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意外收获

阴历五月十四,就在众兄弟全力为“砥砺一号作战”的实施做准备的时候,长驻幽州城的赵大伟传来消息,说是冯程奉萧思温之命前来通知众兄弟,辽国皇帝已经恩准了其为王崤峻等人所请的官职,相关的旨意和任命文书已经到了留守府。萧思温要求所有被封了官职的穿越者即刻前往幽州城,接受皇帝的封赏。

尽管穿越众们因为之前已经得过柴荣的封赏,对这种被封官的事情失去了新鲜感,兴趣不大。但考虑到大家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要在人家的地盘上讨生活,所以无论有没有兴致,除了坚持不愿意放下手头工作的大哥李俊武,以及远在淮南前线不可能回来的徐绍安外,其他所有被辽国皇帝封了官职的穿越者们——张维信、刘文东、钱远山——还是在王崤峻的带领下,于第二天携带重礼赶到了幽州城。在与赵大伟汇合后,先去见了冯程,而后才在其带领下,来到了留守府与萧思温见面。

虽然之前已经有过长时间合作了,但是说起来,这还是穿越众们第一次见到萧思温本人。因此,当萧思温在冯程的陪同下走进王崤峻等人等候的偏厅时,包括王崤峻在内的所有穿越者都下意识的仔细看了看这个在前世的史书上留下了名号的契丹人——在来见萧思温之前,张维信向众兄弟大概讲述了一下前世史书上有关他的相关记载。

众人一看之下,发现这位在史书上并没有留下什么好评价的高官显贵却也长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很有些美男子的意思。无论是头发还是胡须,都梳理的一丝不乱。不过,这也与史书中记载他在与手下将领议事时,还拿根簪子理头发、通胡须的行为比较相配——想想也是,如果他是个丑八怪,又怎么可能那么在意自己的仪容呢。

王崤峻等人虽然打心眼里看不起萧思温,但现在团队在人家的一亩三分地上求发展,该低头的时候还得低头,等有朝一日自己当家做了主人,到时候再把这个废物点心踩在脚下也不迟。

因此,当冯程向王崤峻等人介绍完萧思温的身份后,众兄弟就算心里再不愿意,也不得不捏着鼻子给对方下跪行礼。

萧思温神情倨傲的实受了王崤峻等人的礼后,才假模假样的说道:“诸位不必多礼,快快请起。来呀,看座,上茶。”

王崤峻等人谢过后纷纷站起身来,依次在下首的椅子上坐了。而后,由王崤峻出面,一边说些感谢萧大人维护、扶持之恩的客套话,一边将所带礼物承上。

对于王崤峻的奉承之辞,萧思温只是很随意的谦逊了两句,而对于其送上的礼物却是非常关注。别的金银珠宝一类的礼物倒也罢了,见多识广的萧思温并没有放在眼里。可是,当两匹做功精美的玻璃奔马摆在桌上时,萧思温的目光顿时就被吸引住了。

这两匹玻璃马是化工科新近开发出来的一种新产品,还没有正式上市,今天是第一次展示在外人面前。而且,与之前送给萧思温或者在“晶宝轩”售卖多为具有实用价值——尽管基本上没人会拿这东西当生活用品使——的玻璃制品不同,这两匹玻璃马属于纯粹的艺术品,或者也可以称之为玩物。无论是观赏性还是艺术性,都不是此前的那些玻璃制品所能比拟的,就连玻璃宫灯也一样。

如此精美的礼物,自然得到了萧思温的喜爱。因此,在命人将礼物收下的,萧思温对待王崤峻等人的态度也有所变化,变得和蔼可亲多了。就听萧思温说道:“本官与诸位虽然一直未见过面,但却神交已久。再加上本官府里的冯管家与诸位多有合作,咱们也算得上是老朋友了,王员外何必如此客气呢。”

说完了没营养的客套话,萧思温便把话锋一转,一面夸奖王崤峻等人是大大的良民,一面开始为自己表起功来:“本官常常听冯管家说起诸位,知道诸位都是些老实本份、忠君爱国之良民。无论是对地方官府,还是对朝廷和当今天子,诸位都恭敬有加。去年更是为圣上献上了稀世的玻璃宫灯,以贺上元佳节之喜。,

对此,本官也深受感动,因而在年初的时候便向圣上进言,希望圣上能够对诸位予以封赏,以彰诸位之义举。而圣上对诸位这般忠心也甚是满意,见到本官的奏折后欣然应允。现今加封诸位官职的圣旨已经送到了本官府中,稍后本官自会向诸位宣达。”

萧思温的这一番表述,明显是在给自己表功。因此,王崤峻等人尽管心里很反感,却又不得不重新起身,向萧思温拱手行礼,感谢萧思温的提携之恩,并表示今后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恩典,愿意为朝廷效犬马之劳。

双方又你来我往的假客气了一番后,萧思温便从自己的袖筒里将圣旨拿出,说道:“诸位这就接旨吧。”

于是,才坐下没两分钟的王崤峻等人不得不第三次站起身,心不甘、情不愿的排好次序,伏身下拜,跪听圣旨。

圣旨挺长,以众兄弟的文言文水平,除了张维信之外,其他人基本没听懂说的是什么意思。唯一能搞明白的只有一条,那就是萧思温念到的自己的名字和与之相对应的官职名称。

不过,圣旨上封赏的官职与大哥李俊武当初说的有些出入。在被封官的八个人中,不但有像李俊武所说的文散官——王崤峻为朝议郎、李俊武和张维信为朝请郎、刘文东和赵大伟为宣义郎,而且还包括了武散官——徐绍安和钱远山均被封为振威校尉。

听到辽国皇帝任命徐绍安和钱远山为武散官,王崤峻等人感到很是意外。因为在此之前,穿越团队无论是与辽国官府的接触中,还是和当地士绅、百姓的接触过程中,从未透露过徐绍安和钱远山有过从军经历的情况,对方又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

想到这里,王崤峻和张维信都下意识的扭头看向赵大伟。因为作为当初与冯程谈判此事的当事人,赵大伟是最有可能将这一消息透露给对方的。

赵大伟显然也明白两位哥哥看自己的原因,他此时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当初他在和冯程谈判的时候,从未说过徐、钱二人带过兵,他也想不通冯程是怎么知道的。所以,面对两位哥哥询问的眼神,赵大伟只能以同样不解的神情和摇头来回答。

不过,不解归不解,那边萧思温已经念完了圣旨,王崤峻等人只好把疑惑埋在心里,一边说着“谢主隆恩”,一边站起身假装恭敬异常的从萧思温手中接过圣旨,以及官凭、印信等物。这时,冯程也凑上来说了几句恭喜的奉承话。王崤峻等人自是连称“同喜”,并表示虽然众人封了官,但大家今后该做生意做生意,该交朋友交朋友,与以前不要有什么分别才好。

萧思温也说了些官冠冕堂皇的场面话后,便话锋一转,说道:“本官听人说,朝议郎及汝的兄弟们近来在幽都府境之内购买了不少的土地,并且招纳了许多的本地农民及北汉流民来耕种,不知可有此事?”

萧思温的这个问题再次出乎王崤峻等人的意料,不明白对方问这个问题的目的。虽然穿越团队这几个月大肆收购土地在幽都府范围内几乎尽人皆知,但做生意赚了钱后广置田产是这个时代商人的通行做法,按说不应该引起堂堂留守大人的注意呀——辽国并没有禁止买卖土地的律条,王崤峻他们这么做并不违法。

或许是对方怕自己这些人改行种田不做生意了,会断了他们的财路,所以才有此一问?王崤峻一边这么琢磨着,一边小心答道:“确有此事。下官等以前虽然靠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但说到底还是旁门左道。如今下官和众兄弟纷纷成家生子,还是把一部分钱换成土地田产更踏实一些。正所谓‘耕读传家’嘛,为了子孙后代着想,这田还是要种的。不过,请留守大人放心,下官等大量置办田产不过是为儿孙计,绝不会影响到手中的生意。”

不过,事实证明王崤峻猜错了,因为接着萧思温就说道:“朝议郎误会了,本官并不是对汝等兄弟收购田产不满。本官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根据大辽兵制,各京所割州县均应按户抽丁,设置乡丁。乡丁平时为农,唯圣上诏旨到时,才聚而为兵,随天子出征。,

据本官所知,汝等兄弟为了耕种新购田产土地,招纳了本地农民及北汉流民不下万人。然而,这些人虽为汝等佃户,但按户抽丁之法却不可废。汝等既已为官,更应遵守朝廷律法,依律编练乡兵,以备朝廷之用。”

听完萧思温的解说,王崤峻依然还有些糊涂,搞不懂这“乡丁”是怎么一回事。他只知道前世的宋朝是有厢兵的,但那些厢兵似乎也是拿军饷的,并不是萧思温说的这种“平时为农,战时为兵”的情况。

不过,一旁的张维信却听明白了萧思温的意思,他知道萧思温说的乃是辽国所特有的“五京乡丁”制度——现在还是四京,中京大定府辽圣宗时才有。如果放在以前,自有当地的官府处理这件事,萧思温自然不会亲自过问此事。但现在在座的几位兄弟都已经被辽国皇帝封了官,尽管只是散官,但论品级最高的可是正六品上,当地官府未必敢找上门来说这件事。因此,萧思温才会借着这个机会给众兄弟提个醒,要求大家遵守朝廷法度。

一念及此,张维信便接过话头道:“留守大人放心,下官等既已为官,自然会遵守朝廷法度。编练乡兵一事,下官等必会依律而行。”

虽然搞不懂其中的意思,但既然张维信已经向萧思温表了决心,王崤峻等人也没有怠慢,立即出言附和。

萧思温对众人的表态很满意,说道:“如此甚好。唔……,想汝等所招之民多为青壮,除去女子不算,一万人中至少可抽出两千到三千丁。既如此,待本官这几日与统军司的将领议一议,设法为汝等兄弟中知兵之人加个指挥使之职,让汝等能够更便捷的编练乡丁。朝议郎以为如何?”

其他东西王崤峻或许搞不明白,但萧思温要给兄弟们谋个指挥使的职衔,让他们自己编练乡丁却是完全听懂了。而这正是即将开始实施“砥砺一号行动”的穿越团队最需要的——有了这个名头,就可以用编练乡丁的借口来掩护飞龙先锋营的行动了——他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因此,王崤峻马上就向萧思温道谢,并表示“清园”兄弟一定会把乡丁尽快编练出来,随时准备听从圣上的召唤,为大辽建功立业。

萧思温又鼓励了王崤峻几句后,便提出要在府中设宴,款待王崤峻等人。只不过,他说这话的时候明显是在假客气。因此,王崤峻等人自然也就以家中事忙为由,婉言谢绝了对方的邀请。

这正合萧思温的意,因此他再与王崤峻等人又说了一会儿没营养的场面话后,便表示出了送客的意思。于是,王崤峻等人马上识趣的起身告辞,离开留守府,先去团队在幽州城内新近购置的一处住宅暂歇,准备第二天再返回良乡城。

);

第五十二章 密议(四)第五十七章 万钧行动(三)第一百零三章 暗中结党(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员调整第七十二章 大战前夜(六)第五十一章 修罗地狱第七十章 大战前夜(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转战中京道第七十一章 一家团圆第十九章 铤而走险(下)第六十一章 造还就不造 这是个问题(上)第一百三十章 避而不见第十二章 实施决议第五卷 幽州风云 第九十一章 领略天下第一强军(上)第三十七章 缺铜是个大问题第二十四章 团聚(下)第五十八章 情义为重第六十八章 见不得光的交易(中)第四十八章 《接触准则》第二十一章 掷刀相助第一百八十章 背约第一百三十七章 正式接纳第二十一章 掷刀相助第三十章 陌生的访客第二章 “暗羽”初创(上)第五十五章 贤妃小雨(中)第五十四章 扩军(下)第四十四章 通天之路(十五)第三十八章 通天之路(九)第二十一章 平定叛乱(上)第四章 好消息与坏消息第四十五章 “凉园”基地(二)第十六章 文官?武将!第二十一章 谈情(下)第一百五十三章 不反?逼他反!(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战保兴庄(四)第十八章 君子报仇 十年不晚第一百零五章 攻克固安第二十五章 “绝户计”第五十三章 密议(完)第一百二十九章 渐行渐远(中)第七十九章 大战前夜(完)第八章 羽翼渐丰(完)第四十五章 “班师回朝”第二十九章 寿州城下(中)第一章 以新代旧 解决兵源第三十二章 合作(五)第二十章 谈情(上)第六十一章 逢山开路第一百五十九章 令人震惊的消息(上)第四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十八章 君子报仇 十年不晚第五章 “好客”的钟员外(上)第五卷 幽州风云 第八十九章 再次招揽(完)第一百六十八章 逃亡(七)第七章 假道伐虢(一)第九十六章 客人走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对峙保兴庄第六十五章 原来如此(下)第五十章 初战龙潭沟第六十九章 兄弟间的妥协第五章 羽翼渐丰(三)第三十四章 翁婿对话(上)第九十五章 说服“自己人”第四十五章 传话第一百九十三章 “黄袍加身”(十)第一百五十八章 “借鸡生蛋”(下)第八十八章 固安城内(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木谶纬”(中)第十九章 铤而走险(下)第六章 清尘评三寨第一百八十一章 澶州城下(上)第三十一章 合作(四)第三十章 合作(三)第十八章 白飞的阴谋(上)第七十三章 汉军败退第四十四章 树倒猢狲散第十四章 忙碌的春天(上)第十章 推迟行动第一百四十四章 三战长城边(十四)第三十九章 战太原(十二)第三十六章 拍卖会(一)第十一章 内外有别(下)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辩第一百二十四章 交涉(下一)第十三章 论功行赏第二十二章 团聚(上)第五卷 幽州风云 第八十章 走别人的路 让别人无路可走第十一章 《海军提案》第一百六十章 令人震惊的消息(中)第七十三章 汉军败退第三十九章 “黄金换平安”第三十二章 最合适的说客人选第十章 推迟行动第四十九章 露财第二十一章 机构重组第七十八章` 大战前夜(十二)第七十二章 “炮灰”攻堡第五章 不平静的新年(二)第四章 “暗羽”初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