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手段

第625章 手段

因为事发突然而震惊的贵族们,原本都已经半个屁股离开椅子了。

一听这话,立刻全都坐了下去。

只剩下奥斯特尔曼伯爵等人还愣愣地站在那,不是他们胆子足够大,而是因为被这突发的消息惊住了。

这算什么?

外国大使参与政变,这倒不算什么事,尤其是对俄国而言,太正常了。

问题是从没见过外国大使直接带兵下场的,以前最多也就是给予一些金钱或者是外交上面的支持,哪有直接带兵在首都搞兵变的?

然而宴会开始前安排桌子的时候,奥斯特尔曼伯爵身边的人,他的党羽们,几乎都坐在一起。

“维持秩序”的大顺士兵,很轻松地就将他们“保护”了起来。

哪有参加宴会,去吃饭喝酒还带枪的?

再说就算带了枪,在凶神恶煞的大顺士兵捏在手里的手雷和苦味燃烧的火绳面前,也有些不够看啊。

宴会厅陷入了一阵诡异的安静当中,气氛有些恐慌,也有些尴尬。很多人小声提醒着大顺的士兵,请小心一些不要将手雷的引线误碰到火绳。

不多时,就有一堆俄国士兵进入了宴会厅。领头的正是汉尼拔,和伊丽莎白身边的宫廷医生莱斯托克伯爵。

这两个人一进场,在场的贵族都知道,刘钰的话不是假的,恐怕伊丽莎白真的已经控制了皇宫。

虽然汉尼拔被大顺俘虏了十余年,但当年也是彼得堡贵族圈子里的人,又是个肤色极为特殊的人,在场的这些贵族哪能不认识?

几个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军团的士兵,围住了奥斯特尔曼伯爵,奥斯特尔曼伯爵怒道:“你们这是叛乱!”

汉尼拔则道:“不,阁下。这是拨乱反诸正。”

“士兵们都很单纯,都是为国尽忠而生的。你们把国家搞成了这个样子,任何有正义感的军人都会支持伊丽莎白公主的正义举动。你们这样的蛀虫,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说话间,伊丽莎白公主在一群卫兵的簇拥下,缓缓走进了宴会大厅。

她已经脱下了军装,换上了一身华贵的礼服长裙,士兵跟在他的后面,双手捧着长裙的裙摆。

淡金色的礼服极为臃肿,如果没有人拖着裙摆,是没办法走路的。

胸前斜挂着一条蓝色的绶带,头上戴着华丽的水晶头饰,丰腴的身形正好将这身臃肿的礼服撑起。

手里拿着象征主权的主权之球,另一只手拿着一根权杖,用仿佛参加舞会一般的优雅,缓缓走向了宴会大厅的主位。

刘钰轻咳一声,举着手雷和火绳的大顺士兵纷纷退下,由伊丽莎白带来的俄国士兵接管了场面。

两人虽然合作政变,但之前并未谋面。

这是刘钰第一次看到这位传说中的号称欧洲宫廷第一美人,瞟了两眼,心想那哈布斯堡家的那一票公主,得长成什么样?

伊丽莎白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个政变的合作者,她又不可能知道历史上她的政变也这么轻松,理所当然地觉得是刘钰帮了大忙,是雪中送炭。

冲着刘钰微微一笑,颔首致意,内心却是无比的警惕——这种人搞政变这么熟练,彼得堡可真的不欢迎他。

微笑致意后,很自然地走到了大厅的主位。就像是太阳升起、月亮落下,刘钰也很自然地向后滑了几步,退到了边缘的位置。

身边还有一些根本不知情的大顺官方的官员,一脸懵逼地看着当下发生的这一切。但看到刘钰退到一边没有说话,他们凭借着丰富的历史功底,还是猜到了大致的情况。

心想鲸侯倒是好手段啊,刚刚讲汉桓帝的故事,这可真是以史为鉴了。眼前这女人既已控制了皇宫,所有权臣又都在场,这政变已经结束了啊。就看这女人要诛杀多少反贼余孽了。

此时大局已定,自是带着看热闹一般的青松心态。可再一想之前自己这些人根本就没得到消息,也是一阵阵后怕。

在他国的首都搞政变,这鲸侯的胆子怕不是比姜维还大?班定远搞的那是鄯善,蕞尔小国,眼前这可是个能拉出十几万大军的罗刹啊。

这几个人暗暗摇头,心道在欧罗巴的这段时间,怕是不知道还要经历什么事。但愿事事都能像今天这么顺利。

站在他们前面的刘钰,看到伊丽莎白已经站好了C位,朝着不远处的法兰西公使团的拉谢塔迪侯爵使了个眼色。

刘钰先行一步,用欧洲觐见君主的礼节行礼后,用拉丁语以很官方的说法率先承认了伊丽莎白的政变。

“大顺使节团,觐见唯一的、合法的、全俄罗斯的专制君主,伊丽莎白女皇陛下。”

一旁的拉谢塔迪侯爵也立刻跟进。

“法国公使,觐见唯一的、合法的、全俄罗斯的专制君主,伊丽莎白女换陛下。”

中法两国牵了个头,一旁懵逼的瑞典大使也只好跟进。

瑞典人打的如意算盘,琢磨着俄国要是发生政变,怎么不得大乱一阵?可这么快就结束了?

大顺这边给足了面子,之前又是在外交和勘界问题上牵扯俄国的精力、又是帮助俄国政变,可谁能想到这政变就像是开个舞会一样简单?

瑞典人跟上之后,其余国家的大使公使还都保持着沉默。

荷兰、英国、普鲁士等国,明显嗅到了法国阴谋的味道。虽然看起来这场政变中,中国这边出力更多,但毕竟中国还远,不能直接影响欧洲的战局。

俄国一旦亲法……这不是要完?瑞典战败的消息已经传来,这本来算是个好消息,意味着俄国一旦打完瑞典就能南下支援奥地利、反法了。可现在……瑞典战败的好消息,成了坏消息。

他们还在犹豫该不该承认的时候,那些墙头草一般的俄国贵族也纷纷宣示效忠,承认伊丽莎白女皇的合法性。

伊丽莎白则趁机做了一段演说。

内容都是些片汤话,无非就是她是俄罗斯正统,这些德国党在俄罗斯横行霸道,敲骨吸髓,废除了象征俄罗斯传统的枢密院,瓦解了贵族的权力与传统作对等等。

片汤话之外,才是真正关键的地方。

伊丽莎白当场宣布,废除声名狼藉的内阁,恢复象征着俄罗斯传统的枢密院,由贵族们担任。

宣布有罪的人只有七个,包括梅克伦堡的沙皇母亲、奥斯特尔曼伯爵等,有些只诛首恶的意思。

并对奥斯特尔曼伯爵提起了诉讼,指出了七大罪,希望公正的枢密院能够受理她的指控,并组建一个审理委员会进行审理。

指控内容包括:

奥斯特尔曼在叶卡捷琳娜一世的遗嘱上签字,并发誓要遵守它,但转头就违背了自己的誓言。我妈妈本来是要在遗嘱上传位给我的,你们篡改了遗嘱。

彼得二世驾崩后,奥斯特尔曼将我,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从继承顺位上移除。而彼得大帝修改过继承法,女人是可以继承沙皇皇位的。

曾建议安娜女皇,将我,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嫁给一个外国“可怜的”王子,使我彻底离开我深爱的俄国,再也没机会继承。

把国家的位置让给德国人,使得德国人统治了俄罗斯。

在任期间,与拜伦一起,严酷地迫害俄罗斯人民。

代表德国人的利益,对俄罗斯的贵族进行大清洗,要摧毁俄罗斯的文化,使得俄罗斯彻底德国化。

对我,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进行了“令人作呕”的侮辱,并且制造了各种“无耻”的谣言,甚至造谣说她“流产过”,这是严重的诽谤。

将奥斯特尔曼伯爵的罪责说完,在场的俄国贵族们全都松了一口气。

心想,一定要弄死奥斯特尔曼,因为……这里面很多事,其实他们也或多或少地参与了。

女皇没有亲自审理,而是交由枢密院的贵族审理,那就是相当于给了一众贵族一个台阶下:让奥斯特尔曼把所有的大黑锅都背了,你们的事,既往不咎。

按说,女皇夺位之后,完全可以恢复彼得大帝时候的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军团的地位,由锦衣卫专门来审问,但却没有。

反倒是交给了那些之前多多少少坑过伊丽莎白的贵族,这里面折射出的政治手腕,已经足够让那些贵族效忠。

在贵族们纷纷表示效忠之后,伊丽莎白又做了一个让在场几乎所有人都意外的任命。

任命不久前站队拜伦,政变后失权的俄国贵族,阿列克谢·贝斯图耶夫为枢密院副总理、外交大臣。

这是在彰显对过去支持安娜、拜伦等人的贵族不会追究——连拜伦的铁杆支持者,都被任命为枢密院的副总理,那么其余人还用担心吗?

而这个任命,也让法国大使拉谢塔迪侯爵直接楞在了那。

这个阿列克谢·贝斯图耶夫,是个坚定的反普鲁士、亲奥地利派。

问题是现在法国正在和普鲁士联盟,一起打奥地利,拉谢塔迪侯爵也根本不知道腓特烈二世已经准备坑法国了,他是力图促成俄、普、法三国同盟的。

按说,公主对法国风情充满迷恋,对自己无限柔情,难道不应该顺从自己的想法吗?

他有些愕然地看着被他“推”上去的女皇、自己的情人、认为自己完全能够控制的女人。

而这个女人的目光,则根本没有在他的身上过多停留。

正如后世人们对他的评价:拉谢塔迪侯爵,是个典型的法国贵族。才华横溢,过于自信又鲁莽。优雅高傲而又自负肤浅。

俄国人曾评价过,这种典型的法国贵族,他们所理解的政治,往往是一种客厅阴谋。

就像是小女孩过家家酒的游戏一般,只适合发生在客厅里。

伊丽莎白的余光扫过拉谢塔迪侯爵,心道:我知道你想要的很多,但我不想给。我是女皇,你可以当我的附属品,但我不会成为你的附属品。你应该想着怎么获得我的宠爱,而不是想着怎么来控制我。你搞错了自己的位置。

她必须要任命一位反普、亲奥、亲英、反法的人,来做副总理大臣,用以制衡这些亲法派,以此来表达她不是外交一百八十度逆转的态度,以及避免亲法派势力借机搞党同伐异而做大。同时,枢密院副总理贝斯图耶夫坚定的反普鲁士的态度,也有助于在日后的政治中清除掉那些亲普鲁士派。

因为,要么,她就自己和情夫生个孩子。

要么,不自己生,她能选的继承人,就是自己亲姐姐的儿子,自己的外甥,一个俄语都不会说的、受德国教育长大的孩子。为将来,她必须提前布局,达成某种微妙的平衡。

唯有如此,她这个靠贵族矛盾上台的女皇,才能靠平衡术掌控朝政。

(本章完)

第163章 投机性种粮第1484章 终章 九三年(二)第1001章 缺陷第1227章 开战(六)第464章 立碑第145章 临行琐事第236章 中介第219章 假装君臣共治第332章 可压榨的第372章 当假装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习惯第1章 钟鸣鼎食之家第591章 不如归去第487章 开眼第917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一)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339章 取义第343章 绝户计第541章 人性第350章 物伤其类第626章 纵横家的舞台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483章 时代局限内的强者第1207章 守成第1394章 优势第1060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四)第1028章 割裂(六)第760章 毛遂自荐第1369章 里病外治(五)第1081章 争功(六)第615章 政变加盟第974章 照旧第985章 决胜千里之外(八)第1423章 言方兴(上)第1296章 死与复仇(十七)第198章 善后考虑第1504章 终章 九三年(廿二)第1511章 终章 九三年(廿九)第409章 约法三章第629章 西进南下,互为信任第243章 泰兴十六年的变化(下)第828章 海牙惨案(五)第378章 还是朝贡第368章 我是谁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调过低第927章 战前舆论准备(中)第1157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二)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593章 资本的去向第270章 先驱者第962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八)第304章 这一年,世界的轴心在京城(下)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四)第692章 从零到一的贬值第1164章 备战(三)第667章 分赃大会(四)第345章 画饼第645章 难得的互信第1053章 皇帝眼里的改革第134章 懂倭语的第235章 市什么骨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58章 学习?学个屁!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115章 榨最后一滴汁第386章 黄道婆计划第336章 无中生有第159章 长期合作第1437章 分歧(三)第513章 皇帝的职业病第1294章 死与复仇(十五)第1082章 为利而战第936章 绑定(下)第1514章 终章 九三年(卅二)第350章 物伤其类第242章 泰兴十六年的变化(中)第537章 同一个故事,不同的解读第498章 天朝边界论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1454章 最终的闹剧(一)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国第33章 边军第827章 海牙惨案(四)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三)第671章 伐韩?伐蜀?(中)第961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七)第942章 南美贸易区第784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一)第1394章 优势第242章 泰兴十六年的变化(中)第1165章 备战(四)第758章 表演战(八)第557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三)第751章 表演战(一)第419章 绝望第1112章 上国心态(六)第985章 决胜千里之外(八)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780章 抓与放第1190章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