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跨行业非官方组织第三次会议第六章

这是在场的陆风、徐翊经常面对的问题,想必其他人也不可能能幸免。大家都点头认可这样的看法,此刻,他们也认真起来,他们想听听做业务的方有容对频繁跳槽的问题有着怎样的看法,这个不仁不义咎由自取又如何定义的,听听不同声音也好。

方有容看着开始关注这个话题的左右:“在这个会议桌上,我是唯一的基层人员,跳槽换工作是我正常的工作方式,我觉得在这点上我是有发言权的,撇开何谓素质、技术、跳板和政策因素等等都不谈,我想归纳一下企业是用怎样的‘诚意’来对待员工的。”

“首先从人才招聘市场上铺天盖地的‘招聘英才’这个词汇上开始,我个人认为,这是当今职场最具欺骗性的词汇。很多需要招聘人员的企业或公司,只要自认为自己的公司、企业够档次,不管是流水线还是看仓库,招聘中,将这些岗位都定位在有文凭的大学生上,那些暂时需要工作的大学生会暂时为了稳定性会应聘,无法达到期望值的他们一定会在缓解生存压力之后选择跳槽,是企业自身的不合理的招聘模式加剧了员工的流动性。”

这话一出,在培训市场和人才市场有着关联的张校长附议:“小方说的对,这是个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企业经过一年半载的培养后,如果企业不能提供一个新的平台然他去发展,那么,看不到发展的空间,他们离开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抱怨员工频繁跳槽,还不如先反省一下自己,自家的企业文化一定存在需要再梳理的地方。”

“‘诚聘英才’是欺骗一,欺骗了想要前程的应聘者,自己也未见落好。算是两败俱伤。”方有容申明:“我不是人才,这‘招聘英才’不是我所主要接触的,只是从过多的广告中得到的,借此聊聊罢了,下面我想说我所认为的企业欺骗之二——‘提高待遇’。”

摸着下巴的一群人看着方有容,那个‘诚聘英才’是有需商榷的,只是这‘提高待遇’的口号不是什么欺骗吧,这是只要是当家作主的老板们都会用到的激励员工的手段和方式,这算是欺骗吗?那也太苛责了吧,这可不是劳资双方的批判大会。

“现在的实体企业基本上都会有类似“提高员工待遇”等催人奋进式的口号,本意是以此来激励员工、提高效益,也是体现企业的文化和形象,这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指针表示。同样的,借着这样的激励模式,可以通过劳动去获得工资待遇的相应提高,这是给打工的人想要获取更多薪酬的希望,为了提高薪酬,他们也乐意做得更好,可事实上,作为工资待遇的策划方——企业,他们的表现却往往会与员工的诚意劳动形成一种鲜明的写照。”方有容瞧瞧大家道:“别说你们没提出这样的口号,也别说你们全部承诺了这样的口号。”

哑然中,想想,这是口号嘛,当然是经常说的,说得自己都唠了,现在想想,是有点那个了。

“‘提高待遇’这个口号让工人产生了想象欲和一种执着的期待欲,而事实上,这理想与现实之间永远保持一种距离的美感。”郑律师淡然:“由此看来,‘提高待遇’果然是企业终极欺骗之二。”

已经被刺激了,这位愤青还来文绉绉得掺和,真是的。相较他人的不满,郑律师旁边的张校长充耳不闻的态度就值得大家学习了,到底是白手起家的民族企业家,涵养一流。

“企业的欺骗第三条:‘双向选择’。”方有容道:“每次听到‘双向选择’这个词汇,我都要发傻两秒钟。这根本就明摆着的欺骗。在这根本不可能平等、诚信的“双向选择”一词中,普通的打工的劳动者哪里有什么选择权?”转动脖子看着在座的资本家们,被方有容盯着的在座的资本家们无言,这又是个新创的官方用语,对普通的打工族而言,双向选择确实就是个冠冕堂皇的人权口号罢了。

“这是政策性欺骗。”郑律师继续点头策应着方有容,他愈加欣赏这年轻人了,在社会上打拼的同时还很用心,这样的年轻人不多,他绝对支持。

不断得到郑律师鼓舞的方有容抛出第四条:“企业欺骗的第四条:‘公平竞争’ 。”

大家昂首,公平竞争怎么了?这不是很不错的口号么。

郑律师看着方有容的眼光继续发亮,点头道:“没错,这是企业最喜欢用来炫耀自身管理体制建设的公正性的词汇和管理理念,事实上, “公平竞争”固然是一种衡量企业优劣的标准,然而这种标准的事实却是建立在比比皆是的用人制度的暗箱操作和奖惩制度的任人唯亲上。”

“对!没错,特别是家族性企业上更是如此。”方有容对郑律师的附议表示了积极的欢迎。

“最后,最不可思议的口号—— ‘以人为本’。”响应者知识分子的号召,方有容瞄着抱着双手装深沉的陆风抛出企业家又一个欺骗手段,“就像郑律师所说的那样,官方称之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老板们称之为廉价劳动力,请问,在‘以人为本’这种虚伪到了极致的口号下,哪个有心思为别人的发财而‘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不被穿小鞋算是客气的了,枪打出头鸟可是千古名言。”伪素质管理层不停制造着谎言欺骗,一次又一次的欺骗,管理层都说了唠了,何况那些听着的职员?”

这小子和他有仇吗?怎么都把矛头对着他?瞧着话有所指的方有容,陆风眼角斜得更严重了。

“金钱不等于事业。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任谁都应该直接归纳为暴发户,国外的经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相融合,本身就没有什么管理经验可积累,还在肆意违背用人上基本原则和经验,国内中小型企业做不强是有理由的。”言出讥诮的郑律师颇得某些人的不满。

在郑律师的话让周遭的气氛有明显的冷冻的状况下,一直旁听着的张校长举手示意要求发言。

对中流砥柱的张校长,一直斜眼的陆风总算担负起主持人的风度,端坐身躯,客气着道:“张校长,您请说。”

站起来发言的张校长体现了稳重的气魄和良好的纪律性,“我的短期技能培训学校是直接和就业搭钩的行业,所以我对小方的某些看法非常认同,在这里,我想对那个‘诚聘英才’的问题上还有点要补充,除了小方所说的那些问题之外,我想大家也应该接触的不少其他早已流行的不好的现象,有很多并不需要人员的企业也打着‘诚聘英才’的招牌不时参加招聘会,借此达到广告效应和敛财策略,问题是,在目前人才资源供大于求的状况下,看到这样的招聘词汇,大学生自然是趋之若鹜,对企业而言是锦上添花,而深陷竞争的求职者而言无异是雪上加霜。这种职场的管理问题对想把实业做大的我们来说是个可贵的提示,是我们警惕反省的问题,旁观者的看法比当事人看待问题要明确得多。”

正所谓旁观者清,除了个别个,其他人还是认真参与思考的。

继续发言的张校长道:“我是支持小方和郑庭轩的看法的,尽管这个看法和说法都让各位觉得不太舒服,不过,既然是讨论就不应该有所顾忌和保留。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发言完毕归坐的张校长阐明观点的同时还化解了会场一个不大不小的矛盾纠纷,民族企业家保护了知识分子和劳工代表的得体表现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赞许,对面的方有容对厚重的张校长倍加尊崇了。

针对张校长的这个发言,大家讨论了起来。张校长说得没错,没有管理经验可积累,相互交流是必须的。

“张校长说得非常明确,现在,请大家畅谈一下关于企业的员工的管理,也将经验相互进行一个交流,若是歪主意就不要拿出来说事了。”敲击桌面的声响引起了议论纷纷的大家的注意。

敲桌面引起大家注意的是盛三。看不得陆风常常偏离中立立场的盛三挺身剥夺了陆风的主持人一职,还是他来吧。

由盛三来主持这场第三次会议,这立即得到了全体有识之士的一致默认,特别是方有容一个劲赞同的点着脑袋,他不过就说了几句实在话,陆风就一直在一个劲得拿眼斜他,一点也没职业风范。

正端正坐姿准备好好主持的陆风哑然了,他居然在一瞬间就被全体与会者默许剥夺了主持人资格?他主持得有那么失败吗?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