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 上

帐中众人的目光刷刷地集中到主动请缨的狄咏身上,每个人的表情都各不相同。有些人把震惊与不可思议写在脸上,有些人却深藏于心中,不形于色。

“狄将军!”种谊忍不住略带责怪的唤道:“以将军的身份,不适合去做这种事情。”

高遵裕也眯着眼睛,不住的打量着狄咏。

狄咏是正六品上的昭武校尉,这个官阶,按大宋的新官制的规定,是可以担任军都指挥使这样的要职的高级指挥官的——虽然到目前为止,大宋整编各军的军都指挥使,大都由五品武官兼任,但这只是迫于形势的需要,因为这些人大都还兼管一个防区的防务。何况,大宋有五品以上的资历,又能带兵的武官,并不是很多。所以,即便在平夏宋营之中,昭武校尉也有几个,资历比狄咏高的也不是没有,但是狄咏亦毫无疑问,是此帐中少数的阶级很高的军官之一。

更何况,狄咏还有特殊的身份!

郡马的身份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武经阁侍读”虽然荣耀,但也可以置之不理,但是“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兼陕西房知事兼权陕西安抚使司护卫都指挥使”的职衔,其份量却是不思自明的!

狄咏身负如此重要的职务,不呆在京兆府,却冲到了平夏城这样的前线;而石越竟然也毫不挽留——这件事本身就显得十分地吊诡。

高遵裕常常会有莫名其妙的担心:皇帝会不会把狄咏不能呆在京兆府的账,算到自己头上?

而此时,这位狄郡马,竟然还要请缨去送战书!

高遵裕不是很能理解狄咏在想什么,但是他知道,这种事情,他有义务制止。

“狄将军。”高遵裕缓慢而又坚定地举起了右手,做了一个果断的手势,沉声道:“杀鸡焉用宰牛刀?若让将军去送战书,岂非是让梁乙埋笑我大宋无人?”

“不错!”一个武官大步出列,高声道:“高帅,送战书这种小事,交给末将便可,何必劳动狄将军虎驾?”

高遵裕见又有人请缨,不由大喜,循声望去,认得这个武官是翊麾副尉韩处。他赞许的点了一下头,问道:“韩将军果然愿往?”

“军中岂有虚言?!”韩处慨然应道。

“好!”高遵裕一拍虎案,抓起一支令箭,正要下令,却听狄咏欠身说道:“高帅请慢下令!”

高遵裕斜睨狄咏,问道:“狄将军还有何事?”

狄咏站起身来,大步走到大帐中间,朝高遵裕与种谊抱拳一礼,方转过身来,指着大帐之外一百五十步远的一棵枣树,向韩处问道:“韩将军能射此树之枝么?”

韩处度量了一下,道:“愿勉力一试。”

高遵裕与种谊对视一眼,笑道:“弓箭侍候!”

中军官忙取了一张弓与一筒箭,送入帐中。

韩处接过弓来,大步走到大帐门口,踩了个箭步,张弓搭箭,瞄准枣树之枝,“嗖”地一箭射出,只见树枝一阵晃动,那枝箭却不知去向了。韩处知道这是箭擦枝而过,功亏一篑,不由红了脸,摇摇头。

狄咏走到韩处身边,微微一笑,接过韩处手中弓箭,搭箭上弦,拉弓如月,亦不怎么瞄准,“嗖嗖”三箭连发,只听帐外士兵齐声喝采,便见那三枝箭,排成整齐的一列,正好钉在那枣树的枝条之上!

韩处呆呆望着那枣树上面的三枝羽箭,半晌,方叹了口气,道:“将军神射,末将不如也!”

狄咏朝韩处温和的笑了笑,转身走入帐中,向高遵裕抱拳道:“高帅!两军交战,互递战书,送战书之人武艺如何,关系两军士气。末将非是敢争功,亦并非是不知自重。而是相信若由末将前往,必可激怒西贼,挫其士气,亦能全身而退!”

高遵裕听狄咏说得在理,不由犹豫了一下。

狄咏又道:“末将知梁乙埋虽然昏庸无能,但是却多疑。若不能当其三军之面激怒之、折辱之,其不必来。若非如此,高帅又何必要遣武将前往?送书之事,一小兵或一文吏足矣!既是事关重大,苟为国家社稷,末将又岂敢以身份避嫌?”

高遵裕自然也知道能不能促使梁乙埋准时决战,事关重大。虽然有许多因素,使梁乙埋也会急于决战,但是世事多变,人心难测,谁又敢说他一定会来?这种事情,自然是多一些把握更好。若狄咏不是身份特殊,自然是最好的人选。但是……

他沉吟了一会,脑中突然灵光一闪,便下了决断,道:“便以翊麾副尉韩处率十名挚旗前往西夏军前下战书!狄将军可乔装成韩处之副,一同前往!”

“遵命!”狄咏与韩处连忙欠身,高声接令。

次日。

西夏没烟峡之前奔驰着一队骑兵。这些骑兵全都身着深绿色的背心,背心上绣着长箭射日图,从背心所不能遮蔽的地方,可以看出这些骑兵们在里面都披了黑色的轻铠,有些铠甲上面,还透着血色的黑光,显示着这些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他们所骑的马,都是清一色的黑马,一时间加鞭飞奔,一时间缓驰,马蹄声落在没烟峡前的山道上,宛如一阵冰雹经过。

这队骑兵中,奔驰在最前面的,便是大宋朝侍卫步军司所辖神锐军第二军的翊麾副尉韩处,紧随其后的,是一个剑眉星目的美男子,那便是宋朝的郡马狄咏。他们身后的十名骑士,都是军中的“挚旗”,这些人不仅仅全是军中的骁勇之士,而且都是陕西本地人,对当地的地形非常的熟悉。这一行十二人,此时正受命前往西夏人控制的没烟峡,向西夏军统帅梁乙埋下战书,约期决战。

“狄将军、韩将军!”在一条羊肠小路的岔股地方,一名锐士高声喊道:“再有五里路左右,就到没烟峡了。”

“停止前进!”狄咏与韩处都勒马停了下来。后面的骑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听到上官命令,也连忙勒马停住。

狄咏与韩处下了马,方向众骑兵说道:“都下马休息,让马歇息一会。”

众骑兵这才知道是为了要宽养马力,连忙纷纷下马,倚马歇息。

狄咏与韩处却没有闲着,二人牵马到高处,了望四周形势,却见四处只有荒凉的群山,并无半点人烟,甚至看不见西夏军斥侯的踪迹。

“韩将军,你看……”狄咏执鞭指了指四周,笑道:“梁乙埋真是自大狂妄,我们一路前来,至没烟峡仅有五路,居然没有发现一个斥侯,他真的不怕我军偷袭么?”

韩处笑道:“梁乙埋自恃有没烟峡天险,又料定我军不敢出战,平时自然不会派斥侯警戒。但是五里之内,我料他胆子再大,亦不可能不派斥侯。所以呆会,我们便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冲至没烟峡前。不给他们斥侯报信的时间。这样,在气势上,我们便压倒了西贼一筹。”

“正是。”狄咏深以为然,道:“这样的话,我们全身而退的机会,就大了许多。我们至没烟峡越是突然,梁乙埋就越少机会派出人马来断我们回去的道路。”

韩处点了点头,不再说话。二人都知道此行危险重重,梁乙埋并非大度之人,二人还肩负使命,要对西夏人进行挑衅,真想要安全回到宋营,绝非容易之事。但是对于韩处而言,倒是非常想得开:狄咏这样的皇亲贵戚尚且悍不畏死,他韩处黔刺出身,又有何惧?

众人休息了小半个时辰,韩处算算时间,向狄咏移目示意。狄咏点点头,笑道:“是时候了。”二人纵身上马,韩处高声说道:“儿郎们!从此处前往没烟峡,马不许停蹄,一路之上,若遇西贼,听我号令,不可莽撞了!”

“我等理会得!”众骑兵早已上马,一齐应道。

“好!”韩处纵声大笑,高声道:“今日便看尔等扬威没烟峡,叫西贼胆寒!”

狄咏与韩处率领的这队骑兵,如同一道深绿色的闪电,穿行在没烟峡前的山道上,“得得”地蹄声,飞扬的灰尘,惊破了没烟峡的宁静。

很快就有西夏的斥侯发现了这只骑兵的存在。但是他们往往还没得及看清楚,就被飞来的羽箭刺穿了身体。只有少数的斥侯,才得及点燃狼烟。

没烟峡的西夏军队几乎是刚刚看到南方升起的狼烟,手忙脚乱地的关上没烟峡的寨门。狄咏与韩处率领的骑兵小队便已到了寨前。

西夏的将士们惊疑不定的望着穆然肃立在寨前的十二名宋军骑兵。

宋军在玩什么花样?所有的人心里都同时转过这个念头,不自觉的把目光投向更远方。

远方的天空,蔚蓝澄静。

十二人来攻寨?

没有人会相信,既便是用“送死”也不能形容这种行为的荒谬。

宋军一定有什么阴谋……

双方默默对峙着,一时间,西夏没烟寨前,竟然是出奇的寂静。

“大宋朝翊麾副尉韩处,奉大宋朝定远将军、武经阁侍讲、渭州经略使高遵裕大人之令,前来下书,请夏国梁相国答话!”韩处洪亮的声音中,透着几分无礼。

“区区一翊麾副尉,岂能见梁相国?尔既是下书,何不进寨?”没烟峡守将没藏阿庞站在城墙上,高声回话。听到韩处是来下书的,他总算是心神稍定。但是这些人强行穿过沿途的巡逻部队与斥侯组成的警戒圈,直抵寨前,如此下书,已是充满了挑衅的味道。而且自古以来,兵不厌诈,谁知道他们是真下书,还是假下书?

“尔是何人?敢来答话。”韩处轻蔑的问道。

“本将乃没烟峡守将!韩处,你休要无礼,既要下书,书信何在?”没藏阿庞朝属下悄悄打了个手势,开始准备调兵,不管宋军有没有阴谋,若是让十几个人吓得闭关不出,西夏军颜面何存?

“原来是没藏阿庞!”和韩处的声音一样,在整个没烟峡中皆清晰可闻的,是他声音中的轻蔑与不屑。“人人皆说,梁相国畏我大宋军,如鼠见猫,果然如此。我率十人来没烟峡,梁相国却无胆一见!尔即要书,书信便在此处!”

韩处的话音刚落,狄咏便已纵马驱前,弯弓搭箭,一箭射出。没藏阿庞眼见一枝羽箭朝自己飞来,顿时大惊失色,正要射避,便听到“啪”地一声,那枝羽箭已经钉入自己身边的一根木柱之上,箭身之上,还绑着一封书信。

没藏阿庞根本没有勇气去取那枝羽箭,他只是估算着自己与狄咏之间的距离,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个骑兵手中明明拿的是弓而不是弩,但是他居然能射出超过三百步的距离!而且劲道如此霸道!射的如此准确!

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冒上背心。

如果他是想射自己?

没藏阿庞还在后怕当中,便听韩处哈哈笑道:“阿庞,你可去禀报梁乙埋,我们高帅约他在四日后决战,他若有胆,届时便可以率军前来。我大宋军让尔等渡河再战!他若无胆,不如早日回去靠裙带做个太平宰相。不要像只鼠辈一样,只会骚扰,不敢打仗!”

没藏阿庞听到这等侮辱之词,正要设辞相讥,却见之前射箭的那个宋军骑士回转马头,高声笑道:“告诉梁乙埋,没本事不要学好男儿出来打仗!回家攀好裙带要紧!”说罢,一弯腰,手一抬,便见一枝羽箭如同闪电一般,飞了过来。

没藏阿庞几乎是下意识的缩了一下脖子,却见那只羽箭不是朝自己飞来,立时偷偷松了一口气。但这也只是一瞬间,只听见寨前宋军骑兵齐齐喝了一声彩,没藏阿庞立时朝羽箭飞去的方向望去,脸立时就白了——一面绣有斗大“梁”字的将旗,正好被那只羽箭射断了绳子,一个筋斗摔下城墙。

那个宋军骑士哈哈大笑,勒了马头,加鞭驱马,扬长而去。韩处与其他的宋军骑兵,也纷纷驱马跟上。

没藏阿庞呆呆的望着宋军骑兵扬起的灰尘越来越远,半晌,方才如梦初醒,大声喝道:“快,追!”

“蠢物!”梁乙埋手里紧紧捏着高遵裕写给他的战书,终于按捺不住,破口大骂起来。没藏阿庞搭着脑袋,不敢出声。“居然让十几个人出入没烟峡,如入无人之境!阿庞,你这个守将,是怎么当的?”

“末将该死!”阿庞“扑通”一声,慌忙跪了下来。但是回想起追赶那十几个宋军的情形,阿庞却宁愿在这里挨梁乙埋训斥。宋军前来的十几个人,个个都是精挑细选,自己派了数百骑一路追杀,结果敌人没追着,反折损了几十人。特别是那个“神射手”,实在是太枭悍了,当真是箭无虚发,阿庞根本无法想象,宋军中也有如此箭术惊人者,左射、右射、回射,弓弦响过,西夏军必有一人落马,阿庞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再去面对这样的敌人。不过,阿庞在隐隐的恐慎中,也略略觉得奇怪:宋军中有这样的人物,如何会不知名,反而位在一个籍籍无名的韩处之下?

“你该死又有何用?!”梁乙埋恨恨地瞪了阿庞一眼,真恨不能杀了他泄愤。但是他知道这个没藏阿庞是不可以随便处死的。没藏氏在西夏的实力人所共知,夏景宗元昊的宠妃、夏毅宗谅祚的生母没藏氏曾经专擅国政,他的姐姐,当今梁太后便曾经是谅祚的母舅没藏讹庞的媳妇。虽然梁氏因与谅祚私通,诬告没藏讹庞谋反,助谅祚铲平没藏氏的势力,方才得立为后,可以说梁氏的荣耀与权力,是用没藏氏的尸体累就;但是西夏国氏族势力毕竟根深蒂固,没藏氏依然是西夏大部族,梁乙埋也并不愿意轻易激怒他们。在西夏国中,自从秉常年岁渐长,与梁氏一族关系向来不洽,分领右厢兵马的仁多族便想方设法靠近秉常,此外众多部族首领都不满于梁氏的专权,不过惮于梁太后一贯的威严与长久以来养成的上下阶级之间的习俗尊严,不得己而屈从。所以梁乙埋非常重视对军队的掌握、控制。但是西夏的军队,大部分也是归于部族所有的。如果梁乙埋擅杀没藏阿庞,只怕这没烟峡中,对梁氏向来不平的没藏氏的军队立时就会哗变。

想到这些,梁乙埋只能强忍住怒气,喝斥道:“还不快滚出去!”

“是。”没藏阿庞倒也不敢放肆,他对于梁氏虽无效忠之心,却也没有替没藏讹庞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同族报仇之意,见梁乙埋不再责怪,连忙如蒙大赦一般,退出梁府。

第5节 上·十字后记第四章第15章 天机云锦用在我(三)第18章 封疆尽是春秋国(二)第6节 白水潭之狱上(02)第16节 十字(一)第10章 当年师友尽豪英第27章 臣忧顾不在边陲第3章 谁持白羽静风尘(二)第8章 下第29章 谁知快意举世无第07节第1节 下第2章 上第34章 谁其当罪谁其贤第18章 封疆尽是春秋国第4节 下第12节 再度交锋(上)第2节 下第2节 声名鹊起下(02)第24章 天下自古无能才第25章 河潼形胜宁终弃第十四章第22章 君王有意诛骄虏第6章 面如田字非吾相(三)第1章 一闻战鼓意气生第7章 上第19章 黄金错刀白玉装第7章 江上潮来浪薄天(三)15 汴京杭州1第6章 面如田字非吾相(二)第27章 臣忧顾不在边陲第3节 终南捷径中(01)第六章第2节 声名鹊起上(02)第二 卷尾声第17章 安汉当年一触龙第6章 面如田字非吾相(四)第7章 下第24章 天下自古无能才第11章 错料一帆超十程(五)第17章 安汉当年一触龙第22章 君王有意诛骄虏第6节 白水潭之狱(中)第2节 下第11章 错料一帆超十程第3节 终南捷径中(01)第17章 安汉当年一触龙第2节 下第四章第七章第9章 国须柱石扶丕构第1节 下第11章 错料一帆超十程第13节 婚姻大事(中)15 汴京杭州5第7章 江上潮来浪薄天(二)第33章 山河百战变陵谷第11章 错料一帆超十程第28章 圣主如天万物春第16节 十字(二)第4章 书生名利浃肌骨(二)第25章 河潼形胜宁终弃第27章 臣忧顾不在边陲第四章第3章 谁持白羽静风尘(三)第五节第2章 上第20章 关河迢递绕黄沙第7节 上第4章 书生名利浃肌骨(二)第十章第1章 一闻战鼓意气生第26章 真刚不作绕指柔第10节 吕氏复出(中)第29章 谁知快意举世无第二章第28章 圣主如天万物春第33章 山河百战变陵谷第七章第15章 天机云锦用在我第19章 黄金错刀白玉装第10节 下第五节第10章 下第一章第1节 下第九章第31章 与昔一何殊勇怯第2节 声名鹊起下(01)第13节 婚姻大事(下)第四章第7章 下第19章 黄金错刀白玉装第八章第6节 白水潭之狱下(01)第10章 上第12节 再度交锋(下)第24章 天下自古无能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