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好事

第862章 好事

几日后,一众豪商和官员等,在松江府城外焦急地等待着。

官员不算,商人们对皇帝来不来松江府的关注度,远低于刘钰这一次来松江府。

早早派人一直传递消息,得了刘钰从清江口没有再跟随御驾,而是直接来了松江府后,商人们立刻准备起来。

估摸着快到了,一大早就在城门外等着。

几个小厮从远处跑来,只说已经快到了,后面立刻锣鼓齐鸣。

商人自是出于对利益的关切。

西洋贸易公司的事,到底能不能成?

南洋贸易,朝廷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这些东西,比起皇帝南巡,更让他们关切。

之前各种流言蜚语,漫天都是。一些人心急,想要打听打听,可打听来打听去,什么也没打听着。

如今终于把消息盼来了,是好是坏,总算是心头的一块石头落地了,也省的好些人都已经好几个月睡不踏实了。

等刘钰到了,一众庆贺刘钰封了公爵的话讲完后,刘钰便对前来迎接的松江府尹说道:“我这番来,是为公事。”

“既是做官为臣,自是要先公后私的。”

“陛下命我监管工商诸事。我和你也没什么上下级直属的关系。”

“你自有六政府、天佑殿管着。我嘛,六政府却管不到我头上。”

“但既是监管工商,这公事就要和这些商人办。这接风宴嘛,便不去你那了。与你这边虽也有些事,但事有轻重。”

松江府尹也知刘钰风格,见刘钰这么说,知道是在让一众这些天等的心焦的商人们放心,遂配合道:“既是给陛下办事的,自然要先公后私了。国公请便。”

又听刘钰说还有些事,事有轻重,便知道刘钰说的就是十一税的事。也不知成是没成。

心里倒不似这些商人般忐忑。

成了固然好,不成也没什么。

又闲说了几句后,松江府尹自带着人先行离开。

一众商人果然被刘钰这几句话搞得心花怒放。

如今谁不知道兴国公是皇帝身边大大的红人。

虽然听起来,这差事倒有点像是前朝的税监、矿监。

但毕竟不是太监,而是军功勋臣。

皇帝叫这么个军功勋臣来管工商,看来这西洋贸易公司的事,已是成了。

即便不说成不成的事,这一次朝廷的态度,也让之前流传的诸多谣言不攻自破了。

最贱的商人,能得这么一个勋臣监管,而不是太监,已是一个重大的信号了。

几个领头的见状便准备请刘钰赴宴接风洗尘,刘钰却直接问道:“接风宴准备了?”

“回国公,早就备下了。”

刘钰道:“吃饭倒不急。我点一些人的名字,先随我去谈些事。没点到名字的,先去宴席那等着就是了。”

说罢,雷厉风行地拿出一个小册子,当即就点了六七十个人的名字。

这六七十七个人,都是这些年出了名的豪商,也算是商人中最顶尖的那一拨了。

商人是否顶尖,有个非常简单的评价标准:身家。

这些名字一点完,剩下没点到名字的,难免怅然,心道自己终究还是不够格。用兴国公之前常说的话,这便叫“开小会还不够格,会越小,事越大”。

但这种事,也没得别样情绪。身家不够,就是不够。

也有些心态豁达的,心道虽没开小会的资格,但比起这接风宴都没资格参加的,不还是强吗?

那些被点到名字的,一个个心里窃喜,只觉得这是被兴国公认证的“豪商”。

若是被朝廷认证,可能会害怕,觉得这是被认证的大肥猪。

兴国公这十余年的信誉名声在这摆着,与朝廷认证的担忧还是不同的。

这些商人也和刘钰打了不少年的交道了,知道刘钰的一些奇怪心态,也知道刘钰要做事的时候不喜欢磨蹭。

应声之后,赶忙上了各自的马车。这些马车在商人眼里不豪华,但知道刘钰喜好的风格比较“古怪”,所以故意搞得好像非常机械感一般。

至于坐轿子的,一个没有。

纯粹的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因为在场的人都知道,如今的南洋都护,以前是刘钰的奴仆伴当,但刘钰却让他做人。

由此一事,自有人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与西洋无关,自古坐轿子就被一些正统士大夫视为陋习。

王荆公就说过,“自古王公虽不道,未尝敢以人代畜也”。坐轿子在传统文化里,本就是把人当畜生的无道之举。

既有了如今从奴仆到都护的故事传闻,专门分析如何“上有所好、下必效焉”的人,当然不肯坐轿子。

至少不会当着刘钰的面坐轿子,没事找事。

大顺特殊的对外贸易环境,使得这些猴精的商人都明白:对外贸易还要靠朝廷做后盾,让兴国公看着不爽了,发财的机会就没了。

既是兴国公不喜欢人坐轿子、又有颇为古怪的审美观,自然是假装一下,也不费劲。

不但是轿子,有些人还故意买来旧式的提水蒸汽机,不伦不类地放在精美的江南园林里。

平时用东西盖住以免影响美观、刘钰或去的时候就可劲儿烧煤冒烟,甚至无聊地用来提水。

旧式的提水蒸汽机,除了那几个大船坞外,最多的地方就是松江府——但意义,和门口的石狮子、园子里的假山一样,摆件。

刘钰也不是不知,明知道这就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但他也乐的如此。哪怕假装呢,也比不假装也强。

这样一群投其所好的豪商各自上了马车,很快便到了宴会旁边的一座砖石结构的建筑里。

等人都到齐了,刘钰直截了当。

“西洋贸易公司的事,已经成了。你们先别忙着高兴,不是说还有不好的消息,而是一会儿接风宴上再高兴。”

“还有个事,要和你们说说。在我看来吧,也是好事。我听听你们的意思。”

等这些商人忍住了兴奋后,便将漕米的事,简单的说了说。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事情也就是这么个事情。我读书不多,但也知道,王荆公当年搞青苗法,就是因为面向小农。哪怕现在,疑惑将来,这种小额的贷款,也很难做,而且动辄还不起,又难监管。”

“是以,这种事,和贸易公司不一样。”

“贸易公司,那是十两不嫌少、百万不嫌多。”

“可漕米种植园这种事,最好还是找有实力的承包。出了事,也好管;不出事,也好监管。”

“六万两、五万石米一股。没有小额的。”

“所以我也根本不找他们,只先找你们。如今事情你们也知道了,说说吧,觉得如何啊?”

这几十个人听完,一时间全愣住了。

不是被吓的。

而是这个消息有点过于好,像是假的。

好半天,和刘钰最早熟识的林允文问道:“国公……这事儿……这个,或许朝廷里有人不知道价,但国公肯定是知道的啊。南洋买米,若是量大,五钱银子也买得到。”

“朝廷给的一两二钱的价……若是别人,我们自然窃喜。可国公哪能不知道价?这……这……”

这了半天,也没好这出什么。心里想的是只听说朝廷吸血的,何曾听过朝廷放血?

刘钰笑道:“废话,这有什么不正常的?盐商和这个啥区别?朝廷既能有盐商,为啥不能有米商?”

“你觉得朝廷赔了,朝廷还觉得赚了呢。”

“你们在这装什么不懂人间事?又不是不知道。一年600万石的漕米,中途沉没、丢失、进水、耗损、龙王爷收了、纤夫吃了等等,加在一起一年得收三五千万。”

“如今600万就能解决,当然朝廷赚了。朝廷又不是商人,哪能只考虑钱?”

“再说了,朝廷这里面不还有个下南洋的考量吗?谁让你们去买了?让你们去办种植园。”

饶是这些人信赖刘钰,也见刘钰说出朝廷真正的目的,但还是感觉有些不太真实。

“国公,我们也知道,这南洋一年三熟、四熟。爪哇土地也是肥沃,连富光之前不就是在那做种植园的吗?”

“朝廷……朝廷难道不用这钱屯垦?好像,这也更省钱才是?这等好事,怎么能落在我们头上?”

刘钰嗤的一声笑出来。

“屯垦?”

“还是借王荆公青苗法的事,跟你说说。你说,民间借贷,还不上,卖儿卖女还债正常不正常?”

这些人想都不用想,纷纷点头。

心道这有什么不正常的?

卖儿卖女算啥,卖自己的老婆还债的都有。

刘钰又道:“那要是朝廷放青苗法,还不上钱。朝廷逼着百姓卖儿卖女、朝廷去扒房子抢地,正常不正常?天下能接受吗?”

“呃……”

只一句话,让众人都沉默了。

“朝廷官办屯垦,能办成什么样,朝廷自己心里没数吗?前朝搞军户田,搞到最后,搞成一群乞丐。”

“以史为鉴、以史为鉴,宋朝肯定以唐朝的史为大鉴、本朝自是以前明的史为大鉴。”

“到时候整的百姓起义,反抗的是朝廷!”

“包给你们就大不同了。你们压榨的太狠,他们也只是恨你们,朝廷还可以出面调解一下。终究,朝廷是好的,你们是坏的,反你们,不反朝廷,对吧?”

“你们刚才说连富光,他连富光最知道南洋的事了。当年糖厂奴工的事,你说朝廷为啥能让归义军归顺朝廷?”

“要是那糖厂是朝廷官办的,就办的那些事,还归义呢,忠义堂早他么改名聚义厅了!”

(本章完)

第84章 请别死第596章 好人我来当 坏人你来做第216章 军改构想第1414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五)第536章 为什么是锡兰(下)第1328章 有格调的小圈子(下)第689章 建议投降第1216章 轮台之思(三)第663章 推诿第503章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797章 为跑路做准备第68章 决心第10章 找茬第424章 卧薪尝胆还是毫无骨气第1393章 泡沫第1468章 最后的闹剧(十五)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动物(中)第246章 探险队第731章 毫无组织第248章 锁链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1415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六)第771章 难以触摸第264章 金刀计第939章 自觉(一)第816章 大事成矣(三)第244章 拱火之书第784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一)第362章 治标治本二选一第1216章 轮台之思(三)第1247章 钻石湾屠杀(三)第1249章 钻石湾屠杀(五)第427章 日本兴废,在此一举第977章 猜疑链(下)第1059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三)第714章 归义军(上)第1043章 新危机(上)第864章 相对的仁义第743章 巴达维亚新政(四)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254章 聚成大猪圈方便割肉第988章 拍马屁(上)第516章 南进之前定北疆(下)第1039章 大获成功(四)第1413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四)第1434章 “太空歌剧”第503章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第525章 不敢杀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398章 主心骨第181章 监狱船第1255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一)第1373章 里病外治(九)第601章 逃不过的对法宣战第1236章 三战定印度(三)第751章 表演战(一)第632章 贵圈真乱第59章 四兄弟第539章 带紧箍咒的好汉(上)第1365章 里病外治(一)第1481章 临别告诫(七)第245章 垂钓第1308章 死与复仇(二九)第1225章 开战(四)第140章 错路第394章 军费第1470章 最后的闹剧(十七)第629章 西进南下,互为信任第1014章 表彰大会第662章 废丞相 设内阁第565章 制礼第914章 南洋大开发(九)第1286章 死与复仇(七)第646章 亮相带来的思维改变第870章 “不正当”竞争(二)第993章 直钩第569章 金钱操控舆论第327章 第四把锁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681章 隐喻(下)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四)第586章 中转港第415章 愿天下无有武穆三闾第285章 黄淮患第532章 巴达维亚“苏丹”的理解能力第474章 屎里掺饭第790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七)第580章 同样的荷兰人,不同的态度第758章 表演战(八)第1023章 割裂(一)第1196章 木牛流马(三)第1465章 最后的闹剧(十二)第959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五)第1043章 新危机(上)第694章 做给百姓看第1345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五)第298章 道德绑架第750章 卧榻之侧(下)第434章 恶心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