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第263章 成年人选择全都要(二合一)

第263章 成年人选择全都要(二合一)

对于14所的工程师们来说,目前的情况大体上算是喜忧参半。

一号吊舱的成功算是一个兜底,至少让大家确定自己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因此现在二号吊舱面对的最多也就是个工程设计问题,甚至还有可能是制造或者装配工艺之类的小毛病。

这就要等到测试数据和高炮团那边的雷达数据都拿回来之后再慢慢检查了。

不过对于常浩南来说,做到这一步显然是不够的

之前刚到14所的时候,他就用系统分析了那个被缴获吊舱的工作原理,所以这一步肯定不会出错,而真正代表他本人工作的正是那个缩小版本的二号吊舱。

所以无论如何,他还是希望能迅速解决掉其中的问题。

大约20分钟之后,完成测试的713号机稳稳降落在阎良机场的跑道上。

很快,一大一小两个吊舱就被地勤人员拆下来,并转移到一个专门安排给14所用于试验的车间内。

随后郭林等人开始拆卸吊舱,并检查其中的元器件安装是否存在问题,而常浩南和徐洋则取下来了飞机上的测试设备。

它可以忠实地记录在刚刚的整个飞行过程中,各个机载设备的工作情况。

前面两轮测试,也就是启动一号吊舱进行干扰的时候,全程一切正常。

而当二号吊舱开启之后,情况却变得非常奇怪。

刚一开始,也就是吊舱还没有捕获到射向自己的雷达波时,数据依旧是正常的。

这说明在通电启动这一步并没有出问题。

但是,当飞机进入到炮瞄雷达的探测范围,干扰吊舱真正进入工作状态之后,信号接收端就出现了异常。

第三轮和第四轮测试都是如此。

而且随着与雷达本体距离的接近,或者说,随着干扰机发射能量的增加,吊舱接收端记录到的信号就越来越混乱。

“常博。”

就在常浩南皱着眉头紧盯着屏幕上的信号图谱观察时,徐洋的声音突然从他身后响起:

“把接收机最后一分钟的那段信号放大看看。”

常浩南关于信号与控制这块的内容其实是重生之后才慢慢自学的。

当然,得益于系统在几次相关项目中给予的知识,对于一般的应用问题,他都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

但是跟徐洋这样科班出身的人相比,在基本功训练方面还是稍有不足。

就比如现在,需要从一堆复杂的线条中找到真正有问题的部分,常浩南就未必能反应的更快。

不过他这人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听进去别人的话。

所以马上就按照徐洋的要求,放大并处理了后两轮测试的最后一分钟记录。

“看这里。”

徐洋伸手指向了其中一条曲线:

“这条曲线,最开始的时候幅度很低,几乎都看不到,但是从出现开始的每一个周期都会增强,到最后甚至跟接收机接收到的炮瞄雷达波强度差不多。”

被她这么抽丝剥茧地一说,常浩南也马上抓住了要领:

“所以是它对整个吊舱的输入信号产生了干扰,导致输出信号异常,对雷达的干扰效果变差……”

“等等,这是个自激振荡信号?”

“没错。”

徐洋打了个响指:

“所以情况已经很明确,问题不是出在元器件上面,可以让郭工他们那边不用继续查了。”

“呼——”

常浩南有些懊恼地拍了一下额头,然后把另一边正热火朝天分析电路板的郭林等人给叫了过来。

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干扰信号,那么其实有无数种可能的来源。

比如DRFM里面的某个部分工艺不行,或者是在频分多通道采样过程中,某一路的采样时钟出了问题等等。

但这些问题都不可能制造出一个正反馈的自激振荡信号。

唯一的可能是,吊舱收发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不够高,发射机发射的大功率干扰信号,从接收天线耦合进入了接收机。

14所那边的人也都是科班出身,尽管如果让他们自己找问题不会像徐洋那样一眼看出来,但在有了解释的情况下也绝对不难理解常浩南的意思。

“原来是这样……”

щщщ☢t tkan☢c o

郭林也是一脸意外地捋了捋头发:

“可是我们明明已经做了极化隔离?”

所谓极化隔离,就是让收发天线之间以正交方式布置,一个垂直极化,另一个水平极化,理论上讲,这样的两个天线之间信号之间就不会相互串扰。

不过因为落实到工程上面不可能做到真正完美的正交极化,所以还是会受到一些影响。

“说明咱们的极化隔离度不够高,等到载机与雷达天线之间的距离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发射机的功率就会烧穿极化隔离,影响到接收天线的正常工作。”

浩南放下手中的鼠标,看着不远处放着的一号吊舱回答道:

“而且我也明白雷神公司为什么要把吊舱设计成这么大的尺寸了……”

“确实……”

最早提出这个问题,也一直被困扰着的徐洋也露出一脸了然的神情:

“他们也解决不了极化隔离的问题,所以用了最简单粗暴的物理隔离方式,只要我收发天线之间的距离足够远,那就不怕被影响到。”

既然问题已经明确,那接下来就是想解决办法了。

其实思路倒也顺理成章。

毕竟常用的收发隔离方式其实一共也就只有三种。

空间隔离、极化隔离和时间隔离。

第一种因为吊舱的体积所限而在物理上无法做到,第二种则因为技术问题不能实现,那自然而然地,就剩下第三种了。

所以郭林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放弃全收全发模式,采用收发分时的工作逻辑呢,比如全脉冲储存转发干扰,或者短脉冲储存循环转发干扰?”

这一点徐洋自然也想过,但她还是坚决地摇了摇头: “那我们这个干扰机的优势就没有了,短脉冲存储循环转发干扰只利用雷达信号的一小段信号进行首尾相接的循环转发,产生的假目标信号会变得很宽,稍微先进一点的雷达都能很轻易地辨别出真假目标来。”

“至于全脉冲储存转发干扰,虽然产生的目标很真实,但假目标会至少落后于真目标回波一个脉冲宽度,应付一些机载的窄宽度雷达还好,但要是对上像爱国者之类的线性调频脉冲压缩雷达,人家直接用一个60微秒甚至100微秒的宽度,那我们的假目标直接落后真目标10-15公里,根本起不到迷惑敌人的作用了。”

被徐洋堵死了最后一条出路之后,郭林也实在想不出什么其他办法了。

“MD,美国人造这么大个东西果然是有道理的……好难啊……”

郭林拍了拍身边硕大无比的一号吊舱。

这个长度近10米、直径大约1米的家伙对于大多数战术飞机来说都是个无法携带的庞然大物。

除了米格25/31之外,还真的很难给它再找出一个合适的战术平台作为载体来。

前世苏30挂载过的体积最大的装备是弹长8.4米、弹径670mm的布拉莫斯,而苏34的记录则是长7.5米,弹径1.2米的Kh-47M2匕首。

换句话说只有苏34可以很勉强地挂上去。

但暂且不说华夏并没有一种对应苏34的型号,就算有,机腹挂点的封闭性也实在太高,前方被侧卫家族经典的下垂式机头遮挡,两侧则被两个进气道挡住,并不适合安放需要大量接收和发射电磁波的干扰吊舱。

“要不我们换个思路?”

几分钟的沉默过后,旁边总算有人开口提议道:

“或许没必要一定要把这个东西设计成一个吊舱。”

“我听说所里对于那部主被动SAR雷达的研究进度也还可以,是不是可以考虑把电子干扰和电子侦察功能合二为一,集成到运8或者轰6上面去,直接造一架综合电子支援飞机出来?想来空军那边肯定会很喜欢。”

这个型号在思路上已经十分接近后来的高新12/运9DZ电子战飞机,正如他所说,空军确实很喜欢。

虽然这种飞机难以像EA6B或者EA18G那样跟随战术飞机编队一起冲阵厮杀,用物理手段摧毁对方的防空网,但至少可以在相对安全的地方进行掩护,总归好过单纯靠低空突防来碰运气。

而且在非战时的巡逻对峙等任务中,更大的平台相比飞豹或者侧卫来说也更加游刃有余一些。

前世的华夏海空军就非常好地利用了高新系列飞机留空时间长的优势(运8/9平台的航程其实不远,但经济航速比较低),通过屡屡让空中自卫队超强度起飞应对的办法,极大地削弱了对方F15J/DJ等主力战机的战备水平。

以至于在常浩南重生之前的哪会,空自已经在考虑把本来设计用于对地对海攻击的F2拿来进行空中拦截任务了。

这么说来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成果。

尤其是现在华夏这边急需在某些方向上部署海空力量以宣示存在的情况下。

但就在一些人已经被这个想法说动了的时候,刚刚一直在背对着众人,在电脑上计算着什么的常浩南突然回过了头:

“综合电子支援飞机当然要搞。”

“但是战术电子战攻击机也不能就这么不要了。”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只会说我全都要。

……

“可是常工,吊舱体积减小之后的自干扰问题很难处理啊……”

有人小声说道。

实际上刚才常浩南就是在电脑上完善了一下自己脑子里闪过的灵感,然后又用系统试探了一遍能否形成闭环。

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科班训练是他的劣势,但同时也是他的优势。

相比于郭林等人,常浩南的思维定势明显要少的多。

最终得到的答案都是可行。

只不过他这次没有继续通过系统建立一个新项目,而是在确定思路没问题之后果断选择了光荣的白嫖。

如果可能的话,这件事情常浩南还是希望能由真正意义上的“自己”来完成。

不完全是为了挑战性,也是要锻炼自己本身的能力,尤其是理论经验。

他在很久之前就发现,完成难度差不多的任务,不用系统相比于用系统得到的科研点数差别不大,但获得的能力值经验却天差地别。

这倒也很好解释,毕竟自己一点点啃下来的知识,在掌握的扎实程度上肯定要高过系统直接充值进来的。

在重生之后,他的工程经验和管理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理论水平】虽然也获得了一些经验值,但却仍然停留在LV2的水平。

其中当然有LV2升级LV3需要多达一万点经验的因素,但不管怎么说,随着参与的项目级别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复杂,常浩南已经开始感觉到LV2的理论等级有些力不从心了。

就比如之前在三道门庆功宴上跟阎忠诚聊天时所提到的那个多物理场仿真建模软件。

他思考了很长时间,也在空闲时着手进行过一些理论构建,但无一例外都未能形成完整且可行的思路。

所以需要特地“刷”一些理论水平的经验值了。

不过就在常浩南准备开口的时候,突然有一个稍年轻一些的工程师接过了话头:

“其实我觉得,我们不如把吊舱和载机平台综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刚好被人把话堵在嘴里的前者差点呛到,但还是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我们现在的思路是给飞机挂两个功能一样的吊舱叠加干扰功率,但其实未必一定需要这么做,完全可以让……比如就左边吧,挂着的吊舱只负责接收雷达照射过来的信号,然后经过飞机的计算机处理,再由右边的吊舱负责发射干扰信号……”

“其实就是把整架飞机当做一个能飞的吊舱来设计,这样哪怕是歼8C这样翼展比较小的飞机,也有差不多9米的样子,而且中间还有一整个机身作为屏蔽隔离,完全可以满足空间隔离的要求。”

好家伙,思路打开。

如果不是现场的气氛还比较严肃,常浩南甚至想要鼓个掌。

对方的一番话提醒了他,很可能在过去,美苏两国的电子战机在面对类似的情况时,就是用了类似的思路来规避收发同时干扰机中出现的自干扰问题。

这种思路除了灵活性较差(必须大改一架飞机,普通飞机挂着那两个吊舱完全没用),以及只能对飞机机身一侧大约45-60°角的范围实现干扰(绝大多数干扰机的干扰信号都是朝正前方90-120°的弧形区域有效),所以对航向有比较严苛的要求之外,倒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可行的方案——

如果不是现在常浩南脑子里已经有了个更好的解决办法的话。

“咳咳……自干扰问题确实很难处理,但也未必就克服不了。”

(本章完)

第705章 有价值的俘虏第791章 灵活的胖子第505章 模锻压机,项目重启!第687章 欧元,崩了第417章 正式开工!第587章 涡扇10涡轮叶片生产,开始!(求一第604章 躬匠精神就完事了?第135章 华丽出场(为flankerr的打赏加更)252.第252章 搞预警机也要有备无患第471章 通往下一代航发的钥匙第673章 有一句话叫做闷声大发财第72章 回到京航(为盟主flankerr加更25)第132章 上新闻了?第3章 现在的本科生都这么厉害了?234.第234章 干扰吊舱,逆向工程第789章 暂时的胜利339.第339章 凯旋第689章 一架F117,不够第584章 常总巧施锦囊计(求一波月票)第29章 国产客机的遗憾第542章 让装备工业司围绕你来开展工作!第780章 战略忽悠的意外效果232.第232章 三座门的庆功会!(二合一)第699章 乱套了,全乱套了(算昨天的)第154章 普适性积冰生长模型349.第349章 咱也是能混到安保的人了第579章 F14还是拿到手了282.第282章 假目标,吓阻航空自卫队第209章 安排一班专机!第505章 模锻压机,项目重启!第54章 组织已经决定了361.第361章 对燕京大学的无情NTR377.第377章 集中力量,航发大会战第629章 涡扇10,点火成功!第92章 理论水平精进(二合一)第534章 半导体产业链,得从头抓起第188章 妈都认不出来的米格21改(二合一)第649章 我,博士,两年毕业第502章 抱紧常浩南同志的大腿!第452章 进口替代第754章 把黑海造船厂打包带走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发之路!345.第345章 关键装备还是不能依赖外人第158章 适航认证必须得自己做!第419章 困顿之中的二毛第623章 超自然现象?第835章 揭晓七大难题第140章 由涡喷14引发的连锁反应(下)第723章 不讲武德,偷袭幻影2000第727章 真就买不如租了?第116章 自主航空工业的新起点(二合一)305.第305章 灵感来了!第51章第820章 通往庞加莱猜想的钥匙第524章 总不能去求华夏人帮忙吧?第64章 我真上天了第108章 涡轮前温度第87章 航空动力的问题290.第290章 专利赚钱了352.第352章 江城重型机械厂的猫腻(4K)373.第373章 新软件的第一个用户!第492章 过于先进,不便展示398.第398章 火炬集团成立!第24章 叶片翼型和积叠线的参数化重构267.第267章 还是看看远处的大飞机吧,家人235.第235章 一不小心成了行业带头人第623章 超自然现象?第668章 万家灯火第849章 被动技能的超神发挥第54章 组织已经决定了第821章 课题还没开始,就已经被解决了?第517章 涡桨7和涡轴7第740章 盖大楼,买设备,建实验室第485章 跟罗罗谈判!你们英国人也有今天?第726章 41的大胜第664章 组织已经决定了,准备主动出击!224.第224章 试验开始第687章 欧元,崩了第164章 霹雳震长空!第847章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391.第391章 歼教9,和多场模拟器TORCH Mul382.第382章 受洪水威胁的01号原型机第661章 我,普通国企职工第680章 准备搞事,来自东方的支援第71章 我选择回国果然是正确的(为盟主fla331.第331章 老一辈人的意难平(庆祝上月月第804章 老同志的大胆想法第566章 声呐无铜,捞之无用?第788章 把他们批判一番!240.第240章 航改燃也是有难度的(上)第13章 你告诉我这叫歼7?第62章 我要上天275.第275章 航空工业今年赚麻了第820章 通往庞加莱猜想的钥匙第564章 对图160有点想法?248.第248章 频分多通道,规避高规格元器件第819章 两种证法第766章 观礼台上第471章 通往下一代航发的钥匙第79章 比幻影2000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