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潜艇,华侨

当然,初期的潜艇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其性能只能保证在近岸进行战斗活动,大多数国家把潜艇作为一种防御性的武器,使用潜艇作战是为了保卫港口、沿岸海区的安全,打破敌人水而舰队的海上封锁.以及执行侦察、警戒和巡逻的任务。.`因此,初期潜艇的作战使用是一种防御作战的思想。

但没有人知道潜艇作为一种水下战舰的出现,开辟了一个新的作战海域空间水下战场,它即将迎接新的严峻的战争考验,新的潜艇作战思想将在海战中得到发展和锤炼。

再说飞机,此时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没有人相信这种用木头、钢丝制作的飞行器能够成为未来战争决定胜负的力量。

而鱼雷快艇虽然具有体积小,航速高,机动灵活,隐蔽性好,攻击威力大的特点,但缺点也非常明显,适航性差,活动半径小,自卫能力弱。

因此,海军认为政府的发展思路是偏离了正轨,想依靠旁门左道来卫护海疆,走上了歧途,更是对海军的不尊重。

海水向船舷不断涌来,发出“啪啪”的响声,飞溅起银色的浪花。

“铸新,我是个没学问的,对这海圻号的名字一直不解其意,能否能解释一下”陈文强笑眯眯地问道。

黄宗英摘下军帽,挠了挠头,陈文强自称没学问,虚心请教,这让他有种很特别的感觉。不过,宋教仁国学好于陈文强,陈文强西学胜于大总统,这也是大家公认的事实。

“万千里曰王圻。又有四达无境,通于无圻之语。”黄宗英想了想,解释道:“海圻舰之命名,既象征我国管辖海域广袤无边之意,又蕴含此舰航海巡洋护卫海防无所不往之威,与其姐妹舰海天号巡洋舰命名浑然一体。”

嗯。嗯陈文强心悦诚服地点头说道:“长见识了,果然是处处皆学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黄宗英谦逊地说道:“陈先生这么说,让属下无地自容。身为海军,不能扬威于海洋,实在是有愧。”

陈文强摸了摸脸,笑道:“扬威于海洋,确实应该是海军的梦想。但现在,也只能是梦想而已。你们不用旁敲侧击地想从我这里争取资金。国家没钱了,你们应该理解。”

“陈先生,我们很理解政府的难处。”黄宗英说道:“国家新立,百废待兴,要不是总统和总长百般筹措,再加上以前未雨绸缪打下的底子,恐怕现在不知借了多少外债,丧失了多少利权呢”

“理解就好。.`”陈文强点了点头。缓缓说道:“国家元气被满清糟蹋得太厉害了,只有先缓解一下民生的困难。才能使国家建设走上正常轨道。海军,陆军是国家的两条腿,缺一不可。但陆军的发展要便捷一些,见效也要快一些。而且今年的海陆军预算,如果加上向美德的借款,海军并不比陆军少。”

钱是一样的。可花到海军和陆军身上,见效却是大不相同。没办法,养一个陆军和养一个海军,本就不是等价的事情。

黄宗英抚着甲板上的栏杆,叹了口气说道:“我们也不是不知足。可政府把钱花在潜水艇身上,是不是有些方向性错误啊这次访美,洽谈的购舰计划中连一艘战列舰都没有。”

“战列舰是威力强大,但建造费用也极其高昂。”陈文强说道:“而且维护费用也不是个小数目。而驱逐舰和巡洋舰相对来说,价格比较合适,更重要的是它们的速度快。”

“速度快,价格低,这不是衡量军舰战斗力的标准。”黄宗英说道:“有句老话说得好,宁要好桃一个,不要烂桃一筐。”

陈文强何尝不知道这些,但买战列舰根本不现实,不仅是财力的问题,更是因为会引起恶邻的猜忌和警惕,破坏国家发展的稳定环境。

“黄次长,你认为对我国威胁最大的敌人是哪个”陈文强转换了话题,开口问道。

黄宗英说道:“日本和俄国。”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陆上是俄国,海上是日本。”

“海军如果想战胜日本,或者能与日本旗鼓相当,至少需要几艘战列舰,需要多长时间的准备”陈文强接着问道。

这时的日本海军拥有七艘舰龄不满八年的战列舰:石见、香取、鹿岛、萨摩、安艺、河内、摄津,另有扶桑号在建;装甲巡洋舰里较新的则有春日、日进、筑摩、生驹、伊吹、鞍马六艘,另有四艘“金刚”级战列巡洋舰在建,其中榛名、雾导沿用903年“海军造船费”,比睿沿用904年“舰艇补足费”。

这三艘战列巡洋舰以及“扶桑”号战列舰的建造费属于日俄战争前夕“三三舰队”追加案中的紧急拨款,并沿用原来舰名。.在英国订购的“金刚”则是用907年的“补充舰艇费”。90年新增的造船经费主要被用来建造山城、伊势、日向、长门四艘新型“超无畏舰”。

中日海军的差距是巨大的,陈文强的问题很难回答,假设日本不再添新舰,而中国即使以一年一艘战列舰的速度发展,也至少需要七八年的时间才能勉强与日本在战列舰数目上持平,而这明显是不可能的。

见黄宗英沉思着没有马上回话,陈文强接着说道:“中国和日本离得如此近,购买主力舰只必然会引起日本的警惕和猜忌,冲突是很好找借口,何况日本人的卑鄙无耻,狡猾凶恶,你们也心里有数。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一种迂回的路线,琢磨一种巧妙的方法。政府决定先购买驱逐舰和巡洋舰不是没有道理,这两种军舰航速较快,即使打不过,逃脱的希望也还是有的。”

“军舰买来难道是用来逃跑的属下不理解。”黄宗英摇头说道。

“当然不是,我只是打个比方。”陈文强解释道:“陆战中有波亚战术。海战中也有破交战,日本有其自身的弱点,为什么我们不能抓住它呢”

“先生的意思,是切断日本岛的物资供应,攻击日本的货轮”黄宗英试探着问道。

“为什么不呢”陈文强说道:“日本物产贫乏,生产原料基本上全靠进口。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日本要为它所有的货轮提供护航,那将是怎样的景象”

“可是,如果日本海军如果掩护陆军登陆怎么办”黄宗英担忧地说道:“我国将没有港口停泊军舰。”

“所以我们才优先发展近海防御武器。”陈文强说道:“先不要想着什么威震海洋,能把家门口守紧就不错了。而且,思路一定要转换,不能老想着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去效仿,而是要创造出一条新的路子。”

“潜艇开不快、行不远,鱼雷带得又很少,更不能在水下长期潜航。”黄宗英皱着眉头说道:“即便想靠它保护我国海岸。恐怕也力有未逮。”

“科学在发展,技术在进步。”陈文强笑道:“9年法国的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用鱼雷击沉了英国战列舰马琴他号的事情,你们都知道吧那个时候潜艇已经显示出了威力和发展的前景。随着潜艇装备逐步完善,性能逐渐提高,现在的潜艇又比那时先进了不少。但现在关于潜艇战术的研究还相当滞后,因为很多国家并没有真正重视,我们就要以大胆敢为的精神,开拓思想。锐意进取,首先在理论方面超过别人。将潜艇的作用全部挖掘出来。”

虽然陈文强的话,黄宗英并不是十分赞同,但原来的抵触情绪也有所降低。黄宗英说道:“海军部的参谋们可没闲着。潜艇部队也早就组建完成,加强训练,相信效果会更好一些。”

“科学院也正在研究改进潜艇技术的问题。”陈文强笑着补充道:“而且有了一个很好的设想,我想是会成功的。”

现在的潜艇已经开始使用柴油机配合电动马达作为潜艇的动力来源。柴油机负责潜艇在水面上航行以及为电瓶充电的动力来源。在水面下,潜艇使用预先储备在电瓶中的电力航行。由于电瓶所能够储存的电力必须提供全舰设备使用,即使采取很低的速度,也无法在水面下长时间的航行,必须浮上水面充电。

但科学院兵器研究所和美德两国共同研究、改进。使呼吸管的出现提前了。

所谓的呼吸管,其实基本构造很简单,就是一个可以伸长的通气管,将外界的空气引导至柴油引擎,产生的废气也经由呼吸管排送出去,另外再附加防止海水进入以及将进入的海水排除的管线。通过使用呼吸管可以让潜艇在潜望镜深度情况下使用柴油机,这样潜艇就不必上浮即可补充电力。

呼吸管的使用大幅改变现在潜艇的作业方式与弹性。在使用呼吸管以前,潜艇一定要浮出海面进行换气和充电的作业,而这个作业时间限制在夜间。采用呼吸管之后,潜艇只需要将呼吸管伸出海面就得以进行充电的工作,不仅降低潜艇被发现的机率,也扩展潜艇可以充电的时机。

大海,有时象絮絮私语的恋人,显得平静、安详;有时象咆哮的雄狮,在狂暴的发怒,在粗犷地吼叫。

生活也象驾驶航船在生活的海洋中远行,有胜利的希望,也有沉没的危险;有风和日丽的晴天,也有暗淡阴沉的黑夜。

大海中有生活,生活中有大海。无论怎样,有志者都应是穿云破雾的海鸥,应是顶风劈浪的航船。

按照计划,海圻舰直接从天津出发,穿过台湾海峡,直下南中国海驶出国门,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通过亚丁湾进入红海,穿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

由于时间并不充裕,所以舰船决定只在新加坡进行停靠补给。新加坡是南洋华人的主要聚居地,为了进一步联络华侨感情,这一站是不好省略的。

海外华侨以地区形成三大集团:第一大集团,南洋华侨。居住南洋诸国,人数为六百七十多万,以陈嘉庚为首成立有南侨总会;第二大集团,美洲华侨。主要为美国华人十万余众,以司徒美堂为首,称为全美洲洪门华侨;第三大集团,欧洲华侨,主要是居住在英、法两国的华人,成立有全欧华侨联合会。

这些侨居海外,接受了所谓海洋文化,受过西方文明熏陶的中国人,对中国历代封建统治,愚弄人民,造成了国民的愚昧和科学文化的落后,才导致了大国被小国欺侮,大国挨小国打的可耻现实极为激愤,也是思想最开通的华人。

他们幻想中国人的脑袋在外人巨舰大炮的狠狠轰炸下能“开窍”抛弃严重束缚民族手脚、智慧的封建,真正接受文明和科学。因此,这部分中国人可以勒紧裤带支持祖国的建设,他们的热情,他们的奉献要比国内民众多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接受他们经济支援的政府,必须保证国内政治上的民主与自由。

此次出访,乃是共和国建国后的重大事情,南洋、美洲、欧洲团体皆热情期盼,出行前便再三邀请,要组织当地华侨到港口迎接,并准备举行隆重的欢迎宴会,为远道而来的祖国亲人接风洗尘。

颟顸的中国封建统治者以自居,故步自封,陶醉于外邦来朝而怠于疆域开拓。非但如此,他们还极为憎恶人民自行出海发展,逾出他们的统治管辖权之外。儒家思想也认为抛父母之邦、弃祖宗之坟,为财远赴,是为不孝不义。因而外出者被视为妄徒刁民,极受詈骂和惩罚凸显了中国历代统治者那种对本族人严厉凶狠,对外族人、外国人宽容厚待的“德性”,

而共和国政府给了海外华人参政议政的机会,承认他们的中国国籍,建立了直达上听的侨务委员会,一反历代统治者歧视出海创业的本国民众的作法,无疑为国家的建设争取了一支强大的力量。

而此次出访,舰上就顺便载着几位华侨领袖,如今也是议会议员了,算是圆了衣锦还乡的中国人固有的梦想。

海风徐徐,海天一碧,甲板上众人聚在一起,聊天谈话,尽显融洽。

第78章 拒法拒俄第219章 撒手不管,讨价还价第201章 惊雷,风起云涌第268章 重创,英法的态度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265章 强硬的原因第72章 准备第250章 返粤布置第161章 不捞好处谁干哪?第166章 紧锣密鼓,提前发动第82章 各有感慨第40章 中华革命复兴会第239章 大胜第113章 兵匪,伏击第102章 一枪第32章 小题大作的刺杀第23章 破红袖阁第134章 专访,闭塞的改变第226章 狂风暴雨的清乡第186章 无题第11章 出头解围,同坐?第293章 狼群战术,反攻第289章 中德密商第241章 无题第274章 中德会谈一第51章 无题第252章 避责巡海第172章 首鼠两端第230章 旧督新督第245章 敲打,入京第272章 加冕校阅第233章 第一轮和谈第196章 政坛地震,发动在即第233章 倚仗实力的反击第60章 施惠罗登,陈家屈服第238章 战云密布,定辽东第89章 少年,去东京战斗吧!第184章 德皇接见第280章 无题第37章 无题第222章 联合阵线,兵痞闹事第180章 离去,秘会第288章 万一?前提?第209章 灾荒,赈灾,袁氏复起第217章 劝说,中德密商第3章 夺枪、回家第1章 重生的感悟第83章 伯荪来访第37章 悠闲,帮派无处不在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装出发第117章 义军第282章 提前准备的中日战事第209章 灾荒,赈灾,袁氏复起第65章 海上第113章 兵匪,伏击第230章 旧督新督第121章 切身经验第204章 滇西南新布置第13章 心有感,剪辫第1章 奋斗的意义第238章 滇西拓展,革命联合第13章 乐极生悲第61章 陷阱,等待第15章 随走有感第136章 招安,青岛之行第15章 煽风点火第88章 提前避祸第62章 甬商关注第249章 迅猛的抵日运动第89章 罗登困惑,赴琼州第25章 勒索投资,强买强卖第82章 各有感慨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获第221章 多管齐下,西南第59章 何为杀手,罗登的烦恼第140章 巧舌如簧,游说第284章 大敌——日本第241章 无题第85章 熟人再遇第177章 生不逢时,西南剧变第66章 庆生第202章 老袁的心思,上海光复第155章 抵英,接手铁路公司第163章 威压,赈济第219章 外交折冲,专访第86章 黑吃黑第2章 博览会之感第232章 明谈暗战第166章 紧锣密鼓,提前发动第254章 美国的判断,日人碰壁第242章 威胁、末落之势难挽第40章 中华革命复兴会第191章 无题第26章 第一桶金第282章 提前准备的中日战事第195章 退路,形势大变第39章 新思路第175章 激励的目标,在人不在枪第66章 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