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二)

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二)

法扎克莱说笛福就是个写小说的。

可能或许真的不懂贸易和经济。

但笛福的眼睛看到的事实,就是在东方贸易之下,伦敦、诺维奇等传统呢绒纺织工业区,急速衰落,大量的纺织作坊破产、大量的工人失业。

而在东方棉布禁止法令生效之后,这几个地区的纺织业确确实实又恢复了活力,大量的工人重新找到了工作。

法扎克莱是东印度公司的高级雇员、500磅以上的中高级股东,他当然站在公司的角度来看英国国内的政策。

笛福挨骂,是因为印度和大顺的棉布。

斯威夫特被他骂,则是因为大顺的茶叶——公司希望降低茶叶关税,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但议会给否了,拒绝了东印度公司的提案。斯威夫特在其社论中,辛辣地讽刺了东印度公司,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而这个提案,是当年瑞典东方公司改组时候,英国东印度公司给刘钰的承诺,以获取刘钰放弃和瑞典合作的价码。

但这个承诺,并未达成。

现在,后果已经浮现。

法扎克莱不傻,英国公使也不傻,伴随着商馆被查封、商船被扣押,以及大顺大张旗鼓组建西洋贸易公司这件事,他们当然知道这是大顺在搞不正当竞争。

问题是,凭什么大顺与荷兰合作?

而不是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合作?

挨了一巴掌之后,东印度公司先反思了自己为什么挨打。

既然鸦片问题显然就是幌子——早不管,晚不管,在本国西洋贸易公司组建的时候管?

那么得出的结论,就是国内的政策不利于贸易,使得英国东印度公司并没有为中国的出口创造最大的价值,所以中国方面才选择了与荷兰合作而不是与英国合作。

为什么英国东印度公司并没有为中国的出口创造最大的价值呢?

因为英国国内奇葩的关税保护、以及更加奇葩的茶叶高关税制度。

为什么英国会有棉布的关税保护?

因为英国的工业资本家“寡廉鲜耻”,为了自己的利益非要搞工业,不让英国人民穿上更便宜、更好看的印度和中国棉布。

所以,逻辑是这样的:

如果英国放开关税,那么凭借英国的舰队力量、对大西洋贸易的控制权、北美殖民地,东印度公司就能从中国进口现在二十倍的棉布、三十倍甚至一百倍的茶叶。

这么大的贸易额,再凭借英国的海上力量,摧毁荷兰、瑞典、丹麦的东印度公司,全然垄断东方贸易品。

大顺还敢轻易断绝和英国的贸易?

会把大顺逼到主动去欧洲开辟贸易吗?

这不是国内那些工业资本的错,是谁的错?

当然,这种事,理论上是有两种解决方法的。

其一,改变英国国内的政策,签订《中英友好通商条约》,敞开关税,大肆购买大顺的货物,增加中英友谊。中法之间的友谊是不会长久的,因为法国有自己的工业,而且很多和大顺冲突,包括瓷器和丝绸。

其二,舰队堵在大沽口,攻下紫禁城,摁着天朝皇帝的脑袋,逼着大顺断绝与瑞典法国丹麦葡萄牙西班牙普鲁士奥地利的贸易,只能和英国贸易。不同意就给一巴掌,打到同意为止。

然而,理论和现实,总是相差过远的。

所以,理论上的两种解决办法,实际上只有一种解决办法。

因为……东印度公司现在超过一半的利润,来自于茶叶、瓷器、丝绸和大黄。

在大顺借鸦片问题搞“不正当”竞争的情况下,不要想着靠道理说服大顺,也不要指望去抗议说鸦片走私的船和东印度公司没有法律关系就逃过一劫——这一点,法扎克莱非常清醒——所以,唯一的补救方法,就是给大顺足够的承诺,让大顺认可英国贸易的潜力,从而不会把他们驱逐。

现在的东印度公司,既不是拿到印度之后收土地税的东印度公司,也不是英国已经爆发了工业革命且孟加拉大饥荒之后印度本地纺织业崩溃时的东印度公司。

而是一家利润和中国息息相关的、标准的买办公司。

而这,也意味着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现在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拿去年来到中国的一艘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来说。

这艘商船,来到中国,携带了英国的绒布3533长匹,成本价,也就是在英国的采购价,是62000英镑。但在中国销售之后,所得白银,是167000两白银。

算上英镑和库平银两的兑换币,利润率,亏损11%。

还有26600短匹的长厄尔绒,成本价,61000英镑。销售之后,所得白银,是18万两,不算运费,弄个平,亏损才3%。

大顺唯一大量需要呢绒、且不会赔本的的地方,是海军,但海军的呢绒都是买法国的。

本来为数不多赚钱的,是从明古鲁和印度弄来的铅和胡椒,但问题是伴随着大顺下南洋,自己控制了铅、锡、胡椒,现在这些东西也不挣钱了。

呢绒赔钱,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里面,牵扯到东印度公司和英国纺织商的关系、牵扯到议会讨论、牵扯到东印度公司要履行的销售义务、牵扯到没有那么快拿到现金不得不走三角账以货抵账等等,这个不提。

只说一家公司,卖本国货不赚钱甚至赔钱、买外国货才赚钱的情况下,被断绝买货渠道,会怎么样?

偷偷搞的鸦片贸易,为的就是搞到现金。法国还有美洲人参能换货,英国除了鸦片还能拿出什么?

大顺是吞金兽,只吃金银铜和一些奇葩货物。

这便是刘钰用人参挑唆英法在北美开战如此顺利的重要因素,也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悄悄搞鸦片走私的原因。

东印度公司周转的利润,急切需要中国货物运回去盈利。

现在竞争已经很激烈了,法扎克莱不久前得到消息,连普鲁士这个海上弱鸡,都被腓特烈二世授权组建了“埃姆登普鲁士王家江苏中国亚洲公司”。

这种情况下,国内还各种掣肘,还不放开棉布关税和茶叶关税,公司的资金周转已经相当困难了。

一旦被大顺打击贸易,会怎么样?

而这一切的根源,不还是因为英国东印度公司不能给大顺带来足够的出口额吗?

若东印度公司对英国政府没有怨气,那反而是见了鬼了。

东印度公司当然不知道刘钰对英国反感的真正原因,但却大约猜到了刘钰没有选择与英国合作、而是选择与荷兰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英国的纺织业工业资本家、以及本地的贵族圈地养羊的农业地主,他们的实力足够强大,都能出台棉布法令,也能逼着东印度公司不得不买一些英国呢绒——比之被自己的商业和金融资本毁掉工业基础的荷兰,不可同日而语。

法律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

东印度公司的这点商业资本,不是英国国内的工业资本和土地资本的对手。而荷兰的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能把荷兰的工业资本打的抬不起头。

这就是两者命运的区别,也是两者一个可以和大顺合作、一个被大顺打压的原因……之一。

在法扎克莱看来,如果英国放开关税,最多三年时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能毁灭英国的羊毛纺织业,并且彻底摧毁刚刚起步的棉纺织业。

一旦将其摧毁,公司只是买大顺和印度棉布的利润,就能让公司资产翻几番。

而且,也将极大地提升在大顺这边的价值,使得大顺不敢轻易打击英国东印度公司,怕影响本国出口。

如果这样,这完全就是一个可以谈判的筹码了——以英国的舰队力量,控制大西洋要道,打击各国的对华贸易,从而让英国东印度公司成为对华贸易额最大的那一家。

在确保控制了东方贸易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就有了和大顺谈判的筹码:垄断市场,以关闭市场来恐吓,也是一种谈判筹码。甚至可以让大顺默许东印度公司走私鸦片。

你要是不买我的鸦片,我就不买你的丝绸棉布。虽然不可能做,但最起码可以拿出来谈判了。

现在,谈什么?

连筹码都没有,有什么可谈的?

你英国东印度公司不买茶丝瓷棉,自有荷法瑞丹普葡买,缺你一家吗?你现在买的茶叶,连丹麦都不如,你有什么资格提条件?

法扎克莱当然准备要立刻前往澳门,求见刘钰。英国公使可能也要前往扬州,请求见皇帝,但皇帝是否同意就难说,总归见刘钰还是简单一点。

他也根本不准备扯什么那些程序上、理论上英国东印度公司无罪的借口,他知道这样只会激怒大顺。

他是准备求饶认错,可以认可被罚一笔钱,可以确保日后严加管控鸦片贸易,可以写保证书。

但问题是,仅仅这些,足够让大顺回心转意吗?

是否,还要给出一些承诺:请先不要打压英国东印度公司,且观后效,公司有办法游说议员,放开茶税、棉布税、瓷器税?

这,正是法扎克莱拿着一个死人、一个爱尔兰托利党指桑骂槐的原因。

他希望英国公使能够正视且郑重地看待此事,并且抓住这件事的根源,从国内解决。

而不是试图单纯地讲道理。

公理战胜强权的世界,现在并不存在。

而且英国现在也没有制定公理、就说鸦片合法的实力,连打个西班牙的美洲还费劲呢,哪能让“公理”覆盖到东亚?

所以,他很郑重地向公使说道:“公使先生,请相信我。这件事想要真正解决,不在澳门,也不在紫禁城,只能在威斯敏斯特宫。无论如何,请您将中国的情况,详细且细致地传回伦敦,让他们清醒一点,不要产生诸如詹金斯的耳朵这样幼稚且可怕的想法。”

(本章完)

第128章 得分点和槽点第614章 两封信(下)第109章 我们不冤,国子监诸生冤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86章 外交讹诈第584章 都是生意(下)第292章 工具人瑞典第622章 大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三)第687章 帮助盟友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42章 有用的屁话第1035章 修补者的绝望(下)第140章 错路第1241章 三战定印度(八)第565章 制礼第971章 割袍(上)第617章 许愿第857章 决心第580章 同样的荷兰人,不同的态度第373章 强盗逻辑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1507章 终章 九三年(廿五)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1101章 工业革命(十四)第323章 假公正第855章 短暂当人(上)第935章 绑定(上)第273章 巴达维亚的必然(下)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106章 喊最响的口号第954章 钓鱼第55章 说服第53章 选择第274章 娘家舅舅第1375章 凡尔赛和约(二)第790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七)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281章 专业行贿第272章 巴达维亚的必然(中)第761章 荷兰灾难年(一)第366章 模式选择第641章 前科第369章 我不是谁第212章 为什么要学习第995章 娴熟第137章 泽被后世的遗产第1458章 最终的闹剧(五)第1226章 开战(五)第690章 锡兰的双重属性第1237章 三战定印度(四)第196章 呆若木鸡第1198章 木牛流马(五)第786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三)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805章 从道不从君第1510章 终章 九三年(廿八)第1134章 只想当狗第975章 猜疑链(上)第849章 威望(下)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246章 探险队第663章 推诿第629章 西进南下,互为信任第431章 主战者皆国贼也第629章 西进南下,互为信任第1511章 终章 九三年(廿九)第1487章 终章 九三年(五)第92章 钦定?第1002章 献礼第559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第774章 被盟友坑的法兰西(下)第992章 最后的盐改配套政策第1101章 工业革命(十四)第228章 尝试外交第688章 三个人,一个印度第1165章 备战(四)第1383章 凡尔赛和约(十)第621章 大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二)第418章 诸君免送第565章 制礼第256章 优劣第993章 直钩第669章 分赃大会(六)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745章 巴达维亚新政(六)第298章 道德绑架第250章 欺瞒第132章 新型宗藩关系第1251章 复辟的代价(上)第1480章 临别告诫(六)第1257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三)第861章 哄一哄第1232章 开战(十一)第868章 我是来监管你们的(四)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1197章 木牛流马(四)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国是最美的第771章 难以触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