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刘渊建夏

不慌不忙,刘渊总控匈奴建国诸事。召集了一干匈奴贵族与汉人臣子,加上不少避居美稷的汉人儒生士子,商量了近半月,方将新“匈奴国”的统治架构讨论出来。

国号“夏”,出处自然来自太史公书了。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对于自己的祖先,匈奴部民自己都不知道,但大单于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了。

这也是对匈奴汉化以来,刘渊暗暗强调的,潜移默化间给所有的匈奴人灌输,咱与汉人同根同种。

当然有贵族提议,立国号“匈奴”,直接被刘渊否决了。此时刘渊统治下的草原,匈奴、汉人、鲜卑、羌人、羯人,还有一些乌桓、扶余、濊貊、靺鞨人,与数十不知何种族的小部族。

可谓种族纷杂,且吞并鲜卑之后,与越来越多的汉人纳入统治,如今刘渊统治下的匈奴已经成为诸族大杂烩。以匈奴、汉人、鲜卑为主体的草原国度,单以“匈奴国”来概括,太过狭隘了。

“我刘渊治下部民,不管他之前是匈奴、汉人还是鲜卑,抑或是什么种族,从今之后,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夏人!”刘渊的原话,很是强势地表明了其整合诸族的决心。

而一干汉人士子则是兴奋极了,从刘渊的动作看来,这是要继续加强草原诸胡的汉化程度。化夷狄入夏,此等“伟业”将在他们的见证下逐渐实现,实感幸运。

都城毫无意外地定于美稷,至于龙城,提都没有人提。就算有“顽固不化”之辈有此想法,只怕不用刘渊拒绝,一干贵族大臣们就会怼回去。习惯了美稷这等“繁华”之地,没人愿意再回那苦寒之所。

官制刘渊愿意是模仿三公九卿,仔细思索后,也觉不必全盘照搬。借鉴隋唐之后的三省六部,三公之下设置尚书六部,将九卿之职能整合尽归尚书台。设都察院,主监察事务。另置内庭,下辖侍中、散骑、郎官等君王近臣官职。

地方上依旧仿汉郡县制,草原之上,在之前的邑落体系上,划分牧场,沿水建城,逐泽筑堡,设行政中心。虽然对部族的游牧性有所削弱,但再次加强控制。

对于制度这些复杂东西,除了少数人,大部分贵族都是不关心的,由大单于决定便是。他们更关心的还得属爵位,以及背后所涉及的食邑封赏,这才牵扯到他们的切身利益。

爵分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中公、侯、伯又分一至三等。外臣爵位之巅暂时为一等侯,只有王族子弟方可封公,等于虚置公爵。刘渊的几个儿子还小,没想那么早就赐爵封邑,唯一符合条件的都仇,刘渊此时也不会赐之以公爵。

大体框架定下来,但也是纸面上的东西,想要落实,还需要一步一步开始搭建。

中平五年接下来的日子,整个美稷都陷入一种忙碌的状态中,准备着刘渊的建国事宜。

王柔是属于极其忙的那类人,作为美稷汉臣第一人,刘渊自然委以重任,领着一干汉臣积极参与建国诸事,忙得脚不沾地。经过犹豫,出于一个好奇的心理,终于决定出仕美稷,在王柔手底下挂了个职,协助其筹备典礼。

王泽也由此慢慢进入刘渊视野,后召见考察一番,甚是满意,当即委以侍中一职,为刘渊近臣。

对于王氏兄弟,刘渊前世是听都没听过,比起三国时代的那些光芒万丈的“弄潮儿”来说,没有丝毫名气。接触过后,方知其皆乃干才,纵使没有“经天纬地”之才,也让刘渊意识到这世间有太多被埋没的人才。

“这不是安定王嘛,怎么混到这个地步了?”望着一身布衣,跪在底下的张纯,明知故问道。

“大单于折煞了小人了,在您面前,哪儿敢称王。小人远赴美稷,正为投奔大单于而来,还望大单于收留!”听到刘渊的调侃,张纯诚惶诚恐,趴在地上恳请。

被公孙瓒击败后,张举身亡,张纯心知在幽州已事不可为,待下去,迟早身亡。果断带着妻子与数百亲信逃出汉境,北上草原。

突然想起张举之前提过投奔匈奴的事,稍加思索,果断带人西来美稷,碰碰运气。

刘渊正为匈奴建国之事忙碌,闻听张纯拜见,闲暇之余,也就接见了,顺便换换心情。

考虑了片刻,四周静地出奇,张纯在下则是忐忑不已,等待着刘渊的决定。抬眼望了张纯几次,终于开口了:“你先在美稷待下吧,等本单于诸事处理完毕,再行安排!”

说完便令近侍领其下去,于城中寻一院落安置。对张纯,刘渊自是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先控制起来,也许日后就有用了,美稷也不少他一家人几口饭吃。

中平六年一月,筹备了数月的匈奴建国典礼举行,盛况空前,在外大将,草原诸部、邑落大人,齐聚美稷。

刘渊于美稷称王建制,立夏国。开古今之先河,草原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就这么建立了。

王宫大殿上,头戴九旒王冠,身穿黑色衮龙袍,高居王座。刘渊正身跪坐,眼睛平视前方,余光透过旒珠瞥向殿中的大臣们,迎接他们的朝拜。

殿上的大臣们整齐严肃,身着崭新的带着浓烈胡族色彩的汉制朝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大王万岁!”似是排练好了一般,众臣齐呼。沿着殿外出去,四人一排,一并跪倒着数百匈奴贵族,加上守卫于王宫中精神威武的侍卫军,一齐高呼“大王万岁!”

从王宫中溢出的呼声,逐层传播,遍布全城。

刘渊眼神迷离,到此刻,他的内心激动不已,这才是他想要的匈奴,他追求的草原王朝。过了许久,眼神恢复清明,带着一点坚决,建夏国,也代表着全面汉化的开始。

刘渊建国的消息,很快散播出去,传遍华夏,引起一片轩然大波。匈奴立国,本没有什么,但“夏”这个国号,引人深思。

第72章 一晃三年第328章 刘焉亡第187章 对俘虏的处置第90章 刺客!第437章 风云再起第170章 刘渊兵临晋阳第27章 动手第189章 刘渊的应对第399章 刘琝镇边第54章 匈奴的变革第357章 镇压第21章 满载而归第200章 “日”常生活第166章 美稷东市第334章 漠东第220章 昭姬第101章 突袭鲜卑驻地第283章 刘珝上门第77章 轻取二郡第401章 刘渊被打脸第118章 突击第380章 汉帝之死第105章第345章 伐夏第165章 王子渐长成第424章第166章 美稷东市第168章 乞活军第201章 “青楼”见闻第118章 突击第104章 最后一击第206章 太行山中第395 乌桓自此消亡第418章 想染指军队?第356章 平乱第145章 樊稠来袭第426章 张既第322章 凉州事安排第359章 铁蹄踏河北第32章 弑父第45章 句柟之死第52章 水一章第423章 不平静的长安第273章 一个不留第135章第370章 漠东元气大伤第366章 刘曹会第129章 分封之议第350章 太行山中的较量第189章 刘渊的应对第212章 收尾上党第141章 董卓趋雒,刘渊南下第97章 拓跋鲜卑第354章 函谷一线第126章 素利、弥加、厥机第307章 败报传来第196章 人口问题第251章 上党第230章 卫氏第144章 何后入手第172章 血战一场第263章 对峙第340章 长安城中的角斗场第121章 惊喜的丘力居第437章 风云再起第289章 刘琤治郑第267章 幽州、徐扬、关中第55章 变化第241章 阎柔东寇常山第137章 早生华发第35章 继位大典第274章 汉帝第71章 鲜卑乱,匈奴也不安稳第221章 重甲第392章 新太守第419章 陈王西征第273章 一个不留第172章 血战一场第60章 接触战第121章 惊喜的丘力居第28章第285章 袁绍定幽州(续)第384章 储位之争方始第134章 全面汉化第293章 刘焉欲赎子第387章 长孙第258章 长安的反应第108章 再次北征的预兆第262章 李郭东来第99章 拓跋诘汾中伏第29章 掌控王庭第245章 袁绍没那么容易对付第345章 伐夏第341章 马超上门第362章 忍够了,反击第349章 绝不被动挨打第125章 对鲜卑的最后一战第154章 袁绍入主太原第132章 建国第279章 杨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