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

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

几人把各自的名字签上、印信盖上,便立刻叫人送还各自的都城,由双方的国家首脑签下名字。

尽快送还,并在不久之后与下关举行一个正式而盛大的签约、换约仪式。

松平辉贞当然明白条约上的那“本息合计利滚利”的三亿多两白银,就在于日本这边是否主动上表称臣。

上表称臣,作为藩属,天子当然可以大笔一挥,免了这三亿多两白银的利滚利利息。

正是债多了不愁,松平辉贞见到这个数目就明白,这根本就是扯淡。就算把这时候的日本卖了,也凑不出这么多的白银。

这又是一个双赢的条件。

于大顺天子,仁慈为念,大笔一挥,免除了藩属三亿两白银的债务。

于日本国王,赢了里子,前去朝贡,使得日本民众不需要每个人都扛着十两白银的债务,莫大之功。

条约签完,刘钰便将松平辉贞私下里叫到一旁,说出了大顺这边给出的朝贡条件。

鉴于朝鲜特殊的郡王级别亲王礼制,日本国国王这个封号,天朝可以给予一个正式的亲王级。

而日本的幕府将军,再去掉征夷大将军的号后,朝廷这边也会封一个郡王、依亲王礼,算是和朝鲜国平级。

真要是封个公爵,幕府这边实在是不能够接受。

朝鲜这边可能会嘀咕几句,但大顺也不会再去找朝鲜国私下承认日本大君的旧事。

双方以后也不是不能私下交流,但正式的贸易和通信使之类,都要停了。

在确定了朝贡之后的册封级别后,松平辉贞最后提了一点要求,那便是希望不要以“倭”作为王印。

这一点刘钰也满口答应下来,真要是朝贡了,日后日本这边要处理的事多了去了,不在这一个称呼上。

一些朝贡之后才能处置的问题,不能在朝贡之前的条约上就签订。

比如说日本史书中的“本纪”问题、比如自号华而称别人为夷、比如不能与荷兰贸易、比如武器售卖交易等。

当然,还有那个明显是只要朝贡就会免除的三亿多两的利息。

在确定了朝贡之后还要有一份条约要签之后,松平辉贞便只在意两件事了。

一件便是希望刘钰能否把昭仁和关白放归,他们不要以俘虏的身份前往京城,而是归来后主动前往朝贡。

二便是那些武器,能否尽快准备好,一旦朝贡称臣,立刻就可以交割。

第一件事,听起来很像是脱裤子放屁,但刘钰也能理解他们的难处。

所谓的天皇就是个神龛,放回去之后,幕府也好有个台阶下,而且也能彰显幕府的功劳:诸藩既然强烈建议不另立新君抗战到底,那我幕府便把天皇谈回来。

“此事,倒非难事。”

“之所以枢密院允许他们奇袭京都,这也是为吉宗将军着想嘛。松平君为老中,有些话我便也不避你,便直说了。”

“若是你们的国王不被抓走,幕府岂不被动?再打下去,枢密院可是准备专门打谱代大名和亲藩大名了。”

“你看,现在多好。诸藩先不想打了,幕府还落了个诸藩误国的名头。算起来,吉宗将军也该感谢我才是,对吧?”

松平辉贞心里只想骂娘,但还是挤出笑容道:“刘君所言极是。此番一战,不曾压迫太狠,幕府实在感激。那刘君的意思,是可放归?”

刘钰点头道:“放,放!当然放。”

“但是,也不能直接交给你们。说实在的,我对你们的航海术颇不放心,万一中途遇到风浪,那岂不是美事变成了坏事?”

“这样吧,我送其回大阪,顺带考察一下神户开埠的地形。”

“一来军舰护送,一路安全。二来,若是朝贡,亦可乘坐军舰同往下关换约后抵达;三来,大阪距离京都也更近一些。”

松平辉贞嘴上赞道:“大国伯爵,想的就是周到。”

心里却想,谁知道你又想要做些什么。

这事议定之后,刘钰便先在釜山等着皇帝那边盖上印信,估摸着皇帝还得送一套仪仗过来,日本的大名参觐交代的时候都是仪仗开路,自己若去下关换约,没有一套仪仗着实有些寒酸。

在萩城驻守的海军,也调集了五艘战舰加入到釜山的舰队里。

陆上的仪仗,都是同文化圈的,大顺这边毕竟天朝,钦差的仪仗绝对不会比幕府将军那边的差。

海上的气势,更要拿的足足的。

一直没机会前往濑户内海绘制海图,这一次正好是个机会。

一部分工兵也要随船前往,刘钰要“为便于日本国百姓行船”,在下关和濑户内海的一些地方,建造几座灯塔。

同时还要在下关驻守一部分士兵“看守灯塔”。

在等待期间,刘钰又做东,请了海商头目和昭仁一起吃了个饭,卖了两艘大船给昭仁,以方便朝贡的时候跟上舰队。

他倒是大方,两艘实价一共六万两的大商船,卖了十万两,自己拿了四万的中介费,自掏了一千两腰包,雇佣了一批海商那边的水手,替昭仁等人朝贡的时候控船。

昭仁虽然没钱,但想着这些钱,幕府总是会出的。想着刘钰真的要释放他,让他主动前往,这也算是全了他的颜面,这十万两也花的很开心。

…………

草拟的条约送回京都二条城时,德川吉宗只留下了松平辉贞派回的心腹,询问了细节之后,展开了松平辉贞记录的详细谈判过程和内容。

包括私下里和刘钰谈的朝贡问题,以及当日关白一条兼香所说的“中华乱则日本亡”的警告。

看过条约的内容,德川吉宗心中并没有太大的波澜。

从刘钰乘船到江户宣战、再到现在战事真正结束,德川吉宗已经经历了太多,已然是有些……麻木。

京都被突袭、昭仁被抓走的时候,他连最坏的打算都已经预料过了。

心里预先演练了一番种种最坏的可能后,现在的这样一份条约,实在是不能掀起太多他心中太多的波澜。

想着刘钰当年去江户时候说的那番话,德川吉宗苦叹一声,喃喃道:“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直到此刻,他才咀嚼出了这首唐诗里的三分滋味。

轰轰烈烈的币制改革,好容易稳定了物价、增加了幕府的财政收入,库房里的那点金银,闹了半天全是为刘钰准备的。

仁慈满天下的甘薯种植,让百姓在五公五民的赋税规模下,总不至于饿死,亦或全日本大规模的一揆。闹了半天,不过是为了刘钰讹钱的时候,保持日本的稳定,不至于闹出大乱子,以至于盘剥的不够狠赔不上钱。

这些都已经是无法更改的东西,德川吉宗要为将来考虑考虑。

原本为了稳定,也为了纪州藩德川氏能一直赖在征夷大将军的位子上,他是宁可按照嫡长制度传位给自己三十岁还尿裤子的长子德川家重;把剩余的两个儿子都封了地,想要效仿原来的御三家,让继承权都在自己家里的人打转,不要传到外面去。

他这个征夷大将军之位,本就是捡来的,他也是御三家出身的。

上了车的,肯定想把车门关上。他从御三家爬上来之后,自然想着就把御三家的继承权废掉,自己搞出来一个自己本枝的圈子继承。

大儿子继承,俩小儿子们在江户辅佐,效仿御三家的模式,搞个御二卿。就算将来大儿子这一支绝嗣了,还有俩小儿子能继承,也不用非得去御三家里找外人。

之前一直都在琢磨这个,想方设法地搞掉了最有威胁的尾张藩德川氏的德川宗春——两人的争端,既是继承权之争,也是日本将来的路该怎么走之争。

德川吉宗认为,财政越来越困难,那是因为武士们奢侈的生活导致的。下令所有武士都要节俭。

德川宗春则认为,社会的财富都要先经过武士的手,武士不花钱,那财富就无法流通,财富无法流通,社会就没有活力,富裕的武士、尤其是不劳而获食俸禄的武士,就该使劲儿花钱,才能以消费带动社会财富的流转。

德川吉宗认为,强调忠君和等级制度的朱子学,才应该是正统。

德川宗春,则颇受荻生徂徕影响,认为宋儒纯粹是用后世的语言去理解古人的学问,胡乱解释,根本就违背了圣人之学。应该舍弃宋儒、砸碎程朱,复古先秦之大义。

德川吉宗认为,现有制度还能凑合,只要修修补补就行。

德川宗春则认为,现有制度完犊子了,应该把下级武士从城下町,全都扔到乡下封地去当地主。借复古之名,提升城下町众人和商人的地位,才能解决现在出现的种种问题。

日本此时面临的困境,其实和大顺也差不多。

一方面,宋儒那一套已经无法指导现在的经济生活了。

另一方面一群人觉得往前走走不通,那就往后退嘛。

还有一些人则是别有用心,带着复古往后退的旗号,搞的却是崭新的变革。

总归,就是没有一个人提出一个往前走、且能走得通的、儒学范畴内的理论基础。

现在大顺征伐之后,局势已经和之前完全不同了,德川吉宗已经彻底扳倒了尾张德川氏,剪除了御三家暂时的威胁。

他就必须要考虑一下,自己那个三十岁还尿床、话都说不明白的大儿子,是否担得起今后的重任?

日本的未来,又该怎么走?

是继续延续朱子学、搞节俭运动、压制商人、重视尊卑礼法?

还是制度复古,托古改制,唯才是举,将低级武士扔到乡下,从城下町中选拔人才主政、允许商人组建株仲间商业行会?

大儿子肯定是不行了,二儿子德川宗武能否有什么路线想法?

或许,这一次前往大顺朝贡,应该让二儿子前往,顺便去看看大顺的情况,学习一下。

(本章完)

第518章 城里城外(中)第48章 不可抗力第1332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三)第1368章 里病外治(四)第275章 明知故问第1096章 工业革命(九)第1205章 太子难当(中)第844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六)第320章 荣誉第1414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五)第776章 东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1173章 备战(十二)第989章 拍马屁(中)第1490章 终章 九三年(八)第251章 压力第110章 疯子炸粪坑的爆竹第885章 县令第1323章 贸易割裂第462章 买办是条不归路(中)第1283章 死与复仇(四)第1509章 终章 九三年(廿七)第701章 优势在我第914章 南洋大开发(九)第86章 外交讹诈第41章 得来全不费工夫第262章 纸老虎第795章 南巡意第457章 刻舟求剑(上)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600章 捧杀第690章 锡兰的双重属性第1398章 迁徙路(一)第730章 你死我活第691章 棱堡时代的终结 会战时代的开启第1108章 上国心态(二)第366章 模式选择第547章 恶龙第373章 强盗逻辑第1307章 死与复仇(二八)第1295章 死与复仇(十六)第1029章 不公第1026章 割裂(四)第282章 放松第1312章 死与复仇(三三)第268章 瑞典人也卷入对俄忽悠第29章 雪盲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四)第1092章 工业革命(五)第1380章 凡尔赛和约(七)第981章 决胜千里之外(四)第3章 出事了第80章 开个小洞第924章 开眼看世界第977章 猜疑链(下)第425章 掩耳盗铃的新境界第818章 大事成矣(五)第790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七)第764章 荷兰灾难年(四)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枪声第109章 我们不冤,国子监诸生冤第164章 摊丁入亩第421章 混乱第1207章 守成第288章 法国笑话第214章 另起炉灶办新学第1074章 恶龙残影(九)第865章 我是来监管你们的(一)第1461章 最后的闹剧(八)第379章 四宗罪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377章 最后一次外交(下)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409章 约法三章第1394章 优势第1224章 开战(三)第1384章 凡尔赛和约(十一)第216章 军改构想第949章 欧洲贸易区(下)第918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二)第741章 巴达维亚新政(二)第218章 克虏伯伤害准部感情第1123章 乡约村社(四)第527章 作孽则心忧第112章 绝缨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1493章 终章 九三年(十一)第98章 十六年后方为人第1248章 钻石湾屠杀(四)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202章 木牛流马(九)第784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一)第708章 海战(六)第578章 信了个寂寞第832章 中荷友谊(上)第1308章 死与复仇(二九)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921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五)第555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