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大结局

乾德十三年秋,鏖战两岁有余的汉中之战,终究以蜀军主动撤军告终。和夏国硬怼了两年多,蜀国国力、军力、民力都耗得差不多了,眼见着国库空虚,朝廷不稳,民间又有乱象,刘范终究是扛不住了。

到最后,胜利者还是他刘渊。付出偌大的代价,得到一个鸡肋般的汉中,有好大喜功之嫌。不过刘渊相信,这鸡肋,稍加经营,总归会长出肉来。据汉中而窥蜀中,夏国在面对益州将完全奠定主动优势。

以张既为汉中太守,郝昭为安南将军,牧守汉中。留下一万军马,驻守汉中,南征大军陆续返回关中,汉中之战终结,从朝堂至民间,欢欣一片。

须卜赤弇回长安之后,腿疾又犯了。

南征大军善后安顿事宜,由秦王刘琤辅以齐王刘琝、梁王刘琅负责处置。

乾德十四年春,刘渊下诏,正式册封淑妃卞氏为皇后,入主椒房殿。

二月,陈宫、边让、张邈等中原士族因不满魏王曹操“政策”,趁着曹操三伐楚汉之际,举兵叛魏,欲迎赵入兖州,为魏太子曹昂调兵扑灭。魏王曹操两攻襄阳而不得,遂罢兵。

魏吴攻楚,早在一岁之前,以吴夺楚之桂阳、零陵告终。周瑜染疾,归建邺休整。

而曹操再次无功而返,自刘表亡故后,饱受战乱摧残断断续续长达两岁多的楚汉,终于得以松一口气。

四月,夏、赵、魏三方于河内鏖战,赵、魏联合攻夏,夏失温县。

五月,曹操以夏国师疲兵乏,魏军再出虎牢,进军雒阳,夏军以略阳公乌华黎为主将,东出函谷,与魏争雒。赵帝袁尚遣使于睢阳,欲求得魏公主,以联姻稳固赵魏联盟,曹操以女曹宪允之。

六月,趁夏魏于河南激战,吴王孙权两路出兵庐江、广陵,将吴国边境线向北推进,数十里。魏广陵郡守陈登病重,不能挡。吴军北击至合肥,为魏扬州刺史刘馥、淮南都督韩浩率众抵挡,苦战难以下城,吴军损失不小,孙权无奈掠其民撤军。

刘馥于激战之中,亲登城头激烈士民,中流矢,病卒,淮南士民无不感伤。吴王既撤,于江北加固海陵、广陵、堂邑、阜陵、历阳、临湖等军事要邑,以北御曹魏。

七月,孙权命吕蒙筑坞于濡须口,以御魏军。北上占了曹魏便宜,吴王心中还是有点虚的。

九月,郝昭自南郑出兵东进,克西城、钖县、上庸、房陵,灭当地豪族申氏。夏新立上庸郡。

十月,楚帝刘琮泛舟于云梦泽,溺水,身感风寒,其后病亡。刘琮无子,诸臣共推长沙王刘备继位,刘备三辞而应,终于江陵称帝,走向人生巅峰。

乾德十五年夏,吴大都督周瑜,病重而亡。秋,夏贵妃兰妧,抑郁而终。

乾德十六年春,漠南草原胡民反,侵攻云并,这是刘渊在位所遭遇最大规模的叛乱。国家重心的南移,不可避免的是对草原控制力的下降,大量对刘渊诸多政策不满,受不了夏律约束的草原人反了,还有不少盲从之众。

夏国有乱,赵、魏紧随之动了起来,于夏国内,亦有不安之象。不过有当年北方大战打底,这一次,应对起来,夏国从容得多。

以齐王刘琝为大都督,节制漠中、漠东、云朔之军,全力扑灭叛军。应对赵、魏,则启用段凌、仆固澈、须卜兄弟、乌氏兄弟、王昶、郭淮、拓跋兄弟、庞德等夏国中青代将领,统帅由武进公贺兰当阜担任。

秦王刘琤负责内安士民,调度军械、辎重、民夫以应前线。此一乱,夏国安稳度过。刘琝血洗漠南之后,一切就慢慢安定了下来。

七月,蜀汉皇帝刘范暴毙,幼主继位,刘璋辅政,蜀汉疲敝,朝野不稳。刘备趁机开启西征,帅师伐蜀。刘渊着徐晃率偏师出武关,打荆州,给蜀汉缓解压力。刘备想要摘桃子,刘渊绝对不许。

乾德十八年,一套比较完善的科举制度,正式在夏国实行,铺垫了那么些年,比较顺当,由秦王刘琤一力推进。可以预见,将来,夏国朝堂,会有更多寒门之才活跃的身影。

紧随其后的,是曹魏,魏王从不以学习胡夏为耻,压制所有反对之言,排除一切阻力,在魏国内推行科举。

在袁赵,一个名为“九品中正”的制度诞生了,草创人,叫司马懿。

乾德十九年,夏工部郎中马钧改良长直辕犁为长曲辕犁,向轻巧柔变,利于回旋的短曲辕犁的研究,迈进了一大步。刘渊大悦,重赏。

......

“魏王去了?”刘渊很是惊讶。

如今已是乾德二十一年,刘渊早过知天命之年了,尤其最近几年,老得极快。

“魏王曹操,头疾犯,再加伐楚身染沉疴,暴病而亡!”刘琤答道。愈加成熟,面对刘渊,表现地一如既往地恭顺。

“曹孟德一去,朕少一心腹大患呐!”刘渊沉闷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

шωш _ттkan _¢o

扫向刘琤,刘渊眼神一眯:“刘备自江州起兵,再伐蜀汉!蜀汉人心涣散,凭那刘璋,纵据天险,只怕也是抵挡不住的!你对此事如何看?”

“儿臣以为,可效五年前,出兵攻打荆州。”刘琤拱手道。

“朝中可有不少人提议,抢在楚军之前灭蜀!”

想了想,刘琤沉声应道:“儿臣以为,时机未至!”

“父皇!”

“讲!”

“自大夏立国以来,一直是以一己之力而抗天下!依儿臣之见,此次或可联合东吴,联攻荆州!”刘琤稍显犹豫,还是禀道。

刘渊眼珠子一转,看着刘琤:“或可尝试!你着手此事,吴王孙权,是不可小觑的!”

“儿臣明白!”

五月,魏王曹昂于睢阳称帝。

冯翊郡,高陵之北,一座规模不小的陵墓拔地而起,十分壮观,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工匠们还进行着最后的守卫工作。历时四年,刘渊的“元陵”即将竣工。

......

上林苑中,刘渊一身轻衣,信步漫游,漫无目的,登高望远。脚下不远处,一道极为矫健的身影吸引了刘渊的目光。那是名青葱少年,看起来却是十分壮实,一身粗布衣裳,在一整洁的小院中舞枪弄棒。

刘渊奇之,趋步入院,唤之问话。上林苑中,是有不少为刘渊耕牧的“皇家佃户”的。

似乎听到了外边的动静,从屋内走出一名妇女,一见刘渊,脸色一变,匆匆忙忙地上前,拉着前与刘渊笑谈的少年跪下:“罪妇携子昶,叩见陛下!”

刘渊一愣,表情一肃,转头问少年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刘昶!”

从这少年的眉宇间,刘渊似乎看到了当年刘珩的风采。

未几日,刘渊下诏封皇孙刘昶为陈王,着其领军,沿其父旧路,再启西征。这一次,刘渊将西域封给他了。夏国内,一些刘珩的旧人被启用,当年随刘珩东归的西域胡人,亦交给刘昶。

......

再次踏入昭台之内,当刘渊那苍老的面容再次清晰映在刘纾瞳孔中时,泪水不自主地从她这个大龄公主的眼中滑落,直接扑入刘渊怀中。

当夜,刘渊夜宿昭台宫,在唐妃榻上。

清晨,替刘渊梳着那满头的灰丝,刘纾的眼睛一直是红的,忍不住将光洁的下巴磕在刘渊肩上,从后搂着刘渊,享受着父女之间“纯粹”的亲情。

......

在未央宫城上,刘渊眯着眼睛,享受着日光,温暖的光线,似乎能驱散他身上的暮气。

“张让,你在朕身边有多久了?”一直到身体有些发热了,刘渊转头问侍候着的张让。

“回陛下,有二十五个春秋了!”张让有点唏嘘答道。

闻言,刘渊笑骂一声:“你这个老东西,命倒是挺硬的!”

张让如今也是满头的银白,不过看起来,唇红齿白的,这些老太监,真能活。

表情凝重地回到黑衣卫衙署,人老成精,张让年纪虽大,但今日,他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阵心悸,刘渊的态度,让他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一入衙署,便被一名黑衣统领带着人,押至一暗室,奉上一爵酒:“奉陛下之命,送张翁上路!”

张让满脸的苦涩与凄凉,老眼迷离,向着宣室方向拜了拜,颤抖着手,接过酒爵,一饮而尽。

......

甄洛裸着身子,伏在刘渊胸膛上,艳丽的风采与刘渊的老迈形成强烈的对比,极不协调。

捏着甄洛下巴,刘渊咂咂嘴:“如此佳人,侍候朕这一老朽,倒是委屈你了!”

“陛下言重了!”听刘渊之言,甄洛对刘渊妩媚一笑:“能伺候陛下,是臣妾的福分!”

说着还用舌头在刘渊胸口挠了挠,眼看着便要埋头而下。

“朕若驾崩而入幽冥,你可愿献身侍驾?”刘渊突然问道。

意会了刘渊的意思,这是要让她殉葬,甄洛面色一白,两眼无辜地望着刘渊,有些不知道怎么接口。

“怎么,不愿意?”刘渊淡淡一笑。

“瑾儿年纪还小!”甄洛弱弱地答复刘渊。

“十几岁了,不小了,朕准备与他封王开府!”刘渊表情平静,眼神玩味,盯着眼中满是畏惧的美人。

“臣妾,愿意!”泪水终于落下,甄洛带着哭腔答道。

刘渊嘴角挂着满意的笑容。

......

“不知父皇唤儿臣何事?”刘琤入殿,小心地看了眼侧卧于病榻的刘渊。刘渊似乎已经油尽灯枯了,但此时的刘渊给他一种极度危险的感觉。

刘渊脖子一扭示意近臣,端着一盘白绫。见之,刘琤脸色一白。

脚步有些虚浮地走出宣室,面上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感,手里捧着那条白绫,身边紧紧跟着四名内卫死士,刘琤心中深沉地叹息一声。

望着永巷方向,双手用力抓紧手中白绫,骨连处有些泛白。眼中狠色一闪,在内卫的看押下,迈步前行。目的地,洛妃甄氏处。

“启禀陛下,洛妃娘娘已然薨逝了!”内侍九十度弯腰向刘渊禀道。

刘渊哦了声,问道:“秦王呢?”

“秦王殿下在殿外等候!”

“让他回府!”刘渊声音愈加淡漠了。言罢,缓缓翻转身子,瑟缩于锦被之内。

隔日,刘渊正式下诏,立秦王刘琤为太子。

......

永巷中一处平常的小殿内,一场激情正在上演,娇喘呻吟,不绝于耳,外边恭敬侍候着一些内侍宫人。这是刘渊在后宫猎奇,胯下只是一名年轻的宫娥,不过很漂亮,胸很大,屁股很翘,腿修长,十分符合刘渊的审美。

这么激烈的战斗,刘渊明显是用药了,酣战一场,在最巅峰之际,刘渊腰背一麻,随即便是如潮水般涌来眩晕感,只隐隐听到宫娥惊慌失措地呼唤:“陛下?陛下!......”

然后没了意识。

乾德二十一年(215年)秋,刘渊“病”逝,享年五十五岁,谥号武帝,庙号太祖,葬于元陵。

太子刘琤继位,大夏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天下迎来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可惜与刘渊没什么瓜葛了。

......

大呼一声,一下子惊醒过来,脑袋还有些昏沉,忍不住按了按额头,耳边响起一柔柔的带着点惊慌的声音:“君侯!君侯!”

一睁眼,四周有些黑暗,好不容易视线方才清晰了些。一阵呼噜声响起,刘渊转头一看,有个男人正伏于主案之上,酒气熏天。在身旁,一个衣衫不整春光外泄的美貌妇人正紧张地望着自己,而自己下边湿哒哒的,腰带都是松的,有阵阵阴风透过袍服,在底下刮着,痒痒的,凉凉的。

这场景,似曾相识!

这是穿越之前的“夫目之侧”!

“君侯!您怎么了?”董媛面带红潮地贴过来,把着刘渊手臂。

眉头紧皱着,沉思,深思!自己现在,刘渊耶?王翊耶?有些错乱了。

很快,被董媛摩擦着,一股子欲望涌上心头,身强力壮就是不一样,坚挺!

一把按倒董媛:“给朕趴好!”

提枪上马,突刺!

(全书完)

第263章 对峙第300章 坐看天下起风云第61章 迈向失败的张懿军第200章 “日”常生活第63章 来自董卓军的突袭第338章 曹老大是个老阴bi第212章 收尾上党第110章 凉州叛军来使第337章 东行函谷第210章 张燕之死,黑山消亡第241章 阎柔东寇常山第295章 河雒第150章 转眼便翻脸第83章 找死的西部鲜卑第299章 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第394章 蹋顿授首第115章 攻第435章 刘渊的处置第330章 迁都第126章 素利、弥加、厥机第404章 议储第196章 人口问题第263章 对峙第411章 幽禁昭台第178章 刘夫人第433章 造反?第171章 攻城战事第40章 献祭般的进攻第39章 开拔出征第324章 淮南战局第313章 那“深情”的对视第315章 反击第89章 五马分尸第417章 这个太子不好当第315章 反击第95章 强征羯胡第382章 诸国时代第412章 朕不愿嫁女,汝子还欲强娶乎?第133章 刘渊建夏第332章 匈奴皇帝第105章第311章 局势大变第302章 吊唁第337章 东行函谷第293章 刘焉欲赎子第274章 汉帝第97章 拓跋鲜卑第144章 何后入手第100章 狭谷激战第375章 孙策袭柴桑第190章 小战一场第378章 邺都之乱第246章 夏王的生活,水啊第382章 诸国时代第209章 沾县第190章 小战一场第342章 何惠妃薨了第265章 抢占渡口第217章 刘珝第372章 刘渊的反应第385章 黑衣副都第394章 蹋顿授首第440章 天下皆战第208章 闵纯的布局第107章 来自鲜卑的消息第386章 羽林第260章 短暂的交锋第26章 万事俱备第238章 暂且耐心等待第221章 重甲第418章 想染指军队?第19章 趁夜突袭第252章 三兄弟归来第371章 袁绍准备撤了第345章 伐夏第451章 大结局第393章 围场第95章 强征羯胡第127章 龙城祭天第28章第403章 寿宴第257章 动兵南下第61章 迈向失败的张懿军第333章 乾德四年第365章 杨修有话说第374章 刘备剿刘珩第366章 刘曹会第408章 诸王会第239章 封赏天下第49章 新美稷王城第316章 熬了这么久,胜利自然是属于夏军的第92章 归于平静第399章 刘琝镇边第141章 董卓趋雒,刘渊南下第174章 破城第4章 算计呼衍具第254章 作秀第96章 干了第17章 行险第315章 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