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开眼看世界

第924章 开眼看世界

这边丹麦商馆被暂时性查封,那边就开始不断响起来鞭炮声。

放鞭炮的有瑞典人,也有中国人。瑞典人放鞭炮自然是因为丹麦公司加了出口税,意味着瑞典公司可以抢占丹麦的份额;而中国商人放鞭炮,也是差不多的原因。

之前查办了英葡,现在又找茬丹麦,如今西洋贸易公司的第一批货船已经返航,几种刺激之下,西洋贸易公司的股票价格暴涨了一波。既赚了钱,看着自己手里的纸,昨天还一百两,今天变成了一百二十两,当然值得庆祝。

与丹麦人合作的中间商,也几乎是第一时间找到了丹麦商馆。

他们的嗅觉足够灵敏,所以要“按合同办”,问问丹麦商馆委托他们收的货物还收不收?不收的话,是要按照一定数额给予违约赔偿的。

丹麦商馆无计可施,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找刘钰,希望刘钰能给宽容宽容,不要讲契约精神,要考虑到丹麦公司的状况。

一下子加百分之二十五的出口关税,等于丹麦的茶叶、锌、瓷等紧俏货物,很难争得过的中国参股的瑞典、荷兰。

茶叶贩子们认钱不认人,都是干走私的,这走私茶加出口税加的和英国正规渠道的茶差不多贵了,谁还买高价走私茶?

但市场就在那摆着,丹麦人空出来的份额,自然是被中国、荷兰、瑞典瓜分了。

刘钰在彼得堡拉了俄国入伙,波罗的海贸易区的主导权其实已无悬念。俄瑞矛盾缓解之下,这等于就是把丹麦孤立了。

反正刘钰想的明白,丹麦本国市场狭小,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论战斗力,先解决瑞典、俄国的围堵再说吧。最近的殖民地特兰奎巴,实际上也就是大顺嘴里的菜,孤零零的一处殖民地,对大顺毫无威胁。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就是柿子挑软的捏,先弄一个完全没能力对大顺进行报复的国家,一点点夺回贸易主动权。

只是轻飘飘的一句命令,决定了一家资产数百万两的大型跨国公司的兴衰,这其中靠的就是大顺千万百姓的辛勤劳作,使得大顺有资格搞贸易禁运。别的不敢说,但只论丹麦的话,和有没有海军并无关系。

几日后,在股票期货交易中心附近的大茶馆里。

坐在这里的商人或者投机商们,三五成群,点了茶点。

卖报、卖火柴、卖香烟的小孩子蝴蝶穿花一般在茶馆里穿梭,忙碌的就像是采蜜的蜜蜂。

茶馆老板这几日生意好,脾气也好的多,遇到那些嬉皮笑脸来讨块客人剩下的点心的小报童,也只是骂两句踢两脚,并不驱赶,任他们把客人剩下的点心吃掉。

新进来的客人点了茶水后,便问道:“今天都有什么新闻啊?”

卖报火柴烟卷的小童听到问题后,忙道:“头条是朝廷把漕工编了厢军,今年冬季枯水的时候要开挖淮河,朝廷要解决自宋……”

“这也配叫头条?谁关心这个?我说的是贸易的事,有什么大消息没有?”

商人们对报纸上的这条消息并不关心,这与他们也没啥关系,就算淮河今年再发水、洪泽湖直接溃堤了,那也淹不到松江府啊。

报童翻了翻,道:“有了,今日有一份《丹麦亚洲公司历年海关出口清单》,是国公那边放出来的。”

商人一听,掏出几张最小额的纸钞道:“对嘛,这才是大事。再来一盒火柴,一包南洋烟。不用找了,剩下的你买糖吃吧。”

报童熟练地道了声谢,递过去客人要的东西,心道这几日客人们可都很大方。

商人撕开南洋烟上面印着“已缴税”标志的印花,顿出一支,手摸出一根白磷火柴,熟练地在桌角上一划,摇晃了一下手腕,翻开了报纸。

大顺的基层管理能力不强,也就只能在几个特殊地区收到烟草税,松江府无疑是重中之重。

主要还是这边有钱,有人手,查的严。别处根本管不过来,各个村庄也买不起,多半都是自己种自己抽。

很多事,习惯了也就那样了。尤其是一群走私烟草的,被当众鞭打行刑流放南洋做苦工之后,这里的人习惯的就更快了。

松江府的这些人也没感觉到什么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是一种仿佛温水煮青蛙一样的过程,今天新点这个、明天新点那个,渐渐也就熟悉了很多之前不存在的存在。

买了报纸的商人看了一眼上面的海关清单,顿时就被那些枯燥的数字吸引了。

这些可能是士大夫最不重视的枯燥数据,但在这些投机商、商人眼里,就是灿灿的金、闪闪的银。

随着来到茶馆的人越来越多,今天这份印有货物清单的报纸,便有那么点“洛阳纸贵”的意思了。虽然有点有辱斯文,和文采无关,全是铜臭阿堵。

不知道是哪一桌的人拍了一下桌子道:“妙啊!这丹麦公司一被加税,咱们的西洋贸易公司和中瑞贸易公司不是要发一笔?”

“我看国公今天放出来这消息,这是给过几天公开账本造势呢。显然是大赚了啊。”

“本就大赚,这是赚上加赚!”

几句话,茶馆里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常坐这里的,都是些投机商,专门从这里面搞消息的。

“哎,你们说,是不是朝廷准备撤资了?国公放出消息,拉高一股的价,朝廷要把手里的那些股份变现钱?毕竟朝廷现在正用钱呢。”

这想法立刻遭到了众人的反驳。

“怎么可能?现在正是风头日上的时候,细水长流,这可是个下蛋的金鸡。朝廷哪能卖金鸡?”

“对啊,对啊。你看,这丹麦公司的货,被咱们吃了。今年发货又能加不少的量。明年的股息还得涨。这时候往外卖,那可不明智。”

大多数人都支持后者的意见,那个觉得朝廷要撤资的,也觉得自己有点笨了。心想倒也是,哪有这样的好事?朝廷要是现在撤资,撒出来多少,这边就能吃多少。

奈何国公管着,他如何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往外撒?

另一个商人敲着报纸道:“你们看看,欧罗巴那边打仗,倒是肥了丹麦这样的中立国。这几年出口的,明显比前几年高了一半以上。听说齐国公在丹麦遇了事,其国大臣多有不敬之语。我看,这就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要我说,就该把这些洋夷都赶走,咱们又不是没船、又不是没水手,朝廷凭啥让他们把钱都赚了?”

这商人发完牢骚,又问道:“哎,诸位,你们听说没有?英国商馆昨天放开了,朝廷说日后再查,暂时允许他们做生意。英国馆长去国公那纳了保票,以后英国这边的商馆调动要和国公那边打招呼。”

旁边一个喝慢茶的笑道:“没影响。现在虽然才五月,新茶才下来,距离起风还有半年。但出了这么档子事,谁头那么大,和英国人做大买卖?我倒是听说,是福建那边的茶商来求国公,说是英国人今年若再不买茶,他们就要一堆茶。让国公看在那些搓茶雇工的面上,放英国人一条生路。”

这谣言倒是有那么几分道理,最起码能自圆其说。

茶馆是个非常适合传播谣言的地方,而这种谣言内部的逻辑,则算是大顺特色的一种启蒙运动。

利益,经济,利润,逐利,阶层,雇工,农夫,海商、坐商,每一次政策变动、贸易变动带来的谣言,总是掺杂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经济分析。

让这里的人逐渐习惯了一个道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为了投机、经商、抛售、收购,这里的商人不得不关注国外的局势、历史、文化、政治。

而有意无意地关于阶层利益考虑方式的引导,也叫他们在各种各样的谣言中,逐渐熟练地掌握了一些完全不同于法国启蒙运动的思维方式、思考方式。

法国的咖啡馆里,争论的是神学衍生出的天赋人之权概念,靠类似于几何学的定义和公理向外延展。

大顺的茶馆里,争论的是英国茶税政策对福建茶农的影响、是漕米货币化政策对米贱伤农问题的讨论,靠这些年潜移默化影响下的阶层利益分析向内衍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身处其中的这些人,并不知道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甚至完全感知不到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

靠着种种“听起来确实有道理”的分析、谣言,逐渐将一种听起来有道理的、对世界的解释慢慢灌输进来。

毕竟,世界万物,有无数种解释。而大顺需要的那种解释方法,恰恰就隐藏在这些或真或假的谣言和分析中。

至于此时,处在无声细雨中的这些人,感兴趣的不是方法,而是结论。

是大顺决定继续和英国贸易这个政策,会得出什么结论?对他们而言,是赚?是赔?是否有可投机的方向?

这才是他们最关切的东西。

而要关切这些东西,就不得不去了解英国的政治制度、荷兰的政治制度,然后才能慢慢体会和此时大顺的区别。

如今,摆在他们眼前的,暂时只是简单的贸易利润问题。

丹麦公司被加了出口关税,对贸易大为有利。

那么,英国公司被允许继续贸易,是否对贸易有害呢?之前一直传闻的英国将要降低茶叶关税的消息,会是真的吗?明年的武夷茶期货,是屯还是卖?

(本章完)

第1281章 死与复仇(二)第1475章 临别告诫(一)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枪声第861章 哄一哄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688章 三个人,一个印度第499章 洗头第1141章 最后的布置(二)第1491章 终章 九三年(九)第995章 娴熟第1027章 割裂(五)第758章 表演战(八)第1461章 最后的闹剧(八)第763章 荷兰灾难年(三)第737章 机遇(下)第15章 居高临下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1384章 凡尔赛和约(十一)第1511章 终章 九三年(廿九)第860章 最终还是看天意(下)第443章 诱降第236章 中介第801章 时代的浪漫(下)第1416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七)第395章 枢密院第168章 当初的戏言第864章 相对的仁义第1365章 里病外治(一)第493章 盗火 护火第447章 幕府的底线第1035章 修补者的绝望(下)第935章 绑定(上)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551章 澳门的蝴蝶(下)第1507章 终章 九三年(廿五)第411章 出奇第574章 领导权第477章 四凶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满足的顺畅第1138章 “温柔”的殖民者(中)第427章 日本兴废,在此一举第769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中)第382章 春秋大梦第1033章 修补者的绝望(上)第657章 光荣复辟(中)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391章 科学的困境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975章 猜疑链(上)第1281章 死与复仇(二)第1228章 开战(七)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433章 宜缓不宜急第939章 自觉(一)第809章 阉党(下)第1486章 终章 九三年(四)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810章 圣君第1260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六)第1490章 终章 九三年(八)第518章 城里城外(中)第87章 混乱 曙光第1037章 大获成功(二)第586章 中转港第709章 谁占了最大的便宜?第1113章 上国心态(七)第977章 猜疑链(下)第829章 海牙惨案(六)第1399章 迁徙路(二)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三)第533章 荷兰人也会以史为鉴第679章 北方的最后一件事第1502章 终章 九三年(二十)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850章 误解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926章 战前舆论准备(上)第906章 南洋大开发(一)第147章 听说过没见过的熟人第362章 治标治本二选一第187章 开战第52章 模棱两可第1048章 上了贼船第1356章 英国的总崩溃(五)第121章 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第181章 监狱船第483章 时代局限内的强者第211章 撬动的杠杆第236章 中介第797章 为跑路做准备第622章 大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三)第950章 梦魇第393章 一人可当两万兵第188章 对策第192章 超胜十年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627章 推测的结果第1324章 冒犯第157章 老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