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运8的机翼结冰,老大难问题了

第151章 运8的机翼结冰,老大难问题了

1996年,我国花费6600万美元的巨额经费,从英国购买了8套搜水-2000MS雷达,计划安装在运8平台上,交给海军航空兵使用,用于对水面目标进行搜索,从而引导歼轰7发射反舰导弹进行攻击。

最终总共生产了4架运8J海上警戒机。

这四架飞机也是在世纪之交的时候,我国仅有的空基远程探测力量。

性能么……只能说差强人意。

但至少算是解决了有无问题,而且这种飞机还有一定的指挥能力,让我军提前对真正预警机的战术安排和使用保障积累了不少经验。

因为从英国购买的雷达目前还没有到货,所以常浩南面前的这架运8Y实际上还只是一个等待改装的平台机型,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各种环境下进行试飞,以获得足够的飞行数据。

而此时,这架停在机库里的飞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损伤,经过改进的机头雷达罩,以及前起落架都因为降落时的冲击而变得几乎不成样子。

好在驾驶舱和机翼部分都保持得比较完整,因此机组成员只是受了些伤,而且后续也还有进行修复的可能。

已经有不少182厂的工作人员在这里对飞机进行检查了。

见到杜义山和常浩南走进停机棚,一名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走了上来,用一口带着些许湖南口音的普通话说道:

“杜院士,我们已经按照您的分析,对飞机降落过程中的飞行数据进行了还原和模拟,发现跟实际情况完全能对的上。”

“另外,刚刚从总装车间里临时调了一架运8F,可以用来配合您进行试验,安12测绘仿制的资料以及后续几个改进型的设计图也已经准备好了,我们182厂从我以下,不,从王总经理以下所有人都听从您的调遣!”

本来,常浩南对于面前的这个人并无什么印象,但是听到他的口音之后瞬间就反应了过来。

这位是日后一系列运8平台改进型号的总设计师,梁绍修。

由于原本负责运8原型到运8C的徐培麟总师去年已经退休,技术实力本就比较薄弱的182厂此时只能由他来挑起大梁。

偏偏就在最青黄不接的时候,还遇到了这么一次要命的事故。

“我这把年纪,跟你们徐总师都差不多了,分析问题还可以,但是其它方面已经赶不上年轻人咯。”

杜义山摆摆手,然后向对方示意了一下身边的常浩南:

“这是我的学生,常浩南,我想,这次改进的主要工作,应该是由他来完成。”

“这……”

梁绍修看着面前比自己还要年轻的常浩南,一时间有些迟疑。

但很快他就想起来自己似乎见到过这个名字:

“哦……606所那边今年申报的那个……”

歼8C目前还没有设计定型,并且毕竟是涉密项目,也不会用特别公开的形式进行宣传,因此常浩南现在更具知名度的身份还是那个先进技术成果第一完成人的身份。

这种头衔搁在外面几乎没有影响力,但在航空系统内部完全可以作为硬通货。

“梁总师,您好,很高兴能跟您和182厂的同志们一起合作。”

经过八三工程的历练之后,常浩南的【管理能力】有所提升,已经逐渐习惯了应对类似的场面,再不是前世那个连参加研讨会都有些紧张的小角色了。

“您好,常浩南同志,能有杜院士和您的帮助真是太好了,感谢你们。”

“现在我们面临的时间压力非常紧,运8J是在运8C全气密型的基础上发展的,改进部分并不涉及飞机的翼面部分,所以这次事故对于整个运8型号来说都是一个大麻烦。”

“我们马上就要交付给邮政航空一批新型号的运8F,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机翼结冰隐患的话,可能会导致用户拒绝接收,还有正在和波斯那边洽谈的出口订单,同样会受到影响。”

“嗯……关于时间方面我没办法保证什么,但肯定会拿出最快的效率。”常浩南点了点头:

“要不我们先去看一下设计资料?” “好,跟我来。”

看着常浩南信心满满的样子,原本心急火燎的梁绍修也跟着冷静下来了不少。

实际上,常浩南知道运8机翼结冰问题的症结所在。

只不过他在这一世从未接触过运8相关的资料,直接拍胸脯打包票实在过于违和了……

简单来说,就是安12/运8飞机的除冰系统设计不够合理。

以结冰情况最严重的水平尾翼为例,其只有一套分布在整个平尾表面、雨露均沾的电加热除冰系统,而且这套系统还只有一档最高电流模式可用。

在苏联那边,考虑到北极圈附近的气候条件,这个设计还是勉强可用的,反正温度够低,大电流就大电流了。

即便如此,安10/安12的飞行安全记录也相当糟糕。

而到了温度相对较高的华夏,如果在还没结冰的情况下长时间开启加热系统,就会导致绝缘胶层急剧升温碳化,进一步产生短路并烧穿平尾蒙皮

所以飞行员必须在确认平尾有结冰风险,甚至已经开始结冰的时候,再把电加热装置打开。

就算这样也会面临风险。

因为机翼不同部位的结冰厚度是不一样的,而除冰装置的加热功率却是平均的。

很可能出现有些地方的冰还没除掉,有些地方的绝缘胶层已经开始损坏的情况。

当然,也有猛人可以凭借经验,通过多次短时间打开加温装置提前预防结冰,但这显然不应该作为对一般飞行员的要求。

至于飞机主翼,如之前杜义山所说,由于使用了效率更高的气热防冰系统,所以在防冰能力方面确实无需担心。

但也绝对不是没有问题。

气热除冰需要抽取发动机燃烧室内的高温高压燃气作为热源,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飞机的动力受到影响。

所以应该在满足除冰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所使用的燃气总量,保持发动机的性能。

然而运8这套系统的设计同样突出一个大力出奇迹的思想——

要知道,飞机在起飞、降落、低空低速飞行这些过程中最有可能遭遇机翼结冰。

同样也需要发动机输出足够的功率,或者准备输出足够的功率。

在这个时候你一次抽走10%的高温高压燃气去除冰,动力怎么保证?

况且低空低速飞行的环境本来就复杂,再人为增加一个吹拂机翼表面的高速气流,只会进一步增加不稳定性。

这一切,都让运8本就糟糕的低速性能愈发雪上加霜。

“对了,梁总师。”

走出机棚之后,常浩南突然叫住了前面的梁绍修:

“最好能有一个气象学方面的专家来协助我们,这样效率会高得多。”

感谢兄弟们的支持,明天上畅销精选,加更!

(本章完)

第1165章 化被动为主动第745章 关于舰载机的规划第416章 抉择,涡扇的10技术路线第917章 “小修小补”第1143章 不能让华夏人这么嚣张下去了(二合一)第812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610章 完全属于华夏的三代机第579章 F14还是拿到手了293.第293章 常氏模型第792章 需要预警机第1117章 大佬云集!第859章 沙漠能变良田?第740章 盖大楼,买设备,建实验室第1138章 瓮中捉鳖第752章 三大型号,给基层同志的定心丸第453章 科工委编外副主任290.第290章 专利赚钱了第488章 准备搞无人机第6章 你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第949章 东归的“白天鹅”第657章 你知道二毛有一艘没完工的航母吧?第793章 要不让法国人当个小白鼠?379.第379章 焕然一新的歼教9第110章 我顺手补充了一下国军标234.第234章 干扰吊舱,逆向工程第210章 来自欧洲航空安全局的求援第446章 高端钢材扩产,十倍!第797章 提前布局第691章 铤而走险第443章 好轴用好钢第1122章 扩不了核,但可以扩核电第684章 确实需要一个课题组了217.第217章 用光字母表的轰6改第923章 首长,这真和我没关系啊第696章 击落B2第42章 破格,直博!第1146章 一期工程,4000万亩!第613章 动力充沛的感觉,真爽!第615章 真正的六边形战士247.第247章 元器件卡脖子?不是问题!第822章 用预警机做测试第1074章 航发的结构预变形设计?第699章 乱套了,全乱套了(算昨天的)第501章 华夏行,我也行?第698章 真打下B2来了?第1021章 让华夏参与遄达900项目?第858章 航天遥感的价值第771章 余波回荡(6K章)第497章 无需修改,直接发表!258.第258章 干扰吊舱测试!第1164章 不仅要做题,还要出题第557章 来自水下的神秘目标266.第266章 伊尔114?你们是不是搞错了什么第490章 十一号工程的进度第32章 出结果了第1118章 给我一周时间!第149章 苏霍伊的野望第737章 阵容离谱的毕业答辩第952章 航空文化第1148章 倒大霉的韩国人第557章 来自水下的神秘目标第707章 破局巴尔干!第476章 涡扇10,第375代航发!第861章 育种专家第883章 海空军的新装备276.第276章 驯服气流第793章 要不让法国人当个小白鼠?234.第234章 干扰吊舱,逆向工程第952章 航空文化377.第377章 集中力量,航发大会战第171章 图波列夫,也是一种选择第533章 女士,你也不希望第652章 先把GPS干扰器运过去第681章 神秘的雷达元器件第838章 我改变了学术规则第111章 进气畸变试验第181章 关于涡扇9的二三事第514章 一架过于安静的直升机?第1156章 大洋彼岸的反应第721章 南亚风云第546章 我来,我见,我被征服了第824章 反航母技术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第546章 我来,我见,我被征服了第735章 系统等级,LV3!357.第357章 我,博士,还没入学,但已经有第18章 高超音速的设想第119章 摸不透的需求第188章 妈都认不出来的米格21改(二合一)第781章 准备开始当导师!第595章 真巧啊,日本人刚好有我们要用的零第412章 也算是衣锦还乡吧(继续日万)第628章 没办法,他给的太多了第51章第1028章 真正的大合同,风水轮流转!214.第214章 华夏飞机,走向世界!第608章 透支,与偿还349.第349章 咱也是能混到安保的人了第630章 不是吧,推重比真有9啊?第603章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造假了,必须得出第492章 过于先进,不便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