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大朝会(一)

跟着晁错一路往前,太攀可以清清楚楚的感觉到,四面八方,都有目光落到自己的身上,如同芒刺一般,带着森森的恶意,叫他浑身都不自在。

而在他前面的御史大夫晁错,或许是因为看到了他袖中的凭证之故,并不曾将他视为仆役童子之流——晁错手中提着的晚饭,依旧是由他自己提着,并不曾交到太攀的手上。

“对了,你用过膳食了没?”走了几步,晁错突然停下来,看了看自己手中的饭食,然后出声。

因为他一直被针对的缘故,他的府中,连一个仆役都没有,故此这数年来,他的膳食等等,都是自己亲手准备的,当然,因为孑然一身之故,他准备这些饭食之类,也向来都只准备自己的那一份。

“劳烦先生挂念,学生已经用过了膳食了。”见此,太攀也是和晁错同时停下脚步,在晁错起行之际,太攀再重新的跟上。

没有任何波折的,太攀就已经跟随者晁错进了那御史大夫府。

上一次来是深夜,故而太攀不曾注意,但这个时候光明正大的踏进这御史大夫府,太攀才是发现,这位秩二千石的当朝大员的府邸,竟是显得荒凉破败无比。

青石铺就的地面上,满是凋落下来的枯叶,道旁两侧的花园圃子当中,也都是凌乱无比的杂草丛生着。

宅子当中的一处大堂,一间卧房以及一座书房,是这宅邸当中仅有的三处干净整洁的地方。

“平日里无人往来,故而疏于打整,却是叫小友见笑了。”晁错对着太攀道。

等到夜色降临下来之后,将大堂打理了一番之后,晁错才是往那书房而去,太攀也是紧跟在晁错的背后。

书房当中,是两排摆满了竹简的书架,书架面前的案桌上,空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唉。”见此,晁错也只是习以为常的感慨了一声,“这些人做事,却是越来越不讲究了。”

最早的时候,他半夜在竹简上没有刻完的削藩策,等到第二日醒来的时候,这竹简上的文字,都会有一些错漏,最初的时候,他还以为是因为自己晚上精神不佳的缘故。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自然也清楚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而这个时候,那些弄坏他竹简的人,行事也是越来越明目张胆,都是直接将他的竹简给盗走,换成空白的代替,就算他偶尔能够将这竹简刻完,但当他怀揣着这竹简走进宫门的时候,这竹简,也依旧是会被神不知鬼不觉的掉包。

再后来,那些人,却是连掩饰都懒得掩饰了,都是如同现在在这般,将他的竹简刻刀,都一起拿走。

说来惭愧,这位二千石且有孑然一身,清苦无比的大员,到现在,都不曾攒下什么家当的原因,正是因为他的俸禄,都被用来买这刻刀竹简了。

“这书房当中的经卷,你可以随意翻看。”晁错对着太攀道,“不过我如今的状况你也知晓,想要依靠我踏上仕途,怕是不可能了。”

“区区仕途而已。”

“我之来意,先生应该知晓才是。”

看着晁错熟练无比的从怀中拿出新的刻刀和竹简,然后一边和太攀交流沟通,一边在那竹简上刻字,太攀也是一阵默然。

在竹简上刻字,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稍有疏忽,这竹简就会被划破,但如今,这位御史大夫晁错,却是能够分心两用,一边和太攀交流沟通,一边刻着那竹简,且没有丝毫的错漏。

晁错对这要刻在竹简上的内容的熟悉,可想而知。

看着这位老者努力的将脊背挺直,太攀的心头,也忍不住的涌出一阵感慨敬意来。

无关乎身份,也无关乎立场,仅仅是因为这位御史大夫晁错正在做的事。

整整三十多年的时间,这位御史大夫晁错,竭尽全力的,只为了上那一道削藩策。

三十年来,纵然是看不到有丝毫半点的希望,但这位晁错大夫,却一直在坚持着。

从盛年,坚持到暮年。

太攀实在是难以想象,会是什么样的力量,令这位已经濒临死亡的老者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这一件事。

“算了,我也懒得去追究你的来历了。”晁错说着,“陛下的人也好,还是武安侯府的人也好,都无所谓。”

“我只问你一句,你能不能守得住我这一道削藩策。”随着晁错手中刻刀的滑动,竹简上,零零星星的粉末碎屑洒落下来,在那光秃秃的安卓上,兀自多出几点凄凉。

“也不用你守太久!”

“只需要从这宅邸当中进了宫门便是。”

“不过一刻钟的路程。”晁错并不抬头。

“先生信我?”太攀的眉头一挑,苍白的脸色上,平添了三分妖冶。

“都到这个时候了,也无所谓信和不信了。”

“这一道疏没了,再刻一道也就是了。”

“被你带走,和被其他人盗走,都没有什么区别。”

“既然如此,本官又何妨赌上这一把?”晁错将手中的刻刀放下,抬起头来看着太攀,目光幽幽,瞳孔当中,似乎是有火光燃起。

“至少,比起其他人,你总归是要可信三分。”

“只得三分而已么!”太攀苦笑了一句。

“三分难道还不够?”晁错反问道。

“受宠若惊!”太攀后退两步,朝着面前的老者一礼。

“好了!”一个多时辰以后,晁错才是面带三分疲倦之色的起身,然后将那竹简递给太攀,随后从桌案上拿起自己的笏板,出了书房往卧房而去——太攀这才发现,这位御史大夫在刻那竹简之际,竟是将自己的笏板给压在了竹简的下面。

“这宅邸当中,任意一个屋子随你选。”

“虽然脏乱了些,但养足精神,却是足够了。”

“明天上朝路上,就全依仗你了!”

“先生放心。”太攀拱手道,那一卷竹简,在太攀的手中,仿佛是重若千钧。

书房当中,太攀将竹简缓缓摊开,竹简上,还泛着一些竹石所特有的清香。

将竹简摊开,太攀细细的看着竹简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

“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故孽子悼惠王王齐七十二城,庶弟元王王楚四十城,兄子王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

“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短短的百余字,每一个字体,每一笔每一划的轻重,以及转折的弧度,都是一般无二。

只是看着转折深浅,就足以发现,晁错在刻这一道削藩策之际,有多么的用心。

摊开的竹简上,灯火透过竹条和竹条间的缝隙,洒落在地上,跳跃出一行一行的光芒来。

将手中的削藩策卷起,揣到怀中,太攀也是踏出书房,然后端坐于破败的庭院当中。

晁错以为,明天上朝的路上,才是麻烦的开始,但实际上,当这一道不知道第多少次被刻出来的削藩策,被晁错递给太攀的时候,这长安城中的风暴,就已经开始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魇镇诅咒之法 下第六十一章 七月十五,帝浆流落第二百七十章 堕神之始第一百九十七章 压制第八十一章 生死试炼第二十三章 不识第三十九章 灾第二百四十章 现身第九十二章 群妖乱舞第三百零五章第三百六十九章 定论第四十九章 前夜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寒逢三九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库所在第一百九十三章 七变化真道第三百九十三章 人有伤虎心,虎有杀人意第七十一章 万灵山,人妖混居之地 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血脉第一百八十九章 相互的试探第四百一十九章 目的第一百九十七章 压制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安侯,都城隍第一百六十章 蛮山荒海第一百五十章 朱雀第二百零五章 神祇天籍第六十六章 四境八景,巍巍万灵 下第三十八章 躁动的血脉第一百一十一章 准备第一百九十章 暗流第三百九十三章 人有伤虎心,虎有杀人意第三百零三章 天雷地火第一百八十一章 猜测第三十五章 天地之威(新的一周,求推荐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四章 长河的尽头,混沌当中的身影第八十二章 黄芽丹第四十四章 剑与弓,生死一瞬第四十六章 沟通第二百五十四章 潋光剑,凡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思虑和谋划第二十五章 离去,风雪之试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火第二百五十九章 暗影第一百二十七章 妖灵殿会,太上感应第一百零四章 入局与破局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火第六十八章 考验与试探第三百八十二章 风雷秘咒第三百零二章 天雷地火第三百一十四章 修行的第一课第一百四十章 安顿第二百九十四章 无题第二百五十二章 武安侯府第二百三十二章 嵩明门下第八十八章 练气小成,十二正经第一百三十章 血脉抉择第一百五十八章 神胎,凝魂第五十六章 守株待兔第一百九十五章 魇镇诅咒之法 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智与力第三百五十九章 山神发怒 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长安城下 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神胎,凝魂第一百一十六章 觐见第二百三十六章 刘玉第二百六十八章 死生不过转瞬第三百七十三章 因势利导第四百零一章 合作,藏拙第一百三十九章 长安城 下第二十八章 龙争虎斗第四百零七章 太攀的打算第二百八十六张 局势第一百六十六章 玄绝先生化神贴第三百九十二章 刘云古第四百一十五章 朔方城中的灯第三百四十二章 意外之喜第二百六十一章 饵和鱼第三百四十一章 手段第一百六十九章 七国乱起第一百零八章 五年第四百一十四章 踪迹,修养第一百三十七章 路遇第五十八章 千年大限第七十二章 万灵山,人妖混居之地 中第二十八章 龙争虎斗第四百二十九章 停尸不顾,束甲相攻 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行事第二百七十章 堕神之始第二百八十六张 局势第三百七十一章 炼神,还虚第四十章 生与死第二百六十四章 神祇之论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思第二百零五章 神祇天籍第三百四十七章 绝代神君第四百二十三章 逆转的局势第二百六十四章 神祇之论第三百六十八章 千丝如意法第四百三十章 停尸不顾,束甲相攻 (二)第二十二章 蜕皮 上试水推了,求各位大佬们给个推荐收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