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夫问妻答

主角没有了再继续看下去、说下去的兴致,校阅三军、接见乡绅耆老的活动也就随之草草收场。尽管活动结束得有些突然,但大家眼见柴荣脸色不太好看,都以为是皇上在这里吹了半天的冷风、淋了半天的冷雨,身体有些不舒服,想要回御帐中休息。所以大家也就没说什么,向柴荣行完礼后,便纷纷回到自己的营帐之中,为接下来的北伐做准备——那六名乡绅耆老的代表和他们的仆从自然也被姚内斌打发了回去。

柴荣脸色阴沉的回到自己的御帐之中,在宦官的服侍下换了衣服后,便坐在御案后面出神,显得有些精神不佳。见自己的夫君自打离开校阅台便一言不发,脸色又很不好看,林小雨还以为对方是冒雨校阅兵将着了凉。再联想到张维信曾经对她说过,前世的历史上,柴荣就是在驻跸瓦桥关、校阅三军、察看关口附近地形时淋了雨,随后便身体有恙,并由此一病不起,不到一个月时间便与世长辞。如今虽然周军北伐比前世史书上所记载的幽云之战早了两个月,但同样是在瓦桥关、同样是校阅三军、同样是淋雨受风寒,如此多的相同条件,再加上柴荣脸色很差,不由得林小雨不担心。

因此,已经回复到女子装扮的林小雨一面命人速去请随军的御医,一面走上前去,准备为柴荣号脉、诊病。然而,出乎林小雨意料的是,以往一向很配合她诊脉的柴荣这会儿却一反常态,不等她将手指搭在脉上,便将自己的手臂移开,而后肃声问道:“爱妃既已与朕结为夫妻,就该对朕坦诚相待,如今却为何要欺瞒于朕?”

柴荣这句没头没尾的质问将林小雨问得很是不明所以,她连忙说道:“官家此话从何说起?臣妾何曾欺瞒过陛下,臣妾又何敢欺瞒于陛下?”

柴荣闻言更加不快,质问道:“朕来问你,你可知道你的那班兄弟从海外带回来了一种叫玉米的粮食种子?”

“玉米?这个臣妾到是确曾听几位哥哥说起过。”林小雨一时也搞不明白柴荣这么问的原因,只得顺着柴荣的话头说,以免进一步刺激到这位以脾气暴燥著称的天子——林小雨虽扮做侍卫拱卫在校阅台边上,但毕竟离着校阅台当中的遮雨棚还有一段距离,并没有听清校阅台上众人有关玉米的谈论内容。

见林小雨并没有否认自己知道玉米的存在,柴荣多少有些觉得意外,不过他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继续问道:“那朕再来问你,你可知道这玉米一亩地可以出产多少粮食?”

虽然被柴荣的问题问得越来越糊涂,但林小雨还是据实答道:“禀官家,臣妾于稼穑一道可说是一窍不通,对这玉米一亩地的产出并不十分了解。不过,臣妾曾听众兄弟中专管农桑田产的赵民安赵兄说过,这东西只要勤浇水、勤施肥,一亩地出产个五、六百斤玉米面应该不成问题。”

“那你可知道你的那些兄弟们在幽云十六州之地置田产百万余亩,其中有近十万亩被用来耕种玉米,一年产出至少有五千万斤,却没有哪怕一斤一两出现在市面之上?”柴荣依然在继续追问道。

话说到这里,林小雨渐渐有些意识到柴荣这次突然对自己发难的原因了——对方知晓了玉米这种高产农作物的存在,来向自己兴师问罪。尽管她还不搞不清楚柴荣是从何处得到的消息,也弄不明白柴荣为何不去找徐绍安问话,而是将怒气撒到了自己的身上。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玉米的出现以及穿越团队的大面积种植引起了对方的不满,或者说是引起了对方的猜忌。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回答可能会影响到柴荣对穿越团队、对徐绍安,乃至对自己的判断与定性。因此,她决定照实回答,向柴荣解释道:“方才臣妾也曾讲过,有关农桑田产的事情均由赵民安赵兄全权负责,臣妾并无过多了解。不过,臣妾这几年虽然一直在京城居住,但与良乡那边的众兄弟一直有书信往来,因此,对兄弟们在幽云之地是否置办有百万田产、并在其中十万亩的土地上种植了玉米,而所产出的数千万斤玉米没有一粒出现在市面上的事情,臣妾到也有所耳闻。,

据书信中透露出来的消息,臣妾的兄弟们之所以大肆种植玉米而又不让玉米流通于世,一来是因为中土百姓对玉米闻所未闻、见近未见,即便臣妾兄弟名下的粮米店出售此物,其售出的数量以及挣到的钱财也肯定极其有限。与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卖玉米,不如物尽其用的由自己来处置;二来,臣妾的兄弟们在自家土地上种植玉米虽有近十万亩,每年的产出超过五千万斤,但年终岁末,真正能剩下的玉米很有限,并不值得一卖。”

听林小雨说“清园”兄弟每年能剩下的玉米数量非常有限,柴荣一下来了精神,他连忙不动声色的追问道:“你的那班兄弟不过数十人,加上家丁仆役也不过数百人,又怎能吃掉那许多玉米?一年下来,连五千余万斤玉米都所剩无已。”

“禀官家,玉米吃起来虽然香甜可口,但臣妾的兄弟们也只是偶尔尝一尝鲜,并未将其当成平日里的主食。不单是他们,就连他们的那些家丁下人们也是如此。那五千万斤玉米除去臣妾的兄弟们事先留存、用来来年播种的几十万斤种子外,其最主要的用途有二。

其一是留做佃户口粮或者发与为臣妾的兄弟们做事的长工、伙计、工匠等百姓,充抵他们的一部分工钱;其二是用来喂养牲口,具体的说就是被当做饲料,用来喂马、牛、羊、猪、鸡、鸭,等等家畜、家禽,以便能够为自己提供代步的脚力、耕种的畜力、日常食用的肉蛋等。

想臣妾的兄弟们手下光是佃户就不下十余万,再加上数以千计的长工、伙计、工匠,人数可谓众多,而百万亩田产所需要的的家畜更是不计其数。五千万斤玉米乍听起来似乎数量巨大,但经这些人、畜一分,落到每个人或者每头牲畜身上的其实并不多,为此臣妾的兄弟们每年都要花费大量钱财和其他粮食来填补其中的缺口。”林小雨根据穿越团队对玉米的真实用途,半真半假的回答道。

实际上,五千万斤玉米除去喂养牲畜、家禽外,大部分都充做了军粮,发放给佃户、伙计、工人的数量非常有限,并严令其不得拿到市面上销售,否则将会受到严厉处罚——这也是市面上从未出现过玉米的原因之一。但林小雨在向柴荣解释的时候,成功的转换了概念,将每年最多能得到一二十斤玉米面尝鲜的佃户、伙计、工人,说成了消耗玉米的主要对象之一,使得聪明如柴荣这样的人物,也没能听出她话里的不实之处。

经过林小雨的这一番解释,柴荣心中原本对“清园”兄弟隐瞒玉米这一粮食新品种存在行为的不满虽然已经去了大半,但其对玉米这种高产农作物的兴趣非但没有减弱分毫,反而越来越强烈。只是强取豪夺不是柴荣的风格,也不是明君所为。对于柴荣来说,做事情既要达到目的,又要无损于自己以及朝廷的声望。因此,他在将手臂重新放回御案之上,任由林小雨为自己诊脉的同时,也开始在心里盘算着该如何行事,才能让“清园”兄弟心甘情愿的将玉米种子及种植方法贡献给朝廷。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三战长城边(十九)第十五章 扎营秋林庄(下)第七十一章 二杨夜谈(上)第五卷 幽州风云 第八十七章 再次招揽(六)第一百二十八章 渐行渐远(上)第三十七章 拍卖会(二)第二十章 逆袭第三十九章:我心飞扬第四十七章 夤夜访客第五十二章 最佳选择与最好归宿第一百五十九章 令人震惊的消息(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三战长城边(十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飞燕”内斗(上)第三十四章 合作(七)第三十章 通天之路(一)第三十二章 合作(五)第四章 好消息与坏消息第五十五章 二进宫第十九章 山村夜战第一百一十二章 “霸王行动”(下二)第九章 海滨之旅(二)第十二章 不平静的新年(完)第十章 宝金山的枪声第四十八章 “拉壮丁”(上)第十七章 山村偶遇(中)第七十一章 喜事连连(下)第二十一章 平定叛乱(上)第四十八章 提亲第二章 下马威(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澶州城下(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黑木谶纬”(下二)第五十章 再探玉虚宫第一百八十三章 澶州城下(下)第六十二章 造还是不造 这是个问题(中)第四十三章 百炼才能成钢第六十四章 此张永德非彼张永德?第五十三章 扩军(上)第四十七章 夤夜访客第一百五十二章 不反?逼他反!(上)第六十九章 冯程的小九九第四十四章 树倒猢狲散第十九章 白飞的阴谋(下)第十三章 全体会议第五十四章 扩军(下)第六十八章 “刘无敌”来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逃亡(四)第五十章 初战龙潭沟第五十一章 难以置信的消息第二十章 谈情(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员调整第四十五章 “凉园”基地(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借鸡生蛋”(下)第四十章 去而复返第十七章 有朋自远方来第一百一十五章 “黑木谶纬”(上)第五十七章 红颜薄命?第二十四章 一次重要的扩大会议(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定心丸”(上)第五十七章 “神机军”也扩编第二十四章 枪炮齐鸣(上)第三十八章 拍卖会(三)第四十二章 通天之路(十三)第十三章 塘沽盐场(上)第四十一章 接收第三十一章 合作(四)第五十一章 难以置信的消息第一百二十八章 再战幽州城(中)第一百零二章 为情为义 无怨无悔第四十章 强军中的强军(上)第六十三章 造还是不造 这是个问题(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转战中京道第十五章 进城第七十四章 头脑要清醒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鸡生蛋”(上)第一百零三章 暗中结党(六)第三十六章 分工要明确第七十三章 大战前夜(七)第二十六章 幽州行(二)第九章 内外有别(上)第七十三章 大战前夜(七)第十三章 王峰的烦恼第九十五章 说服“自己人”第四十四章 通天之路(十五)第十八章 好消息第一百六十三章 逃亡(二)第六十八章 见不得光的交易(中)第七十二章 “炮灰”攻堡第六章 羽翼渐丰(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交涉(上)第五十章 密议(二)第二章 “暗羽”初创(上)第五卷 幽州风云 第九十二章 领略天下第一强军(下)第四十八章 “拉壮丁”(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做贼心虚第五卷 幽州风云 第八十七章 再次招揽(六)第三十四章 山上的小木屋第七十四章 待客之道第五十四章 说服第一百三十一章 “飞燕”内斗(上)第五十九章 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