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搬出祖训

第469章 搬出祖训

如意算盘打得响,可也真的抓准了大顺的死穴。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连猫狗虎豹都知道,做首领的,在有外敌入侵的时候要挺身而出,赶走外敌,何况于人?

既想在这个天下已经变大的时代,继续当天朝,就得做好和天下之外的势力全面冲突的心态准备。

捏着这个死穴,而且似乎“天下有变”是日本唯一的机会了,德川吉宗便做了两手准备。

一边和荷兰人周旋,让青木昆阳等儒生继续学习荷兰语,尽快编纂出来荷兰语和日语的翻译手册,为将来与荷兰合作打下基础,同时表达自己对荷兰人的态度。

一边又叫人翻出来新井白石书写的《西洋纪闻》和《采览异言》,准备大规模刊行,要做好将“技术”和“文化”切割的舆论改动。

新井白石全面否定西洋的道德、文化、宗教的同时,却认可剥离了道德和文化属性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技术。

日本人向来自视甚高,哪怕白江口水战之后,唐朝的熊津都督府派人去日本的时候,日本内部也是称天皇的。

之前是做“东西各自称华”的打算,自己玩小朝贡体系,对“华夷之辩”向来很重视。早些年的《大宝令》上就明确说过,对内的诏书也以天皇为号;在有“华夷之别”场合的时候,要自称皇帝。

如今被真天朝一巴掌打过来,也算是彻底扔掉了“日出天子”的包袱和幻想,自己没资格谈华夷之辩了,也算是有了条件正视技术上的差距和西洋学问的优秀之处。

破窗效应之下,天皇都被俘了,还有什么不能做改变的呢?

新井白石搞“否定道德文化道德、承认技艺”,和大顺这边搞“西学实学分野”,几乎是脚前脚后。

只是日本这边锁国可比大顺严重的多,而且荷兰人一直试图垄断对日贸易而杜绝西洋诸国插手,至今国内连个真正懂荷兰文书面写作技巧的儒生都找不到。

而大顺这边之前一直没有禁教,加之从开国之后就实行的边缘人实学良家子制,使得看似脚前脚后在上层有了认知,但在基础上的差距已经拉的太大。

大顺可以随便从良家子里找出一堆学过几何原本的年轻人,而徐光启的书在日本因为徐光启是教徒的缘故,直到前几年才解禁。

德川吉宗自是看不到大顺这边开国近百年积累下的厚积薄发。

只觉得学南蛮技术好像挺容易的,至少学火器也就是买枪买炮稍后仿造的问题。

但他对刘钰有心理阴影,即便刘钰大大方方地表示可以卖给幕府枪炮甚至战列舰,德川吉宗却相信必有后招。

他与荷兰人说不能让唐人垄断,虽然是忽悠荷兰人为了钓出荷兰人的贪婪,却也是他的心里话。

当几天后大顺第一艘实战主力舰靠近大阪的时候,德川吉宗远眺着巨大的舰身和高如楼房的炮仓甲板,更加坚定了自己引入“兰学”、分野文化道德和技术的想法。

以日本的工匠,闭门造车,无论如何也造不出这样的战舰。当年能给伊达政宗造盖伦的那群工匠,早死光了。

他知道荷兰人应该会有这样的战舰,却还是故意叫人询问了一下跟随前来的荷兰商馆馆长。

“唐国人的军舰如此强大,是不可以战胜的啊。荷兰国有这样强大的军舰吗?”

荷兰商馆馆长心头有些不屑,却还是很恭敬地回道:“将军殿下,六十年前,我国的七省号,就比这个更大、炮更多了。将军要知道,六十年前,我们还在用火绳枪呢,而现在都已是燧石枪了。”

荷兰商馆馆长想要悄悄给德川吉宗灌输一种想法,外面的世界是变化的,六十年就可能天翻地覆。

而日本这六十年毫无变化,六十年前的武士如果现在复活,不管是当兵还是生活,都会发现孙子的生活不过是爷爷辈生活的重复。

德川吉宗又问道:“这样的军舰,日本是可以建造的吗?”

荷兰馆长心中一喜,荷兰人既不缺技术,也不缺人才,唯独缺的是钱而已。各省各自为政,现在连个联合执政官都没有,只要日本肯出钱,荷兰人当然愿意帮忙。

在大阪外海飘着的大顺的军舰,也让荷兰人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

虽然现在还不确定大顺将来的战略方向是会向北还是向南,可若能扶植一个能够牵制大顺精力的国家,荷兰人是很乐意的。毕竟当过短暂的世界强国,也搞了这么多年殖民地政策了,这点眼界还是有的。

反正日本人出钱,而且荷兰人印象里日本有的是金银。

“将军殿下,既然中国人可以建造,贵国为什么不能建造呢?如果您有需要,东印度公司是乐于帮忙的。”

“荷兰国支持日本国拥有自己的新式军队和战舰,这是一个国家得以立足世界的基础。”

这一次虽然没帮日本,但之前的经验告诉荷兰人,帮日本好处极多。就像岛原天主教起义,荷兰人派了军舰支持镇压,获得了日后欧洲对日贸易的垄断权地位,而这个地位,使得现金流极度紧张的巴达维亚可以勉强支撑。

至于大顺那边的态度,这边的商馆馆长还没有得到中荷谈判的消息,他只能用自己敏锐的嗅觉来做出决定。

毕竟这种事不是花钱买东西、也不是花钱送礼,不须要东印度公司的审查和麻烦的报告审核。

先谈下来可能,日后帮还是不帮主动权在荷兰这边;而如果一开始就直接拒绝,将来就算想扶持日本也没有了机会。

中日之间若能保持竞争和争端,至少可以保证大顺没有余力下南洋。南洋各地的华人数量,已经让荷兰人相当担心了。

荷兰人既然不想也没胆量和大顺开战,也就只能选择扶植一个牵制了,这符合荷兰的利益:花最少的钱,达成战略目的,对商业立国的荷兰而言是一种既定思维方式。

荷兰人盼着德川吉宗的回答,可德川吉宗只是问了这句话,得到回答之后,也没有再继续深问,而是望向了远处。

大阪很多的百姓都涌到海边,去看看那支前一阵把大阪吓得人心惶惶的军队。相较于遥远的海外,中华亦算是大阪百姓最熟悉的一个国家了,哪怕这个国家什么样都是模糊的。

只是现在这种和日本商人和水军完全不一样的大船,让大阪的百姓有些晕。

他们想象中的中国,应该和他们平日的生活差不多,但现在看到这支舰队却没有产生任何一丝的熟悉感,反倒是粉碎了他们心中幻想出来的中华的模样。

锁过之后,大阪已经再也没有出现过外国的船只了。而第一次来到大阪的外国船只,却是这副仿佛人看猩猩一样的异样感,能知道那是船,却实在没想过船长这番模样。

乱哄哄的人群聚集着,远处靠港的小船走下了一些穿着便服的工兵。他们没有穿军服、也没有带武器,该要的利益都要到手了,这时候没必要节外生枝再去打脸。

海商们也在港口处查看,勘定将来开埠的地点,和租借地,以及勘定检地石高日后按年给租金。

更远处默默看着这一切的德川吉宗问了荷兰人最后一个问题,与其说是问题,不如说是展示出的鱼饵和诱惑。

“兵库津开埠贸易,别处也开埠了。这几处地点,唐人选的怎么样?是适合贸易的地方吗?”

荷兰人心想,中国人做到了荷兰人梦寐以求却一直没有机会做到的事,这几处选址,都是当年荷兰人一直想要开展贸易的地方。

只是现在荷兰人心里也很矛盾。

不说大顺的坏话吧,感觉不舒服。

就算将来日本同意荷兰人也能在这五处口岸经商,中荷之间肯定是竞争关系。

虽然荷兰人一直觉得大顺这边挺傻的,放任荷兰人把大顺的生丝转手买到日本,明明稍加管控就能垄断对日贸易,却根本不管。

但估计也不能一直傻下去,现在看来像是睡醒了,日后的竞争肯定会存在的。

可若是说大顺的坏话,也不好。

不管过程如何,结果终究是日本开埠了。

总不能精神分裂一般,一边想着趁着开埠扩大贸易、一边又大谈开埠贸易的坏处。

再怎么样,也找不出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荷兰贸易,好!中国贸易,不好!

无论是文化亲近、禁教态度、国人观感、货物商品契合上,荷兰人都找不出开埠贸易好、但和中国贸易不好的理由。

沉吟一阵,荷兰人只好搬出来了“祖训”。

“将军殿下,当年家康公为将军时,我国和英国人都在平户建有商馆。平户商馆之下,是四大分馆。”

“大阪分馆、江户分馆、对马分馆和长崎分馆。”

“家康公甚至允许我们在京都、伏见、大津;以及江户的骏河、浦贺、三崎等各处开办代理店。”

“到秀忠公的时候,严令只能在平户交易,关闭了各处的分店。当时我们也曾希望委托平户的松浦隆信大人,希望平户的商人帮着把货物带到别处。可是因为松浦隆信大人尊重幕府的法令,严令禁止。”

“现在看来,中国人只是想要正常的贸易,他们也很尊重幕府,选择的地点很适合贸易。也没有选择在江户附近的浦贺等地开埠。”

“这种贸易,互通有无,对日本是有利的。如果中国也像之前的明帝国一样闭关的话,又怎么会造出这样的战舰呢?”

“将军殿下反感天主教,我们荷兰人也不是天主教徒,中国人也在禁教。我想,在禁教的问题上,将军殿下可以绝对的放心。如果开埠之后,西班牙的传教士想要靠近,我们荷兰国可以保证,绝对会把西班牙人的船击沉。”

“当年的平山常陈事件,以及岛原平叛,已经证明了我们荷兰人是绝对反天主教的。”

“我国也一直尊重幕府的种种法令,自从上次用公元纪年被训斥后,我们的商馆都在用贵国的年号纪年。我们也从未偷渡过任何一个传教士,而贵国自己的商人还常有偷载传教士的。”

“将军殿下,请你一定要考虑我们的请求。我们也不会如同中国那般无礼提出租借的条件,只是希望能够和他们一样在开埠处售卖货物即可。”

权衡之后,荷兰人没有在这件事上诋毁大顺,终究考虑到还有一丝利益均沾的希望,这时候不能说开埠是坏事,只能说是好事。

而且这时候还把早已化成灰的德川家康搬了出来,说德川家康的时候他们可以去江户、大阪开分店。既然东方人尊重祖宗,搬出德川家康,无非也就是想说那时候可以到处开商馆的政策是对的,之后的政策是错的。

(本章完)

第658章 光荣复辟(下)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146章 我把我写给你看第568章 英国是讲法律的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116章 沿途见闻第1120章 乡约村社(一)第1301章 死与复仇(二二)第405章 筹钱买路第627章 推测的结果第577章 缺文科生的大顺第854章 一分钱难倒天子(四)第1198章 木牛流马(五)第1348章 三角贸易(上)第197章 活路第730章 你死我活第358章 实封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1484章 终章 九三年(二)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333章 礼部谈利 军方谈礼第1506章 终章 九三年(廿四)第529章 服从性测试第1011章 错乱的美第1298章 死与复仇(十九)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国第1399章 迁徙路(二)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1507章 终章 九三年(廿五)第129章 拓展天下观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十)第104章 浩然正气第1233章 开战(十二)第628章 感性理性都不想敌对第626章 纵横家的舞台第744章 巴达维亚新政(五)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约第1192章 还得靠争霸第885章 县令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749章 卧榻之侧(上)第737章 机遇(下)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为了啥(下)第681章 隐喻(下)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465章 重利轻义第1259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五)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926章 战前舆论准备(上)第331章 雷罚第1061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五)第1424章 言方兴(下)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兰西(中)第955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一)第380章 内外有别第1452章 “帝”(四)第1089章 工业革命(二)第1202章 木牛流马(九)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1358章 国富论(一)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1076章 争功(一)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979章 决胜千里之外(二)第1174章 备战(十三)第1188章 理藩学(中)第542章 恶毒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546章 摸石头过河第850章 误解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学牌第516章 南进之前定北疆(下)第153章 锁国第1114章 上国心态(八)第907章 南洋大开发(二)第830章 海牙惨案(七)第1042章 国运(下)第578章 信了个寂寞第1477章 临别告诫(三)第1092章 工业革命(五)第1444章 歪经已成(下)第1284章 死与复仇(五)第79章 以朝鲜为跳板第682章 打印第928章 战前舆论准备(下)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1071章 恶龙残影(六)第1210章 全是好处,没有坏处(中)第525章 不敢杀第728章 好骗与不好骗第1429章 王谢燕,百姓家(中)第151章 资敌以粮第405章 筹钱买路第1302章 死与复仇(二三)第98章 十六年后方为人第1194章 木牛流马(一)第643章 反对重商主义第1030章 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