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三)

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三)

【1月16日。上海。阴。冷。】

在讨论正事之前,我们还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商馆的正常运转出了问题。

很多雇佣的中国人为我们工作——我们向来都雇佣一些本地人,当年在日本的时候也是雇佣当地的武士在商馆工作。然而同样的问题也再次上演。

就如同当年日本国对我们表现出冷淡态度的时候,很多在商馆工作的武士另寻他路。这里的中国人也一样,包括我们的中国厨师,他们都传闻我们犯了大罪,可能会把他们株连。

而对厨师来说,中国有句话,叫三年大旱饿不死厨子。他从不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在商馆工作只是因为我们给的银币比别处多。相对于可能要被株连的风险,多出的银币并不值得他冒这样的险。

之所以之前没有走,因为他们知道我去了澳门见那位公爵。在他们看来,或许我会成功。然而等我回来,在门口监视我们的士兵并未离开,他就知道我失败了。

我尽可能和他讲清楚,我们现在只是“嫌疑犯”,而不是已经确定的罪犯。他将信将疑,不得已,我又许诺给他每个月涨几个银币,他才同意留下。

一些往我们商馆送补给品和蔬菜水果的商人,鉴于门口监管的士兵,他们也不敢随意进出,怕惹麻烦。

好在,当地的官员和我有一些交情。我请求这位官员出面解决,送了三瓶威士忌和一些上等的长厄尔羊绒布给他,并且攀谈起当年的交情。这才得以解决。

我和这位善良的、通情达理的官员之间的交情,要追述到很久以前了。当时那位公爵大人还不是公爵,这个官员当时只是在海关负责一些特殊的审查和统计工作——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那位公爵大人提前派来统计各国东印度公司的进出口货物量、规模、种类的。

这个官员当时问我,说是公爵大人讲过一个牛顿被苹果砸的故事。他想知道,苹果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什么味道?并且愿意出一笔钱,搞一些苹果树。

公司特意运来了一批上好的果木苗。实际上,中国人现在吃的苹果,都是公司带来的果木苗。

一批被种在了纬度适宜的文登州,栖霞山。那里是血腥公爵起家的地方,在那里很有威望。另一批被尝试种在了苏北地区的一些河流泛滥留下的荒地中。这两种苹果我都尝过,不得不说,栖霞山的苹果比苏北的苹果好吃多了。

只是,苹果的交情,只能保证我们的补给不会被切断,却不足以保证我们的贸易能够继续。

他们把这一次美洲和欧洲作物的流入,称之为“第二次张骞凿西域”。这种物种交换从前朝就已经开始,不过苹果对他们来说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今天我又谈起来苹果的交情。

那位官员说,如果我们送来的是玉米、南瓜、番薯、土豆之类的东西,或许能够让朝廷对我们更好一些。朝廷首先要保证百姓吃饭,不是吃上苹果,而是一天能吃三顿饭。

他说我们从一开始就走错了路,如果前朝时候不以传教或者强制贸易为要求,而是读懂中国的需求,献玉米、番薯、土豆等新谷,献祥瑞于陛下,解天下之饥荒,只怕贸易早就开启了。

哪怕不献新谷,而是献如狮子、长颈鹿、鸵鸟之类的异兽,一样可以。

我对此表示赞同。的确,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明白这个帝国的行事逻辑,用我们的习惯思维来套用这里,所以不断地遭受着失败。

但是,机会已经过去了。

那位官员和我小酌了几杯,酒后他说,我们已经错过了一次机会,要做的不是去后悔,而是去吸取教训,避免下一次犯同样的、只是形式不同的错误。比如看到刀刃去摸一下出血了,下一次看到剑刃觉得这不是刀刃于是又摸了一下,那就是不知道总结事物的规律了。

和明显,这也是一个新学系,或者他们朝廷里称之为新学党的。

他们的思维方式很诡异。他也只是个算不上大的官员,像他这样思考问题的人,已经很多了,而他不是最优秀的,所以只能在这种地方做个六政府编制外的特殊的小官。

我对他的建议表示感谢,但我知道自己无能为力。

他的意思是,朝廷想要芝麻,你却送个西瓜,这就不对。朝廷想要新谷异兽,我们却送来宗教和呢绒,这当然也不对。

送礼和讨好别人,要以别人的需求为准,而不是自以为是。

但,我想了想,觉得这很难。

如果说,在之前,献新谷、异兽等祥瑞,是朝廷想要的。

那么,现在他们想要什么呢?

我想,他们想要的,就是一些技术,航海钟之类的东西。

这是公司能力之外了。

我仿佛开玩笑一样地说,现在什么东西能打动朝廷呢?

他说,钱。因为他觉得朝廷有新气象,皇帝陛下是要做千古功绩的,这就需要钱。然后他说我们公司不但送来的钱少,还走私鸦片,当然毫无价值。

我笑着说如果鸦片能够合法贸易,征收关税,不就有钱了吗?

他却说,但凡是地里能长出来的东西,就不存在靠关税赚钱的可能。中国要的,只有地里长不出来的东西。他反问我说,从北极到赤道的纬度、从雪山到峡谷的高度,从西域黄沙到江南水乡,从白山黑水到爪哇南洋,请问有什么东西是在这里种不出来的?

我对此无法反驳,是的,鸦片也是地里面种出来的。别处能种的东西,这地方也能种。如果这地方种不了,那么地球上就没有可以种植的地方了。

回想了一下苹果事件,我越发表示了赞同。实际上,在上次所谓的为将来金星凌日测量而进行的探险考察中,他们就带来了一些南美的植物,在他们的最南端省份种植。

橡胶、金鸡纳等,也都已经在台湾和海难种下了。就像苹果一样,迟早会铺满的。

临走的时候,出于礼尚往来的因素,他送了我几盒上等的烟卷,以及几块鲸海北极地区的海象或者海狮海豹之类的油脂为原料的香皂。

我感到有些郁闷。

之前我们可以用玻璃、机械表之类的东西作为礼物。而他们只能回以丝绸等。

可现在,他们却用简单机械生产的烟卷、以及制碱业衍生的香皂等回礼;我们却只能赠送酒、呢绒布……

显然,他们的天然碱不足以支撑他们日益发达的玻璃制造业和油脂加工业。或者说,是因为玻璃制造业和油脂加工业和对鲸海地区野兽的捕捉,推动了他们制碱业的发展。

他们在北方有制碱工厂,但是怎么制作的是秘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用食盐作为原料。

因为他们有高昂的食盐税,所以才选择将工厂放在用盐量较少的地方,以防止他们不去生产,而是拿着朝廷特批的盐引去倒卖食盐。毕竟相对于生产,垄断的食盐走私更赚钱。

有一点可以确定,鉴于盐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例,我国肯定会比大顺更早废除高额盐税。

【1月18日。上海。晴。】

前往日本的册封使团已经抵达了上海。这一次大顺帝国派出了规模空前的册封使团,规格极高。

天津卫、威海卫等地的舰队也在上海集结。一支在大西洋上都足以纵横的舰队,将同册封使团一起行动。

6艘74炮战列舰、15艘巡航舰组成的册封使团舰队,让我嗅到了浓浓的威慑味道。

舰队会走一条很老的航线,他们将先前往琉球,然后再由琉球前往日本。鉴于琉球国这几年的表现,“宽仁”的皇帝恢复了琉球的王爵,这一次也是顺便去琉球告知的。

我想,这其中的意思,更多的是出于他们的天朝体系来考虑的:琉球虽小,亦在天朝体系内平于日本的王爵。只要天朝体系还在,天朝就有义务存续祭祀。同时也是在告诫各藩属国:做得好,就是王爵;做不好,琉球也不是没被降等过。

当然,在这个册封日本将军的日子之前,先恢复琉球的王爵,实在是有些特殊的含义。

他们的舰队,就是保证这种特殊含义能够被日本所接受的武力保证。不过,日本幕府还是乐于接受的,因为他们甚至要依靠大顺海军的力量维系锁国政策,保证各个藩国不会和大顺展开走私贸易,以压制他们的力量。

与其说是锁国政策,不如说是幕府试图独占关税和贸易收入。

日本国彻底失去了大海,大顺的舰队明确警告过日本:舰队规模,也是礼制的一部分。

陆军无所谓,你们愿意养多少武士就养多少武士。

但是,舰队不在此列。

他们将舰队超标,定了一个非常严重的、但是在天朝体系内非常有威慑力的罪名:僭越、逾制。

大概,皇帝把舰队的桅杆,当成了他冠冕上的冕旒。

僭越和逾制的罪名,非常严重。

大顺帝国在威海卫、天津卫、伶仃洋的舰队主力,保证了他们可以惩罚这种犯罪。

实际上,海军这种东西,只有第一是有意义的。第一之下,都是暂时没有沉没的存在。

在此时的风帆下,我认为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海域。

太平洋和大西洋。所以,可以存在两个第一,因为遥远的距离,使得二者不可能发生倾尽全力的海战。

大顺帝国在太平洋上的绝对优势,使得他们有资格作为太平洋的天朝。

这一次册封,我们这些“五服之外的蛮夷”里,最高兴的就是法国人。因为大顺的册封使团携带的礼物里,有大量的人参、珍珠。

大顺已经明确地向我们传达了大皇帝的态度,对我们在北美攻占路易斯堡表达了严重的不满。大皇帝说他不想干涉外夷之事,但我们走私鸦片,让他很不高兴,而且在圣谕发布之后还不收敛。所以他会拒绝购买英国商船的人参——言外之意,就是如果我们不归还路易斯堡,就算我们挖到了人参,他们也不会买。

贸易什么、禁止进口,这是各国的自由。但实际上,这正是中国的无耻之处:除了卖给他们,我们还能把人参卖给谁呢?

如果不卖给大顺,那么人参就是毫无价值的草根。路易斯堡和加拿大的价值也就锐减了。

日本也喜欢人参,但我很清楚,就算我们去了日本,也会被幕府那边派兵赶走的。

这关系到东方帝国体系内的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名分。

大顺帝国可以让德川氏为幕府,也一样可以帮助其余的封建国解散幕府。而大顺支持德川氏的唯一原因,大概就是因为名不正言不顺吧。

大顺掌握着儒家意识形态的解释权,说幕府合礼,能找到其合礼性;说不定哪天就有博学之士上书其不合礼,那就不合礼。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一定要在殖民地扶植名不正言不顺的,唯有这样他们才能和我们站在一起,压迫国内其余势力。

回想公司在中国的失败,我认为,我国应该建立专门的、培养殖民地人才的学校,考察殖民地的文化、信仰。

了解他们,才能统治他们。

这是从王国到帝国的必经之路。

(本章完)

第399章 恰合时宜第40章 野心第1250章 钻石湾屠杀(六)第665章 分赃大会(二)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1249章 钻石湾屠杀(五)第1372章 里病外治(八)第1279章 特色第293章 第三种可能第1342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二)第1079章 争功(四)第779章 艰难的第一步(下)第164章 摊丁入亩第199章 报捷第430章 权谋第170章 绝路之泣第194章 卸力第581章 八字不合(上)第607章 下三滥手段第1197章 木牛流马(四)第318章 润物细无声第1064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八)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758章 表演战(八)第943章 南洋印度贸易区(上)第9章 翻译问题第222章 烂伤疤不可揭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1474章 最后的闹剧(廿一)第1402章 迁徙路(五)第1193章 皇帝第1423章 言方兴(上)第378章 还是朝贡第760章 毛遂自荐第1371章 里病外治(七)第830章 海牙惨案(七)第1379章 凡尔赛和约(六)第260章 委婉拒绝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464章 立碑第95章 任侠士第1415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六)第974章 照旧第1111章 上国心态(五)第491章 前后左右 三路不通第1306章 死与复仇(二七)第1083章 经验丰富第92章 钦定?第1043章 新危机(上)第1240章 三战定印度(七)第1481章 临别告诫(七)第1014章 表彰大会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十)第579章 废物第1114章 上国心态(八)第1462章 最后的闹剧(九)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546章 摸石头过河第1079章 争功(四)第57章 开战第1068章 恶龙残影(三)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296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225章 暂设的机构第1449章 “帝”(一)第532章 巴达维亚“苏丹”的理解能力第1393章 泡沫第651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第397章 等死吧,没救了第678章 做美梦的皇帝第1455章 最终的闹剧(二)第1216章 轮台之思(三)第872章 “不正当”竞争(四)第1265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十一)第1080章 争功(五)第1260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六)第1340章 最后的增兵第1311章 死与复仇(三二)第1138章 “温柔”的殖民者(中)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500章 谁也不是普遍真理第976章 猜疑链(中)第732章 窗户和门的区别第1438章 分歧(四)第273章 巴达维亚的必然(下)第962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八)第784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一)第841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三)第373章 强盗逻辑第1190章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上)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973章 名与实第469章 搬出祖训第363章 最难的三件事第1369章 里病外治(五)第796章 工商局第1132章 你的答案不在这第326章 演戏做全套第1006章 新生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