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欧洲贸易区(中)

第948章 欧洲贸易区(中)

这个叫亚当斯的英国商人所看到的,只是浅浅的表面。

实质上,内里大顺和阿姆斯特丹金融家银行家的合作非常愉快。

合作愉快的原因,和大顺下南洋导致阿姆斯特丹金融寒冬的理由一样。

因为对华贸易只能用白银,注定了需要银行业进行周转,才能拿到足够的资金开启贸易。

也正是因为这种周转,使得VOC破产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货到了,虽然盈利,但不是货到的当天就能拿到钱的。

现在这种情况,只是过去那种情况的翻版,只不过大顺这边作为批发商,而那些走私组织、七省商会,需要大量的现金来购买大顺的货物,再卖出去赚取利润。

这当然就盘活了阿姆斯特丹的金融业。

很多走私组织,或者七省商会,他们是有销售渠道的。这些销售渠道,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信用,从银行家那里借到足够的钱。

银行家也明白,这些有渠道的人,会赚钱、会盈利,不会带着小姨子跑路。

至少今年不会。

今年的商业前景是肉眼可见的,英国和葡萄牙人被大顺以鸦片案为理由进行打压,今年欧洲的货物缺口非常大。

而且利润会非常高。

阿姆斯特丹的金融市场被大顺毁灭打击之后,又被大顺施展了复活术。至于更现实的大顺朝廷要修淮河而问阿姆斯特丹的银行家借钱这种事,反倒是小事了。

茶叶、瓷器、丝绸,就是信誉。

虽然实际上大顺与荷兰的合作,并不全部是大顺想要的,尤其是那个奇葩的七省额度分配政策。

显然这不符合自由贸易信念。

但荷兰自有其国情在此,想要合作,就得这么做。

大顺也是瞅了一圈,就荷兰这边的合作简单点。至少,不需要与荷兰的羊毛贵族地主、工业资本斗智斗勇,因为他们在荷兰已经不怎么存在了。

荷兰各省要份额,至少都想吃肉,无非是你多吃一口、我少吃一口的事,是非对抗性矛盾。

而要是和羊毛贵族、呢绒地主、工业资本斗智斗勇,那就麻烦了。那是我要吃肉、你就得吃屎的对抗性矛盾。

当然给七省配额的价格,肯定比拍卖的价格略低,只当是给七省的实权摄政派买路钱了。喂饱了他们,他们就会愈发支持与大顺的合作。

七省的份额分完之后,各地的拍卖会是在那年的12月份举行的。胃口最大的几家走私贩子集团,几乎吃掉了大顺这边百分之七十的拍卖茶。

如J.J.VOUT&SONS这样的走私组织,当然是非常敏锐地抓到了商机。他们的主要走私方向,就是英国和北美。

实际上他们不止卖茶,还卖配套的茶具、瓷器、加勒比糖。

英国的茶税高、糖税也高,但北美实际上早已经习惯了喝茶,这不能不说是这群走私贩子的巨大功劳。

那一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深陷鸦片案,这对走私集团来说,可不是“今年他们被查封,要发财”、“明年他们解封了,我们就卖不了那么多”这么个逻辑。

而是完全可以趁着英国东印度公司深陷鸦片案,不但维系原本的走私茶市场,更是准备一步到位,抢占一些合法茶的空间。

历史上其实荷兰的走私组织,对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评价挺低的,并且用过“无能”这个词来形容。

因为有段时间,泽兰省的走私团伙,能让东印度公司买他们的走私茶,再让东印度公司合作运回英国摇身一变成合法茶。

大顺这边则对茶市场并不是太关注,这是明星产品,也是地理垄断商品,而且已经有了非常广阔的市场。

与茶类似的出口几大件,基本都是如此。

茶、丝、大黄、绸、瓷、锌、白藤、金刚藤、硼砂、漆器,这些东西,都是如此。

要么是垄断。

要么看似没垄断、实际上还是垄断。

比如丝。

法国人重商主义最严重,是以法国不少人也希望断绝对华贸易,说就算段断绝对华贸易,我们的女人一样也有绸缎可以穿。

法国那些养蚕的也说,没错,我们可以。

但尝试过一次后,法国的丝织工匠不得不告诉法国那些养蚕的:不,你们不行。

因为法国人发现,原本他们的丝绸业确实能织黑色绸或者低端纱绢,但别的根本不行。

尤其是现在非常流行的白色,和伴随着商业社会迅速成为美的土豪金色,用他们自己的丝弄出来的白绸,就像是有人在上面涂抹了一层不可名状的淡黄色污渍一般。

丝绸本来就是奢侈品。

奢侈品这个东西很特殊,都买得起丝绸了,还差加点钱买点质量更好的中国生丝的织品吗?

贵族要的就是个面子。他老婆穿这靓丽的洁白纱,自己老婆穿的黑不溜秋的本土纱,那也丢不起这个人啊,也不是买不起。

法国重商主义学者给法国出的主意,是不买中国丝,这样既盘活了本国的生丝业,也能防止白银外流。

但理论上是这么回事。

实践操作下来,则是不但没盘活本国生丝业,反倒是本国的高端丝绸织造业也差点完犊子。

这些明星产品,大顺这边是信心满满,觉得肯定行。连有低端替代品的丝都是如此有恃无恐,况于其他的?

大顺这边主要在意的,还是棉布贸易。这东西确实有竞争,而且还是你死我活的那种竞争。

因而希望走私贩子集团们,能够帮着大顺打开棉布的销售市场。

荷兰国的市场倒是好说,荷兰本地也没啥工业能力了。

被行会和工业资本视为救星的执政官被赶走了,现在商人资本集团和摄政才是掌权的,反正都是买,自然是买大顺的棉布。

但荷兰的市场终究还是小了点。

法国那边,出于外交上的战略利益,大顺也暂时不准备往法国走私棉布,不能见小利而忘义。

肯定就只能可着英国这边猛薅了。

荷兰的走私集团在看过货之后,则是一口答应下来,认为他们完全可以将走私棉布这种事做大做强。

但是走私贩子也希望大顺这边能够主动适应欧洲走私市场的特殊情况,并给大顺这边出了个主意。

走私贩子举了个例子,就说中国的货币,主币是白银,辅币是铜钱,那铜钱能不能造假呢?

大顺这边说肯定能,但抓到要杀头。

荷兰走私贩子就问,那如果多加铜,造的和真的一样呢?

大顺这边就说,造的和真的一样,也根本不赚钱啊。造假的目的就是多加便宜的锡、铅,造的和真的一样的话,赚什么呢?

荷兰走私贩子却说,这假的铜钱,你们造不出来真的。那假的英国允许的款式棉布,你们也造不出来吗?或者说,你们造出来的难道不是质量一样,但成本比他们允许的那种款式的棉布更便宜吗?

把假钱,造的比真钱还真,含铜量一样,那怎么能查出来是假还是真呢?

荷兰走私贩子认为,大顺的棉布当然好卖,也可以在欧洲市场打开销路。但主要是中欧市场,尤其是神罗市场,这是荷兰商人的传统势力范围,没有问题的。

但英国那边走私,就有点麻烦,容易引起警觉。

大顺的棉布质量太好,一看就是东方棉布。而英国现在也产混纺棉布,但是质量很差,一看就是英国货。

荷兰走私贩子表示,他们可以提供全套的技术支持,大顺完全可以投资一个专门的“造假”工厂,专门生产曼彻斯特那边的英国次等棉布。

只要保证价格比曼彻斯特那边的更低,他们就可以用假的把真的打败。英国人到时候别无选择,要么选择接受棉布、要么选择放弃棉布只能穿羊毛。

但棉布取代羊毛,在荷兰走私贩子看来,是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所以一旦英国选择连新出台的曼彻斯特棉布法案也废弃,那么英国的纺织业就会彻底完蛋,到时候也根本挡不住大顺棉布的倾销。

荷兰走私贩子说,当然这些好棉布还是可以卖的。但从长久来看,这种以假乱真的假货,先把英国刚起步的棉纺织业搞垮,将来利润才大。

既然说大顺这边又不缺钱,大顺的工匠又是欧洲闻名的【中国的工匠能以惊人的才能模仿欧洲人向他们展示的工艺品,他们能够熟练地仿制出提供给他们的任何图样】,那么造假完全不成问题。

这种造假,就不好查。

而松江府的棉布,就像是一个中国人混入英国当间谍一样显眼,太容易被抓获了。

这玩意儿和茶还不一样,茶体积更小,更容易藏。而且内陆的走私网络,他们也有,可以保证全程无阻。

能从伦敦,一直卖到费城。

但布匹太显眼,一辆马车能装数百斤茶叶,但装不了多少棉布。海上走进去容易,陆上的关卡不好过。

如果大顺能够仿造出英国的劣质棉布,那么他们就能保证将这些棉布运的满英国都是。

而且,还不会让大顺损失多少钱。

因为松江府的好棉布,依旧比曼彻斯特的劣质棉布便宜。而大顺造出来的假曼彻斯特劣质棉布,会和好棉布卖差不多的钱。

在中欧市场,完全不用担心假棉布损害了好棉布的销路,如果价格一样,傻子才买劣质棉布。

但在英国,因为棉布禁止令的因素,好棉布容易被查,劣质棉布更容易运输。

走私贩子认为,棉布和钱不一样,棉布要是造的和曼彻斯特的一样,那么真假是无法分辨的。

而且他们自豪地表示,他们有各种印花戳、税戳。

法国人在海关搞“锡铅锁”,箱子都要特殊印记的铅封封住以避免走私品,海关封箱时候用锡铅合金做成特殊的记号。

但法国人这个月的新防伪锡铅锁刚出来,他们这边就有对应型号了。

英国那边更不用提,棉布的票据、印花,他们都能搞到。

但关键是松江布一看就是外来的,而且陆上确实不好运。

茶叶不只是体积小,而是英国有正规茶,只要手续全,你说这是走私茶还是合法茶?长得都一样。

但英国没有合法的、大规模销售的纯棉布。

是以大顺这边最好转变一下思路。造劣质假货,不要靠物美价廉,这是行不通的。

(本章完)

第1111章 上国心态(五)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393章 一人可当两万兵第241章 泰兴十六年的变化(上)第353章 传教千年第189章 虚张声势第1259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五)第921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五)第824章 海牙惨案(一)第543章 萌芽?萌个屁第1387章 凡尔赛和约(十四)第1238章 三战定印度(五)第117章 天诛!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1423章 言方兴(上)第1008章 这就叫斗争第1195章 木牛流马(二)第811章 改革决心的对比第367章 平平无奇第1459章 最终的闹剧(六)第299章 国小而不处卑第708章 海战(六)第207章 西域不过小事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608章 无耻的小报第1359章 国富论(二)第2章 枯燥第1074章 恶龙残影(九)第459章 马关换约二十八条第1163章 备战(二)第1081章 争功(六)第1376章 凡尔赛和约(三)第152章 入倭第1054章 站台第1157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二)第637章 承诺与回馈第353章 传教千年第836章 赌国运(上)第272章 巴达维亚的必然(中)第876章 还是利益问题第1051章 坐庄(下)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1472章 最后的闹剧(十九)第433章 宜缓不宜急第202章 评书梆子学历史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280章 隐忍胜于现在就反抗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四)第1337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八)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839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一)第1454章 最终的闹剧(一)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一)第202章 评书梆子学历史第1141章 最后的布置(二)第1265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十一)第1337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八)第72章 参谋第1479章 临别告诫(五)第924章 开眼看世界第1436章 分歧(二)第1299章 死与复仇(二十)第132章 新型宗藩关系第754章 表演战(四)第80章 开个小洞第613章 两封信(上)第19章 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第888章 东学西渐的诡异产物(上)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烦第1403章 迁徙路(六)第860章 最终还是看天意(下)第92章 钦定?第273章 巴达维亚的必然(下)第1396章 强迫去过好日子(中)第1009章 亲不亲第1333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四)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1335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六)第557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三)第361章 不担责任的表演第546章 摸石头过河第1212章 统一市场与地方利益(上)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534章 此时此刻不新鲜第37章 大胆的想法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9章 翻译问题第1037章 大获成功(二)第1403章 迁徙路(六)第1402章 迁徙路(五)第358章 实封第685章 试试看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162章 非是养死士第1444章 歪经已成(下)第1296章 死与复仇(十七)第881章 区别对待(下)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438章 王土之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