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关键抉择

第二天一早,杜义山便搭乘当天的第一班飞机来到了镐京,随后在603所见到了所长周永航和总工程师易元和。

前者昨天晚上就已经和两个人打了电话,让他们留出一整个上午的时间。

见面之后,杜义山直接掏出了一张软盘,里面是他连夜整理好的说明材料。

大家都是搞技术的,无需多费口舌,周永航和易元和两人很快就意识到了软盘里面东西的价值。

科研,说起来无非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可真要做起来,却往往是千头万绪,能够从纷乱的条理中找出一个着手之处就已经颇为不易。

周永航和易元和二人也算是见多识广的老工程师了,但看完这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却仍然有一种不真实感。

一般来说,工程模型的发展都是比较循序渐进的,刚刚诞生的新方法总是不太成熟,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还要辅之以老方法或者经验。

而他们面前屏幕上所显示的这套东西,却是从多个方向同时下手,最终汇聚于机翼颤振分析这个关键问题上。

在这个过程中,又同时解决了包括增量有限元分析、气动伺服弹性建模和模型预测控制等一系列次级的工程问题。

就好像这种方法本来就存在,甚至已经经过了十年二十年的发展并趋近于成熟,只是他们之前孤陋寡闻从未听过而已。

有点类似第一次接触微积分时候的感觉。

“还得是杜院士啊。”

周永航向后靠在宽大的座椅靠背上,用佩服的语气说道:

“要不是知道这是您创造出来的新方法,我可能会以为……”

话还没说完就被杜义山打断了:“这可不是我创造出来的,杜某人这把年纪,想要在方法论上搞出新东西,怕是力不从心咯。”

“那是……”

旁边的易元和面露好奇的神色。

“是我的一个学生,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杜义山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说出常浩南本科生的身份。

他怕吓着两个老同事。

等到这个方法被验证之后再说也不迟。

“老杜,这个工程模型如果得到验证,那恐怕……”

周永航看着眼前的电脑屏幕犹豫了一下,但最后还是继续说道:

“恐怕能算得上是咱们华夏航空工业在飞机设计方法这个领域最杰出的成果了。”

这话从603所所长的口中说出来,自然称得上是极高的评价。

“所以我才来找你们。”

杜义山也不搞什么弯弯绕,把手里的茶杯放到面前的桌子上,直接开门见山:

“你们敢不敢在运7-200A项目上验证这个工程模型?”

坐在对面的两个人对视了一眼。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从推导方式和模拟计算过程上讲,他们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但二人和杜义山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并不一样。

尤其是易元和。

这是几人的位置不同所决定的。

从941(载人航天)工程开始,华夏的工程项目逐渐确定了一个主基调:

总工程师拍板,总工程师负责。

与运7-200A有关的任何事务都由总工程师易元和进行最终决策。

而相应的,如果这个由常浩南创造的、由杜义山推荐的工程模型应用到飞机设计上之后出了问题,

需要承担直接责任的不是他们,而是易元和。

也就是权责统一。

如果把杜义山放到那个位置上,必定也是一样的思路。

易元和点燃了一根烟,把过滤嘴放进嘴里猛吸了一口。

如果这个模型只涉及到非线性颤振分析,那其实没什么好纠结的。

先吹个风洞验证一下模型精度,如果过关的话再进行试飞。

风险总归会小一些。

但这个颤振主动抑制……

距离西方第一次提出概念,也不过才十几年时间。

在飞机设计领域甚至还没有真正应用过。

由于涉及到气动控制面的动作问题,又很难靠吹风洞来验证。

因为缩比的风洞模型干脆就是没有气动舵面的,就算做出来了,也没办法按照常浩南写出来的控制率去操纵。

至于全尺寸模型……

运7飞机29米翼展,换了新机翼之后更是将近35米。

实在找不出这个尺寸的风洞。

所以就得在理论验证之后直接试飞。

这个风险可就大了。

要知道目前正在进行适航试验的就只有1架验证机。

这架独苗除了担负本项目的验证之外,实际上也是对华夏与国际接轨的全新适航条例CCAR25的一次验证。

万一出了问题,他本人遗臭万年是小事,耽误了整个华夏民航业和航空业的发展是大事。

易元和点燃了第二支烟。

同样做过总师的杜义山知道这种情况下的压力有多大, 因此他只是隔着缭绕的烟雾注视着忽明忽暗的烟头,并没有急着开口催促。

更重要的是,正如他昨天在实验室里说的那样。

既然603所不甘心地搞出了这个项目,就说明对这架新客机是有期待有追求的。

如果杜义山给出的结果和霍金特一样是不可行也就罢了。

但现在这个机会就放在眼前,他们不可能视而不见。

……

三个人之间的沉默持续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的时间。

直到易元和抽完了第六支,也是烟盒里的最后一支烟。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当然是希望能用上更先进的设计,否则新飞机恐怕很难打开市场。如果只是按着国内航空公司的头买上几架,也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或许是因为短时间内吸了太多烟,易元和的嗓音有些沙哑:

“但还是要讲科学,不能蛮干。”

说完之后,易元和把烟头按灭在烟灰缸里,站起身来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跑道:

“我们分两步走,先对目前这架01号验证机进行改进,验证颤振主动抑制的效果,通过之后再换装新的机翼进行全状态试飞。”

作为总工程师,他不可能在缺乏验证的情况下仅靠拍脑袋就对已经处于试飞状态的飞机进行翻天覆地的改进。

能够做出这个决定,已经是顶着很大的压力和风险了。

毕竟胆大有为和盲目蛮干之间,很多时候就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

又有谁能把握得分毫不差呢?

第163章 让歼8C试试第433章 轴承,是个大问题第630章 不是吧,推重比真有9啊?234.第234章 干扰吊舱,逆向工程第445章 竟然真有用?第804章 老同志的大胆想法255.第255章 “9910”工程第843章 我和我的大佬导师227.第227章 大飞机产业园!协议达成!404.第404章 首飞,成功!(加更,继续求月第728章 南亚大国的野望第788章 把他们批判一番!第761章 阅兵前夕第660章 无源定位反隐身雷达第110章 我顺手补充了一下国军标第646章 惊人的飞行包线第445章 竟然真有用?第426章 金陵法拉利研发中心第103章 制造难题(为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第205章 猎杀狐蝠第872章 未雨绸缪第209章 安排一班专机!第837章 豪华的审稿阵容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发之路!第188章 妈都认不出来的米格21改(二合一)第583章 三句话,让法国人为我花18亿第844章 涡扇10的产能分配第209章 安排一班专机!第85章 喘振位置,可以算出来!368.第368章 为支线客机彻底扫清障碍!281.第281章 老对手,来凑热闹的F4EJ第414章 走马上任的常总设计师第23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350.第350章 陷入困顿的老国企第122章 你晚上有空么?第665章 现代战争是炮战!306.第306章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降维问题第182章 歼轰7的未来第728章 南亚大国的野望306.第306章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降维问题第632章 AL31F的上位替代第700章 内讧,打不下去了第506章 正好,稍有研究401.第401章 首飞前的最后准备第62章 我要上天第854章 正常的垂发第463章 要不要安70?235.第235章 一不小心成了行业带头人第68章 推倒重来的勇气(35)第108章 涡轮前温度251.第251章 技术换技术第720章 常总的影响力第533章 女士,你也不希望第742章 一门新的学科第773章 又遇故人第112章 我们自己的标准!第833章 庞加莱猜想已经证明了第445章 竟然真有用?第408章 军宣拯救计划第437章 安静的涡桨客机(日万,求一波月票393.第393章 华夏航空发动机产业元年!370.第370章 贵航的新型教练机第873章 打不过就加入第856章 瓦良格号回国282.第282章 假目标,吓阻航空自卫队第600章 轴承,坏了第479章 华夏企业“走出去”第458章 要不,送常总一辆车?第873章 打不过就加入第69章 超级计算机(45)第675章 空警200,和圆环工程第126章 下一步计划第700章 内讧,打不下去了407.第407章 我超,鸭翼!223.第223章 堂堂空客竟然要买华夏飞机?第870章 新的发动机测试平台第75章 这次真直博了(为盟主flankerr加更3第141章 抢人,不能讲武德第79章 比幻影2000更强!第663章 可以现场看阅兵第68章 推倒重来的勇气(35)第532章 一人三奖!第506章 正好,稍有研究第578章 单晶叶片熔模精铸299.第299章 获奖了第408章 军宣拯救计划第62章 我要上天第199章 高级软卧第871章 型号井喷期407.第407章 我超,鸭翼!第563章 涡扇10的潜力320.第320章 地面测试验收,以及总装备部的诞生第817章 资源二号,高光谱遥感卫星368.第368章 为支线客机彻底扫清障碍!第553章 战略忽悠第525章 Nh90直升机,看向东方第152章 这不比天气预报牛逼?362.第362章 最强大脑,模块化并行程序开发第797章 提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