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一分钱难倒天子(四)

第854章 一分钱难倒天子(四)

想着要不要继续进几句“忠言”,让皇帝定下来治理黄淮心思。

皇帝却在沉默地看了一阵流水之后,转而问刚才那个敢于说话的水利官员道:“朕若弃漕运、走海运。治水既不需要考虑前朝祖陵事,亦不需要考虑漕运淤积事,你们可有什么方法真能让这两淮,复唐时富庶?”

“君前无戏言,此时关乎千万百姓,尔等可要想好了再说!”

那官员立刻前出一步,跪在地上,从袖中取出一本图册,双手捧高。

皇帝身旁的近侍连忙过去将图册拿起,递到了皇帝面前。

皇帝接过,却没有看,掂量了一下图册的厚度重量,点了点头道:“既有图册,看来也是用心了。你可说说,可能做到?”

那水利官员正色道:“陛下,自明以来,治水的最大问题,就是目的不明。担心祖陵、担心漕运,治水不以民生为首要。”

“凡事,必有目的,然后方可评判,这事情做的好不好。”

“臣以为,若以保祖陵、保漕运为目的,那么明人治水,可谓治的一流。”

“但若以民生为目的,前朝治水……便不好说了。”

“如今兴国公力主兴海军、夺南洋,漕运之事无需考虑,可从海运。本朝治水,便可以民生为目的。”

这话听起来,好像没啥问题。凡事先看目的,然后才能评价做的好不好。

人家叫画蜥蜴,咔咔画完蛇之后再添四个爪子,这就明显画的很好嘛。

但目的是画蛇,咔咔画完之后再添四个爪子,这就明显画的不好嘛。

可问题是,历朝历代,追尊先圣,总绕不开大禹。大禹治水是以啥为目的呢?至少既不是为了保祖陵,也不是为了保漕运。

再者来说,天子天子,天朝天朝,从儒家的意识形态来说,是不是也要以民生为目的呢?

要画蛇而不是画蜥蜴,这是几乎全天下默认的共识。

那不以民生为首要目的的治水,到底是治的好?还是治的不好呢?

这水利官员说的是前朝,实则句句说的都是大顺。

大顺是没祖陵,但大顺之前治水的目的到底是啥?是民生为先吗?

在场的人哪个不知道?

只是不好说本朝也一个鸟样,区别不大,就治水这事来说,最大的区别就是李家祖坟在陕西而已,于是便拿前朝说事。

就说这洪泽湖,黄河淤积是啥水平,这些地方官和水利官员心里没数吗?你提高洪泽湖水位,得多大本事,和能愣生生冲出一大片陆地的黄河比看谁高?

越来越高、越来越高,就为了冲刷黄河泥沙,防止淤积堵塞运河。那天轰的一下坝垮了,从淮安到扬州江都,这不都是一片泽国?

皇帝哪里不知道这官员句句提的前朝、可句句都是说大顺的内涵,心道亏得守常,若不然今日这话便不好说。

“卿所言甚是。那若以民生为治水之第一目的,这水该当如何治?”

水利官员道:“臣等自数年前来到黄淮,到处走访、测量。臣等……实不能望大禹之项背,不敢说治理黄河,一劳永逸。”

“但治不了黄河,还治不了淮河吗?”

“如今洪泽湖日高,这洪泽湖高,淮河上游的水,流淌的便慢。一旦暴雨,下游的问题,却也一样导致上游洪灾。”

“陛下可想,若一条河,前面是无底深渊,后面的水流的自然快。可前面要是一片和上游差不多高的湖面,这水流的就慢。到时候一旦下雨,全都积蓄在上游,留不下去,于是安徽各地动辄水灾。”

道理虽然不只是这样的道理,从理论上讲涉及到一大堆的物理学原理,但不知道原理,未必不知道一些原理的具象表现。

这个道理一说,皇帝也还是比较容易就听懂了,点头道:“原来如此。安徽这些年水患频发,竟是与下游的洪泽湖有如此关系?”

“卿是说,这湖越来越高,上游的水也就难走下去。于是遇到大雨,就容易溃堤,是吗?”

那官员叩首道:“臣不敢说这是全部原因,但关系确实不小。本身黄河淤积,每年河道都要增高;而黄河一旦发水,又岂是人力加高的洪泽湖所能比?到时候倒灌进湖,湖底淤泥增加,湖就越发的高。”

“水流不畅,上游便容易出灾情。”

“而至下游洪泽湖……恕臣直言。自前朝选择漕运的那一天,选择了蓄淮刷黄来防止淤积的那一天开始,两淮的大灾就已经悬在了头顶。只是,到底哪一天这灾厄会落下,那谁也说不准。”

“泥沙淤积,便要加筑高家堰;加筑高家堰,水位上涨;水位上涨,也涨不过黄河发水,倒灌,泥沙又淤积;然后便又要加筑高家堰……循环往复,总有一天,会无计可施。”

“或高出地面三五丈,可以控制;但这么继续下去,十丈、二十丈、三十丈的那一天,总会到来。”

“不说将来,就说洪泽湖一旦溃堤,现在整个苏南又有几人能活?”

“我大顺朝千秋万代,不可学前明事,只觉二三百年溃堤不了,便不用担心。陛下聪慧圣明,我朝千秋万代,当以百年计、千年计。”

李淦心下暗笑,心道便是兴国公智计百出,上一次谈到世间事,都生出宇宙之悲,无计可施,再无心气。哪有什么千秋万代?

若真为千秋万代,我修它何来?

若有炎汉之四百年国运,我愿足以。安敢想大周八百载之命数?

若能国运湮时,尚念本朝太祖均田义兵、太宗保天下驱鞑虏、朕治淮河复南洋西域将来郡安南县朝鲜之功,有若“金刀之谶”故事,纵武侯火熄、伯约功篑,亦可传诵千古。

但现在已经如那西洋故事里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了,谁知道哪天就要出大事?平日里还好,还可救治,可真要赶上朕征安南、缅甸、郡县朝鲜的时候出这事,如何使得?

且若我今日治了淮河,便是改朝换代,亦要祭祀于我。如殷代虞夏,岂不祭大禹?如汉代之西秦,安不祀李冰?

念及此,李淦便道:“如你所言,这淮河当如何治?听你这般说,倒似应把这洪泽湖毁了?”

水利官员忙道:“臣不敢生此想法。但若陛下日后走海运,不走运河,那么便不需要考虑蓄淮冲黄了,这洪泽湖便与运河无关,只与淮河有关了。”

“臣等勘察数年,所有想法,皆付于图册。”

“臣等,斗胆请大治淮河。”

“使淮河水,五分入海、五分入江。”

“自洪泽湖向东,修一河道,引洪泽湖水东入大海。黄河既已夺占淮河入海之道,便不走旧道,也走不了,除非不断加高洪泽湖。”

“既如此,可再修一条水道。一来泄水,二来亦可灌溉百万农田,使旱地变为水浇田,苏北再成粮米仓。”

“此五分入海之策。”

“所谓五分入江,便取前人故智,自盱眙,挖掘一条河道,取直,通高邮湖。使得淮河水不需全部进入洪泽湖,便可入江。加以闸门,实时调节。”

“此古河道,古来有之。唐、宋时候,皆有挖掘,奈何挖掘一半便逢大乱,未能完成;前朝嘉靖二十九年,为保护祖陵,亦准备挖掘,但也是挖到一半,便即放弃。”

“本朝人力、财富,皆非前朝可比。此事若陛下真要一劳永逸,亦可做得!”

“如此一来,假以时日,洪泽湖便可逐渐消亡。淮河水不入,其焉能长久?”

“待洪泽湖水位下降,淮河上游水流不再阻滞,上游洪灾大减。”

“若遇暴雨,黄河暴涨,亦可凭黄河倒灌洪泽湖,用以蓄洪,分担河堤危险。”

只这么一说,群臣立刻发出一阵嗡嗡声,这得是多大的工程?

李淦内心也是有些说不出的滋味,心道:不是很吉利啊。

挖运河、征四方、建新学、增新部,换个类似的,便是通运河、征高句丽、开科举、改官制……驴毬的,这有点眼熟啊。

赶忙把脑子里这些无端联想摇晃干净,问道:“这么干,得多少钱?”

那官员沉默片刻,缓缓道:“若以募役之法,雇人干活,而不是如暴秦暴隋征发劳役,以每人一个月二两银子为算,第一年需要赶在冬季枯水时候猛干出雏形,日后修补。”

“是以,按每个人每天所担土方来算,第一年需银1000万两。日后每年也需300万两,非得四年或可大成。再日后时时维护,每年倒也不用那么多了。但前期铁器、器具、石料、粮食等,也都要折算钱。是以,第一年,需银米器具合计1300万两,日后四年还需1200万两。”

“合计,2500万两……而按惯例,亦不得不考虑个中克扣贪腐事,当以3000万两计,堪不至民变而功成。”

这钱,大约恰好是大顺政府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平均下来,每年正好一个辽饷,正好五年……平淮。

他的话刚说完,已经有大臣顾不得君前礼仪,惊呼道:“3000万两?且问问户政府,一年能不能收这么多钱?全国俸禄都停了、军饷全不发、灾荒全不救了?”

(本章完)

第723章 墙头草(中)第256章 优劣第1171章 备战(十)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为了啥(上)第700章 反围城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7章 纷至沓来的麻烦事第563章 启蒙工具人(下)第1420章 事已毕(上)第1506章 终章 九三年(廿四)第971章 割袍(上)第130章 暴论第491章 前后左右 三路不通第1195章 木牛流马(二)第322章 五月第514章 汉时黄瓜顺时枪第1421章 事已毕(中)第801章 时代的浪漫(下)第934章 觉醒(六)第840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二)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枪声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651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764章 荷兰灾难年(四)第447章 幕府的底线第1135章 假装心怀社稷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约第1456章 最终的闹剧(三)第750章 卧榻之侧(下)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五)第1486章 终章 九三年(四)第1203章 木牛流马(十)第1205章 太子难当(中)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1478章 临别告诫(四)第986章 止步(上)第410章 白马是马第1022章 事物的两面性(下)第636章 鸡肋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981章 决胜千里之外(四)第81章 麻杆打狼两头怕第1025章 割裂(三)第236章 中介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顺便平第27章 临行第1194章 木牛流马(一)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954章 钓鱼第1104章 工业革命(十七)第86章 外交讹诈第569章 金钱操控舆论第1236章 三战定印度(三)第818章 大事成矣(五)第765章 荷兰灾难年(五)第1145章 最后的布置(六)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844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六)第1431章 鸩酒 解药(上)第963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九)第520章 科班与草莽第876章 还是利益问题第776章 东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52章 模棱两可第1306章 死与复仇(二七)第771章 难以触摸第1388章 凡尔赛和约(十五)第699章 身份的转变第1228章 开战(七)第592章 海上马车夫的遗产第1252章 复辟的代价(中)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701章 优势在我第211章 撬动的杠杆第1000章 扶植第781章 谈定第140章 错路第231章 关税问题第1361章 国富论(四)第445章 诸藩给幕府的台阶第808章 阉党(中)第559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第810章 圣君第998章 看得见的手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329章 真正的贵族第1064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八)第70章 不明码标价的交易第20章 会通中西,以求超胜第1199章 木牛流马(六)第1098章 工业革命(十一)第864章 相对的仁义第197章 活路第1465章 最后的闹剧(十二)第531章 两头下注第173章 对日最后一舔第325章 迎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