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无题

一个多时辰以后,两人才是气喘吁吁的,在黾池县的城门口放慢了脚步。

“呼……”

“呼……”深呼吸了几口,两人终于是调顺了自身的气机,然后面面相觑一阵,良久之后,两人才是哭笑出来,往那黾池县而去。

和上一次太攀来的时候相比,这黾池县中的气机,驳杂了不知道多少,如果说先前,黾池县中的气机如同一汪清泉一般,一眼就能看的到底的话,如今的黾池县,那混杂的气机,就好似一团浊流污迹,看不到底,更不知道,其中到底隐藏了些什么。

这其中的原因,倒也简单。

一则,是这黾池县中的县城隍陨落,县令横死之后,新的县令,又尚未到任,以至于这黾池县中的法度,无人主持,从而是令这黾池县,成为了一个另类的法外之地,令这黾池县中的修行者,都不会受到法度的压制,自然的,这些修行者们,都会在这黾池县中停留。

再加上黾池县先前的变故,更是吸引了不知道多少修行者来到这黾池县中寻觅机缘——众多的修行者汇聚于此,众人的气机,合于一处,于是这黾池县中的气机,自然也就是如同散乱的线团一般,驳杂无比,无从捉摸。

“这里应该安全了。”踏进城门,徐求道小声的对着太攀道,这黾池县中,修行者往来众多,长安道为了保证稳定,自然也是在这黾池县中投入了大量的人手,这黾池县中稍稍有什么变故,长安道都能及时的做出应对来,那十二元辰背后的存在,绝对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正面的和九大宗派之一的长安道发生冲突,况且,这黾池县中,众多修行者的气机,弥盖四野,乱成一团,也正好,能够令太攀和徐求道置身于其间,不露痕迹。

言语之后,两人都是沉默下来,在这黾池县的街巷当中,随意的穿行着。

两人的脑海当中,都不自觉的回想着自己先前在那古渑池底下的所见所感。

“水眼……”一团混蒙,忽又在太攀的脑海当中浮现出来,脑海当中,汪洋倒映着星辰,席卷起波涛,无数星辰的影子,在波涛当中起起落落,于是真与影颠倒,幽深的海底,化作穹天,而原本的穹天,则是在这一刻,沉入海底。

当那海面,重新的平稳下来的时候,太攀脑海当中的那一方天地,那穹天极处,三百六十五颗星辰的位置,已然是发生了微微偏转,而在这三百六十五处星辰的周遭四野,更有数不清的细如牛毛一般微光,明灭不定,这些微光,像是那三百六十五颗星辰上散落下来的碎屑,又好似从无穷远处跌落的明光,是那真正的星辰的投影——这一方天穹,与太攀所在这的这一处浮生天地穹天上的夜空,越发的相似。

太攀很清楚,这是自己的修为,更加精进的表现。

那三百六十五颗星辰,对应的是自己体内经络穴窍间凝练出来的三百六十五缕天地元气,三百六十五处穴窍,而那些散碎的明灭,则是人身上的隐窍。

经络之间,三百六十五处穴窍,构成生灵周身的大循环,任何一个生灵,哪怕是残障之类,其周身上下,都能够找出来这三百六十五处穴窍。

至于说隐窍,则是生灵周身上下,除开这三百六十五处穴窍之外,其他的穴窍。

隐窍的数量,无可琢磨,有说法说是,人身自成天地,双眼映照日月,穴窍则对应星辰,三百六十五处穴窍,对应穹天上的三百六十五颗主星,穹天上,除开这三百六十五颗主星之外,还有其他的更多的辅星,暗星,隐星等等,而这些星辰在人身当中所对应的地方,便被称之为隐窍。

隐窍,是一类极其特殊的穴窍——三百六十五处穴窍当中,每一处穴窍,都能够凝练出一缕天地元气,而这些天地元气,合二为一,便构成最基本的真元,也即是说,成就元神,凝练真元之际,体内穴窍的数量,凝练天地元气的数量,便等同于修行者所凝练出来的真元的质量——这,即是修行者所谓的根基。

一旦真元凝成,那修行者吞吐之际,就再也不可能在穴窍当中凝聚出新的天地元气来,这也就意味着,根基一旦定下,就再也无可更改,难以弥补。

但隐窍不一样。

隐窍当中,同样能够容纳天地元气,而这些天地元气,却又不会聚合为一,然而在天地元气凝结成真元的时候,这些存在于隐窍当中的天地元气,却又会自发的融汇至真元当中,令修行者凝结出来的真元,更加的强横——这也即是说,隐窍的存在,能够一点一点的增强修行者凝聚而出的真元的质量,能够在修行当中,一点一点的弥补修行者的根基。

隐窍的重要与神妙,可想而知——然而这隐窍的说法,却从来不曾诉诸于任何一本典籍当中,太攀也是从这至古天蛇的血脉传承当中,才知晓了这隐窍的玄妙。

古往今来,总有一些修行者,邀天之幸,能够以种种秘法,增强根基,但在这些修行者之后,其他的修行者,却无法修行这些秘法,究其根本,便是因为这些修行者,在无意识之间,洞开了体内的隐窍,天长日久之下,使得自己的根基,一点一点的得到了弥补,至于说所谓的秘法,可有可无而已。

正是如此,那些不曾洞开隐窍的修行者,任他们如何的参悟,也不可能从这秘法当中,参悟出弥补根基的法门来。

至于说隐窍之说,为何不曾诉诸于典籍,其原因,便在于开辟隐窍,太难。

纵然是以太攀所得的这至古天蛇的传承当中,都没有那开辟周身隐窍的秘法,隐窍之玄奇,可见一斑。

对于隐窍的开辟,至古天蛇的传承当中,只提到了一句:凝练了三百六十五缕天地元气,形成周天大循环的修行者,在吞吐之间,周身上下的穴窍,感应天地星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的,就会有隐窍一个接着一个的破开,从而是令修行者的根基,越发的强大深厚,而这,也正是对于修行者而言,完美周天真正的可贵之处。

只有成就了完美周天的修行者,才会在吞吐的时候,以水磨工夫,令周身上下,对应穹天星辰的隐窍,一处一处的洞开来。

而根据那传承当中的说法,在那些真正的,有着不朽,乃至于不朽之上的道君坐镇的宗派当中,唯有凝练了完美周天的弟子,才算得上是真传,能够接续道统,至于其他……

而隐窍的数量,在哪至古天蛇的传承当中,同样是语焉不详,只有一个一元之数以作形容,至于说这一元之数,到底是十二万九千,到底是十二万九千,还是更多,太攀也无从知晓。

只是,若人身之隐窍,对应穹天形成的话,那这所谓的‘一元之数’,便是远远不止十二万九千了。

太攀对着一元之数的好奇,源自于那传承当中提到的另一种东西,不朽身,亦或是被称为道之身。

那传承中提到,想要练就道之身的前提,就在于这一元之数的隐窍。

这至古天蛇的传承,实在是称得上浩如烟海,太攀本以为,自己对着至古天蛇的传承,已然知晓了七七八八,但随着这些信息,一点一点的深入下去,从修行者周身的元气大循环,深入到经络穴窍,再深入到隐窍,以及那更加莫测的,以道称之的不朽身,道之身的时候,太攀才是陡然发现,自己先前以为的,自己所知晓的那至古天蛇的传承,只是这从那无穷遥远的洪荒,一直流传到了现在的,真正的至古天蛇的一个目录而已。

那传承当中,任意的选出一个点展开来,都能够从最基础的凡之境,一点一点的蔓延到那高缈无比的仙之境,甚至到那不可知,不可闻,不可晓的道之境。

就好像那极北之海当中的万载冰山一般,流于水面上的,只是极小极小的一部分,只有深入到海底,才能够隐约看见那庞大无比的轮廓的一角。

太攀完全不曾察觉到,在他思索着这些的同时,黾池县中,他的那一具道身,隐隐的有了透明的感觉,若隐若现的,似乎是随时都会化虹而去一般。

——修行者逐道而行,但当道显现的时候,修行者若是把持不住自己的存在,那这修行者,就将化道而去,化作道的一部分,就如同传说当中,逐日而行,最后化作山川桃林的夸父一般。

“云道友……”恍惚当中,太攀的耳边,有声音响起,如同是惊雷一般,在这声音当中,太攀陡然醒转过来。

而他醒转过来的时候,最先映入他眼帘的,便是徐求道瞪大的双眼,其目光当中,满是惊诧,那蜃珠,正悬在徐求道的指尖,正对着自己的眉心。

本能的,太攀便抬起手,想要将徐求道给推开,这个时候,太攀才是发现,自己这道身的双手,已经是化作了半透明的存在,就好像是那快要干涸的湖水一般,随时都要在炙阳的暴晒下,堙灭不见。

惊恐无比的甩着双手,而太攀脑海当中,至古天蛇的传承当中,无数的正在显现的信息,也是陡然之间,消失不见,于是太攀那正在变得透明的双手,以及周身上下,其他的地方,才是一点一点的,重新的变得凝实起来。

“好歹毒的十二元辰!”看着徐求道脸上的疑惑之色,太攀念头急转,在徐求道将蜃珠重新收起来的时候,才是带着无比后怕的感觉,感慨了一声。

“这银鱼,也不知是十二元辰从何处捉来,竟是与我师门秘法相制!”

“此番,若非是徐道兄及时将我惊醒的话,只怕我就真的是要沉湎在那师门秘法的玄妙当中,最后化虹而去了。”太攀感慨着,然后朝着徐求道躬身一礼,“救命之恩,无以为报,道兄且受我一拜。”

“化虹而去?”

“云道友这师门秘法,还真是不简单。”听着太攀的言语,徐求道的目光,也是闪烁了一下,然后放下了追问的念头。

“这黾池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云道友以为,我们第一站,该往何处去?”

“黾池县的变故,事涉神祇,牵连之地,无非便是三处。”

“第一处,是那城隍庙。”

“第二处,则是钦天监驻守的道宫。”

“而第三处,便是这县衙所在了。”太攀停下脚步,在两人面前的,正是这黾池县的县衙所在。

只是,这本该是无比威严的一县治所,因为这陡然的变故,显得寂寥无比,门口的差役,懒懒散散,目光当中,满是仿徨,旁边的大鼓,鼓槌滚落到地上,都没有人去将之收拾起来。

“县衙!”徐求道先是一愣,然后便点着头。“不错,所谓风吹草动,这黾池县中,这惊天变故,绝对不会没有丝毫预兆。”

“而这县衙作为一县之首,治抚一县,县中的任何变故,这县衙当中,都应该有文书记载。”

“只要找到了这些文书,抽丝剥茧之下,自然就知晓,这黾池县中的变故,从何而起。”

“这变故当中,又涉及到了那些方面。”

“只是,这黾池县的县令,既然和那十二元辰有所瓜葛,这县衙当中的文书记录,只怕不一定留得下来。”言语未落,徐求道便是又摇了摇头。

“且,这县衙,毕竟是帝国颜面,若是你我贸然而入,被捉了个正着的话,只怕是脸上不太好看。”

“那徐道兄以为?”

“这样,除开这县衙之外,这黾池县中,尚有道宫和城隍庙两处地界,不若你我一人前往一处查探,等到酉时,在此间会合,云道友以为如何?”

“也好!”太攀沉吟了一下,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和徐求道争执。

“既然如此的话,就劳烦徐道兄往城隍庙一行了。”

“城隍庙中,各色人物纷杂,非是徐道兄,只怕是压不住他们。”太攀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一般,别有所指的道。

第一百五十章 朱雀第四百二十六章 甘泉宫外的蹄声第一百三十章 血脉抉择第三百八十章 水中游蛇第一百八十一章 猜测第三百八十九章 黄河封冻第二百七十六章 有所不为萧凤鸣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库所在第三百九十二章 再至黾池县 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黾池县中第九十九章 再临第二百七十八章 尘埃散尽第二百八十九章 荒蛮之初祖第六十章 七月流火第三百三十九章 军寨之内的冲突第三百四十一章 手段第三百九十章 天地更易第四百一十四章 踪迹,修养第四百二十四章 见天子第三百三十九章 军寨之内的冲突第四百零一章 合作,藏拙第四百二十二章 阳神第一百九十八章 各呈心机 上第四十六章 大朝会(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仙凡第三百八十一章 再落子第九十八章 身份 下第四百零一章 合作,藏拙第四百二十三章 逆转的局势第四十章 生与死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脉第二百二十五章 九首第二百四十二章 阴霾第一百八十七章 智子疑邻 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死一瞬第一百八十七章 智子疑邻 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黄河封冻第三百四十八章 说剑第二百二十章 覆亡的阴氏,神祇的意志第六十一章 七月十五,帝浆流落第三百八十三章 风雷绝域第一百九十六章 蓝田散修第二百一十二章 帝王心术第二百四十六章 紫星铜,妖灵血第十九章 上国游学之士第四百章 万家灯火第一百零二章 剑光 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天命天数第一百四十四章 敌友第十四章 猎人与猎物第一百六十四章 返程第四百一十二章第四百零八章 前嫌难释第一章 鹰蛇生死斗第一百二十一章 前奏第二百九十章 九大宗派的反应第六十八章 考验与试探第六十章 七月流火第两百零二章 踪迹第三百九十五章 袁盎说晁错第二百五十五章 千年悠悠,黾池依旧第三百二十五章 战争 六第六十一章 七月十五,帝浆流落第三百四十四章 夏阳县伏龙峡第二百一十九章 天之泪,秘库暗语第三百零九章 雷火柱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船坞第一百五十章 朱雀第三百八十五章 棋分黑白,子落纵横第三百一十章 雷火阵中第三百六十三章 余波第二百三十四章 山坳第十五章 破围第八十四章 五铢钱第三百六十六章 公孙说风羽第九十七章 身份第二百三十六章 刘玉第九十三章 欲念成海,焚香为灰第一百二十四章 得失胜负第一百一十三章 刺第三百七十三章 因势利导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之厌弃第二百二十三章 祸心初起第三百七十三章 因势利导第三百九十四章 剑影留痕第二百四十四章 心眼第三百四十九章 谋第二百八十八章 钗头凤第三百三十七章 黄河第五十三章 前夕第一百八十七章 智子疑邻 上第二百七十章 堕神之始第二百八十三章 迷蒙雾中说书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安侯,都城隍第六十五章 四境八景,巍巍万灵 上(新的一年,祝大家万事顺心)第一百二十一章 前奏第一百七十三章 玄绝之疑第二百五十四章 潋光剑,凡人第二百六十六章 月光潋滟剑光寒第四百零八章 前嫌难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