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通天之路(十三)

回到屋中后,玉虚子、王崤峻等人先向扶摇子讲述了一下上次分别之后各自的情况,而后师徒之间便开始说起起这次柴荣召见众人的事情。

柴荣召见众人的原因扶摇子在书信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所以众人讨论的重点在这次见柴荣时应该如何表现的问题上。对此,扶摇子给出的建议主要有两条,一是尽展所长,二是小心谨慎。前者是为了向柴荣证明众人确实有能力、有才干,是他绝对用得着的人才。后者则主要是提醒众人,柴荣毕竟是一国之君,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与他交流万万不能像平时与老百姓或者普通官员那些随意。玉虚子、王崤峻等人听了连连点头称是,表示一定会谨记太师父的教诲,绝不会给太师父丢脸。

至于柴荣什么时候会正式召见众人,扶摇子就不好估计了。他所能做的,就是将众人已经到达开封的消息通过正规渠道报与柴荣知晓,剩下的就只有耐心等待了。好在“代表团”在来开封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个情况,在出发前做计划时就已经打出了足够的余量,到也不在乎多等些日子。

谈完了正事,师徒之间又说了会儿闲话,眼看就快到中午了,考虑到这么多人留在馆驿之中吃饭不太合适,因此玉虚子和王崤峻等委员交换了一下意见后,便向扶摇子辞行。扶摇子也明白众弟子不方便在这里待的时间太长,所以并没有挽留,在问明他们现在的具体住址后,便让他们离去了。

王崤峻等人离开馆驿回到客栈,先向常生俊了解了一下护卫们的情况,得知一切正常后,才放心的去吃饭。期间,众人一边吃饭,一边商量着见到柴荣之后,要如何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对此,有的人提出要突出重点,将团队最擅长的火器方面的能力尽可能的展现出来。有的人则提出应该面面俱到,将团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全面展示,政治、经济、军事、自然科学,等等方面都应该顾及到。还有的人提出,应该将上述两种意见结合起来,做到突出重点、兼顾其他。

在这几种意见中,支持第三种意见的兄弟最多,王崤峻等三位委员也都倾向于这种意见。不过,根据张维信的建议,对此意见进行了一定的修改。首先,突出的重点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其一是在火器方面,这是穿越团队的最主要优势之一,必须要展示出来。其二则是在政治方面,或者说是在天下大势、国家战略方面。虽然穿越众们此前基本都没有从政经历,对此时被统治者奉为治国之本的儒家经典也一窍不通。但他们有他们的优势,他们比这个时代的人多了千年的见识,能够大致了解今后历史的走向和发展趁势,知道这个时代的中原朝廷采取什么样的内外政策最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而且,他们所了解的这些知识是无数的专家、学者根据此后的历史进程,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非常具有说服力。

其次,在突出重点的同时,还要顺便兼顾一下其他方面。例如在冶铁炼钢、海边晒盐、制造望远镜等等方面的能力,也可以在恰当的时候向柴荣展示一下,为自己增加一些分数。

至于具体由谁来向柴荣展示这些优势,则要依据众人本身的能力和知识来决定了。在火器方面,大家的意见比较一致,都赞成由徐绍安和曾志林出面解说。而在政治方面,绝大多数人包括王崤峻在内,都主张应该由张维信负责与柴荣交流。张维信刚开始的时候还主张此事应该由王崤峻出面,自己从旁协助,但他的建议被王崤峻非常干脆的否决了。王崤峻表示,自己对这些事情远没有张维信熟悉,即使是现跟张维信学也只能学个皮毛,柴荣如果多问几句肯定会露馅,那样一来反而不美了。见王崤峻的态度很坚决,张维信最终也不得不接受了大家的主张,担起这方面的责任。,

另外,此次觐见柴荣,如果“代表团”表现良好的话,对方还可能会因为欣赏大家的能力,喜欢“代表团”送上的礼物,而给众人赏赐。对这个问题,众人一致决定,如果柴荣赏的是钱财或者实物的话,那就收下。如果柴荣赏的是官职的话,那么在目前团队成员都不太可能会留在周国的情况下,还是应该比较婉转的拒绝为好。毕竟团队成员在今后比较长的时间内,都会生活在幽州,身上有一个周国的官职——那怕只是个虚职——总是不太方便。一旦这事被当地的官府,特别是留守府的人知道了,对团队在幽州的发展乃至安全都是相当不利的。

当然,这些只是“代表团”众人关起门来定出的应对计划,真正见到柴荣后,大家还是要随机应变,绝不能只拘泥于计划,而不知道变通。

应对计划制定好了,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太师父那边的消息了。好在,扶摇子并没有让众弟子等太长时间,众人见过扶摇子两天后,也就是显德二年腊月二十三这天一大早,就在“代表团”众人在客栈里商量着应该搞点什么活动过小年时,店里的伙计就来报信,说是朝廷派的官员已经进了客栈,要找他们中的管事之人说话,正往他们所住的小院而来。

听说是朝廷派人来,王崤峻等人就知道是太师父的奏报有了回信,估计柴荣打算召见他们了。于是,众人连忙迎出院外,将朝廷的官员接进小院之内。

来给王崤峻等人传信的是位姓冯的礼部官员,照张维信的说法,从他的穿戴上看,品级还没有赵普这人七品芝麻官高,也就相当于前世的一个机关办事员的地位。当然,他指的是现在的赵普,不是若干年后的赵普。不过,想想也是,“代表团”成员现在的身份不过是商贾而已,柴荣就是再给太师父扶摇子面子,也不可能派个高级别的官员来呀。

这位冯“办事员”来的目的很简单,一是告之众人,官家已经决定在两天后,也就是腊月二十五召见他们。二是要求众人立即搬家,即日起到朝廷的馆驿中居住。随后,便催促“代表团”众人立即收拾东西,由他负责将大家带到馆驿之中安置。

王崤峻等人闻言不敢怠慢,马上开始收拾东西、打点行李,装车的装车、拉马的拉马,不大会儿工夫就准备停当,然后在那位冯“办事员”略显惊讶的眼神中,驾着九辆车、骑着以及牵着六十多匹马,包括也分到了一匹马骑的冯“办事员”在内,总共六十个人浩浩荡荡的往朝廷馆驿而去。

众人来到馆驿门口,正巧又是上次他们来时见的那名驿卒守门,这小伙先是被如此庞大的队伍吓了一跳,以为是哪国的外交使团到了。待后来看到领头的不过是个礼部“办事员”,知道不是什么高级别的“代表团”,才没急着往馆驿里面去找驿丞。

冯“办事员”上前和驿卒说明情况,将礼部的公文展示给对方观看。驿卒见有正式公文,一面让对方稍候,一面去通知驿丞。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驿丞见过公文,又发现这支队伍中有几个前两天见过的熟面孔,很利索的和冯“办事员”为了手续,将“代表团”众人迎进了馆驿之中。

或许是因为驿丞知道来的是扶摇子老神仙的弟子,所以在安排“代表团”众人住处的时候,特意选择了紧挨着扶摇子所住小院隔壁的一处相对而言比较大的院落。驿丞在向“代表团”众人讲说了一番馆驿中的规矩之后,便离开的院子,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送走了驿丞,王崤峻等人略微安置了一下自己的行李,分配好了各自的房间,又叮嘱了手下的护卫一番后,便来到太师父所住的小院,给扶摇子老神仙问安。

当天午后,王崤峻等人刚刚陪着太师父吃完午饭,那位冯“办事员”就又来到馆驿当中,只不过这次除了他以外,还有另外一名官员同行。在迎接这二位官员的时候,张维信趁着把对方往房间里让的机会,小声在王崤峻的耳边说道:“五哥,我觉得和冯办事员一起来的那个人并不是朝廷的官员。”,

王崤峻闻言奇道:“老五,你这是什么意思?那人不是官员是什么人,难不成是本地豪绅?可看他的穿着打扮也不像呀。”

张维信摇摇头,说道:“他当然不是豪绅,从他的长相、做派、穿着上看,我觉得他十有**是个太监。”

“太监!”王崤峻听说那人是个太监,差点没叫出声来。他下意识的往那人脸上瞄了瞄,发现此人果然面皮白净,下巴上光溜溜的一根胡须也没有。要知道,在这个时代,男人只会修胡子,却不会彻底把胡子刮干净。除了不长胡子的女人外,也就只有太监才可能没胡子了。当然,这里指的这个时代的人,穿越者们就不在此列了。虽然为了与这个时代的人打交道的时候更方便些,团队中的大多数男士都或多或少的留起了胡子,但还是有几个比较年轻的兄弟依然坚持着前世的习惯,经常把自己的下巴刮得干干净净。在这次来开封的“代表团”中,除了本就不会长胡子的林小雨外,曾志林和王峰就是如此。

“好端端的派个太监来干什么?难不成是要向咱们宣读圣旨什么的?”王崤峻不解的问道。

张维信再次摇了摇头,说道:“我看不像,他手里空空如也,又是一个人前来,应该不是宣旨的。据我估计,他有可能是来教咱们宫廷礼仪的。毕竟咱们是头一次进宫见驾,许多礼仪方面的事情是不懂的,要是在柴荣面前出了错,那对朝廷脸面上也不好看。”

王崤峻觉得张维信推测的很有道理,一边点头赞同,一边赶紧跟上这自己这辈子见到的第一个太监的脚步,进入了房间里。

事实证明,张维信的推测是正确的。那位随同冯“办事员”一起来的人果然就是宫里的内侍刘太监,这从他说话时的声音就能很容易的判断出来。而他到这里的目的,也确实是为了教给“代表团”众人相应的宫廷礼仪,以免这些不懂规矩的市井小民见到当今天子时失了礼数。

王崤峻等人对这种枯燥无味而又繁锁异常的东西毫无兴趣,特别是要他们向一个根本不认识的人行跪拜礼也很有抵触情绪。毕竟自打穿越以来,除了向自己打心里尊敬、年纪已经够当自己爷爷的太师父扶摇子老神仙行过这种礼外,他们还没向其他任何人行过这种礼。

不过,心里再不耐烦、再不情愿,为了团队今后的发展,为了众兄弟未来的前程,王崤峻等人也只有捏着鼻子跟那名不男不女的死太监学习在宫里应该如何走路,见了皇帝如何行礼,如何与皇帝对话,等等各种乱七八糟的规矩。

这堂皇宫礼仪课由午后一直持续到傍晚掌灯时分,饶是众兄弟身强体健,大多数又都经常习武,依然给累得是腰酸背痛腿抽筋。不光是他们,就连那位多数时间都只在旁边观看,偶尔才会帮助刘太监纠正“代表团”成员动作的冯“办事员”,都累得快直不起腰来了。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位非常耐心、非常细致教大家规矩的刘太监,在“不辞劳苦”、“兢兢业业”忙活了一下午后,除了因为说得话太多嗓音略显沙哑外,示范起各种动作来依然非常的标准、非常的到位。这一点令王崤峻等人不得不暗挑大指,对此人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表示钦佩。

在折腾了“代表团”成员们一下午后,冯太监终于决定放这些已经被累得疲惫不堪的家伙一马。众兄弟闻言都暗出了一口气,可他们还没来得及为自己终于脱离“苦海”而欢呼庆祝,便被冯太监临走前的那句“咱家明日还会来继续教尔等一天的礼仪”的留言给生生噎了回去。

);

第十二章 玉虚宫会师第六十六章 改装燧发枪第一百二十章 战泽州(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战长城边(七)第十三章 “礼尚往来”第二章 “翔龙堡”第二十八章 战太原(一)第五十三章 通天之路(完)第五十章 通天之路(二十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战保兴庄(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撇清第五十八章 情义为重第二十五章 幽州行(一)第二章 躲不掉的李重进(中)第二十八章 南边来的客人(中)第一百四十九章 做贼心虚第十二章 玉虚宫会师第三十九章 通天之路(十)第九十八章 兵分两路第一百六十二章 设计取云州(下)第九章 两手准备第四十五章 传话第二十二章 团聚(上)第二十二章 咱也是有“身份证”的人了第二十六章 一次重要的扩大会议(三)第二十一章 结拜第一百五十九章 令人震惊的消息(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逃亡(四)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辩第四十一章 通天之路(十二)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辩第五十七章 王崤峻再进幽州城(二)第四十六章 意外收获第五十二章 轻敌思想要不得第一百六十章 令人震惊的消息(中)第六十八章 见不得光的交易(中)第六十九章 大战前夜(三)第三十四章 战太原(七)第六十一章 逢山开路第十章 推迟行动第三十八章 兵发白马山第十三章 塘沽盐场(上)第四十五章 马踏太原城(上)第四十九章 “拉壮丁”(下)第三十一章 战太原(四)第一百五十章 “谶纬”再现(上)第二十三章 恰到好处的投诚第一百四十一章 三战长城边(十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再战幽州城(上)第五十一章 密议(三)第五十八章 万钧行动(四)第一百六十三章 逃亡(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黄袍加身”(十)第七十二章 二杨夜谈(下)第五十章 密议(二)第三十四章 翁婿对话(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净心行动”(三)第五十四章 扩军(下)第五十三章 密议(完)第二十章 谈情(上)第九十一章 脱离险境第十六章 文官?武将!第三十三章 通天之路(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定心丸”(下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三战长城边(八)第八章 不平静的新年(五)第五十七章 万钧行动(三)第三十八章 搬家第四十四章 “凉园”基地(一)第三十三章 熟悉火药的南唐兵(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对峙保兴庄(五)第五卷 幽州风云 第七十九章 摸清“底牌”(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谶纬”再现(下)第三十九章 通天之路(十)第一百零四章 暗中结党(七)第四十六章 意外收获第二章 “暗羽”初创(上)第三十八章 搬家第七十一章 喜事连连(下)第七十四章 义子到来第一百四十七章 三战长城边(十七)第四章 羽翼渐丰(二)第十五章 扎营秋林庄(中)第一百零二章 暗中结党(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逃亡(八)第十五章 万春亭第七十四章 大战前夜(八)第一百零三章 暗中结党(六)第四十一章 通天之路(十二)第六章 万民折(下)第三十九章 “保安队”也是强军(下)第六章 “好客”的钟员外(下)第六章 羽翼渐丰(四)第十五章 开阳门外第一百五十三章 不反?逼他反!(中)第四十章 战太原(十三)第二十二章 平定叛乱(下)第三十八章 兵发白马山第三十五章 辛飞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