顺觉得日本彻底没了心气,日后不要盯得太紧。

哪曾想从一开始提到日本穷苦、缺钱缺的都下令不准往棺材里放压鞋底的钱。刘钰却直接叉开了话题,差到了公武矛盾上、差到了年号是不是暗喻禅位的话题上。

好容易抓着了越南年号的破绽,刘钰却提到了琉球。

昭仁心里清楚,今日要是争论起来,怕是要惹恼了刘钰。沉默片刻,只好道:“利令智昏,利令智昏。萨摩藩事,此四字最是合适。”

“日本小国也,国贫而民穷。鹿儿岛,更是时有火山、海啸,民难求食。衣食无所系,只好求生于海上。”

“贵国大国也,地大物博,无所不有。彼时,丰臣秀吉与大明交战,贸易断绝,日本国艳羡贵国物产,无处可得,不得不借途于琉球,得贵国之丝绢。”

刘钰大笑道:“说得好啊!这不,我也考虑到了,想着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日本国贫瘠,遂才决定让日本国开关贸易。”

“互通有无,也是为日本的百姓着想啊。日本百姓若想穿丝绢绸布,无处可产,开关之后,天朝可供;日本百姓若想吃糖,日本国无可种甘蔗处,正好开关,买卖蔗糖……”

“大顺的商人来了,日本百姓就有福气了!孤悬海外立国,所求者不就是百姓安康吗?来来来,举杯共庆,为日本百姓的福气,干一杯。”

(本章完)

第1306章 死与复仇(二七)第1134章 只想当狗第74章 华丽终场前的无趣第1205章 太子难当(中)第1516章 终章 九三年(卅四)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548章 配合第1088章 工业革命(一)第430章 权谋第397章 等死吧,没救了第1024章 割裂(二)第973章 名与实第1430章 王谢燕,百姓家(下)第781章 谈定第496章 高规格的宴会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1011章 错乱的美第998章 看得见的手第1071章 恶龙残影(六)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143章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1009章 亲不亲第1250章 钻石湾屠杀(六)第1286章 死与复仇(七)第135章 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第810章 圣君第444章 暂苦诸君十年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后的守望第1257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三)第177章 机遇期第506章 举着复古的大旗往前走第584章 都是生意(下)第1466章 最后的闹剧(十三)第1300章 死与复仇(二一)第1378章 凡尔赛和约(五)第495章 靖改鲸的误解第98章 十六年后方为人第316章 结善缘第1414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五)第1439章 分歧(五)第644章 细思恐极第145章 临行琐事第1277章 属性相克(下)第883章 无用功第581章 八字不合(上)第407章 不得不仁义的仁义之师第1480章 临别告诫(六)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874章 从长计议第1032章 推广蒸汽机第698章 巴达维亚的决断第552章 理想国第637章 承诺与回馈第541章 人性第331章 雷罚第837章 赌国运(中)第747章 巴达维亚新政(八)第612章 抢人才第217章 国虽大,好战必亡第1278章 夷丁第129章 拓展天下观第1010章 另一种表达第13章 母多怜幼子第597章 下西洋第1044章 新危机(下)第497章 急躁第555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一)第1375章 凡尔赛和约(二)第921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五)第1439章 分歧(五)第732章 窗户和门的区别第574章 领导权第361章 不担责任的表演第464章 立碑第677章 科学院(下)第863章 妄想第1455章 最终的闹剧(二)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589章 面子里子第374章 送礼的格局第936章 绑定(下)第1196章 木牛流马(三)第514章 汉时黄瓜顺时枪第749章 卧榻之侧(上)第1418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九)第1050章 坐庄(中)第213章 西学东渐来不及了第1188章 理藩学(中)第1239章 三战定印度(六)第551章 澳门的蝴蝶(下)第1132章 你的答案不在这第162章 非是养死士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943章 南洋印度贸易区(上)第1313章 逼着商人赚钱(上)第106章 喊最响的口号第128章 得分点和槽点第952章 交出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