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九)

第963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九)

皇帝听出来刘钰语气里有些埋怨和牢骚,却也不甚在意,只笑道:“爱卿何必做此等妇人怨态?青苗贷非是小事,之前多有祸害,不可不察。但若论对钱钞、经济的理解,朝中无人出卿之右,爱卿对钱钞经济的谏言,朕是信得过的。”

“无论如何,此次改革是要改的。改到什么程度,也就看卿等这些变法派做的如何了。”

“盐政,钱钞、淮河、废运河、漕米……哪一件不是关乎天下安稳的?一下子改这么多,不要说朝中诸多大臣心慌,朕也心慌。”

“既说为了社稷,别人谈义不谈利,爱卿却谈义出于利。本来变得已经够多的了,朕实不想再出什么差错。”

刘钰心想,变得多吗?变来变去,明面上能变的,可有一点触及到根本的土地制度了?若不触及,那不都是些修补匠级别的改革吗?

改革、改革,哪有那么多成功的改革?便如后世的日本,顶着个“维新”的名号,那就是改革了?都武装割据、数万人会战赌国家命运了,这也能叫改革,那岂不是可以改名为辛亥变法、己丑维新了?

哪怕是让商人羡慕的东印度公司的不受政府干涉,那也是商人们“喜迎荷兰新朝雅政”,赶走了试图加强王权的国王,和外国国王做交易,交易出来的1000磅以上人人平等、1000磅以下皆是贱民的奇葩不论股本千磅以上一人只一票的制度。

现在大顺这般修修补补……刘钰心想,早晚的事。

无非也就是新时代孕育在旧时代的母体里。

只盼着新时代呱呱坠地之前,这旧时代的母体,吃点好的、喝点红糖水、吃点煮鸡蛋,养好身体,生下来个健健康康的。

别生出来个天生缺陷、胎里病缠身的、半死不活的、骨瘦如柴的。

或者极端点别到时候一尸两命罢了。

不过皇帝也没有就这个话题继续说下去,毕竟这事没法在明面说。

这只是做了个钓鱼的局,万一那些猫儿就是不贪腥,万一各个乡绅都是真君子、真乡贤,不为钱货所动,那现在说这些也就毫无意义。

而这,又是青苗贷的基础,否则确实如刘钰所言,毫无意义,只是给县官或者乡绅送钱的举动。

“罢了,此事只是假设,就先不提了。千头万绪,一件一件做吧。正好,要督办治理淮河的物资,爱卿既出镇苏南诸州,又辖制南洋缉私、漕米等事,这事爱卿就一并办了吧,恰爱卿是最合适的人选。”

皇帝之前已经说的很露骨了,这时候又给了刘钰这么个差事,显然也就是默许了刘钰对淮南苏北士绅下黑手的计划。

能不能出冤案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个由头,把苏北淮南的事给解决了。当然,最终办案的不会是刘钰,皇帝担心刘钰下手太……太轻。

而且这等关乎百万百姓的土地分配问题,无论是恩是威,都不可假于他人。

刘钰心知肚明,点头称谢恩。

皇帝又道:“还有就是淮北盐政的事。朝中多有上疏,分析利弊,朕也派人查探了。但于这等经济事,朕还是更信爱卿一些。此番爱卿回去,也顺路去一趟淮北。做一番考察,新盐政是否可行,也汇个章程出来。”

“朕也知道,这盐政问题,不只是朝廷政策。还有奸商、恶霸、军队走私、水运、官商勾结把持盐业、地方恶霸控制卖私盐等事。这等差事,自有孩儿军去办,有什么事你就和他们商量就是。”

“去办事的,你也相熟。”

“剩下的,朕也不多叮嘱了。”

“爱卿就牢记四个字:轻重缓急。”

“治淮,为第一重,凡事必要为此让路。明年梅雨之前不能办成,今年的几百万两就全扔了。不管你做什么,不要耽误此事完工。”

“漕米,为第二重。即便日本、虾夷的米,辽东的豆、麦,亦可,若真出了事,亦可保证京城安稳。朕也相信,这舰船连欧罗巴都去的,自南洋江南到天津,更是易事。但千万不要出事。朕也自会派人知会海军,由战列舰押解。”

“外贸,而第三重。秋冬之际,恰逢季风起,虽然海贸诸事渐已成型,但朕也知道商人短视,若凭他们去做,只怕并不利于长久。而且,外贸一事,已是朝廷重要税源,更关乎苏南、江西、两湖、福建等地几十万丝茶瓷工商从业之民。”

“盐政,为第四重……”

说到盐政的时候,皇帝的语气有些略微的尴尬,这里面的事没法说的太明白。

他要修淮河,问盐商要钱。

可这钱,也不是白要的。

盐商立刻提出了诸多的……呃,叫要求可好,叫恳求也罢,总之差不多的玩意——减税,减免,允许盐引先给一半钱、等卖完盐再给另一半钱,等等、等等。

前面减税不提,后面盐引钱先给一半、等卖完盐再给另一半,这事看似正常,实则是什么?

实则就是利息。

大顺的利息什么样,皇帝一清二楚,国债都没法借的高利息。

这就类似于什么?类似于朝廷问盐商要了100的报效,但实际上盐商得的好处是150,只不过这150的好处是慢慢给的,而那100报效则是一次性付的。

虽说是君主专制,但也不能说想杀谁就杀谁、想抄谁的家就抄谁的家。

自前朝开始实行盐纲法,各大盐商根深蒂固,与朝廷的博弈也有一定的本钱——朝廷可以对单个人说,不想干,滚,换个人来干,但不敢彻底把整个阶层的人都得罪了。

皇帝这边得给好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

朝廷又不给地方钱,就算给,给的那点钱,按松江府府尹的说法,连办个慈幼堂都不够。

这就需要盐商在地方上报效。

除了在地方上报效,换取好处之外,还有给地方官的好处。

计算地方官都是“清官”,一点不贪,一点不要好处,还有另个事呢——考评。

盐政的垄断模式,类似于后世几大垄断组织的“卡特尔”,划分不同的销售区。

对地方官来说,考评中有一项,就是本地盐引的销售情况。

理论上,这地方能卖一万斤官盐,可实际上只卖出去五千斤,这证明什么?显然证明私盐泛滥嘛,显然“证明”地方官没有尽到稽查私盐的责任。

之前人口隐匿,一方面是和人头税挂钩,税额越高,完不成的考评就越低。

另一方面,也和盐的销售模式有关,人人吃盐,人越多,要查办的私盐份额越多,事也越多。

地方官就算不贪,为了考评,也得和这些盐商打好关系,适当地给予一些好处。

对一些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盐政这种事上,皇帝也算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比如之前问扬州盐商要钱,刚要完钱,盐商就哭穷,说资本不足,周转不畅,恳求先给一半的盐引钱,等卖完了再给另一半。

钱都收了,总不能立刻翻脸吧?那还能说啥?行呗。

这边刚准了,那边又出事了:往湖北那边运盐的盐商,将湖北销售区的盐,在运河两岸悄悄卖了。然后转运到一半的时候,“船忽遇大浪,沉没于水,虽极力抢救,但盐遇水即溶”,请求朝廷给予减免盐税,令恳求朝廷予以“加斤”、允许他们“加价”。

那能咋办?捏着鼻子认了呗,反正加价也是百姓买单。

不认的话,当地今年可能就没盐用,或者直接被私盐贩子抢占了全部官盐市场。

皇帝这次要治淮,派出孩儿军这样的锦衣卫翻版的特务组织到处查探,也算是“大开眼界”了。

这盐商里面,光是那种“专有名词”,就有【淹销补运】、【灶私脚盐】、【沉船掩私】、【漕运夹带】、【川盐入楚粤盐入湘】、【官商换帖】等等,数不胜数。套路之深,比之漕运种种更甚。

是以皇帝是有心改变盐政的,这里面的花样太多,就算不考虑百姓吃盐,那国家的税收也得考虑啊。

可是这些事,现在又只能排在治淮、海贸、漕米的后面。

皇帝想要解决,但解决起来又很难。淮北盐政改革,只有改好了,才能推广到淮南盐政上。

这里面,肯定是要打一场经济战争的,而现在能调动巨额资本、商贾力量、商业渠道打赢这场战争的,刘钰无疑是最佳人选。

但是,皇帝又坚决不可能同意,让松江府的工商集团,把盐政也给吃了。

现在他们已经垄断了对外贸易,垄断了丝、茶、瓷,垄断了国家的白银“发钞”,再让他们把盐垄断了……之前的旧盐商固然不是什么好鸟,那么松江府的这些新兴阶层就是什么好鸟了?

但现在,要对淮北的盐商动手,又需要有人起个示范作用。

别到时候盐政改革,改成盐票买盐,结果淮北盐商来个集体对抗,据不参与,就要朝廷好看,那乐子可就大了。

犹豫了一阵,皇帝最终决定还是实话实话。

“这盐政改革事,轻重缓急当在第四重。然要么不改、要改就要见到奇效。然而朕又绝对不许松江府豪商连盐业都把持。具体怎么办……爱卿此番回去,途经淮北,想想办法,拟定出一个合适的章程。如果一旦万一需要朝廷借股,爱卿可先一并办了,日后户政府报销。”

“总之,就是改,是要改的。但若是松江府豪绅把持,那改不改,意义不大。爱卿可明白了?”

“至于剩下的事,都排在这四件事后面。爱卿酌情去办——十足把握,保证不影响前四重,就去办;若无十足把握,就不要去办。”

“记住朕的话。挖淮河,只能在冬天;剩下的事,春夏秋冬总有机会。”

(本章完)

第1283章 死与复仇(四)第269章 俄国需要一位明君第514章 汉时黄瓜顺时枪第1033章 修补者的绝望(上)第846章 双赢(上)第559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第182章 随时准备着第211章 撬动的杠杆第1100章 工业革命(十三)第1413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四)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顺便平第452章 有福了第811章 改革决心的对比第908章 南洋大开发(三)第833章 中荷友谊(下)第22章 被卖了帮着数钱第10章 找茬第1434章 “太空歌剧”第799章 时代的浪漫(上)第314章 绑定第517章 城里城外(上)第254章 聚成大猪圈方便割肉第448章 鸡蛋的大头和小头第1章 钟鸣鼎食之家第952章 交出主动权第397章 等死吧,没救了第111章 廷议菜市场第741章 巴达维亚新政(二)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964章 修补匠变法开启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1046章 破绽第545章 难题第358章 实封第307章 双喜临门第338章 下心毒第476章 日本之马尔萨斯第864章 相对的仁义第1508章 终章 九三年(廿六)第1244章 三战定印度(十一)第1059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三)第367章 平平无奇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1199章 木牛流马(六)第1330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一)第364章 朝贡算不算侵犯垄断权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三)第1136章 近代的门槛第826章 海牙惨案(三)第1226章 开战(五)第526章 也不想背锅第1401章 迁徙路(四)第1507章 终章 九三年(廿五)第1258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四)第146章 我把我写给你看第1353章 英国的总崩溃(二)第1100章 工业革命(十三)第1492章 终章 九三年(十)第134章 懂倭语的第1318章 施加神圣性(上)第672章 伐韩?伐蜀?(下)第422章 突入第97章 风波起第1472章 最后的闹剧(十九)第1348章 三角贸易(上)第676章 科学院(中)第203章 奇袭第1018章 全都装傻(中)第381章 胪音第1417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八)第992章 最后的盐改配套政策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734章 咱们(上)第1424章 言方兴(下)第953章 步步危机第495章 靖改鲸的误解第1196章 木牛流马(三)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三)第842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四)第962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八)第1494章 终章 九三年(十二)第559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第103章 黑骑士和公主第493章 盗火 护火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1120章 乡约村社(一)第588章 另一条腿第1163章 备战(二)第984章 决胜千里之外(七)第10章 找茬第333章 礼部谈利 军方谈礼第1065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九)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1255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一)第1140章 最后的布置(一)第1379章 凡尔赛和约(六)第475章 守土官长第614章 两封信(下)第398章 主心骨第774章 被盟友坑的法兰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