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七)

第896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七)

刘钰说的如此“有道理”,法扎克莱却用在中国生活多年的经验,下意识地在脑海里冒出来一个成语。

南辕北辙。

心道你一边说对外贸易换来一堆白银是国民财富流失。

一边却又大张旗鼓募股千万两组建西洋贸易公司。

这何异于一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驾车呢?

你的话,当真是一句不可信。

固然,我们英国是没有什么值得你们用白银买的东西,白银在这种“不平等”的国家贸易里,对大顺而言确实不是有效的国际货币。

但,难不成荷兰就有什么值得买的?

只怕你们不但不反思用你所谓的“国民财富”换取一堆“没用的”白银,还要变本加厉加大走私力度哩!

他这一瞬间的情绪,很明显地在脸上表现了出来。

刘钰这些人察言观色的本事学了不少,加上他说的这些话……他自己都不怎么太信,这是标准的立靶子自己打。

把重商主义,扭曲成重贵金属主义。然后再把他自己用重贵金属主义伪装的重商主义批判一番。

见法扎克莱如此颜色,刘钰也不急着让他立刻相信,而是又道:“当然了,民众的普遍认同,是货币流行的基础。但是,我说朝廷觉得,有些事必须要变,甚至可能要恢复纸币,当然知道推行困难,然而却不得不做。”

“你们英国有拥有发钞权的英格兰银行。日本有石见银山。西班牙有波托西银矿。奥地利有施瓦茨银矿。法国也有约翰劳推行的纸币。”

“可天朝有什么呢?既没有大银矿,也没有大金矿。国家不能控制货币,对外贸易完全成了天朝的发钞银行。”

“从前朝中期开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交替进行。三十年战争,白银输入锐减,立刻就出了大问题。战争结束后,米价又开始腾跃,折银比例节节降低。”

“若将天朝如今的白银岁入折合粮食,看似比之前朝多得多,可实际上折算之后和前朝的岁入差毬不多。”

“然而,这几年物价又基本稳定。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这话说的真真假假,但也不是无稽之谈。

大顺实际上只有理论上的发钞权。

至少,在云南铜矿开发之前,连铜子、通宝这样的钱,都得看日本那边的脸色。有段时间没有日本的铜,铸钱都是问题。

铜都如此,更不用提金银矿,天朝更缺。相对经济体量,本国那点金银虽也不少,但肯定不够。

天朝的白银货币化,纯粹是国际贸易发展、东西方贸易导致的。若没有东西方贸易,要么纸币配铜钱、要么仍旧是实物税配丝绢做钱。

刘钰说,对外贸易是大顺的发钞行,从理论上讲倒也不能算错。

这些问题,对于经历过20年经济危机,经历过牛爵爷改革币值金本位的法扎克莱而言,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刘钰最后提出的那个问题,让法扎克莱从一开始觉得刘钰纯粹是“Stank tones,fun of foolish talk”,渐渐思索又觉得貌似确实“国公高见”。

最后的那个问题,实际上是个很简单的经济学问题。

在大顺每年巨额白银顺差是个不可辨驳的事实前提下,大顺的物价却保持基本稳定,这证明什么?

简单地、粗糙地讲,证明每年进入大顺的巨额贸易白银,和大顺手工业品的增长速度基本持平。

法扎克莱明白刘钰说的潜台词是什么。

如果,有一天,对外贸易出了什么问题,大量的白银不再涌入大顺,而大顺的手工业增长率维系不变,会带来什么问题?

显然,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今天能买10斤米的白银,放到地窖里存着,明年就能买12斤米、后年可能买15斤米。那干嘛还花钱呢?那干嘛还投资呢?你投资的回报率,跑得赢白银升值吗?

有资格花钱的,岂不是都把银子窖起来,不去花钱了?那必然要出大问题的。

法扎克莱经历过欧洲的通货膨胀,也经历过短暂的通货紧缩,各种奇怪的问题在20年席卷欧洲的经济危机中——包括不理性的狂热投资、股票违背任何经济学原理的暴涨——都已经上演过了。

他好像能够理解刘钰说的“我是官,你是商,思维方式不一样”是什么意思了。

如果大顺真的出现了类似的白银货币问题,这么大的国家,肯定是要出大事的。

而大顺,又确确实实没有发钞权。

云南铜矿的那点铜,用于发钞,跟不上这几年暴增的经济增长。

一旦对外贸易这个“大顺央行”不发钞了,大顺的经济就要出问题。

“公爵大人,您虽然讲的有道理,但却不是未雨绸缪,而更像是杞人忧天。天若塌了,自然要灭亡,这么想是一点没错的。可现实是天怎么会塌呢?”

“贵国的海外贸易,怎么会赚不到白银呢?”

刘钰摇头,叹了口气道:“世上万物皆无永恒,贸易优势更是如此。我是去过欧罗巴的,考察过里昂的丝织工厂,也见过梅森的瓷器,更研究过欧洲各国的棉纺织产业发展。”

“我对将来,并不乐观。尤其是英国,拥有十三殖民地的上等棉花,又搞出了飞梭和混纺技术……技术暂时不会,总可以学。将来一旦赶上了,天朝的大量出口还能延续下去吗?”

“你要知道,文明交流会带来技术爆炸的。不可能永远防住瓷器技术偷窃、茶种外流、提花机等器具被人私自出口等问题。”

“曼彻斯特的棉麻毛混纺品,如果质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是不需要在价格上完全和松江布持平的。”

“关税、运费、资金周转、天朝的利息年息,这些都使得曼彻斯特的棉麻毛混纺品,只需要天朝棉布130%的价格,就可以让天朝棉布彻底卖不动。”

“那一天,现在当然不至于。可十年后呢?二十年后呢?三十年后呢?”

“况且,任何一个清醒的、有政治头脑的人都明白,欧洲的这一次战争尚未结束,下一次战争就已经开始酝酿了。海上矛盾、神罗内部的矛盾、殖民地矛盾,这次战争一个都没有解决。”

“一旦再有一场不亚于三十年战争的大战,天朝出口锐减,白银瞬间通缩,天朝怎么办?”

“我是官,是朝廷大员,白银在我眼里只能是货币而不是财富。你认为,这还是杞人忧天吗?”

“朝廷,或者说政府,关系的是屹立不倒,是稳定,是延续。而不是去关注今天棉布的利润是多少、明天香料的利润为几何。”

法扎克莱对此十分赞同,他已经渐渐明白了刘钰说的“官、商”之别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虽然大部分是刘钰希望他理解的意思,但这种理解至少还是有能讲得通的道理在里面的。

法扎克莱也不认为自己有很强的政治头脑,但对刘钰说的下一场战争正在酝酿、现在就算停战也只是一场各国舔舐伤口的休战这个问题,颇有同感。

公司肯定要和法国在印度继续争夺的,这毋庸置疑。

北美、加勒比、非洲的矛盾,一点不比法国亚洲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矛盾小,这也不是什么秘密。

而且刘钰说了一个在东印度公司看来非常可怕的场景,那就是伴随着各国的技术进步,使得各国的商品价格在扣除了关税和运费之后,趋于相似。

对一家英国的贸易公司来说,英国货比中国货便宜也好、英国货比中国货贵也罢,都是可以接受的。

东印度公司可以接受曼彻斯特的棉布,比松江府的棉布便宜也更好,打的松江府的织工一个个饿死在家里。

也能接受松江府的棉布比曼彻斯特的棉布更好,打的曼彻斯特的织工一个个去北美种植园当契约奴。

唯独不能接受松江府的棉布和曼彻斯特的棉布,彼此价格在互相的八成左右。

在国际贸易的资金动辄以一年季风为周期的时代下,按照英国的利息水平,八成左右其实就没啥赚头了。

这种情况是否有可能出现呢?

法扎克莱虽然内心对刘钰的每句话都很警觉,担心刘钰又在诈他,搞各式各样的欺骗。

然而刘钰说的这些话,都是正确的实话。

没有谎言,没有诈术,顺着这个思路去思考,的的确确就能得出和刘钰一样的结论——只要脑子正常。

刘钰在制造焦虑。

只是制造焦虑的他,本身并不焦虑。

却用一种道理上必然焦虑情绪,把焦虑传递给别人。

法扎克莱站在公司股东的身份角度,很容易就接受了这种焦虑,不得不去考虑公司的未来。

在大顺下南洋这件事之前,各国东印度公司不会产生过多的焦虑。可以互相对抗、可以互相使诈。

但从未有人想过,一个偌大的、资产上亿的、延续百余年的、在金融市场可以影响阿姆斯特丹股交所的巨型公司……能在一夜之间破产、倒闭、一无所有。

至少,在大顺下南洋之前,人们会想荷兰东印度公司可能欠债、可能某年不能兑付足够的股息、可能会出这样或者那样的财政问题、可能会出现董事会的内斗。

却从未有人想过,曾经那个跺跺脚欧洲贸易都要抖三抖的巨型公司,在短短半年之内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直到这一刻,欧洲很多商人才恍然大悟:

原来,荷兰东印度公司给人们带来的这种稳固的感觉,只因为不远处的那头巨龙,之前一直睡着了。

当巨龙沉睡的时候,并且拿刀子戳两刀都不醒、只是扭扭身子的情况下,人们分析问题的时候就会潜意识地觉得这东西死了,就是个背景板。

就像所有人考虑问题的时候,都不会去考虑太阳万一熄灭,我这件事还不能做成一样。在太阳从未熄灭过、几千年来每一个明天都会照常升起的常态,让太阳的存在成为了某种背景板。

之前的天朝也是一样。

对各种各样的东印度公司的各种市场信心,也是源于天朝只是个背景板的前提。否则,没有人会对荷兰东印度公司有信心:这么大的利润,旁边就是一个上亿人口的大国,正常情况下怎么会有金融信心?怎么会募集到足够的股票?怎么能发行债券还有人买?

二十年前,这头巨龙忽然一下子醒了。于是,瑞典东印度公司不得不容纳半数的中国股份、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夜之间崩溃。

这种焦虑从中瑞合作开始,到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夜崩溃达到顶峰。而焦虑的背后,就是不能再把天朝沉睡当成太阳照常升起一样的常态。

这就好比,假设欧洲人现在于大顺周边发现了巨型的、堪比波托西的金银矿。这时候,开矿的说发财了,要在欧洲募股。如果天朝是醒的、并且欧洲人的思维认可了天朝是醒的,那么这个矿要是能募股到一个银币,便可以自信地说这一个银币绝对是托。

之前欧洲投资界对荷兰英国等东印度公司的市场信心、投资信心,只能证明一件悲哀的事实。

从他们来到东南亚的那一天、并且香料最高得到过1400%利润的时候仍旧获得了大量投资的那一刻,整个欧洲都在潜意识里认为,天朝是死的、睡着了的,并且将此作为常态且认为不可能醒过来。

(本章完)

第131章 以霸道 兴王道第1058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二)第439章 回援第865章 我是来监管你们的(一)第665章 分赃大会(二)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国是最美的第420章 奇袭第1144章 最后的布置(五)第626章 纵横家的舞台第937章 老走私贩子的见识第790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七)第542章 恶毒第506章 举着复古的大旗往前走第1458章 最终的闹剧(五)第497章 急躁第609章 最后的集权尝试第1334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五)第699章 身份的转变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1489章 终章 九三年(七)第1093章 工业革命(六)第997章 量身定制第1465章 最后的闹剧(十二)第989章 拍马屁(中)第1458章 最终的闹剧(五)第259章 雷声大,雨点小第167章 论迹第1378章 凡尔赛和约(五)第877章 辩经的着力点第1203章 木牛流马(十)第603章 生产垄断 市场垄断第1210章 全是好处,没有坏处(中)第1225章 开战(四)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二)第610章 天选之子第1117章 传承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715章 归义军(中)第1389章 凡尔赛和约(十六)第104章 浩然正气第1168章 备战(七)第87章 混乱 曙光第1358章 国富论(一)第1031章 显学胚子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1489章 终章 九三年(七)第1285章 死与复仇(六)第1474章 最后的闹剧(廿一)第1319章 施加神圣性(中)第1245章 钻石湾屠杀(一)第1287章 死与复仇(八)第520章 科班与草莽第628章 感性理性都不想敌对第1175章 启蒙跃进年(上)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调过低第1168章 备战(七)第560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第733章 朋友第341章 朱子阳明第27章 临行第149章 胆子这么小,还想当军官?第947章 欧洲贸易区(上)第509章 回报率第1379章 凡尔赛和约(六)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1176章 启蒙跃进年(中)第255章 两制第930章 觉醒(二)第1429章 王谢燕,百姓家(中)第1075章 恶龙残影(十)第778章 艰难的第一步(中)第412章 自我意识(上)第1490章 终章 九三年(八)第3章 出事了第736章 机遇(上)第349章 死国矣第1357章 英国的总崩溃(六)第1010章 另一种表达第753章 表演战(三)第685章 试试看第1208章 洋务运动式思维第889章 东学西渐的诡异产物(下)第947章 欧洲贸易区(上)第1136章 近代的门槛第826章 海牙惨案(三)第3章 出事了第1488章 终章 九三年(六)第626章 纵横家的舞台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113章 小人哉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119章 昂贵的马屁第688章 三个人,一个印度第1196章 木牛流马(三)第414章 找出路第189章 虚张声势第530章 打渔杀家第1498章 终章 九三年(十六)第492章 安天下 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