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互相猜错的底线

第604章 互相猜错的底线

自从裁军和不造舰之后,长袖善舞的外交、从迷乱的环境中摸清尔虞我诈的外交,就是大议长的必备才能。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安东尼·海姆有这样的才能,才能够被推选为大议长候选人,以及重要的上一任的推荐。

虽然,其实荷兰现在需要的,是一位军事天才加内政高手,完成国族认同构建、将分权的七省集权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改革税制、强推转型……

但是,大家都不可能接受,也不可能认可,更不可能成功。

所以既然无法做到增强自己的实力,那就不如退而求其次,选一个能够依靠外交来维系和平的人。

这是一种标准的一厢情愿。

相信单独依靠外交就能维系长久的和平。

作为一个内政水平和军事水平都不行,只是被前任认为内政军事集权已无可能、不如选个外交强一点的想法而被推上台的人,安东尼·海姆从刘钰反常的“没先去巴黎、伦敦等一流强国的首都、而是先来荷兰”这件事上,看出了一些问题。

“先生们,如果我们认为这位侯爵先生,是个幼稚的、激情的、狂热的人,那么我们可以粗浅地解释他种种古怪行为的合理性。”

“而如果我们认为他是一个阴鸷的、险恶的、深思远虑的外交家,褪去激情和狂热而为他的祖国争取最大的利益,那么他的种种奇怪举动,就有另一种解释。”

“他亲法、高调宣扬支持斯图亚特王朝后裔、高调展示与英国的矛盾……有没有可能,只是为了获取与英国谈判的筹码?”

“中国与英国谈判,本来没有任何的筹码。”

“但他却利用亲法、支持斯图亚特王朝、与乔治安森发生矛盾,无中生有地获得了筹码。”

“并以此,达成他的目的?”

“甚至,包括这一次先期访问荷兰,都是为了最终的目的?”

无中生有?

几个城市的寡头都是商业大亨,这种商业谈判中常用的手段,他们并不陌生。

“大议长阁下,您的意思是说,他最终是想与英国谈判?配上他在码头演讲所提的‘重新分配茶丝瓷贸易的份额’……所以,他真正的目的,是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合作,两家合作,五五分成,达成对整个欧洲和北美市场的茶、丝、瓷垄断?”

“他知道英国不可能放弃这些既有的利益,所以无中生有,创造出这些筹码。”

“必要的时候,将这些筹码全部压上:如果英国合作、答应他的条件,那么大顺将不再过度亲法、不再支持斯图亚特王朝?”

“也就是说,他并不支持天主教在英国复辟,一旦英国合作,他立刻会把老僭越王、法国人,甚至瑞典都卖掉?”

安东尼·海姆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这些人只是理解了无中生有的外交筹码,却依旧没有理解为什么要先来荷兰。因为从荷兰这里,大顺似乎拿不到任何与英国谈判的筹码。

但是,这里面有个最为关键的问题。

“先生们,如果你们是中华帝国外交和贸易的掌舵人,你们会喜欢自由贸易?还是合作垄断专营五五分成?”

这个问题也是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甚至算不上一个问题。

对欧贸易上,大顺不喜欢任何的垄断,也没有必要有任何的垄断。

大顺真正需要的,是一个自由贸易框架下的世界体系。

在自由贸易的体系之下,各凭本事,大顺放开关税,就让欧洲的货往大顺卖,那也翻不起一点浪花。

纸张、呢绒、农具、铁器、木器、陶瓷、羊毛、玻璃……甚至,军火,哪一样能在大顺卖出去?

反过来,拿着历史上一鸦之后的《五口通商章程》里的海关税则协定中的出口货物关税列表,几乎全是对欧的热销商品。

白矾、八角油、桂皮油、茶叶、桂皮、大黄、三籁、良姜、生丝、麻夏布、紫花布、木器、骨器、湖丝、天蚕丝、姜糖、蜜饯、冰糖、染料、铅粉、鱼皮胶、牛羊皮胶、铜箔、锡箔、瓷器、陶器、纸张……

林林总总,这基本上囊括了当时销往欧洲的热门商品,手工业种类齐全。

那是历史上的1842年了,改良了蒸汽机的瓦特都死了二十多年了,再有几年《宣言》都问世了,代差已经够大了。

可除掉鸦片,之后依旧还是极大顺差——那还是英国人偷走了茶种,工业革命破解了瓷器奥秘,大吉岭茶和锡兰茶大行其道,英国瓷器品牌韦奇伍德都已经成型的情况下。

现在大顺补齐了自己的短板,玻璃、军火、仿制劣等机械表。

现在也没人敢卖鸦片,呢绒也完全卖不动。

刨除这些,最后历史上海关税则里剩下的,要么是南洋特产:冰片、豆蔻、燕窝、丁香、苏合、鱼翅、檀香、乌木、犀角。

要么是中国周边真的没有或者确实造不出来:雅兰米(胭脂虫红染料,得啃仙人掌);索马里乳、香;西洋参;没药(埃塞俄比亚地丁树脂);安息油(苯环化合物)。

现在也不能说,啥也卖不到大顺去。

真要是英国人放开出口管制,往大顺卖航海钟,哪怕一万两银子一个呢,大顺海军二话不说就会甩出去一张十万两的订单,先来10个拆一拆,研究研究。

朝廷不批钱,刘钰自己也会出钱的。

问题是英国人不卖……给多少钱都不会卖。

以及英国还能卖个航海钟,荷兰能卖啥?除了南洋特产中被荷兰把控的丁香豆蔻,真的签了对等关税协定,荷兰那岌岌可危的工业,还能剩下什么?

安东尼·海姆内心很清楚这里面的事,要不然也不可能出现往中国的商船都要带半船银币的情况了。

“所以,先生们,对中华帝国而言,他只需要一个自由贸易的国际体系。如果能够达成这个体系,那就是对中华帝国利益最大的成果。甚至,他愿意为这个体系付出极大的成本。”

“而我们荷兰,就是他想要建立这个自有贸易的国际体系的突破口。如果这里无法突破,他才会用手里的砝码,去和英国交换利益,五五分成的方式,两家合作垄断好望角以西的中国商品独家经营权。”

“对中国而言,与英国全面合作,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英国有比我们还要广阔的市场,有庞大的海军力量维系《航海条例》。”

“坏处是,东南亚在我们的控制之中,如果对我们实行贸易禁运,和英国全面合作,就要不可避免地面临走私问题。漫长的海岸线、东南亚错综复杂的岛屿、以及大顺不可能禁止他们的商人前往东南亚贸易……这都需要极大的成本,来杜绝走私。”

“所以他想要从我们这里打开突破口:关税协定、自由贸易。如果我们签了,那么就等于在整个欧洲撕开了一个口子,我们海上马车夫的底蕴还在,其余国家也不得不跟进。而我说过了,对中华帝国而言,创建一个自由贸易体系、至少是对华的自由贸易体系,才是他们的最大利益。”

“荷兰,是最容易打开的突破口,也是最有意义的突破口。诸如普鲁士,就算突破了,又有什么用?”

“而如果不能够从我们荷兰这里突破,那么也就意味着不可能取得有意义的突破。”

“他心知肚明,英国只有在我们被突破后,才有可能跟进,而直接和英国谈对等贸易,英国是不可能松口的。而如果荷兰先行突破,英国也不得不跟进。”

“所以他先来到了我们的阿姆斯特丹。如果我们这里不能突破,他很可能拿着他无中生有创造的那些筹码,去和英国谈——但就不是关税协定了,而是五五分成的联合垄断。”

“而我们如果不接受对等关税协定,在我们有能力打破英国的《航海条例》之前、展示出荷兰的商船有能力把货物卖到整个欧洲和美洲之前,大顺不会考虑与我们的独家授权合作。”

“我们……已经不配了。”

这是安东尼对刘钰“先”来荷兰之目的的猜测,也是他最为担心的一点。

因为,英国真的很可能接受这个条件。

一方面,是专营中国商品、欧洲独家垄断授权、五五分成的利益诱惑。

另一方面,是无中生有搞出的亲法、支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等外交筹码。

既有筹码,也有利诱,英国很有可能答应。

这不能怪安东尼·海姆多想。

他并不知道刘钰的目的,不是为了卖这点货,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中国的货物不愁卖。

他也根本不可能知道,刘钰的真正目的,是印度加南洋。

一个有可能容纳半个江苏省初步工业化、缓解国内工业化剧痛冲击的市场;可以提供半个江苏省初步工业化原材料棉花和靛青的产地。

也根本不可能知道,刘钰的判断是法国海军太废,政策也有问题,自己又送了西洋参贸易,法国在印度争夺战中必输。想要印度就不可能与英国合作,甚至要提前就要做好对付英国的准备。

所以,在安东尼这个商业荷兰的大议长看来,极有可能的猜想;在刘钰这个渴望工业化中国的外交幕后人眼中,根本就不做考虑。

这纯粹是商业和工业的路线之别,倒是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无关。

但也正是这种着眼点的区别,导致了这一场中荷的外交争端,互相之间猜错了底线。

刘钰“先”来荷兰的原因,真的很简单。

就是因为法国这边的宫廷礼仪接待需要时间布置,奢华闻名的法国宫廷不想跌份,去人家吃饭也没有说不提前打招呼卡着饭点就去的,尤其是这家人还特好面子。

再者,汉尼拔在俄国政变需要法国驻俄大使馆的帮忙,他要在法国见很多重要人物,也需要提前派人打打前哨。

刘钰来荷兰的原因,也真的很简单。

制造混乱,让奥兰治派上位,然后再毁掉奥兰治派,瓦解掉荷兰人民最后一丁点大国心怀。

就两场大国政变而已,没那么多复杂。

关键是这两个“简单”的原因,安东尼想破头也不可能想到,刘钰这个来自“道德高尚之国”的重要人物,是奔着“道德最卑劣”的政变来的……

安东尼以为刘钰搞外交还有底线,实在没想到刘钰对荷兰根本没想过底线,纯是奔着搞乱、搞垮、搞绝望来的。

他高估了这个一下船就高呼“信誉、诚信、士的精神”的人,在对荷外交上的道德水平。

于是对在场的、已经被他的话吓住的人,提出了他的看法。

“我认为,我们应该先试探一下中国这边的底线和目的。如果真的流露出类似的想法,我们应该尽可能说服东印度公司……剥离对华贸易。”

(本章完)

第357章 有货,真的可以为所欲为第135章 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第1214章 轮台之思(一)第279章 中转港的尴尬地位第1474章 最后的闹剧(廿一)第224章 预备役和实学第187章 开战第1496章 终章 九三年(十四)第248章 锁链第984章 决胜千里之外(七)第553章 政策亲近第1496章 终章 九三年(十四)第613章 两封信(上)第936章 绑定(下)第1353章 英国的总崩溃(二)第1362章 国富论(五)第116章 沿途见闻第134章 懂倭语的第461章 买办是条不归路(上)第1355章 英国的总崩溃(四)第265章 反对一口通商第1348章 三角贸易(上)第981章 决胜千里之外(四)第1327章 有格调的小圈子(中)第424章 卧薪尝胆还是毫无骨气第673章 不神圣的神圣同盟第974章 照旧第102章 见人说人话第382章 春秋大梦第178章 钓鱼先撒饵第1232章 开战(十一)第1345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五)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221章 先知第1101章 工业革命(十四)第30章 立信第593章 资本的去向第1042章 国运(下)第1198章 木牛流马(五)第568章 英国是讲法律的第1109章 上国心态(三)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532章 巴达维亚“苏丹”的理解能力第851章 一分钱难倒天子(一)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一)第1289章 死与复仇(十)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1197章 木牛流马(四)第818章 大事成矣(五)第952章 交出主动权第500章 谁也不是普遍真理第371章 反将一军第239章 教改第236章 中介第497章 急躁第920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四)第1279章 特色第961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七)第476章 日本之马尔萨斯第308章 礼法还是利益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199章 报捷第868章 我是来监管你们的(四)第1113章 上国心态(七)第737章 机遇(下)第441章 疯了第614章 两封信(下)第1251章 复辟的代价(上)第910章 南洋大开发(五)第1210章 全是好处,没有坏处(中)第1248章 钻石湾屠杀(四)第78章 以商控蒙第312章 偶然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168章 当初的戏言第387章 意外之请第987章 止步(下)第265章 反对一口通商第635章 集齐七美德的刘钰第1374章 凡尔赛和约(一)第1228章 开战(七)第1306章 死与复仇(二七)第1324章 冒犯第1309章 死与复仇(三十)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968章 盐改的第二封奏疏第1245章 钻石湾屠杀(一)第364章 朝贡算不算侵犯垄断权第620章 大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一)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1236章 三战定印度(三)第640章 授俄以渔第1122章 乡约村社(三)第290章 翻译运动第793章 憧憬(上)第350章 物伤其类第845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七)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