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三回 征南蜀之策

目送吴国水师残军仓惶而去,李显内心之中,却是无悲亦无喜。

双方大军战过一场,各有优劣,至于结果,也算是各有胜负吧。不过,照表面的来说,还是秦国胜了,毕竟,秦国已经把吴国的水师给赶出了国境。

这一场因秦国征伐蜀国而引起的天下六大诸侯国大战,最后,却是以秦国灭蜀,并击退,赵,齐,吴,楚四国联军的辉煌成绩而谢幕。

此时的秦国,已经是东并魏,晋,韩三国十州之地,西并蜀中十四州之地,再加上秦国本身就有的六州之地,此时的秦国却已经是拥有三十州之地的一个诸侯,若是再加上塞外原乌恒国及大宛国的土地,秦国,绝对是已经越居于整个天下十数路诸侯中面积最大的一位。

大秦武穆五年秋八月中,李显在兵退吴国后,安排了诸多大将镇守,便自领着大军,并大将蒙恬,章邯二人,一并儿返回了咸阳城。

而此时,在咸阳城内,那蜀国王族刘氏一大家子人,再加上原蜀国诸多朝臣,此刻皆是一并儿为白起给送入了咸阳城,等待着李显的决定。

对于蜀国刘氏中人,自刘康以下,看在东珠公主刘洛的面上,李显却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刁难,同那魏国太祖曹评一样,给了个清闲侯爷的位子给养着就是了。

倒是这一帮子原蜀国的朝臣们,大大小小各级官员总有数百之数,对于李显来说,却是一个大大的意外之喜。

当然,对于李显来说,他要的是人才,而不是看你曾经的官帽子有多大,所以,不论曾经是贵为三公的人物,还是曾经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中主薄,李显所给出来的都是一个选择,参加入选试,一种类似于科举制度的测试。

而且是一步到位的测试。

所谓的一步到位的测试,就是指李显现在手上有县令,太守,刺史,以及各及主官的辅官,如长史,主薄等诸多官位的空缺,而李显就是把这各州各郡县官职罗列出来,你要做哪一地的官,做哪一级的官,就自己去挑。

比如现在有个官员,他想做某地的太守,那么你就上报给主考部门,主考部门就会拿出有关于一地太守所应该要达到的标准的考卷来给予你,考过了,就马上去上任,没考过,那就抱歉了。

当然,李显设立的这所谓的一步到位法,也只是目前来应个急而已,实在是如今大秦国扩张的有些太快了,而李显自己所设立的蒙学机构却迟迟都出不了一两个合格的官员出来,无法之下,他自然只能是用出这等样的方法,以求能让诸多官员尽快的充实入这些新归纳入大秦版图的各州郡县内,以稳定各州郡的民心,并着力开始实施相应的政策。

当然,官员的入驻这只是李显用于安定于各地的主要手段之一,而相对应的如麻九的锦衣卫以及他的八仙楼,布庄等民生物政,这些可以加速于商业化流通,并有目的性的去吸收诸多闲散的劳动力,去着重于生产,以降低引发暴乱因素等等,这些手段,虽然上不了大台面,但是,却是很有效的一个措施。

毕竟,对于现如今这般一个大环境下,天下间诸多百姓们,对于是谁在他们头上称王称霸,这对于如他们这一类三餐都无以为继的升斗小民们来说,实在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他们只在乎着谁能给他们带来安定的生活。

而对于这一点,李显分派于麻九所创的诸多以吸收闲散劳动力为主,以劳作换取赖以为生的钱粮的诸多小型作坊,对于安定民心,却是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秦国六州之地如此,关外,韩,晋,魏三国十州之地如此,如今,蜀地自然也是如此。

有这如许多的小型作坊,吸纳入诸多闲散的劳动力,再加上官员的施政,布继,开仓放粮等,再加以军队的威慑,如此一来,就算是有敌国之人来此煽动新降之民,其成功机率亦是低得可怜。

再则,也是因着是蜀主刘康自己选择的投降,所以,蜀地内的诸多百姓们,并没有太多激烈的反抗情绪,对于他们突然之间从蜀国人而改换成秦国人,这等事情,他们也并没有太大的抵触。

相对于这些来说,现在最为麻烦的事情就是王翦,白起他们带回来禀报于李显的有关于南蜀七郡之地处置之事。

南蜀七郡,虽亦是称蜀,但其内却早已经是完全由南越蛮夷而组建而成的一个国度了。对于这等穷山恶水之地,若是放任他不管,以南越之民的习性,他们就会成为第二个塞外的大宛国,乌恒国,他们会常年的放马过南山而至蜀中之地劫掠,从而使得整个蜀中之都都不得安生。

正如王翦所说的那般,对于南蜀七郡之民,要么就分数年之期,实行彻底的剿灭制,要么就要有大决心,大毅力以最快的速度而去同化他们。

至于到底是要选择剿灭,亦还是选择同化,这个选择,就需要交给李显这位大秦国的武穆王来决定了。

~~~~~~~~~~~~~~~~~~~~~~~~~~~~~~~~~~~~~~~!

三百万总人口数,却有着恐怖的近一百二十万的军队,将近一半的兵力,这对于任何一个中原诸侯国说,这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对于从小就生长于这等穷山恶水之中,常年与猛兽争食,与天争命的南越山民们来说,这却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他们当中,上至六十老叟,下至五六岁垂髫幼童,这其中不论男女,他们皆可为军。南越蛮夷的恐怖之处,由此而可见于一般。

所以,对于南蜀的处理,李显在考虑了许久之后,方才决定实施一个“抚”字。

当然,以李显的性格,他不可能完全就这般放任着这等样一个可怕的民族让他就这般安逸地在自己眼皮底下休生养息并慢慢壮大。

李显这个所谓的“抚”,其实就是一个单方面的同化意识。

首先一点,秦国承认于南蜀七郡之地归山越之民所有,并成为秦国的盟友国。

做为盟友国,秦国可以教南蜀之人耕种,纺织,烧制,并给予教育,医疗等等,并允许秦国与南蜀交换盐,麻,米,战甲,马匹,武器等物,而做为交换条件,首先,南越之民必须送出一支五万人的纯蛮族青壮组织而成的军队入秦军中来,其次,每年必须同秦军交易五万斤的铁器,铜器等物。

因为南蜀之地多山,其中却深藏着丰富的铁,铜,金,银等矿,这些都是大秦国所急需要的。

李显所给出的条件就是要南越之人拿这些重要的金属来与大秦国交换他们急缺的盐,麻,米,酒等生活物资。

这就是李显所使出来的一个软刀子而同化南蜀山越之民的办法。

你可不要小看这个看着像是简单,又粗笨的办法,但这却实是分化与南蜀山越最好的一个办法了。

若是以文化去同化他们,那样做,实在是太过于明显了些,只会引起南越之民的抵抗情绪,说不定,李显派一批老夫子过去,人家这些山越之民们就会杀一批煮着吃了,完全就是个适得起反的作用。

而李显此计,却是从间接处,从南蜀之民的生活物质方面入手。

南蜀之地,不是穷山恶水,猛兽横行,完全就无法生产吗?那我就教你们到平地里怎么种出粮食来,给你们粮食,只要这些南蜀之民想活下去,只要他们不想再继续生活在大山当中与野兽为伍,过着提心吊胆,朝不保夕的生活,那么他们就会接受李显所教给他们的耕种之法,变成如中原百姓一样的以田地为生存根本的人。

而光有粮食还不行,想要得到其它好的东西,比如美酒,比如绫罗绸缎等物,那么,南蜀之民们他们就需要用铜,用铁,或者是用金,银器物向大秦国换。

而这些金,银,铜,铁又从哪里来,自然就是需要开矿,南蜀之地多山,亦同样多矿。

有矿场,就会有争端,内战,而有内战,就会有奴隶,就会有死亡,到时候大秦国再于边上从旁协助,以挑起南蜀之民内部消耗之战,再从旁以文化为辅,缓慢渗透深入,如此一来,只要过个三五年间,待得这些南蜀之民们消去了一身的野性时,那个时候,就是他们完全归划入大秦国之时。

当然,内部去分裂,同化于南蜀之民,这只是其中的一点,而在于外部上,李显同样是着诸多大将,分而征召蜀中之民,以炼为军。

毕竟,蜀中之地,也是多山多险峰之处,对于蜀中之民来说,他们同样是趟山过岭如履平地般的。

所以,在一边分裂南蜀内部之余,一边征召蜀中之民以训练应付山地战的蛮兵,所谓事分两手抓,却两手都要硬,大概指的也就是这般一种情况了。

~~~~~~~~~~~~~~~~~~~~~~~~~~~~~~~~~~~~~~~!

唉!!这一章写的完全没什么感觉,就如同是吃了个炒豆一样,虽无伤大雅,却是让人咯得慌。烦燥……

第九十四回 失望的李显第九十回 同化要从血缘开始第一一九回 马踏连营第一二九回 吾当收尽天下英才矣第四十一回 润物细无声第六十七回 论第十六回 何以解忧,唯良才也第七回 引第八十二回 李显呈威破雄城第一一九回 马踏连营第一一四回 假做劫营时真退兵第三回 国祚第二十三回 商盟(小改了下大家再看看吧)第九十四回 失望的李显第六十三回 身高过车轮者,杀第六十五回 当堂对质论君民第三十一回 毒士的毒舌第二十一回 青衣有绺,力接四方第三十三回 麻家有酒醉八仙第二十一回 言传身教,战争的艺术(三更)第十二回 乌恒之痛第三十五回 骁骑营之制第一零九回 苏季子说秦王第六十四回 苍狼神的子孙们第二十回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第九回 逼蛇出洞第九回 逼蛇出洞第五十三回 野战第八十回 大秦武穆王在此,谁敢杀我?第一一零回 竖子无礼欺秦王第一一二回 计盟第七十七回 一关一惊灭蜀军第三十三回 晋之鸿门宴第十一回 知识才是改革的第一要素第一百回 斗射(第二更)第八十四回 李显的狠第七回 朝堂如战场,君臣联手演双璜第十九回 问民疾苦方知苦第五十回 少壮之争第三十七回 杀身成仁第三十八回 英雄末路第二十七回 咸阳宣纸贵似金第七十五回 汝枉为汉人矣第一二三回 不速之客提定国策第二十二回 让人头疼的造纸第三十六回 晋王城下第一二三回 不速之客提定国策第六十五回 杀一儆百第一零二回 水涨船高(四更)第四十二回 威第五十六回 吞韩城第八十五回 南地之乱第三十九回 骑赛第四回 何人敢与我一战?第六十九回 吕氏不韦第八十回 大秦武穆王在此,谁敢杀我?第八十七回 此虎枭也第九十二回 赵王献女求退兵第八十八回 软刀子第十五回 所谓的分蛋糕事件第七十六回 围点打援坑纪焕第十九回 萧子离夜半禀烛论天下第九十八回 议征南蜀第二十九回 董家,让他有多远就滚多远第四十五回 渭水之畔第十二回 天外飞仙(第二更,求收藏)第五十三回 野战第五十四回 骁骑之志,有我无敌第五十五回 杀将(补更)求支持,求包养第二十七回 咸阳宣纸贵似金第五回 吾有马步军三十万,何惧他五国第六十八回 草原雄鹰吉利第四回 骁骑卫第二回 国之大丧第二十四回 定蒙学,三字经亦成神作第一一二回 计盟第四十七回 金明的逆袭第五十七回 血战第五十回 突如其来的西征第七回 生死与共,荣辱相依第七回 引第一回 三年第二十八回 董家二号人物第一一八回 李通古一计赚十万兵第二十一回 青衣有绺,力接四方第四十四回 遍地开花第一一三回 李牧说秦人求酒名啦!!急急急!!!第一一五回 燕公慕容博第一二七回 将相和第二十四回 定蒙学,三字经亦成神作第二十五回 截六下摆而成就神学第八十二回 若不退去,孤必屠尽整个乌恒第十八回 得大贤,萧仓吏草房说前因第八十九回 大秦七大姓之董、舒第七十六回 围点打援坑纪焕第二回 变法亦谓之为适者生存第八十一回 王侯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