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斗宝大会

原来,张献忠出生在陕西省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靠种地和贩枣养家糊口。

明朝崇祯三年,张献忠在陕西米脂县拉起一支大西军起义队伍,自称“八大王”。大西起义军曾转战数省,一路攻城掠地。

占领城市后,首先抢劫州县府库中的金银财宝,其次是抢劫大户的钱财和粮食。

大西军从陕西打到湖北,在攻克襄阳后,襄王府中的九百多万两白银,全部被张献忠所得。

攻破武昌后,活捉了楚王。从楚王府库中搜出的金银,装满了几百辆大马车。

据《流寇志》记载,张献忠的大西军“尽取宫中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

张献忠的大西军从湖北打到湖南,攻下长沙时,先将吉王和桂王府库中的金银财宝全部搜光,然后又搜缴了各州县的库银。

后来,大西军从湖南水陆并进西征四川。攻克山城重庆后,活剐了瑞王,杀尽官绅,将瑞王库中大量的金银洗劫一空。

打进四川省会成都时,蜀王和王妃投井而死。

由于末代蜀王朱至澍,占据天府之国,独享成都沃野,“蜀府之富,甲于天下。”

因此,张献忠从蜀王府库中,所获得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

大西军除了抢劫官府的金库外,每攻下一城,便将城中的富翁和商贾抓来勒索银子,数目从数千到数万两不等。

张献忠在占据天府之国后,改成都为西京,建立起了大西国。

他自称大西王,并将蜀王府改成皇宫,改元年为大顺,铸造“大顺通宝”钱币,通行天下。

看官,这就奇怪了。李自成攻下北京后,宣布国号为“大顺”。张献忠攻占成都后,其年号也称为“大顺”。

为何两大农民领袖都喜欢“大顺”二字呢?

其实这两个农民大王都很迷信,都是根据刘伯温的《烧饼歌》取的国号和年号。

据《烧饼歌》记载,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请刘伯温预测明朝的未来,即明朝到什么时候才结束。

刘伯温只说了两句话:“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

朱元璋不知其意,再要问时,刘伯温道:“天机不可泄露。”

直到李自成攻进北京,明朝崇祯皇帝在歪脖子树上吊死,人们才恍然大悟。

原来树木上挂个曲尺,是个“朱”字。

“树上挂曲尺”就是预测,朱姓最后一个皇帝会在树上吊死。

那么“遇‘顺’则止”,肯定是说遇到“顺”字,明朝就结束了。

因此,李自成攻下北京后,依据《烧饼歌》的预言,改国号为“大顺”,自称大顺皇帝。

张献忠建立大西国后,用“大顺”作为元年,同时铸造“大顺通宝”钱币。

不但李自成和张献忠两个土皇帝喜欢“顺”字,清朝皇帝也同样喜欢“顺”字。

清朝定都北京后,首位皇帝叫“顺治”,也是源于《烧饼歌》,希望明朝遇“顺”而亡。

据说在大西国的“大顺”元年,张献忠为了展示其经济实力,以安定人心,稳固大西政权,曾在成都皇城举办斗宝大会。

张献忠叫人把抢劫来的奇珍异宝、金器银锭等堆满二十四间房子,供成都民众来参观。

有人粗略估算了一下,张献忠至少拥有数千万两黄金白银。

在张献忠举办斗宝大会后,人们对大西王的巨额财富垂涎欲滴。

从官员、将军到地方军阀,以及普通老百姓,无不对此津津乐道。

智涵听到这里,急切问道:“师父,这么说来,大西王水藏和旱藏财宝是真的了?”

师父忍不住笑起来,答道:

“为师当年也曾问玄玄真人,他先不肯回答。直到我去参军前,才告诉我‘大西王水藏和旱藏财宝’的原因。”

原来,张献忠治川无方,再加上他生性残暴,杀人无数,四川百姓称其为张屠夫。

据说张献忠占据四川后立下了“七杀碑”:

天生万物与人,

人无一物与天,

杀!杀!杀!杀!杀!杀!杀!

智涵忙问:“张献忠为何要与四川人民过不去呢?”

于是,师父便给他讲了一个,流行于四川城乡的民间传说。

据说张献忠少年时,曾随父亲从陕西到四川的内江去贩枣。

在路过一家大户门前时,拉枣的驴子不争气,偏偏在地上拉了一把屎。

那大户的家丁看见了,上去抓住少年张献忠就是一巴掌,强迫他用手把驴屎捧走。

因此少年张献忠对四川人怀恨在心,发誓以后一旦得志,定要报这个“屎”仇。

张献忠占领成都后,一次带内侍去龙泉山打猎,突然内急,忙跑到草丛中去拉屎。

拉完后顺手摘下几片草叶擦屁股,谁知他摘的是藿麻叶。这种草俗称“咬人草”,皮肤碰到后会马上红肿起来,奇痒难忍。

于是,张献忠的手和屁股都肿成了大包子。他大骂道:“四川人可恨,连草也这么可恶!”

于是,张献忠回成都后,命人立下“七杀碑”,天府之国便成了他的屠场。

可是,自古以来,“哪里有残杀,哪里就有反抗。”

张献忠的屠川行为遭到四川农民和地方武装势力的激烈反抗。同时川东南的原明朝官员,趁机发动武装叛乱。

清朝政府抓住四川内乱的有利时机,于顺治三年正月,命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带护军统领鳌拜等将领,率清兵由北向南征剿四川。

这时的大西政权,北有清军征剿,南有原明朝军队的进攻。

张献忠腹背受敌,成都又无险可守,便决定放弃成都,进行战略转移。

大西军先从岷江向川东南撤退,准备顺江而下,退到曾经占据过的湖广地区,以图东山再起,伺机再杀回四川。

可是,船队到达彭山县地段时,遇到川南的原明朝参将杨展带领水军拦江阻击。

大西军船队遭到杨展的火攻,木船着火被烧毁,财宝沉入江底。军士落水淹死者不计其数,大西军不得已退回成都。

在清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张献忠经过仔细分析,意识到大西政权与南明政权是汉族人的内部矛盾,大家的共同敌人是清军。

为今之计,应该高举北上抗清的大旗,团结汉人,一致对敌。

可是,张献忠经过多年征战掠夺,府库中装满了巨额财宝。

他在离开成都前犯了难,如将府库中的财宝随军带走,几百辆装满财宝的货车必然成为行军打仗的累赘。

如果不带走,那也不能白白留给敌人呀。

于是秘密派心腹将金银财宝分成三部分,一部分随军使用,一部分进行水藏,一部分进行旱藏,以便来日杀回成都后挖出来使用。

顺治三年九月,张献忠命人放火烧掉成都蜀王府宫殿庐舍,带上随军使用的金银财宝,率领三十余万人马撤出成都,去川北一带抗击清军。

大西军从金堂到达川北的中江县,先在富庶的胖镇休养一月余。

占领中江县城后,驻军在城南玄武山上。

十一月,大西军从中江向东前进一百余里到达西充县,张献忠将几十万大军布置在凤凰山一带休整。

一天早晨,探子来向张献忠报告,附近发现了清军。

张献忠根本不相信,因为前方有他的亲信将领刘进忠的部队,扼守住川北各处要道关隘,清军怎么会这么快突破防线?

这个川北守将刘进忠,原来是张献忠最信任的将领。

可是张献忠哪里知道,在大敌当前时,刘进忠首先投降了清朝肃亲王豪格。

他还主动为鳌拜带路,悄悄带领清军出其不意地包围了凤凰山,准备对大西军发起突然袭击。

这时张献忠正在吃早饭,他放下饭碗,决定去看个究竟。

由于事情来得太突然,张献忠仓促穿了内衣,左肩还露在外面,甲胄也没披挂。

率领亲兵数十人走出营帐,来到太阳溪河边观察。

小河对面的叛将刘进忠一眼就认出了张献忠,于是立即指挥清军放冷箭。

清军将领雅布兰急发毒箭,只听“嗖”的一声响,张献忠左肩不幸被毒箭射中。

箭杆从左到右穿进胸部,顿时倒地鲜血长流,眼看性命不保。

第82章 二水口内藏第105章 锦江掘宝第96章 人肉绑票第105章 锦江掘宝第124章 “盗宝贼,哪里走!”第9章  大战老鹰嘴第103章 军费何来?第153章 一打总督府第119章 金银萃山薮第113章 三打玉女寨第104章 石牛对石鼓第119章 金银萃山薮第140章 激战大相岭第68章 二品大员毙命第20章 行刺武威第10章 住持之争第68章 二品大员毙命第86章 “鬼吹灯,快跑!”第55章 华阳大捷第121章 虎瞰江滩第117章 普照寺之谜第19章 激战杨柳村第120章 石龙村第152章 会馆密室第138章 十三妹与王三娘第112章 二打玉女寨第106章 藏金何处?第79章 青城九侠第53章 血溅资阳城第121章 虎瞰江滩第25章 玄武宝剑第95章 抢夺《海底》第80章 青羊宫打擂第105章 锦江掘宝第89章 “锦江春”会馆第133章 攒堂大会第116章 “墨书榜题”第136章 六路围城第156章 少城旗兵第155章 邪魔伏诛第144章 蜀军政府第153章 一打总督府第63章 桃花妹妹第6章  金蛇狂舞第28章 斗宝大会第85章 神秘院落第152章 会馆密室第75章 古墓遗宝第67章 八面埋伏第84章 “望闻问切”第121章 虎瞰江滩第95章 抢夺《海底》第33章 争夺饷银第160章 成渝之争第13章 雌雄首乌第120章 石龙村第55章 华阳大捷第147章 大闹军政府第150章 “打启发了!”第99章 破“五行阵”第127章 血溅老虎滩第42章 偶遇武威第108章 胖镇闹春第50章 神秘镖队第154章 活捉傅荣华第105章 锦江掘宝第93章 破茶碗阵第153章 一打总督府第88章 诈尸了!第60章 百福宴第110章 一打玉女寨第66章 夜闯总督府第33章 争夺饷银第62章 神龟山庄第108章 胖镇闹春第44章 嫦娥的心思第3章 大刀壮士第40章 两个蒙面人第88章 诈尸了!第84章 “望闻问切”第137章 激战双流第116章 “墨书榜题”第65章 三封密信第1章 剑舞绝顶第41章 五龟拳法第27章 大西王藏宝第130章 废约保路第97章 引蛇出洞第76章 叫花子与独眼龙第97章 引蛇出洞第102章 神秘小两口第105章 锦江掘宝第132章 舌战赵屠夫第148章 端方授首第24章 小镇历险第73章 绵州巴歌第156章 少城旗兵第78章 拜师“无敌手”第110章 一打玉女寨第43章 走火入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