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圣人”逝神人出

第478章 “圣人”逝神人出

这个冬天对于大庸而言注定是不平静的,皇帝驾崩的消息从皇宫传出,整个承天府陷入一片哀伤之中。

随后消息伴随着风雪,从承天府四门而出,传向大庸天下。

人们常说天高皇帝远,百姓岂知帝王事,最直观的也就是一方父母官了。

但其实凡事都是有例外的,当一国之君足够贤明,对官吏管辖和统治力极高,政令通达且能切实惠及民生,长久以来自然为百姓铭记。

承兴三十三年发生了太多事,很多人是一点点感受着大庸向好,渐渐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民间风气都开放向善,是为承兴盛世。

所以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出,是真真切切有不少人为之哀伤,年纪不大的升斗小民中或许大多数还好,越是有点见识越是有点学识,甚至越是年长者,此伤情越有所共鸣。

各处以县为单位张贴官府告示,又有官差在告示旁不断宣读,宣告天子驾崩的消息。

也有差人去往一些重要府邸或者场所专门告知,各地乡绅望族也有专人通知。

苍南道,月州书院,一处学堂上的数十名学子正在交头接耳闲聊着,因为课上到一半夫子匆匆出去了。

“你们说是什么事啊?”“可能是易夫子家事吧。”

“我还看到另外的夫子经过了呢。”

“入冬下雪了,咱们什么时候去阔南山逛逛?”

“好啊好啊,听说冬日阔南山,其景尤胜春光!”

“嘘,夫子回来了!”

有靠外的学子远远看到夫子回来,一声提醒之下,所有人立刻都正襟危坐在书案前。

等夫子进入学堂,很多学子明显能看出其表情不太对,似乎显得有些哀伤,不少人心中猜测,是否是夫子家中出了什么事。

易阿宝此刻情绪难以言说,哀伤肯定有,但又比其余知道此讯息的人更复杂,因为他是亲眼见过皇帝的,所以情感比常人更深刻一些。

走入学堂回到夫子书案之前,易阿宝良久都没有说话,其余学子也不敢出声。

好一会之后易阿宝才看向堂中这三十多名学子,向这些平日里也喜欢高谈论阔之人说出了那个讯息。

“官府来通告,我朝圣君天子驾崩了谥,文德,庙号明宗.”

学堂中起了一阵骚动,满堂学子无不惊愕。

类似的反应也在书院其他几个学堂上出现,类似的情况也不只是在月州书院。

元江县的一处城门口,诸多百姓围在告示旁边,其中就有和家丁一起赶着马车进城的易勇安。

在人群前方,告示边的官差大声宣读着告示的内容。

“天子遗诏言,诸事从简,不得惊扰百姓,民间百无禁忌然孝立为先,凡我大庸治下百姓皆为天子之子民,理当哀悼,自腊月初九起,七日内不得嫁娶,不得操办庆典.”

听着好像是宣布禁令,但在场百姓除了低声议论,没谁表示愤慨,因为这一切的前因大家也都知道了。

就算听了半段的,一会官差也会重复,就算没耐心的,找边上人一问便知。

而且七日哀悼实在不算多长时间。

易勇安也不由叹了口气。

“唉,天子这年纪比我大不了多少,怎么就驾崩了呢.”

这种程度的对皇帝的议论,甚至更露骨一些,在大庸是完全允许的,边上叹息的百姓也不少。

消息随着易勇安等人赶车回村,也传遍了西河村。

傍晚的柴房附近,易保康匆匆走来,那边兄长正在劈柴,他知道兄长是关心社稷之事的,特地过来告知一声。

“兄长,官府贴告示了,说天子驾崩了!”

易书元手中握着斧子,轻磕圆木,随后带着木头重重劈落。

“咔嚓~”一声,木头一分为二。

“知道了。”

易保康叹了口气。

“天子还不到花甲之年,这在宫中锦衣玉食的,怎么就驾崩了呢.”

作为真正从大庸相对黑暗的年代过来的老一辈,易保康此刻还是十分感慨的。

而易保康自觉这些年家中日子好过了,吃得好住的好,所以自己已经年过八十,一个耄耋老叟依然身子硬朗,天子在皇宫中理应更好却驾崩了,更是感叹天子早逝。

易书元抬头望了一眼自己的胞弟。

“要治好天下,比我们种田砍柴要累多了!”

说着,易书元望向西南方向,恍若隔着千山万水望向承天府。

大庸天子逝世,气数随风云而动,天下间为天子而哀者不知凡几。

“这皇帝死了,新皇帝不知道怎么样呢兄长,一会开饭了,随便干会就可以过来了。”

易保康叹息着走了,易书元应了一声,又看向天空,晚霞犹在星光渐起,天上紫微帝星反而愈发明亮。

弟弟走远,易书元也放下了手中的柯斧,坐在柴堆微微闭眼。

正常而言,即便是一国之君亡故,阴差也需将死后之君带往阴司受审。

但明宗则不然,承天府鬼神只是守在如今的明宗灵柩旁,并无任何人带走其魂魄。

驾崩天子无思无想,仿佛等不及将灵柩安葬皇陵,劳累一生之后已经深眠于棺椁之中。

这一睡就睡了一个月,马上冬月过去就要到腊月了,仿佛能永远睡下去。

只是在这种“沉眠”中,今日好似梦起,项屹只觉眼前似乎有光亮,忍不住有种眼皮跳动的感觉。

荒唐,朕都已经死了!

此念一起百念归来,甚至好似能听到耳边有“呼呼”的风声。

这一刻,项屹就像是睡不下去了,尝试着睁开了眼睛。

刹那间,周围明亮一片,原来自己站在天上,立在风雪之中,下方的大地好似很远,天上的云彩好似很近。

但如此高度,项屹却不觉得如何恐惧。

“陛下醒了?”

一个不算熟悉但却难以忘怀的声音传来,项屹在天空中转身,却见有人同样立于风雪之中,正是临终不得一见之人。

“易先生?先生也过世了?”

“哈哈哈哈哈哈,多谢陛下关心,易某还尚未寿终,只是见陛下一直在睡,便来看看陛下!”

项屹看着易书元,好一会才笑了笑道。

“原来先生不是凡人啊!”

“曾经不便透露,还望陛下见谅!”易书元空中行了一礼,也算是承认了,项屹摇头一笑。

“我便不叫先生仙长了,而今朕已退位,先生也不必叫朕陛下!”

说着项屹还好奇地上下顾盼一番。

“人死后不应该去阴司地府么?难道根本没有阴间?”

“那倒不是,只不过你乃是一代明君,又因为如今此方天界气数变化之机,所以尤为特殊,纵然是阴司鬼神亦不好动你。”

项屹身形像是重新恢复挺拔,思维也变得敏捷和轻松,死后能再见易书元实在让人高兴,纵然对方或许是神仙,但亦是知音。

“哦?鬼神动不得,先生却能动啊?”

这一句玩笑话体现了项屹的心情,也让易书元心生佩服,他凌空走来,到了项屹近处,手中出现了一把折扇。

“其实易某也没动伱,这算是死后之梦吧,就让我来带你走走.”

易书元言罢折扇一展,向着周围一扫,就好似风雪环绕两人四周,等风雪散去,已经出现在了东海之滨。

纵然易书元如今算是货真价实的仙道高人,也不可能转瞬带人从承天府到东海,所以这是梦。

但这又不只是梦,随心神而动,于道推算而生,类于掐算,又因入梦之法而不同。

只要天数气机没有复杂变化,所见之景几乎就是真实的,只不过易书元和项屹并没有在那海滨罢了。

项屹站在礁石上望着远方大海,回头又是落日美景,久久说不出话来。

“这海中可是真有龙宫?”

“有!”

项屹眼神一亮,看向易书元。

“先生去么?”

易书元笑着摇了摇头。

“没去过东海龙宫,这便去看看!”

说话间,易书元折扇又是一扫,周围好似水汽成雾,变得模糊不清,下一刻周围已经是水流动荡晃荡不止。

易书元和项屹犹如再次“挪移”,出现在了一座恢弘灿烂的水晶宫殿之外。

即便眼前一切时而清晰一些,时而好似被水流环绕显得模糊,但却惊得项屹说不出话来。

“嗯?”

一阵厚重低沉的声音带起一片震动,刹那间周围一切都模糊了。

此时此刻,东海龙宫中,宫殿深处的沙床上,一条真龙已经睁开了眼睛,刚刚似乎有人在推算我龙宫之事?只是似乎并非恶意,且也不深入什么气数。

等项屹再次能看清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经和易书元站在一处高山之上。

“这是哪?龙宫呢?”

“龙君有所察觉,龙宫气数则变,自然看不清了,而这里么,是大苍雪山”

项屹闻言不再局限于脚下,而是眺望远方,入目皆是重重叠叠的雪山,仿佛望不到边际!

易书元甚至眺望了苍山的某个方位,似能隐约见到模糊的蛇影,却又显得不真切。

从天上到地上,从名川到大泽,从大山到原野,当然也有人间各处的村落和城池,甚至不限于大庸之地,还去往草原西域乃至南晏

易书元折扇一动,他和项屹的方位就会产生一次变化。

有时能近观美妙,有时只能远远一瞥即消散,景色有的清晰有的会变得模糊,山川美景清晰的多,而到了大城之中,有时一声孩童啼哭就会模糊一片。

当然,也仅限于易书元知其名,且对山川地势人文景观有过了解的地方。

但即便如此,项屹心中的震撼还是无以复加的。

感觉是一会会,又感觉过去了很久很久,项屹和易书元又回到了承天府上空。

项屹才是依然心绪难平。

“这就是仙人一日之内游遍天涯海角么?”

“易某只是取巧,带你心游罢了!”

项屹摇摇头不知该说什么,忽然想了想问了一句。

“那朕该去哪?”

易书元笑了。

“若想入轮回再转世,自然是去幽冥,可你也还有另一个去处,我想你应当也看得到了”

或许是因为易书元一句话点醒,也或许本来就能感觉到,

项屹此刻抬头望向天空,隐约能见一缕缕光辉在天际闪耀,更仿佛能见到一条天阶显现。

天界,浑天宫的金阙玉鉴之前,自大庸天子驾崩之刻起,天帝就出现在了这里。

至此刻,金阙玉鉴之上开始始绽放神光——

元江县内,入夜前夕又开始飘雪。

易家院中,易勇安朝着柴房方向吆喝了几句不见回应,就往那边走了过去。

“大伯~吃饭了,别忙了,咱家的柴火都够烧到明年冬天了!大伯.”

易勇安的声音一下顿住,心头蓦然升起一阵惊慌!

那边的柴房旁,大伯坐在柴堆上靠着栅栏一动不动,飘落的雪花好似浅浅将人盖上一层毯子,落在地上的柯斧都被雪绒染白.

“大,大伯.”

易勇安小心翼翼上前,颤抖着将手伸向大伯。

“嗬”

哈欠声吓得易勇安浑身一抖,随后他就见到自己大伯伸了个懒腰。

“哎呦娘唉,大伯你可吓死我了,我还以为.”

“吃饭了?”

“吃饭了吃饭了,大伯您快别干,这都又下雪了。”

“哎哎,这就过去!”

易书元扶着栅栏要站起来,易勇安立刻过来搀扶,并且帮着大伯一起拍身上的雪。

等整理了一下衣衫,易书元面向承天府方向,拱手施了一礼。

这一礼不代表凡俗礼节,而是敬神礼,易书元身为大庸子民,也得社稷之益,这遥遥一礼不对神像,只对那一颗治世安天下之心。

也是这一刻,天界金阙玉鉴上神号显现,是为:皇天紫薇灵君。

天帝面露笑容,本方天庭处于东方,天星应皇道气数在东,此神将来当能应四御东极之位!

 

第600章 最后一次赈灾第634章 国是什么国,朝是什么朝第613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第118章 金秋桂香第669章 此地神说第186章 师徒齐聚第187章 神牵万里第253章 原来是我搞的鬼!第707章 天地各道魑魅魍魉第717章 山河顿挫,现白君第25章 山中骤雨第170章 所托者仙人也第440章 星河浣仙纱,伏魔望北宫第307章 两份史书第480章 握剑不出第181章 仙书无字第187章 神牵万里第109章 风雷从之第169章 庙小“妖风大”第50章 上方接手第659章 波澜之壮阔第532章 至少过百岁的老天师第242章 诸气归一第260章 重归平静第538章 是貂不是鼠第78章 滑头得很第463章 我自离第162章 趋势已成第442章 难得同框第402章 一鲸落第246章 别人的御剑第29章 惊蛰劫变第423章 我可没跑第658章 鬼也曾是人!第358章 我不甘啊第603章 意外变化第459章 家有一妹如有一宝第242章 诸气归一第278章 真敢现身啊第630章 以宏观见微观第667章 驮鬼急行第288章 金阙玉鉴显神号第636章 果如所料第152章 难以消受第19章 心生向往第584章 生而为灵宝第722章 天地水泽之君自此有五第177章 走水化界翻山河第318章 画中百鬼无面为首第651章 破给你看!第101章 葫芦炼酒第627章 人生如其味第362章 得一辅材第683章 还我命来第701章 别误会,没有什么看不起第164章 早有准备第450章 星罗请柬第646章 衙门里面真有邪祟!第95章 石机已至第675章 不就是献鳞嘛第223章 丹炉设想第17章 乾坤变第652章 前生之印第545章 破关而出第312章 神光镇河妖第549章 借兵伏魔宫第252章 天魔外化第523章 不足一刻却是永恒!第246章 别人的御剑第221章 大案!第156章 我又成了?第108章 久盼得孕第63章 以武入道第630章 以宏观见微观第253章 原来是我搞的鬼!第115章 添酒回灯重开宴第337章 装全了第124章 我这当师父的还在这呢第159章 想赎身么?第16章 溪石作新砚第715章 众望所归第187章 神牵万里第561章 直钩钓鱼第91章 制扇先锻骨第167章 醒一醒酒第313章 深入另一种体验第89章 今时不同往日(求订阅啊)第508章 丹成天地动第46章 我道初显第478章 “圣人”逝神人出第25章 山中骤雨第430章 后手不在此处第541章 师兄弟相会第66章 踏足阴间秽自分第548章 此段因果由我来了结第98章 凶恶之物第608章 妖怪也会老第429章 武功怎么这么差?第120章 得入仙门第119章 何许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