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自创的变法序录

且说李显这边打发走了孔慎这位听激进的青年,把整个工部的大小琐事也全部扔给了这位可怜的娃,而至于进了翰林院的原工部尚书罗际,和他的两个侍郎左良,舒达二位,则是被李显安排他们整理所有文学书集,美其名曰为天下读书人之先行。

这若大一个高帽戴下来,只乐得这三位是找不着边儿,对于被挤出了工部,是毫无半点怨言,开开心心的就奔翰林院修书去了。

这可是著书立说啊,是要名传千古的,读书人不就是为了求个名嘛。

如今李显就把这般一个大好的机会送给了他们三,他们又哪还会有不高兴的道理,就差怕这满朝公卿们对他们是又爱又羡慕嫉妒啊。

~~~~~~~~~~~~~~~~~~~~~~~~~~~~~~~~~~~~~~~~~~~~~~~~御书房内,李显轻靠在胡椅背上,单手提着支朱笔,正在一块绢布上,用只有李显自己能看得懂的简体字,在一项项的罗列着。

军队,这个暂时自己手上已经掌握了一支万**军,勉强算是有了自己的军队了,这个可以打个半勾。

想想,又在军队后面加上个孙子兵法,马蹬,马鞍,骑射四样。这四个算是一支军队可以附加上去的东西。暂时来说,这些东西,也只存在于李显的脑海里,还没有拿出来,所以,也只能先是有计划的把他全给罗列出来。

第二项李显真的是人才两个字。

人才挖得来分很多种,首先最普遍的也是最直接的一种就是现如今普天下所有诸侯都仍然在使用的举荐制,一种靠着有名望之人推荐而来做官的机制。

想想举荐制,李显又在这后面加上了科举,三年这四个字。

这个科举,以目前大秦国的国情来说,怕是开科取士也取不到半个人才的,因为,整个大秦国里的平民子弟,几乎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人。而若李显此时开科取士,完全就等于是在为士大夫阶层子弟再次打开另外一扇入朝为官的大门。

这并不是李显想要的,李显想要的是在这整个统治阶层里,能夹入些许少量的寒门子弟,以寒门来牵制士大夫阶层的统治。

因为只有平衡,才是一个帝王所想要看到的。

但科举,目前来说,还属于比较遥远的事情,所以,李显略一思虑,便在科举下面,写上了学堂两个字,想了想,又加上造纸,活字印刷术这两样东西。

很简单,要整个大秦国六州数百个郡地遍地开花,全都开办起启蒙学堂来,这刚开始识字用的初级课本,那得需要多少?若还是用以前的竹简,一个个的去雕刻,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造纸与活字印刷术这两样东西,是必须得提上日程。

活字印刷术这东西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只要是一个普通人,基本上来说都知道些原理,但若是造纸,这种稍微含着点技术含量的东西,李显一时半会间,确是有些迷茫了,因为,李显他并不知道纸是怎么造出来的。

这个暂时先打上个问号,有时间,再好好的琢磨琢磨就是了。

接下来就是改革,这改革包括很多方面,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科技,医疗,律法,等等等等,这都需要去一步步去慢慢的朝最理想的方向去改变。

这将会是一个大项目,而只到目前来说,李显所做出来的唯一的一个成绩就是强制推行了一个半成品的三省六部制。

只所以说是半成品的三省六部制,则是因为,直到现在,大秦朝里也只设了个六部,而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这三省,便是连李显自己,亦是不知道该放谁上台。

实在是这三省里的主官品级相当于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宰相之职。

宰相之权,几乎可以说是只手遮天,若是才德兼备者当上,那还要好一些,可若是还如那位前兵部尚书那等人物上台,那大秦国还会有明天吗?

所以,李显的想法很简单,宁愿让他空着,宁愿自己累一点,暂时也不会去安排那三省的主官,等到大秦国真正的开科取士之后,取第一科新科文状元,直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这大秦国新一任丞相。

揉了揉因为长时间握毛笔而变得有些发酸的手臂,看着自己在无意识之间,写写画画的,竟然差不多画满了半尺宽的一卷白绢。

哂然轻笑间,倒是觉得自己肚子里还算是颇有些货的,就说这写得满满当当的半尺余长绢布,随便扔给一个诸侯国,只要是他们看得懂,可以说,这里头个顶个都是治世之良方,都可以让这时代的任何一位诸侯王用半边江山来换的。

提起笔来,在第三行处,李显又用朱笔,轻轻地写上个农字。想想,干脆又在第四行处写上工。第五行处写上个商字。

牵头,一个国家的组成,无非也就是士,农,工,商,这世个字。

而在这个阶级分明,完全是一目了然的社会里,士,就代表着政治,代表着文化,代表着土地与财富,代表着整个的统治阶层。

而农者,仅只排在于士的后面,因为,农是依附于士而生存下来的群体,也是士这个阶层的被统治群体。而工,商,这两个群体,则完全是一种可有可无,完全不受重视的存在。

努力地回忆了许久,华夏历史数代王朝里在家事上比较有名的变法,有魏国的李悝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这些,算是我华夏上下五千年来,比较成功也比较有名气的变法了。

先说李悝的变法,称平籴法,所谓平籴法,即指上熟,其收自四余四百石;中熟自三,余三百石;下熟,自倍,余百石。小饥,则收百石;中饥,七十石;大饥,三十石。故大熟,则上籴三而舍一;中熟,则籴二;下熟,则籴一,使民适足,价平则止。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而籴之。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

这是一个丰收时由官府多征收粮草以为为存,旱涝时由官府义务补发的简单存储办法。但是,若是你且别小看这么个简单的方法,通俗点说这就是一套比较先进的预存款制度。

就如一个人的工资,平常发三千,可以存一千,若是这个月发五千,那么你就可以存二千二,若是再下个月发二千,那么你可以存八百,再碰上生病啊什么的,你就可以从银行里支取你以前存取的钱来救急用。

李悝的平籴法,看是简单,确你要知道,这并不是一个个人理财,而是一整个国家的运营,这一个变法,确实是值得借鉴的。

而吴起的变法则主要是提倡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说来吴起的变法,对于李显这会也是能大用得上的。

如今的大秦国,整个统治阶层里,因着连年征战,而爵位满天飞,只要是站在朝堂上的,谁头上都能顶个侯爵或是子爵的爵位。

爵位代表着什么,爵位就代表着拥有可以不用交税的私人土地,拥有私人的护卫军和仪仗队,这些都是社会的毒瘤啊。

可是呢,以前的武昭王时代,他们要打仗,自然得对帐下的将军们厚赏,不厚赏封爵,没人为他李家卖命啊不是。

所以呢,等到李思这位武昭王打下若大一个大秦国六州之地后,这大秦国里的公侯子爵也是成片成片的一大堆了。

而刚好,吴起的这一个变法,也是值得大用的。

废公族疏远者,世袭三世者则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不出数年,相信这一条变法里,大秦国的公侯们,将会大大的减少,而多余出来的土地,将全部归于国有,到时候再施行土地分封制,摊丁入户制,再或者均田制,反正什么制都行,土地都是国有的,全是李显的,那个时候自然是李显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第七十六回 围点打援坑纪焕第十九回 问民疾苦方知苦第二十七回 咸阳宣纸贵似金第一三一回 点鼓传书第一零三回 征南蜀之策第七十五回 汝枉为汉人矣第八回 大秦的将士们,尔等长矛还利否?第七十八回 歇斯底里的挣扎第九十二回 无心插柳柳成阴第一二六回 招摇过巷第十二回 乌恒之痛第十九回 萧子离夜半禀烛论天下第三十八回 百步穿杨九原吕莽第六十六回 为秦王贺第八十九回 李显妙计诈廉颇第十五回 秦王一斗老司马第三十六回 擂第十五回 秦王一斗老司马第十一回 闹剧皆缘于本心第十八回 想要挣钱,官商合营才是王道第十九回 萧子离夜半禀烛论天下第十二回 天外飞仙(第二更,求收藏)第十五回 杀身成仁第一回 三年第一零七回 大婚第一一六回 傲世无双白公胜求酒名啦!!急急急!!!第一三一回 点鼓传书第五十回 少壮之争第九十一回 驰道第二十七回 入蜀之计较第三十回 毒士李斯第八十八回 软刀子第三十九回 骑赛第六回 血屠第五十一回 地图(第二更,求收藏)第一一四回 假做劫营时真退兵第四十九回 金将军,有闻到肉香否?第五十四回 雄主第六十八回 草原雄鹰吉利第九十二回 赵王献女求退兵第六十八回 天下何女可为秦王后第十七回 自创的变法序录第六十回 看我骁骑横扫大宛第十八回 忠义无双秦国臣第一回 推行颁布三省六部制第六十八回 天下何女可为秦王后第八十回 大秦武穆王在此,谁敢杀我?第六回 血屠第八十一回 雄城难破怎奈何?第一卷结束语第一零九回 苏季子说秦王第十三回 一世枭雄司马相如第九十一回 驰道第七十四回 孤龙麾所立之处,即为秦土第一二一回 白公剑舞,意在桑槡第四十二回 威第二十回 秦王二斗老司马(第二更)第九十回 章邯劫粮道第二十回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第十回 死局第四回 骁骑卫第十八回 想要挣钱,官商合营才是王道第一一三回 李牧说秦人第二十六回 立蒙学以征天下之士上架感言第二十八回 董家二号人物替主角向各位大大求生财之道啦!第十四回 翰林院暂等于养老院上架感言第一零七回 大婚第五十八回 再败第十六回 何以解忧,唯良才也第六十九回 吕氏不韦第一零四回 开挖玄武湖第一一八回 李通古一计赚十万兵第一卷结束语第二十八回 董家二号人物第八十七回 此虎枭也第一回 事急从权第十六回 拜贤才,草房出士子第六十九回 吕氏不韦第二十五回 平秦地,凯旋而归咸阳城第十七回 危机第十七回 危机第二十回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第八十回 子午谷第九回 李显的愤怒与无奈第十六回 拜贤才,草房出士子第三回 书生造反,三年不成第六十三回 身高过车轮者,杀第三十七回 杀身成仁第二十二回 班师回朝第五十三回 孤若不死,谁能乱秦?第八十二回 若不退去,孤必屠尽整个乌恒第十四回 困守第七十回 刺(三更到,求收藏)第六十九回 屠狗者第五十八回 吉利出招