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真不是细作

丁飞雄真就如他所说的那样束手就擒,根本没有任何反抗。

行佛礼的双手也被反在背后,戴上了专门克制武者的铁枷寸头锁,脚上也被带上了脚链,同时又被送入一辆铁杆囚车之中。

直到这一刻,一众武官士卒心头才算松了口气。

有士兵用力抓着那串铁佛珠送到为首武官面前,后者伸手接住,顿觉一股明显的沉重感从手臂上传来。

仅仅粗略感受就明白这串佛珠怕是得有数十斤重,明显不是一般的黑铁。

武官看了那边的似乎在低声念诵佛经的游方僧一眼,再向旁人下达命令。

“将相山禅院所有僧众和香客全都控制住,除非有人反抗,否则注意分寸!”

“是!”

寺院外的士兵中分出一部分进入寺院内部,三相县的官差也纷纷现身辅助,主要是安抚寺院内部僧人和百姓,让他们不要反抗。

在士兵们冲入寺院的时候,照梨和尚看向易书元那边,见易先生都没有什么反应,那他便身形消散不再现身了。

寺院内的人都已经被吓坏了,也没有多少人敢反抗,上至方丈下至小沙弥,以及诸多留宿的香客,全都被士兵们控制住。

因为有三相县的官差在中间劝解,倒也没生出什么额外的乱子,士兵们也没有为难这些一眼可辨的普通百姓。

那些能很快确认身份,行李和随身物品都没有什么问题的本地香客最先被释放,几乎没用去一个时辰就都被放走了。

而一些外地经过的客商旅者,以及一些明显有武功在身的人则和寺院的和尚一样,全都被留在禅院内不得立刻离开,其中就包括易书元师徒。

除了相山禅院内部的动静,也有士兵和官差一起上山,寻着剩余的足迹仔细搜索,将山中的尸体全都搬了下来,甚至就连被野兽拖走的那些人,也找到了残留的衣物。

半天之后,整个相山禅院内外几乎成了一座临时军营,两营兵马在此暂时驻扎。

对于丁飞雄这样的高手,直接带去城中看押并非最好的选择,而且也得搞清楚这人为什么会来相山禅院。

当然,一份急件也在第一时间送往了溯州的都督府。

——

相山禅院最大的一间僧人禅房内,囚于笼中的丁飞雄单独被看管在这里,更有诸多武官和当地一些官差在此。

领兵武官直接在此盘问他的情况。

“丁飞雄,你此前是不是杀了不少人?”

囚笼中的和尚似乎有所回忆,笑了笑道。

“丁飞雄一生杀过不少人,我不知道将军指的是哪些,若是在大庸境内的话,也就杀过十六人,皆死在这禅院后山深处。”

“你与那十六人有何仇怨?为什么要杀了他们?可知道他们乃是南晏细作?”

囚笼中的和尚虽早已猜到,却还是作出恍然的样子。

“原来他们是细作么.”

武官从怀中取出一封信。

“这是其中一人收到的秘信,能送信就说明有送信的渠道,你真的不知?”

“贫僧不知。”

“和尚,伱若与他们无关,那他们为什么纠集人手专门来找你?信件中提及务必要得到的两样东西,又是什么?”

事到如今,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和尚直接开口说出事情。

“他们想要的是我的归元功,以及归元丹,前者是我修习的武功,后者则是辅助的丹药”

和尚并未如之前的回答那样答完即止,而是将一些江湖往事也一起说了出来,归元功为何,归元丹为何,丁飞雄这个名字又意味着什么。

听完笼中僧人的回答,在场不由难掩惊色,若他所言属实,那确实可能不惜代价专门来找他这个人。

此刻领兵武官也不由问了一句。

“那归元功和归元丹,可还在你手中?”

和尚看了领兵武官一眼。

“归元功不过是一部功法,没有书册我亦能口述,不过归元丹则早已经没了,江湖人皆以为我手中还有,实则当初我便只留了一粒,其余几粒给了他人,不过皆为其招来祸患,不想再提.”

到了此刻,这个武功奇高的和尚几乎问什么答什么,武官便又问了一个较为关心的问题。

“你为什么来相山禅院,为什么这么久都不走?”

“云游至此想要寻个清净,得闻真经,参禅数日!”

武官看向旁边,三相县的县尉微微点头,这和之前他们打探的消息一致。

“那个和你一同参禅的和尚是谁,我们找遍相山禅院,都没能找到特征一致的,你可知他在哪?”

囚车中的和尚笑了,那位高僧应该根本不是凡人,此刻回想起来他也觉得分外神奇,能有缘一起听闻真经,也算是幸事。

“我亦不知一同听经的高僧去了何处,或许本就是菩萨罗汉化身吧。”

和尚虽说的是实话,但这种话在场之人自然不可能信,不过武官也没有抓着这一点不放,但却敏锐察觉到了对方话语中的一点异常。

“不是那个和尚给你讲的经?”

游方僧微微皱眉,没有回答。

“讲经的是谁?”

游方僧已经闭上眼睛不再言语。

三相县县尉上前一步道。

“和尚,你说你不是南晏细作,我看未必,那一同听经的和尚定是你的同党,那为你们讲经之人,怕就是你们的上锋!”

其实参禅多日这种引人注意的动静,很难归为细作的联络事宜,但却难有其他解释。

不过和尚听闻此言却忽然睁开双眼,神色浮现怒意,一开口声音震耳欲聋。

“南晏来此心迷茫,无处可去身彷徨,他乡禅院闻真经,不打诳语不惘惘!我佛慈悲,行之有德者近人,得开神妙之门,观身自在,无有恐惧,无有恶类.”

和尚前几句话犹如雷鸣,震得在场之人耳中嗡嗡作响,士卒将官更是纷纷抽出了兵刃,但到后几句话,声音逐渐变小。

至此刻,只闻喃喃之语,好似在不断念诵经文。

禅房之内的武官和官差有不少维持着戒备的姿态,好一会之后才放松下来,这个和尚被锁成这样都能给人带来这般压力。

此刻和尚只顾念经,其他什么话也不说了。

不过众人也看出来了,这和尚是真的没有反抗的意思,否则之前军阵之中束手就擒且先不提,眼下是否真的能困住他都令人怀疑。

良久之后,几名武官和三相的官差一起走出了禅房。

“呼从没见过武功如此高强之人,此人只怕已至武道先天之境!”

“确实可怕,也不知南晏武林中这样的人还有多少?”

“另一个和尚和那个讲经之人究竟是谁?”

三相县的捕头忽然开口道。

“诸位大人,他不愿说,但寺中其他人未必不知啊,那长须和尚可是穿着相山禅院的僧袍的!”

“不错,问问寺中僧人,他们可未必有丁飞雄嘴硬!”

定下此策之后,相山禅院的僧人被分别单独带去一些个禅房或者佛堂盘问。

广济禅师和一些个老和尚虽然心中惧怕,但问及一些问题也选择修闭口禅,但一些小和尚本就心神不宁,威逼之下经不住吓就把知道的全都说了出来。

长须和尚究竟是谁倒是没个定论,也无人知晓,但易书元却被供了出来。

毕竟易书元之前和两个和尚走在一起也不是没人看到,两个和尚醒了之后,周围僧人也听到他们谈及“易先生”。

而如今整个相山禅院内的人只有一个姓易的。

——

易书元暂时和一群被滞留的外来香客一起被看管在一处僧舍,此刻膝支手肘掌撑面,正在靠坐在墙角闭目休憩,而石生则靠在他身边睡觉。

实际上这里的一群人虽然不是本地人,但嫌疑也已经不大,所以看管也不算太严格。

但这会外面忽然传来一些动静,易书元也睁开了眼睛。

“唉这事闹的,查了半天查我头上来了.”

易书元笑着自语一句,倒也并不十分懊恼,反而在荒唐中自得其乐。

门被打开,外面站着一个武官和三相县的捕头。

“这里姓易的儒生是哪个?”

石生这会也醒了过来,抬头看看易书元。

“师父,他们不会说的是您吧?”

“那还能有谁?”

易书元笑笑,撑着腿站了起来,石生也赶忙跟着起身。

以他的本事,想走不过一念之间,不过却也想见见丁飞雄之难如何过去,如果有必要的话,推波助澜一番也未尝不可。

那边武官看到有人起身了,立刻道。

“出来跟我们走,你两个,去带上他的行囊!”

“是!”

两名士卒进入僧舍,其他香客纷纷躲开,易书元也不拦着,任由别人将他的背箱等物拿起,随后同他们一起走了出去。

一行人一直到了弥光殿外的院中,几名武官和三相县的官差就等在花榈树下,看到易书元牵着一个孩子走来,不由认真打量起来。

这儒生面色并不显老,却竟然长发花白,官差兵卒看押过来却依然从容不迫,就连身边的孩子也只有好奇没有惧色。

关键这样的人在人群中本该是鹤立鸡群一眼可辨,但在场武官差人却都没太大印象。

他们明明在最初都看过寺中之人的,怎么可能忽略这样的人呢?

“大人,人带到了!”

随着士卒复命,易书元倒是先一步向着树下的武官和官差拱了拱手。

“易书元见过诸位大人!”

为首的武官上下打量着易书元,忽然开口问道。

“是你为两个和尚讲经的?”

易书元也不隐瞒,点头承认了。

“倒也没有那么正式,不过是将听过的一篇无名经文教给了有心向佛之人罢了!”

“你可知那游方和尚身份?”

易书元竟然又点了点头。

“大人此前吼声如此响亮,想来他就是南晏细作丁飞雄吧,易某一向自诩看人极准,不成想今日却看走了眼,竟把一个他国奸细当做向佛之人,真是枉读圣贤书了,惭愧惭愧!”

易书元做出羞愤难挡的样子,这倒是让几名武官和官差心中莫名有些尴尬。

那游方僧的前后表现摆在那边,也解释了一切,对方若真的想跑是无人能挡的,且那振聋发聩的言语好似尚在耳边。

这样的人绝对称得上一句有心向佛。

随后对于儒生的盘问倒也十分顺利,几乎是知无不言。

随后武官又看向始终靠着易书元的石生。

“孩子,茗州如此之远,你和你师父跋山涉水数千里之遥,不苦么?”

“不苦呀,师父说走千万里路见千百种人,阅尽红尘百态亦是乐趣,跟着师父能见很多人很多事,涨很多见识呢!”

这边有人问话,那边有人随后翻着行李。

背箱之中有被褥也有锅有碗和各种杂物,当然也少不了一些书籍,路引也被翻找出来,印证了易书元的回答,只不过不是元江县,而是成了茗州人。

加上搭手探脉之下,眼前儒生也根本没有内力,实在没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武官拿起挂在背箱一角的大葫芦,摇晃了一下,攥着葫芦藤拔开葫芦嘴,瓶口没有任何味道,倾倒一下葫芦,顿时有一股水流被倒了出来,明显就是普通的清水。

再看向儒生,始终从容,结合此前问答之言语,武官也知晓此人绝非寻常庸俗书生,是个有真才实学且亲身带着弟子游学四方的人。

对易书元奸细的怀疑其实已经淡了,不过也不能妄下定论。

武官将葫芦重新放好,起身略带歉意地拱了拱手道。

“我等也是公事公办,先生才学出众身世清楚,但误会虽已解除,还请先生先委屈一下,等都督赶来再行定夺!”

“理当如此!”

易书元拱手回礼。

“带易先生下去休息,单独住一间客舍,好生照看不得有误!”

“是!”

你说误会解除吧,看管得更严了,想要去拿背箱却被那武官挡着,丝毫没有让开的意思。

易书元无奈,只能笑笑带着石生随着士卒离去了。

等易书元一走,武官就看向身旁数人。

“此人乃是大才,希望他真的不是奸细吧,否则也太过可惜!”

“大人放心,其人仪态从容进退有度,定是能识大体之人,既然是我大庸人又学识渊博,怎可能当那南晏奸细!”

“不错,而且那丁飞雄也确实不像在说假话.”

武官也是点了点头,不论是丁飞雄还是易书元都不像是真正的奸细。

“等都督来了再说吧!”

第69章 不识炉山真面目第349章 黄雀在后第430章 后手不在此处第389章 神明开道第654章 都看中了第685章 众生相第540章 一丈白绫,毒酒一壶第250章 给你一尺第277章 始作俑者第205章 做师父的今天阔一把!第107章 脱胎换骨第376章 庞然大教第366章 分而破之第672章 山体生灵第519章 天魔化境劫中劫第308章 又成一炉第230章 终究是没留住第688章 囚于狱中把福享第423章 我可没跑第145章 万里庙宇一朝倒(月底求票)第150章 熟悉感第79章 机缘何在第161章 听众不凡第246章 别人的御剑第349章 黄雀在后第193章 世外洞天显山河第614章 又一次相陪第616章 是真是假?第154章 启阵封河第364章 投名状第242章 诸气归一第66章 踏足阴间秽自分第465章 这是谁来了啊,不得了第185章 都爱凑热闹第227章 便了你心愿!第582章 乾坤变化,复尽玄综第280章 不算巧遇第322章 小心谨慎老庙祝第441章 全部家底了第593章 能通融第464章 难得的好消息第18章 人才优待第327章 传法乾坤第450章 星罗请柬第62章 再相逢第721章 跨山河经四海第90章 天落怪雨第426章 买卖是假托付为真第206章 梦若出神第303章 水渠边的变数第231章 孤珍残篇第225章 真不是细作第620章 共贺新喜第599章 老臣请缨鞠躬尽瘁第720章 水道何处?天地翻转第276章 大水无情仙有情第282章 鼓声震天第646章 衙门里面真有邪祟!第70章 君子协定从349352章略作修改,大意如下第248章 另有隐情第392章 一场空第117章 御之变化第660章 传道解惑也第154章 启阵封河第250章 给你一尺第493章 我心何念?第268章 真正的仙丹第188章 坞中灵阁第65章 死亦未了第487章 此去西北两万里第18章 人才优待第225章 真不是细作第443章 道丹亦为盗丹第546章 怪犯第300章 仙草欲顶山第206章 梦若出神第39章 天赋异禀第222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311章 萍水相逢第372章 竟得其奥妙!第369章 天鹤白羽第312章 神光镇河妖第523章 不足一刻却是永恒!第118章 金秋桂香第554章 解铃还须系铃人第593章 能通融第387章 劫数也要抢第454章 白露秋分金旺极,寒露七日尚言金第440章 星河浣仙纱,伏魔望北宫第677章 赌上一卦第451章 皆有成长第513章 跨越两百年的勾魂令第376章 庞然大教第683章 还我命来第74章 可不只画饼第195章 仙侠豪情第456章 星罗璀璨一令难求第93章 去也匆匆第559章 偷了什么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